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阅览室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6.1 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6.1 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一节《图书馆》。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的数字,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图片。
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小棒子,每根小棒子代表一个数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并问他们喜欢哪些小动物。
然后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通过一个小动物的故事来学习加减法。
2. 新课导入:我给学生们讲解了一个小动物去图书馆的故事。
故事中,小动物先拿了三本书,然后又拿了两本书。
我让学生们思考,小动物现在有多少本书?3. 讲解加减法:我告诉学生们,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
我将三本书和两本书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观察和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们的卡片上有一些数字,让他们通过加法来计算出结果。
然后我将他们的答案和小动物的故事联系起来,让他们理解加法的实际应用。
5. 讲解减法:我告诉学生们,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我给学生们的卡片上有一些数字,让他们通过减法来计算出结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小动物的故事情节。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3个苹果。
2. 题目:小红有3个橘子,妈妈又给了她2个橘子,小红现在有多少个橘子?答案:小红现在有5个橘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案分析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书馆物品和设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书馆物品分类和计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图书馆的兴趣和热爱阅读的习惯。
2.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图书馆物品和设施的识别和分类。
3. 图书馆物品的计数和统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书馆物品和设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书馆物品分类和计数。
难点:1. 学生对图书馆物品的分类和计数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图书馆规则和礼仪的认识和遵守。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图书馆场景的图片或真实图书馆的环境。
2. 图书馆物品和设施的图片或实物。
3. 数学计数和分类的学具。
学生准备:1. 学生对图书馆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2. 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计数和分类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书馆的图片或真实环境,引导学生对图书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图书、阅览室、借阅台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图书馆物品的分类和计数活动,如图书分类、座位计数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图书馆物品分类和计数的任务。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图书馆规则和礼仪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物品分类和计数的延伸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兴趣。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图书馆物品的模拟购买和支付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价格计算和货币交换。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第4课时 阅览室(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
多样化。
2、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在那里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上都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统计表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探讨算法
(1)让学生尝试列算式:33-7=□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算出结果的,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遇到困难的要找出
难点,力争自己克服或看书寻求帮助。)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
33-7=36 33-7=26
问:“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或都错,还是一个对
一个错?”
师:“今天的挑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个位数字不够减时该怎样算?”
(3)小组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要说出算理,错要找出原因。
(4)小组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于33-7=26的多种算法针对33-7=36
的错误,请用竖式算法计算这道题的同学说一说竖式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3.练习“试一试”
教师小结后,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进行当堂练习。
(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 = □(本)
(2)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 = □(本)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
订正答案。
提醒学生注意:在退位以后,被减数的十位应该减去1。
【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