幼儿过量吃药退烧 恐影响肝肾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扑热息痛副作用
扑热息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和退烧。
虽然它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副作用:
1. 胃部不适:扑热息痛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胃痛、胃灼热或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您有胃溃疡或胃肠道问题,使用扑热息痛时需谨慎。
2. 头痛和头晕:部分人在使用扑热息痛时报告出现头痛或头晕的感觉。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
3.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扑热息痛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或呼吸困难。
如果出现任何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4. 肝损害:长期而高剂量使用扑热息痛可能导致肝脏损害。
如果您有肝病史或饮酒过度,应限制使用扑热息痛的剂量和频率。
5. 血小板功能抑制: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扑热息痛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如果您有凝血障碍或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血药物,需特别注意。
请记住,副作用的发生率因个体差异而异,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副作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毕竟,他们能为您提供最准确和个性化的意见和建议。
扑热息痛使用时应注意的副作用扑热息痛(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
然而,尽管它的使用安全性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注意。
本文将就扑热息痛的副作用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种药物。
1. 胃肠道反应扑热息痛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长期或过量使用扑热息痛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因此,在使用扑热息痛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建议,不要超量使用;- 最好在饭后使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避免与酒精同时使用,因为酒精会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
2. 肝脏损害长期或过量使用扑热息痛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扑热息痛在肝脏中代谢时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
因此,使用扑热息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建议,不要超量使用;- 避免与其他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使用,如酒精、某些抗生素等;-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损伤。
3. 肾脏损害长期或过量使用扑热息痛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这是因为扑热息痛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脱水和肾功能不全。
因此,在使用扑热息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建议,不要超量使用;- 避免与其他可能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使用,如利尿剂等;- 喝足够的水,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4. 过敏反应扑热息痛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过敏的人。
过敏反应可能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扑热息痛,并就医寻求帮助。
5. 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副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扑热息痛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如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如果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扑热息痛;-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扑热息痛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扑热息痛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
下面介绍的西药知识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
请看详细的内容介绍。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发热或疼痛持续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
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使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3、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4、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5、如用药过量,或有严重反应时请立即就医;
6、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以上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副作用、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相信你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尼美舒利颗粒副作用
尼美舒利颗粒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一般用于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
尼美舒利颗粒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对羟基苯乙酯。
虽然尼美舒利颗粒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副作用的。
以下是尼美舒利颗粒常见的副作用:
1. 肝损伤:长期、过量使用尼美舒利颗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等。
因此,在使用尼美舒利颗粒时应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时限。
2. 胃肠道刺激:尼美舒利颗粒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为减少此类副作用,建议在饭后服用尼美舒利颗粒,同时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3. 过敏反应:少数人对尼美舒利颗粒中的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道过敏等。
对于已经出现过敏反应的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尼美舒利颗粒,并咨询医生。
4. 中枢神经系统不适:咖啡因和对羟基苯乙酯是尼美舒利颗粒中的两个成分,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神经兴奋、失眠、头晕等不适症状。
使用尼美舒利颗粒时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5. 其他不良反应:尼美舒利颗粒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等。
对于长期患有肝肾
等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尼美舒利颗粒。
总的来说,尼美舒利颗粒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非处方药,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和长期使用,特别是对肝肾等有潜在风险的人群。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泰诺的副作用
泰诺是一种常见的退烧和缓解疼痛的非处方药。
尽管泰诺被广泛使用,并且通常是安全有效的,但在使用泰诺时,仍然需要注意潜在的副作用。
泰诺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1. 胃肠道问题:泰诺可能导致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并且可以通过将泰诺与食物一起服用来减轻。
如果不适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医生。
2.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泰诺中的成分过敏。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泰诺,并咨询医生。
3. 肝损害:长期和过量使用泰诺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建议遵循推荐剂量,并避免与其他含有对肝脏有害物质的药物同时使用。
4. 药物相互作用:泰诺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的风险或降低药效。
在使用泰诺前,应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他们为您提供合适的建议。
这些副作用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出现任何新的或不寻常的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
此外,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泰诺,不要超过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扑热息痛过量中毒症反应
导语:在服用扑热息痛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每次0 25—0 5克口服,日量不超过2克,用药不超过10日,且3岁以下小儿最好不用;原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
扑热息痛服用后,对肝细胞具有毒性,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但在安全剂量内无毒。
但扑热息痛摄入过多即可引起肝损伤,如果服药同时饮酒,即使服药量不多,酒诱导细胞色素P-4502E1,从而加快NAPQI 生成,短时间就可引起中毒。
因此,服感冒药应按正常剂量服用,不得任意加大剂量,同时服抗感冒药时切忌饮酒。
警惕扑热息痛毒副反应: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
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
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当服用扑热息痛积存人体内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甘胱谷肽耗竭,就会使肝胆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
2.肾脏的毒副反应。
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
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
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
龙源期刊网 多种感冒药混吃易伤肝作者:姜允申来源:《家庭医学》2017年第05期小周前几天感冒,自己在家找了些感冒药吃,不见好,又来邻居家要。
邻居翻出家里药箱给他找了几种。
为了加强药力,他又去药店买了另外两种感冒药一同服用。
服用后感冒症状好些了,但家人发现他面黄、眼黄,尿也黄,乏力、肚子胀,并且还恶心呕吐。
家人催他到医院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高达800,黄疸100多。
医生问了他的服药情况,怀疑是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伤。
多种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混合服用易导致该成分服用过量,致其毒性成倍增加,超过肝、肾的耐受程度。
该药虽然具有退烧作用,但长期或过量服用,易引起肝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若同时再滥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二甲苯甲酰胺,或饮酒等,更易加快引起肝损伤。
近年来,有些老年人为了预防脑梗,每天吃一片肠溶阿司匹林,虽然使用的剂量较小,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肝损伤,但医生还是要提醒服药的人们,在服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改变应及时停药,免得损伤过大。
患有多种慢性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和健胃药等)的患者,也应当警惕。
相比较而言,口服降脂药及降糖药更易伤肝,因此服药前及服药过程中也必须检测肝功能。
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几乎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伤,轻重不一。
引起肝损伤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剂量越大越易引起肝损伤;另一种是特异质性的肝损伤,绝大多数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特异质性的,和剂量无关,95%不可预测。
因此,临床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滥用。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第11期近日,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7 岁的小刘感冒后,由于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考虑到自己体重大,就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加倍剂量吃,最终导致8 个脏器系统5 个衰竭,从入院到去世仅7 天。
其主治医生推测,小刘很可能是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超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存在肝损害甚至衰竭的风险。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14 年曾发出公告,限制医生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感冒药的临床应用。
FDA 认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小刘的悲剧就来源于退烧心急,各种感冒药混服,最终导致爆发性肝损伤。
那么,该如何正确服用感冒药?1.成人: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 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应不超过2000 毫克,疗程不应该超过3 天。
2. 儿童:小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 毫克,或按体表面积每天1500 毫克/平方米,分次服,每4~6 小时1 次。
12 岁以下儿童每24 小时服用不超过4 次,疗程不超过5 天。
3.婴幼儿:有报道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较强,3 个月以下婴幼儿应避免使用。
成人服用药物时,可以对照药物说明书查看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的总和应当小于500 毫克,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当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幼儿过量吃药退烧恐影响肝肾功能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发烧时会烧过头,所以就自行拿药给孩子服用。
对此,药物咨询药师陈怡秀表示,有的家长认为,发烧会影响到脑部,也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就直接拿药给发烧的孩子退烧。
建议最好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剂量过重,以避免增加肝肾负担,甚至对肝肾造成影响。
陈药师指出,因为家长不是医生,所以不知道要使用多少的药物剂量,通常药物剂量是依照体重来计算。
以美国为例,约有八成五的家长会给发烧的孩子服用退烧药,但有一半的人可能提供不正确的剂量。
另外,使用药物也需要经过医师或药师的指示用药。
陈药师指出,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的症状,所以发烧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人体保护性的本能反应,也是人体对抗感染时产生的一种症状,但这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所以当民众发烧的时候,应请医师诊断、厘清病因后加以治疗,如此才是正确的做法。
轻微发烧并不会伤到脑部,也不会对其他器官造成直接性伤害,而且发烧常是疾病发作后所产生的现象之一,不只是感冒,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因此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便找出发烧的原因同时加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