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简笔与繁笔教案教案标题:简笔与繁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简笔与繁笔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简笔与繁笔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规范;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简笔和繁笔写作技能。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具准备:1. 纸张和铅笔;2. 指导学生获取简笔和繁笔的书写样例。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a. 向学生介绍简笔和繁笔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书写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简体字和繁体字,并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简笔学习(15分钟)a. 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简体字,并解释它们的基本笔画结构。
b. 逐步教授学生简笔的写法和顺序,示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c. 让学生进行简笔练习,包括模仿和跟写。
步骤三:繁笔学习(15分钟)a. 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繁体字,并解释它们与简体字之间的变化。
b. 逐步教授学生繁笔的写法和顺序,重点强调与简体字的差异。
c. 让学生进行繁笔练习,包括模仿和跟写。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a. 要求学生从课堂教材或其他习作中选择几个简体字和繁体字进行书写练习。
b. 检查学生的练习,给予指导和反馈。
c.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用简笔和繁笔写一些简单的字词和句子。
步骤五:总结(5分钟)a. 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简笔和繁笔的重要性和应用。
b.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简笔和繁笔的书写技能。
教案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和书写表现;2. 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简笔和繁笔的掌握程度;3.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反馈,提供指导和改进意见。
教案扩展:1. 针对理解简笔和繁笔的不同学习风格,结合其他教具和游戏进行辅助教学;2. 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简笔和繁笔,提高字词识别和书写能力;3. 引导学生了解简笔和繁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扩展他们对汉字书写的认识。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会简笔和繁笔的基本书写技能,掌握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简笔与繁笔的启示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简笔与繁笔的启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简笔和繁笔的区别与特点;2. 提高学生对书写规范的认识;3. 培养学生书写的细致和耐心。
教学重点:1. 掌握简笔和繁笔的基本笔画;2. 培养学生对笔画的准确书写能力;3. 培养学生对书写规范的重视和遵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简笔和繁笔的示范作品;2. 学生准备练习纸和钢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简笔和繁笔的示范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2. 教师提问学生对简笔和繁笔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简笔和繁笔在书写中的作用。
讲解:1. 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分别教授简笔和繁笔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等。
2. 教师重点讲解每个笔画的书写顺序和书写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实践:1. 学生使用练习纸和钢笔进行简笔和繁笔的练习,按照教师示范进行模仿。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简笔和繁笔的书写要点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简笔和繁笔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拓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简笔和繁笔的书写,提高书写的美感和规范性。
2. 提供简笔和繁笔的书法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书写技巧和规范性的评价。
2.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简笔和繁笔作品,互相学习和提供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简笔和繁笔作品。
2. 引导学生学习更高级的书法技巧,如行书、楷书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对简笔和繁笔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通过实践和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拓展和延伸环节激发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良好的书写态度。
语文公开课教案《简笔与繁笔》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的:、明确文章繁简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提倡简练为文。
、学习本文用辨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述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第①自然段对简笔与繁笔的辨证分析教学难点:1、分析问题的辨证方法;2、根据内容需要,用简使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导课:(分钟)上节课我们预习了《简笔与繁笔》,周先慎是针对当时创作上一种长的趋向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作者是如何分析简笔与繁笔的,以及提出了怎样的文学主张。
板书:简笔与繁笔分析课文:一、提出中心论点:(分钟)生朗读,并思考:第①自然段是如何分析简笔与繁笔的?论点是什么?师述:作者从“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问题上的主张入手,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来的文章家”有何主张?明确:提倡简练,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提问:提到繁简,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字数的多少,但这又不是惟一的标准,因此作者提出“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文章是如何分析简笔与繁笔的呢?明确:言简意赅简笔言简意少繁冗拖沓繁笔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师进一步分析:“言简”是文章的语言表现形式,“意赅”、“意少”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成败关键不在于语言表现形式,而在于所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分量。
师述:然后举例论证,写文学大师们是如何“用简”和“使繁”的。
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齐读。
明确:“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提问:论点是什么?明确并板书: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二、用材料证明论点(分钟)提问:论点有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生答后明确:找材料证明论点。
师述:下面我们看看文章选用了哪些材料来具体论述简笔与繁笔用得好的?1、第②段:分析简笔用的好生朗读第②自然段提问:《水浒传》是谁写的?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从中选取简笔用的好的材料有什么好处?生答:明确:施耐庵;四大名著之一;从名人名著中选材更有说服力,而且《水浒传》是长篇小说,从长篇中选简笔用得好的材料比从短篇中选更有说服力。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①仔细体会语言的奥秘;②追求美的语言表达。
本课教学目标:①筛选信息读文本;②探究繁简悟语言。
【教学重点】整合教材,勇于质疑。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愉快、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生命体验中,学有所得。
【学情分析】从2005年南京高考之痛开始,南京各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在狠抓课堂、促质量、提高考方面形成共识;南京老师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广,课上得细,也上得实;南京学生能力高,素质强,师生互动情况好,但学生课堂活动主要以完成试题的解答为主,课堂缺少灵动和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从介绍“柘荣”的“柘”字导入,“柘”从构字结构看,有石有树,是山青水秀的地方(没有雾霾),“柘荣”意即柘树繁荣的地方,为福建省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观迎大家来柘荣做客。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说明“简”与“繁”的关系,引入本课内容。
环节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教师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可提出不好理解的字句或问题,教师引导。
(本环节可事先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完成。
)环节三:阅读全文,解决问题问题一: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写作的缘起是什么?作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了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在哪里?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明确:因为“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
“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期间,对第6段中的“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
”这一句话进行调序和重组。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无论繁简,都需要提炼到“无可削”“不得减”。
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环节四:小组讨论,探究问题问题二:作者在写作这这篇文章时,你认为他做到“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了吗?能试举例分析吗?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赏析优美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简笔与繁笔-苏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及演变;2.区分简笔与繁笔书法的特点和技术;3.练习常用书法字形的简笔与繁笔书写方法,提高字体运用水平;4.增强学生书法兴趣,形成优美的书法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简笔和繁笔的特点;2.掌握简笔和繁笔书写技巧。
2.2 教学难点1.区分简笔与繁笔书写的差异;2.掌握简洁但有美感的书写技巧。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述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简笔和繁笔书法特点、历史演变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2.示范演示:通过老师演示,练习常见字体的简笔和繁笔书写技巧,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3.自主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书写练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学生了解标准书法字形及发展历史;2.学生了解简笔与繁笔书法的背景:简笔则在汉代隶书中逐渐发展而来,繁笔则是近现代新派书法的产物。
4.2 讲解和模范演示1.讲解简笔的特点:简单、形体优美、符号化,例举一些简笔常用字;2.讲解繁笔的特点:变化多、意境美、结构多层,例如草书、楷书、行书等;3.模范演示几个常用字的简笔和繁笔书写方法,让学生观察和听取老师的指导。
4.3 分组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常用字中选择一种进行简笔和繁笔书写;2.一组学生在书法砚台上摆放墨水、笔和宣纸,练习简笔和繁笔书法;3.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4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练习简笔和繁笔书法,练习文字排列美感及书写规范性;2.下节课要求学生将练习成果汇总,展开赏析。
五、教学评估1.每组小组展示学生练习成果;2.老师现场点评:包括每个学生书写速度、书写美感、字体规范性等。
六、教学后记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了简笔和繁笔书法,并得以运用到实际书写当中。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参与性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简述简笔与繁笔的内涵,掌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理解作者“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
3.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深刻,富有说服力。
教学重点1.了解简笔与繁笔的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理解作者“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
教学难点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深刻,富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
文题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
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同时,阅读中还需要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它要求论题集中、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体会其文体特点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1.补写出下列句子里的空缺部分(1)学而时习之,。
(2),可以为师矣。
(3)有朋自远方来,。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海内存知己,。
(6),思而不学则殆。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人不知而不愠,。
2.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此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处是(1) 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真是令人。
(2)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
《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
(3)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
A.胆战心惊索然寡味. 点缀B.毛骨悚然淡而无味点缀C.毛骨悚然索然寡味. 点染D.胆战心惊淡而无味点染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
①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②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③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④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三、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简笔与繁笔教案范文第一章:简笔与繁笔的概念及分类1.1 简笔与繁笔的定义简笔:简单、简洁的笔法,用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
繁笔:复杂、详细的笔法,用于表现事物的细节和纹理。
1.2 简笔与繁笔的分类人物简笔与繁笔: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表情动作。
景物简笔与繁笔:表现景物的主要特征和氛围。
动物简笔与繁笔: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物体简笔与繁笔: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纹理。
第二章:简笔与繁笔的运用技巧2.1 简笔的运用技巧观察和提炼: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提炼出简洁的线条和形状。
简化细节:忽略不必要的细节,保留主要特征。
强调重点:通过加重或放大重点部分,突出事物的特点。
2.2 繁笔的运用技巧观察和描绘:观察事物的细节和纹理,细致地描绘出来。
层次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表现出物体的层次感。
动态表现:通过动态的线条和形态,表现出事物的生动感。
第三章:简笔与繁笔的练习与应用3.1 简笔练习人物简笔练习:描绘人物的的基本特征和表情动作。
景物简笔练习:描绘景物的主要特征和氛围。
动物简笔练习:描绘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物体简笔练习:描绘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纹理。
3.2 繁笔练习人物繁笔练习:描绘人物细节和服饰纹理。
景物繁笔练习:描绘景物细节和光影效果。
动物繁笔练习:描绘动物细节和毛发纹理。
物体繁笔练习:描绘物体细节和材质纹理。
3.3 简笔与繁笔的应用创作作品:运用简笔与繁笔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插图设计:运用简笔与繁笔技巧,为书籍、杂志等设计插图。
动画制作:运用简笔与繁笔技巧,制作动画角色和场景。
第四章:简笔与繁笔的评价与鉴赏4.1 简笔与繁笔的评价标准准确性:描绘事物的特征和细节是否准确。
生动性:作品是否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创意性: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4.2 简笔与繁笔的鉴赏方法观察细节:观察作品的线条、形状、颜色等细节处理。
感受氛围: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氛围和情感。
理解寓意: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简笔与繁笔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简笔和繁笔都是重要的绘画技法。
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简笔和繁笔的基本技巧,可以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简单的练习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简笔和繁笔的区别,并培养他们对这两种技法的基本掌握。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简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简笔的定义:简笔是一种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物体形状的绘画技法。
•简笔的特点:简单、直观、大胆,强调形状的整体感。
2. 简笔的基本技巧练习•准备纸张和铅笔,让幼儿跟着教师进行简笔的基本训练。
•练习画出常见的简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等。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基本形状,鼓励他们用简笔的方式表达出来。
3. 繁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繁笔的定义:繁笔是一种用繁复的线条描绘物体细节的绘画技法。
•繁笔的特点:细致、精确,能够表达出物体的质感和细节。
4. 繁笔的基本技巧练习•给幼儿准备绘画纸和细笔,引导他们逐渐掌握繁笔的基本技巧。
•练习画出繁复的曲线、花纹等细节。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细节,鼓励他们用繁笔的方式表达出来。
5. 简笔和繁笔的绘画比较•让幼儿对比简笔和繁笔的绘画效果,理解两者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鼓励幼儿进行简笔和繁笔的组合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观察幼儿在练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评价幼儿对简笔和繁笔的基本理解和掌握程度。
•对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四、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绘画作品中多样化运用简笔和繁笔技法。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尝试用简笔和繁笔的方式表达出来。
•组织幼儿进行简笔和繁笔的比赛或展览,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心得体会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简笔和繁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练习并迅速掌握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在表达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简笔与繁笔教学实录
师:上课.
(学生起立)
师: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见个笑话:清朝时有个秀才,姓钱,人称钱秀才.钱秀才写文章以罗嗦见
长,人们都叫他罗嗦先生.有一次,他上京赶考.临走时,妻子叮嘱再三,写文章时千万不要再罗嗦.
他答应了,考完以后,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吾妻:前信罗嗦,而今不复罗嗦.吾在下月即返乡.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
三……不在二十九即在三十.家中存有棉鞋一双,望吾妻拿出拍打拍打,因多灰尘之故也.望吾
妻千千万万不要忘记.为省笔墨起见,吾不写繁体的万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
(学生笑)
师:从大家的笑声中,可以看出钱秀才这篇大作堪为繁冗拖沓的典型.显然只增 人笑而已.所以,
我们在写作总应力避这一点.同时, 也不能因此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生:太简单.
师:对,那么我们怎样做到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呢?我们共同来学习周先慎的<<简笔
与繁笔>>(板书题目)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第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四字词或成语.
(5分钟后)
师:我们共同来看这篇课文.先找位同学来读第一段.好,欧阳静明.
生:(欧阳静明读第一段)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两种观点)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师:好,出现了两种观点.我们暂且放下争论,先看文章.首先,“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
论 ”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生:作者.
师:好,那么,这是作者的观点.(板书:作者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的?或者说是从哪
里得出的?
生:从来的文章家
师: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为前人的观点(板书:前人观点)我们所从来的文章家提倡简练,列繁冗
拖沓为作文病忌.这是不是说文字多就是繁,文字少就是简呢?
生:不是.
师:因此作者补充前人的观点,由此,作者分两种情况说明自己的观点,大家用成语来分别总
结.
师:怎样说明简的?
生:言简意赅.(板书)
师:这是肯定的一方面,那么否定的一面呢?
生:言简意少.(板书)
师:那么繁笔呢?
生:以繁胜简,穷形尽相.(板书)
师:否定的一面呢?用书上的原话.
生:繁冗拖沓.(板书)
师:然后作者又用大师们的创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由此提出观点,说明观点,证明观点,一气呵
成.所以我们说这一段的中心论点是------?
生: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师:即然大师们的创作是“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各得其宜,
各尽其妙”呢?我们往下看.请一位同学把第二段,第三段读一下. 好杨亮亮同学。
(杨亮亮读第二,三段)
师:这两段是以施耐庵的《水浒传》》为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我们先看第二段。第二段中
作者引了“武松打虎”中景阳岗上山神庙的“破落”,“日色坠”了下去,“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雪“紧”三处言简意赅之文。(板书:破落 坠 紧)那么我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
个破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提问几位同学,分别加以描述,想象丰富,各有特色)
师:好,大家头脑中各有不同的“破落”景象可能你的想象与施耐庵所想并不一样,但这就
是其成功之处。如果他把“破落”的具体景象描述出来,那么读者头脑中就会只有一种意象。
如果他用“破落”来精写,那么可以引起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想象,这就是简笔的精妙之
处。我们再来看看“紧”字.大家都见过下雪,那么雪下的紧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生: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
师:“紧”可以说是大片大片的飘吗?
生:还得有风.
师:对,还得有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印象中的“紧”.小时候,看过一本画册,书名就叫<<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这本书最后一页是这样一幅画面:林冲行走于茫茫雪野之中.天,地,人,画面
显得很简单.林冲头戴毡帽,扛着红缨枪,枪上挑着他的酒葫芦.披风被风卷起,他略向前倾着身
子,艰难的行进着.着利用整体画面,用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雪下的紧.可见“紧”也是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理解,这也体现出简笔的神韵.
师:课文第三段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写的精彩之处来证明以繁胜简的妙处.课文分
析非常详细,我们就不再具体讲述我们着重来分析鲁迅的文章是怎样体现出以繁胜简的.下面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四段.好,申丽.
(申丽读第四段)
师:第四段开头写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炼,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罗嗦.这
是作者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并有鲁迅的文章来证明.文中引了鲁迅的<<社戏>>中“我”
等待“小叫天”出场的焦躁心态的描写.我们这样想一下,男生大都爱看足球比赛.假如一
场球赛在第二天凌晨1:30开始,而你从七点就坐在了电视机前七点是<<新闻联播>>,
八点?
生:电视剧.
师:九点?
生:<<现在播报>>
师:十点?
生:<<晚间新闻>>,<<世界报道>>,<<体育新闻>>.
师:十二点?
生:又是新闻.
师:终于到一点了.
生:我已经睡着了――――
师:好,那么大家如果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焦躁的心态,是把那些节目都列出来,还是仅写
我从七点等到一点,哪种写法更好?
生:都列出来.
师:对,鲁迅的<<社戏>>就是这样写的,这也就是典型的以繁胜简.那么我回忆一下刚
学过的鲁迅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中有没有以繁胜简之处.好,大家翻开课本第24
页,请同学们以第五节为例来分析.
(找学生来回答)
总结:有"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
出","始终微笑的.......呻吟"这些都是以繁胜简的例子用详细的笔法描写了烈士们遇
害的经过,更突出烈士的英勇悲壮和反动政府的残暴卑劣.
师: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真情的抒发,爱憎融入笔端,因此繁简才显得适当.那么我们由此
来总结做到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请大家共同来读课文最后几段,找出简练的标准与途径.
(学生读课文)
师:做到简练的标准是什么?
生:无论繁简,无可削,不得减.
师:途径呢?
生: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师:有没有了?大家看倒数第二段论述的是什么?
生:现今创作上的不正确倾向.
师:那么不正确倾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生:首先是对生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
条.
师:这反过来讲是不是做到简练的途径呢?
生:是.
师:好,那么途径是:提炼生活,艺术手法的洗练(板书).同时由此解决了现今创作上的
一些不正确倾向,最后作者提倡―――――
生:简练为文.
师;由此,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思路.由前人的观点引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然后用大师们的创作证明自己观点,继而提出标准和途径,解决创作上存在的不正确倾向.这
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简笔与繁笔教学实录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