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雇员受害案谈不真正连带债务
- 格式:docx
- 大小:14.13 KB
- 文档页数:2
雇主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承担一、不真正连带责任概述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债务人就基于不同原因而偶然产生的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之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均归于消灭的债务。
[1]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律特征为:1、数个债务人因不同的行为造成同一债权人的侵害;2、数个债务人的行为是因为偶然因素联系起来,债务人之间没有共同目的,主观上无共同意思联络;3、数个债务人的给付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4、债权人对于不同的赔偿请求权只能选择行使,并因债务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其中一个请求权行使后,其他请求权消灭;5、存在着终局责任人。
二、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一)与连带责任的区别连带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连带地向权利人承担责任,如因违反连带债务或者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主要在于连带责任因有共同的目的,债务人之间发生主观的关联,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则只有单一之目的,各债务人间无主观的联系;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就债务人之一所生之事由除清偿外,不影响其他债务人,而连带责任中就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及于其他债务人甚多;连带责任的债务人之间发生求偿关系,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债务人内部不生求偿关系。
[2](二)与补充责任的区别补充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对一个受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行为人基于不同的行为而致使受害人的权利受到同一损害,各个行为人产生同一内容的赔偿责任,受害人分别享有的数个请求权有顺序的区别,首先行使顺序在先的请求权,不能实现或者不能完全实现时,再行使另外的请求权予以补充的侵权责任形态。
补充责任性质仍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下位概念,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相较,主要区别在于请求权行使的顺序,在补充责任中,权利人必须首先行使顺序在先的请求权,只有在直接责任人赔偿不能或不能赔偿时,才可以请求补充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不真正连带责任在求偿顺序上并无顺序区别。
论不真正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摘要]正确区分和认定连带责任是保证正确适用法律,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司法实践中很多民事连带责任的认定,在法理上难以给予清晰而统一的技术支撑,从而损害了法律的科学性、严谨性、完整性,损害了公民应当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文章旨在分析正确区分和认定连带责任特征和区别,使民事纠纷的解决真正符合法理和法律原则,更加科学严谨、公平、公正。
[关键词]连带责任;民事责任;区别;必要性笔者近期代理了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案情如下:管某(以下简称原告)在某大酒店(以下简称被告二)ktv包房内被客人李某(以下简称被告一)打伤,被告一在赔付部分医药费后下落不明。
于是,管某以人身伤害赔偿为由起诉被告一,同时以与某大酒店存在雇佣关系起诉被告二,并在诉讼请求里要求被告二与被告一承担连带责任。
在接触这个案件以后,首先对于原告的民事起诉书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几个问题:1.什么是连带责任?2.在本案中被告一与被告二之间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成立?3.如果二被告之间不存在连带责任关系,那又是什么责任关系?这种责任与连带责任有什么异同?本文仅就这几个方面问题作出分析和探讨。
一、连带责任的法律含义及构成要件连带责任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要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在受到损害后能够得到足够的救济。
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多个责任人基于同一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具有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各连带责任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时并不以自己的份额为限,而是对全部共同责任负责,并因其中责任人之一的履行行为而使全体责任人的责任均归于消灭的责任形态。
连带责任需具备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连带责任人主观上须有过错;行为须具有违法性;须造成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
连带责任的构成还有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一)连带责任人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带之债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
连带之债是指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各债务人之间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其中数个债务人连带承担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债务,称为连带债务。
试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完善——以雇员受害赔偿为视角杨留强;张云鹏
【期刊名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5
【摘要】在雇佣法律关系中,由第三人侵权给雇员造成的人身损害,我国确立的是雇主与侵权第三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然而,我国在运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雇员可以同时起诉或者先后择一起诉雇主与侵权第三人,并针对判决主文表述的困难和执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杨留强;张云鹏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河南,巩义,451200;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河南,巩义,45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
【相关文献】
1.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的思考 [J], 欧阳泽堃
2.雇主对雇员受害赔偿责任研究 [J], 汪家元
3.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之区分——对一起雇员受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 [J], 荣成
4.完善《食品安全法》强化对受害人的赔偿和救济制度 [J], 蒋秋桃;
5.浅谈雇员受害赔偿责任 [J], 钟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概念对比在对比不真正连带着人和连带责任之前,我们势必得先熟悉他们各自概念,特征连带责任: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基于同一原因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所谓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因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此时数个债务人之间所负的责任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
从各自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简易的来概括一下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之间的区别即两人以上的债务人基于同一原因而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两人以上的债务人只能基于不同的原因对债权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二特征对比连带责任一是各个侵权人之间主观上有共同过错,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过二是各个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即共为一个行为,即便是表面上的数个行为,也是直接结合成同一个行为,发生同一损害后果三是外在责任的整体性;四是共同加害人之间有潜在的内部责任份额关系,依据这种关系,共同加害人之间存在内部求偿权不真正连带责任一,数个行为人基于不同的行为造成一个损害。
第二,数个行为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侵权责任,这个责任就救济受害人损害而言,具有同一个目的,因此分别产生不同的侵权责任,责任的目的都是救济该同一损害,而不是救济各个不同的损害。
三,受害人享有不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择一”行使,或者向雇主或者向第三人请求承担责任,而不是分别行使各个请求权。
四,损害赔偿责任最终归属于造成损害发生的直接责任人。
如果受害人选择的侵权责任人就是直接责任人,则该责任人就应当最终地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选择的责任人并不是最终责任人,则承担了侵权责任的责任人可以向最终责任人请求赔偿,最终责任人应当向非最终责任人承担最终责任三案例比较我们来举两个案例分别来明确下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案例1:乙和丙将其共有的一台拖拉机,以6000元卖给甲,乙和丙各自都有请求甲支付6000元的权利。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因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此时数个债务人之间所负的责任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自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解释》为不真正连带债务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根据上述规定,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的伤害,受害人可以同时请求第三人和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和雇主的责任为不真正连带赔偿责任。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解释》第六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构成要件: 1、多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对债权人负有同一给付内容的债务。
2、债权人对数个债务人均享有分别独立的请求权,数个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各自为独立的债的关系。
我国侵权制度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研究上引言陈某受雇于包工头蒋某为吕某建房,在该房一层建好时,因吊装楼板需要,蒋某与吊车主王某约定:由王某用吊车吊装20块楼板,一次性给付其报酬,具体吊装事项由王某负责。
王某在吊装过程中,吊运的楼板碰到正在施工的陈某,致陈某从楼板上摔下,经诊断其伤情为小腿部骨折。
现陈某以雇员受害赔偿纠纷的案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蒋某、王某赔偿其损失7000元。
该案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法院让陈某选择蒋某、王某中的一个主张权利,陈某选择了蒋某,法院遂判决蒋某赔偿陈某损失7000元。
在履行法院判决后,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赔偿其支付的7000元,因为蒋某在对王某的选任过程中有过错,故法院支持判令王某赔偿蒋某6000元。
在第一件案件的审理中,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蒋某是受害人陈某的雇主,与陈某之间形成雇佣合同关系,而王某是陈某受损害的直接加害人,陈某可以以雇员身份,要求雇主承担其损害的无过错责任,也可以要求王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不应要求蒋某、王某承担连带责任,因为他们并不是陈某的共同侵权行为人。
如果陈某选择以蒋某为被告,则不能再起诉王某,否则即违反“一事不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另一种观点认为,陈某是在雇佣劳动期间受到伤害的,其既可以要求蒋某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要求王某承担侵权责任,但只能行使一个请求权。
而王某是陈某的直接侵权人,所以如果蒋某的赔偿不足以补偿陈某的损失,陈某还可以向王某主张赔偿,为了审理方便,法院可以将两个诉合并审理,根据被告过错的大小,分别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由于两个诉所基于的法律关系不同,原告的诉求不同,诉因各不相同,因此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第三种观点认为,陈某可以同时以蒋某、王某为被告,法院不可以让原告选择要求由谁来赔偿,如原告不选择,法院应按不真正连带责任判决。
法院审理和判决的结果,接受的是第一种观点。
该案审判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最终的判决结果,均非无可非议,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本案中,陈某以蒋某、王某为共同被告向法院主张权利是否恰当?本案案由是否恰当?本案应如何准确定性?涉及该债务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在现有制度修订前司法实践如何进行变通适用?由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均有赖于对不真正连带理论的探讨和引鉴,因此本文试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理论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就其变通适用与未来展望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剖析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法律概念。
民法理论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民法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的债务形式或者责任形态。
在侵权行为法领域,就叫作不真正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学专家杨立新教授的观点,不真正连带责任也称为不真正连带债务,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多数债务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偶然产生的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之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均归于消灭的债务。
从债法的意义上说,不真正连带债务不履行的后果,就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侵权法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行为人对一个受害人实施加害行为,或者不同的行为人的基于不同的行为而致使受害人的权利受到损害,各个行为人产生的同一内容的侵权责任,各负全部赔偿责任,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责任人的责任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
按上述关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定义理解,不真正连带责任亦属赔偿权利人的选择权范畴。
即权利人有权根据合同相对原则选择对于权利人的损害负有赔付责任的多个债务人中的一人,主张履行赔付义务,该债务人履行完赔付义务之后,致使其与权利人的债务消灭,其有权向权利人的另一相关联的债务人即第三人主张赔偿责任。
我们可以根据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理解不真正连带责任。
案例一、在侵权行为法的产品侵权责任中,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责任就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不论受害人向法院起诉生产者还是起诉销售者,只要生产或者销售的产品有缺陷,造成了损害,就应当由被起诉的被告承担责任,如果起诉的是销售者,而产品缺陷又是生产者造成的,那么,销售者在承担了侵权责任之后,可以向生产者求偿。
案例二、甲委托乙保管一电视机,乙在保管过程中借给丙,丙在使用时将电视损坏,乙对甲的违约责任与丙对甲的侵权责任是不真正的连带责任。
如果甲要求乙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在乙赔偿甲的损失之后,乙有权向丙方主张赔偿责任。
案例三、如果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雇员作为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作为侵权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根据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简论不真正连带债务一、不真正连带债务概述(一)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概念不真正连带债务,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之发生原因,就同一内容之给付,各负全部履行义务,若一债务人完全履行债务,则全体债务归于消灭之债务。
例如,甲将已投保火灾险之房屋租赁与乙,乙因重大过失焚毁该房屋,此时,保险公司与乙各负赔偿责任。
不真正连带债务属于广义的请求权竞合之一种,[1]与狭义的请求权竞合不同。
狭义的请求权竞合,是指在同一个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就单一权利或法益发生数个请求权。
笔者认为,于连带债务之外,有承认不真正连带债务之必要。
其理由,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言:“一般之连带债务,有确保债权之作用,且为依契约而发生,而不真正连带债务几乎依法规之竞合,偶然的发生,其依契约发生者极少,二者不但性质不同,而且关于连带债务之规定,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多不适用。
”[2]二、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效力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效力,法律无明文规定,因此应依理论决定。
(一)对外效力.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之一人或全体,得同时或先后请求全部或一部债务之履行。
就此而言,与连带债务无异。
但在诉讼上,不真正连带债务人是否得为共同被告,学者见解不一。
有采积极说者,有采消极说者。
笔者赞同积极说。
.不真正连带债务之全体或其中数人受破产宣告者,债权人得就其债权之总额,加入破产财产而受分配。
[5](二)就债务人一人所生事项之效力.发生绝对效力之事项。
不真正连带债务,虽表现为数个债务,但具有单一之目的,因此,客观上能够使债权人满足之事项,诸如清偿、代物清偿、提存、抵销等,虽就债务人一人而发生,他债务亦因目的之达到而消灭。
应当注意的是,不真正连带债务表现为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义务与契约上之赔偿义务或债务不履行之赔偿义务竞合时,契约上赔偿义务人或债务不履行之赔偿义务人有代偿利益让与请求权,于其范围内,侵权行为人之债务不消灭。
.发生相对效力之事项。
对不真正连带债务发生绝对效力之事项,仅限于前述,此外均发生相对效力。
什么是不真正连带责任,如何防⽌担保⼈脱保在现实⽣活中签订合同的⽬的是约定双⽅的权利与义务,尽量避免纠纷的出现,⽽签订合同后,依据合同的规定,双⽅有不同的责任,那么什么是不真正连带责任,如何防⽌担保⼈脱保?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什么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也称为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民法理论中的⼀种重要的债务形式或者责任形态。
在侵权⾏为法领域,就叫作不真正连带责任。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多数债务⼈就基于不同发⽣原因⽽偶然产⽣的同⼀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之义务,并因债务⼈之⼀的履⾏⽽使全体债务⼈的债务均归于消灭的债务。
从债法的意义上说,不真正连带债务不履⾏的后果,就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如何防⽌担保⼈脱保随着⼈们法律意识的增强,2年的诉讼时效很多⼈都知道,但是对于保证⼈承担担保责任的保证期间有时却并未引起⾜够注意,或者误认为与对债务⼈的时效相同,往往导致担保⼈脱保,因此了解保证期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保证期间是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即此期间经过后,保证⼈便可免去承担保证责任。
按《民法典》规定:⼀般保证的保证⼈与债权⼈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期届满之⽇起六个⽉。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未对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免除保证责任;债权⼈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与债权⼈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有权⾃主债务履⾏期届满之⽇起六个⽉内要求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未要求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免除保证责任。
三、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征1.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数⼈违反对同⼀个民事主体负有的法定义务因⽽构成数个侵权⾏为。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侵权责任形态中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是两个以上民事主体作为责任⼈。
其责任产⽣的基础,是该数⼈对同⼀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负有法定义务,该法定义务不履⾏,造成了受害者的损害,发⽣侵权责任。
从一起雇员受害案谈不真正连带债务
[案情]
陈某租用张某的手扶拖拉机为其运送板材至句容市天王镇孙家边村一加工厂,并雇佣陈某某等人为其押运板材,押运过程中陈某某等人乘坐在车箱的板材上面,当张某驾驶拖拉机行驶至加工厂大门时,因大门的宽度及高度不足,致使陈某某腰椎骨被门楼挤压受伤。
陈某某为治伤花去各项费用两万余元。
后经法医鉴定,陈某某伤残等级为十级。
于是,陈某某将陈某和张某作为共同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赔偿他的全部损失。
[分歧]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于陈某和张能否在一个诉讼中作为共同被告以及两被告如何承担责任问题,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和张某不能在一个诉讼中作为共同被告。
理由是陈某某与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同,因此,两个法律关系不能在同一个案件中合并审理。
陈某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法律关系主张其权利,或者以雇佣合同为依据,以其是在从事雇主所安排的工作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而向其雇主请求赔偿,作为雇主的陈某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另案再向造成损害事实的第三人即张某行使追偿权。
或者是根据《民法通则》、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直接向张某要求赔偿,对这两种法律关系的处理不能合在一起一并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基于陈某某受伤并造成损失的事实,陈某和张某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都是向陈某某赔偿损失的义务主体,陈某某从二者中的任何一方都能获得全部赔偿,陈某某有权选择二者之一或将二者作为共同被告进行起诉,并由二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种意见认为,陈某某可以将二者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要求赔偿,但二者不能承担连带责任,理由是连带责任是基于共同的侵权行为或者共同的约定(约定承担连带责任)或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而本案两被告既没有共同的侵权行为和约定,也没有应由他们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故不能承担连带责任。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评析]
笔者认为,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即陈某某与陈某间的雇佣合同法律关系;陈某某与张某间的侵权赔偿法律关系;陈某与张某间的侵权关系。
这三种法律关系都涉及到陈某某受伤并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问题。
陈某与张某都是陈某某的赔偿义务主体,都是债务人,只是所赖以产生的法律关系不同。
其中两债务人的任何一方对全部债务的履行行为都将使其他一方对陈某某的债务归于消灭。
作为受害人,陈某某可以起诉其中一个债务人,也可以起诉全部债务人,要求赔偿。
这笔债务是各债务人的不真正连带债务。
由此可见,本案的正确处理,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即不真正连带债务。
所谓不真正连带债务,是指数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偶然产生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自独立负有全部履行的义务,并因其中任何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的债务。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特征在于,一是对于债权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数个债务是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数个债务之间相互独立。
如本案中陈某某对陈某的债权是基于雇佣合同产生的,陈某某对张某的债权是基于损害事实产生的,一个是合同之债,一个是侵权之债。
二是数个债务因偶然的机会由同一法律事件或行为而联系在一起,各个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没有共同的侵权行为或共同的约定。
如本案中陈某并非是同侵权人,张某也不是雇佣合同的主体,但是就因为陈某某坐在张某的拖拉机上被目的地的大门挤压受伤这一偶然的事件,而使陈某、张某与陈某某联系在一起,并与之形成债务关系。
三是数个债务的给付内
容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
虽然陈某、张某对于陈某某的债务是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且陈某承担的是合同责任,张某承担的是侵权责任,但他们的给付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赔偿陈某某的全部损失。
四是在数个债务中,任何一项债务的全部履行都将导致其他债务人债务的消灭。
陈某、张某对于陈某某的债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项债务的履行都使另外一项债务归于消灭。
综上所述,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处理,应根据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具体案情作出具体分析,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处理。
法院判决本案被告陈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陈某某的各项损失或者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陈某某的各项损失是正确的,这既显示了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性质,又切实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