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29.00 KB
- 文档页数:13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4《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传递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关系还不够了解。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所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逐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传递性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总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传递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角度关系的推导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观察和体验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出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图形和实例,制作PPT。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折纸、拼图等动手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楼梯、铁路等,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并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个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给出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
平行线的性质(1)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学习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2.难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课前热身1.两条________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__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l1∥l2,∠1=125°,则∠2=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已知EF∥CD,则∠AEF=__________.4.如图,0P平分∠EOB,若AB∥CD,∠2=115°,则∠1=_______.5.如图,已知AB∥DC,AD∥BC,则∠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讲练引例1 已知:如图,AB∥DE,BC∥EF,∠1=35°.求:∠2的度数.典型例题1如图(见课本),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数.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1=∠2=120°, ∠3=65°,求∠4的度数.引例2 如图所示,已知∠C=∠BED,∠A=90°,DE垂直于AB吗?为什么? 典型例题2如图,已知∠1=∠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巩固练习2 如图,已知AB∥CD,∠A=∠E,则DC∥EF吗?为什么?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如图,AB∥CD,则( )A.∠B =∠1B.∠A =∠2C.∠B =∠2D.∠1=∠2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 )A.相交B.平行C.垂直D.不能确定3.已知∠1与∠2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若∠1=60°,则∠2为( ) A.160°B.120°C.60°或120°D.不能确定4.如图,∠BAC=50°,AE∥BC,且∠B=60°,则∠CAE的大小是( )A.40°B.50°C.60°D.70°二、填空题5.已知:如图,l1∥l2∥l3,若∠1=6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6.如图,AB∥GE,BC∥DE,则∠E与∠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直线EF交直线AB,CD于G,H两点,AH⊥EF于H,如果∠AHC=36°,则∠EGB的大小是_____度.三、解答题8.如图,E是AB上一点,CD∥AB.AD∥CE.∠A=75°,∠1=30°,求:∠B的度数.9.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AC,BC上,DE∥BC,已知∠A=60°,∠DFB=75°,∠ADE=45°.(1)求∠8的度数;(2)求∠C的度数;(3)DF和AC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10.如图,AD⊥BC,EF⊥BC,∠l=∠2,判断AB和DG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课前热身】1.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2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ACD 4.57.5°5.∠1=∠2【课堂讲练】引例1 解:∵AB∥DE(已知) ∴∠l=∠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BC∥EF(已知)∴∠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2 ∵∠1=35°∴∠2=35°巩固练习l ∵∠l=∠2 ∠5=∠2 ∴∠1=∠5∴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65°∴∠6=65°∴∠4=180°-∠6=180°一65°=ll5°引例2 解:DE⊥AB,理由如下:∵∠C=∠BED ∴DE∥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DB=∠A ∵∠A=90°∴∠EDB=90°∴ED⊥AB.巩固练习2 DC∥EF,理由如下:∵AB∥CD ∴∠A=∠DC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E ∴∠E=∠DCE ∴DC∥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跟踪演练】1.C 2.B 3.D 4.D 5.60°120°60°6.∠E+∠B=180°7.548.解:∵AD∥CE ∴∠A=∠CEB=75°∴∠B=180°-∠1-∠CEB=180°-30°-75°=75°9.解:(1)∵DE∥BC ∴∠B=∠ADE=45° (2)∠C=180°-∠A-∠B=180°-60°-45°=75°(3) DF∥AC 理由:∵∠DFB=∠C=75°∴DF∥ACl0.解:∵AD⊥BC,EF⊥BC.∴AD∥EF ∴∠l=∠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2=∠BAD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1)这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平行线第2节的第1课时内容,它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象同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的奠基知识,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结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2.教材的重点、难点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例1的说理过程要求有条理地表示,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会简单的推理和表述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播放一段皮划艇比赛的视频。请同学边欣赏边在视频中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 问1:这是一项什么体育运动?(生答皮划艇静水项目,师解释皮划艇有皮艇与划艇之分)
问2:你观察到每只皮艇的航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生答平行,师解释这是由皮划艇的比赛规则决定的,每个航道只有9米,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航道中间航行,稍一偏离,当相邻两只皮划艇之间的距离小到5米时,更靠近航线边缘的那只皮华艇就会被取消比赛的资格,所以你想顺利地进行完比赛,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航向是不变的,因此你的航线与旁边运动员的航线是互相平行的)
问3:你观察到皮艇每次过白色标志线或冲向终点线的时候,皮划艇的航线与标志线或终点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生答垂直,师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保证航线互相平行)
问4:为什么保持垂直就可以保证平行了呢?(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不知道,因为这就涉及到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问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求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学完今天的内容,这个问题你一定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浙教版初一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c,c∥bthere4;a∥b.课后练习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答案:1.邻补角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