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33.22 KB
- 文档页数:3
定量分析概述第一节定量分析概论一 .定量分析过程定量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要完成一项定量分析工作,通常抱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样→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分离和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各步骤将在以后章节中详细讨论。
二、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1. 被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1) 以被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表示如:测得食盐试样中Cl含量后,以 NaCl%表示分析结果。
(2) 以氧化物或元素形式表示(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如:硅酸盐水泥中的 Fe、Al、Ca、Mg 含量常以 Fe2O3 、Al2O3 、CaO 、MgO 的含量表示。
分析铁矿石,以 Fe%或 Fe2O3%表示。
(3) 金属材料和有机分析中,常以元素形式(如 Fe 、Zn 、N 、P 等)的含量表示。
(4) 电解质溶液的分析,以所存在的离子形式表示含量。
2. 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1) 固体试样:常量组分: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2) 液体试样:第二节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一.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的反应必须具备:1.反应定量地完成,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即:反应按反应方程进行,反应完全,无副反应。
2.反应速度快。
对于慢反应能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其速度。
如:△、加催化剂。
3.能用简便的方法确定终点。
若反应不能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可以采用间接滴定法。
二.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凡是被测物与滴定物间的反应符合上述条件的,即可采用直接滴定法2.返滴定法先准确地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3.置换滴定法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
4.间接滴定法不能与滴定剂直接起反应的物质,有时可以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以滴定法间接进行测定。
第三节标准溶液一标准溶液配制:1. 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定量溶解,然后算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分析化学教案·李崧 1 第一章 绪 论
§1.1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a. 重量分析法:根据反应前后重量变化,对应化学方程式来分析物质组成。(自己定义) eg:灰化(饲料)除水,还有油类。 优点:准确;不足:操作麻烦,耗量高,费时。目前应用已经减少,主要用于校准其它方法。 b. 滴定分析法:如果由试剂的准确浓度及它与待测成分恰好完成某一化学反应的精确容积计算待测成分的含量,叫做滴定分析,或容量分析(见书P2)。 重要定义:标准溶液——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 eg: 2HCl+Na2CO3=2NaCl+H2O+CO2↑ 标定HC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变橙红。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所需仪器不多。 不足:准确度不高。 常见运用广泛,例行分析。农大无机-分析教研室主要的研究手段。 c. 气体分析法:从气体的精确体积或其变化求得待测成分含量的方法。
2.仪器分析法 a. 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如比重(金子和铜的故事,体积与重量)、折光率、沸点(不同物质沸点不同,油的沸点约为700℃左右)、凝固点等}与组分之间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而直接进行鉴定或测定的分析方法,叫作物理分析。(见书P3) b. 根据被测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某种物理性质(光、电、热、吸附、分配等)与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鉴定和测定的分析方法,叫做物理化学分析。(见书P4) a、b统称为仪器分析法。 优点:灵敏、准确、快速; 缺点:仪器价格昂贵。 例如: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测磷,燃烧,发光、发热。 目前最准确的分析方法:化学发光法。 分析化学教案·李崧 2 极谱:滴汞电极;色谱:层析法; 叶子石油醚抽滤,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 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光学分析法②电学分析法(氧化)③色谱分析法④质谱分析法
§1.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必考) 一般包括采样、调制样品、称量、前处理、测定、数据处理及计算等过程。 一.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四分法(曾经考过) 二.试样调制 粉碎、过筛等。 三.试样预处理 湿法(用强酸消化),干法→高温熔融。 等分部分定义见书P4。 例:饲料分析中先用硫酸消化? 四.反应条件的控制 转化价态,进行氧化~还原处理,分离,掩蔽干扰成分,调节pH值,控制温度。 五.测定 六.计算 补充概念:基本单元(※如学过则不必补充) 定义: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或其特定组合,称基本单元。 注意,要以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最小单位为基本单元。 根据被确定对象在化学变化当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常用1/z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反应的种类有:①酸~碱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配位反应④沉淀反应 基本单元选讲: ①根据质子转移,是一分子物质得失质子数; ②根据一分子物质得失电子数;
第四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4.2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干燥4.2.1定量分析实验常用器皿介绍表4-3 定量分析实验常用器皿介绍名称规格表示方法一般用途及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烧杯1.玻璃品质:硬质或软质。
2.容积(mL)。
反应容器,可以容纳较大量的反应物。
1.硬质烧杯可以加热至高温,但软质烧杯要注意勿使温度变化过于剧烈。
2.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不应直接加热。
烧瓶1.玻璃品质:圆底和平底。
2.容积(mL)。
反应容器,在需要长时间加热时用。
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应避免骤热骤冷。
锥形瓶1.玻璃品质:硬质或软质。
2.容积(mL)。
反应容器,摇荡方便,口径较小,因而能减少反应物的蒸发损失。
同烧杯。
称量瓶1.玻璃品质。
2.上口有磨口塞。
3.分高形和扁形两种。
1.精确称量试样和基准物。
2.质量小,可直接在天平上称量。
称量瓶盖要密合。
移液管1.玻璃品质。
2.在一定温度时以刻度的容积(mL)表示。
吸取一定量准确体积的液体时用。
1.不能加热或烘干。
2.将吸取的液体放出时,管尖端剩余的液体不得吹出,如刻有“吹”字的要把剩余部分吹出。
容量瓶1.玻璃品质。
2.规格:一定温度下的容积(mL)。
例20℃1000mL。
配制标准溶液。
1.不能盛热溶液或加热或烘烤。
2.磨口塞必须密合并且要避免打碎,遗失和互相搞混。
碱式酸式滴定管1.玻璃品质。
2.所容的最大容积(mL)表示。
3.分酸式(玻璃活塞)或碱式(橡皮管),酸式有无色和棕色两种。
1.滴定时用。
2.用以取得准确体积的液体时用。
1.小心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避免打碎,遗失或相互搞混。
2.用滴定管时要洗洁净,液体下流时,管壁不得有水珠悬挂,滴定管的活塞下部也要充满液体,全管不得留有气泡。
表面皿1.玻璃品质。
2.口径(cm)表示。
(如直径9cm)。
1.用作烧杯等容器的盖子。
2.用来进行点滴反应。
3.观察小晶体及结晶过程。
1.不能加热。
2.用作烧杯盖子时,表面皿的直径应比烧杯直径略大些。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分析化学》课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
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
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
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
思考题: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
分析化学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3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闫晋晋课 程:分析化学 专 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 时 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4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4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6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5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6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3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1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4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闫晋晋 课 程:分析化学 专 业:药学 年 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 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6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3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 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任课教师:闫晋晋课程:分析化学专业:药学年级: 12级统招药学班时间:2学时。
高中化学电子转化方向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转化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能够解释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作用和意义;4. 能够应用电子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电子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作用和意义;4. 应用电子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电子转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电子转化的兴趣。
2. 讲解:通过实例和图表,讲解电子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理解电子转化的基本原理。
3. 实验:设计简单的电子转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他们对电子转化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作用和意义,讨论电子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电子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电子转化的理解。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电子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子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2. 实验材料:用于进行电子转化实验的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3. 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练习题目。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对电子转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水平。
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电子转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设计比赛,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转化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报告,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高中化学电子转化方向教案范本,希最对您有所帮助。
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葡萄糖(C6H12O6)溶液(C)丙三醇(C 3H8O3)溶液(D)尿素((NH2)2 CO)溶液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C12H22O11溶液(C)HAc溶液(D)H2SO4溶液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电位离子(C)反离子(D)胶粒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A) 胶体的布朗运动(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胶团有溶剂化膜(D)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A) 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二、简答题1.为何江河入海处常会形成三角洲?2.加明矾为什么能够净水?3.不慎发生重金属离子中毒,为什么服用大量牛奶可以减轻病状?4.肉食品加工厂排出的含血浆蛋白的污水,为什么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可起净化作用?三、计算题1.10.00 mL 饱和NaCl 溶液质量为12.003g ,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 。
求:(1)NaCl 的质量分数;(2)NaCl 的质量摩尔浓度;(3)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4)各组分的摩尔分数。
2.今有两种溶液,其一为1.50g尿素(NH2)2CO 溶于200g 水中;另一为42.8g未知物溶于1000 g水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开始沸腾,计算这种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3.将1.00 g 硫溶于20.0 g 萘中,使萘的凝固点降低1.30℃,萘的K f为6.8℃·kg · mol-1,求硫的摩尔质量和分子式。
教案2013~2014学年课程名称分析化学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研室(实验室) 化学系授课班级主讲教师职称副教授使用教材华中师大等编《分析化学(上册)》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制教案(首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组成及测定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定性分析的任务:就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
定量分析的任务:就是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化学本身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化学上的基本定律都是依靠大量的分析实验数据才得以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而其它各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对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在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师范各有关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
三、定量分析的方法1.按对象分2.按操作方法分类3.按试样用量分类4.根据被测组分含量分类5.其它专有名词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二)当前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定性分析教学内容:§2-1 概述一、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1.任务: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2.方法⑴干法:指分析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
⑵湿法:指分析反应在溶液之间进行。
(主要学习湿法分析)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共5点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鉴定方法的灵敏度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⑴最低浓度⑵检出限量⑶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之间的关系2.鉴定反应的选择性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空白试验:用配制试液用的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和条件重做试验进行鉴定,就叫做空白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方法进行鉴定,就叫做对照试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2. 授课对象: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3. 学时安排:32学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了解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常用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4. 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5.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二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3. 第三周:滴定分析4. 第四周:重量分析5. 第五周:光谱分析6. 第六周:色谱分析7. 第七周:分析误差及数据处理8. 第八周:分析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五、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实例,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酸碱滴定教案(3课时)——5.7酸碱滴定原理、5.8终点误差、5.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09化六张少宜20092401161 一、教学目标(一)、计算酸碱滴定过程(强碱滴定强酸、一元弱酸酸)溶液pH值的变化,确定滴定突跃的pH的范围,掌握酸碱滴定曲线的制作(二)、对比强酸、弱酸滴定突跃的不同,确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三)、强碱滴定多元酸或混合酸的判断(四)、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五)、酸碱滴定的运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计算强酸、弱酸滴定过程溶液pH值变化,确定突跃的pH范围;根据滴定突跃的pH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掌握判断多元酸分步滴定的条件难点:掌握强碱滴定多元酸或混合酸的判定条件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所采用多媒体、教具、图表等教学设备的配合使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章内容:以实例计算滴定突跃的pH范围:分别以氢氧化钠滴定盐酸、乙酸为例子,计算不同化学计量点的pH,学会计算滴定突跃的pH范围;做辅助练习:已知道酸滴定突跃pH的变化、指示剂变色范围,让学生选择滴定所用指示剂;给出例题:以磷酸分布滴定为例,掌握分布滴定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一元(强弱)酸、多元弱酸酸、混合酸、酸式盐、弱酸强碱盐、缓冲溶液溶液中pH的计算,这些是酸碱滴定计算的基础,有了这基础,我们就能通过分析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主要成分,确定计算pH值公式,得出不同化学计量点溶液的pH值,确定酸碱滴定突跃的pH范围,下面我们分别以氢氧化钠滴定盐酸、乙酸为例子,计算不同化学计量点的pH,计算滴定突跃的pH范围。
二、授课内容1.强碱滴定强酸给出例题:用0.1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设a 为滴定分数,a=nNaOH/nHCl,a=0、a=0.999、a=1、a=1.001不同滴定阶段溶液pH值的计算。
一、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五、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4. 分析化学实验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 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符号。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4.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 定性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第二课时1.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 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2. 课堂互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
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总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分析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4. 实验指导书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河南师范大学
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使用的教材:《分析化学》(第四版) 武汉大学主编
教学参考书:1.《定量分析化学》林树昌主编
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评价》 宋清编
3、《分离及复杂物质的分析》 邵令娴编
4、《Analytical Chemistry》 J.G. Dick
教学课时安排:共16周 每周4学时 共64学时
1. 绪 论(2学时)
2. 第一章 定量分析概论(4学时)
3.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10学时)
4.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10学时)
5.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学时)
6. 第五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7.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8学时)
8. 第七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8学时)
9.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4学时)
10.第九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2学时)
绪 论
1
河南师范大学
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研究测定物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其他定义:H.A.Laitinen: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S)化学部(DAC)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
仪器、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的信息的科学。”
2、任务: 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
确定物质的结构 结构分析
3、 作用:
a. 21世纪是生命和信息科学的世纪,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求分析化学尽
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提供丰富地信息和有用的数据。
b. 现代分析化学正在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精密仪器制
造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
c.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d. 在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社会 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分析化学
社会需要 研究与发展
分析问题
应用领域:
环境分析 食品分析 生化分析 药物分析
临床分析 材料分析 毒物分析 法医分析
地质分析 星际分析 在线分析 表面分析
分析化学对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对工业生产、人类健康领域和环境保护中质量控制
系统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更低浓度水平上和更复杂基质中检测和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的能
力,能够鉴别出环境样品中更多的组分,从而提供对即将发生的对人类和生物群的环境
威胁或危害的早期预报。
二、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人类有科学就有化学,化学从分析化学开始。
1661 Boyle “The Sceptional Chemistry” Lavoisier 发明天平
1841 Fresenius 定性分析导论 定量分析导论
1885/1886 Mohr 化学分析滴定法专论
1862 Fresenius “Zeitschrift fur analystische Chemie”―第一本分析化学杂志
1874 英国 Analyst
2
河南师范大学
1887 美国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问世
1894 Ostward “分析化学科学基础”奠定经典分析的科学基础
三次重大变革:
经典分析化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转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分析化学: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开创了仪器分析的新时代――物理方法大发展
现代分析化学: 20世纪70年代-现代
以计算机应用谓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
也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和要求
在确定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基础上,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息。因此,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也就应运而生。
常量―――微量及微粒分析 静态―――快速反应追踪分析
组成―――形态分析 破坏试样―――无损分析
总体―――微区表面分析及逐层分析 离线(脱线)―――在线过程分析
宏观组分―――微观结构分析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任务分:结构分析 组成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2、按研究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试样用量和操作方法分:常量分析 >0.1克 >10毫升
半微量分析 0.01-0.1克 1-10毫升
微量分析 0. 1-10毫克 0.01-1毫升
超微量分析 <0. 1毫克 <0.01毫升
4、 按方法原理分: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酸碱、络合、沉淀、氧化还原)
仪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热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5、 其他特殊命名的方法
仲裁分析、例行分析、微区分析、表面分析、在线分析等。
四、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
分析、检测环境污染物,为环境评估、决策提供依据。
美国科学院350多位专家综合出版的《Opportunities in Chemistry》(化学中的机会)
一书中指出,分析化学在推动我们弄清环境中的化学问题起着关键作用,并认为在认识环境
过程及保护环境中,分析化学将与反应动力学起着“核心”作用。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要求:1、建议做好课堂笔记;
2、与应用结合,做好作业,不许无故缺交或迟交作业;
3、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实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