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62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实验肿瘤标志物测定是一种常用于临床实验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特定标志物,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
这些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抗原或其他分子,在肿瘤得到治疗或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被测量并跟踪。
该实验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判断的依据。
一、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意义和目的肿瘤标志物测定是通过检测和测量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来判断癌症的存在和发展。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进行早期癌症的筛查、诊断和预测预后,以及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复发情况。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目的主要包括:首先,帮助医生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癌症的筛查,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其次,辅助诊断,通过检测标志物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癌症;最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可以根据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每种标志物对应着不同的肿瘤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1. 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监测。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监测。
4. 癌抗原125(CA125):常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和监测。
5. 癌抗原153(CA153):用于乳腺癌的监测。
6. 癌抗原199(CA199):常用于胰腺癌的筛查和监测。
7.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
8. 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细胞癌和睾丸癌的监测。
9. β-HCG:常用于绒毛膜癌和睾丸癌的监测。
10.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与鳞状细胞癌相关。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肿瘤标志物,不同的癌症类型可能会有其他特定的标志物。
三、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血液检测和组织检测。
1. 血液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在实验室中使用特定的仪器或试剂盒进行检测。
第四节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通过化学、免疫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方法测定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断、疗效和复发的监测、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肿瘤标志物。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甲胎蛋白测定甲胎蛋白(alpha一fetoprotein,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
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
因此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值】放射免疫法(R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25μg/L。
【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增高,阳性率为67.8%~74.4%。
约50%的患者AFP>300肚g/L,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2.生殖腺胚胎肿瘤(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300μg/L。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400μ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胎儿神经管畸形、双胎、先兆流产等均会使孕妇血液和羊水中AFP升高。
(二)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
早期胎儿的胃肠道及某些组织均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妊娠6个月以后含量逐渐降低,出生后含量极低。
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脏器特异性低,存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和肿瘤复发等。
肿瘤标志物全套解读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存在于人体内,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它们可以反映出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组织检测和尿液检测等。
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肿瘤的存在,但正常水平并不能完全排除肿瘤。
因此,肿瘤标志物的解读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等。
这些标志物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例如,CEA升高可能与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相关;AFP升高要警惕肝癌和胚胎性肿瘤;CA125升高则可能与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有关。
当肿瘤标志物异常时,患者不必过于恐慌,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B超、CT、MRI等,以明确诊断。
若确诊为肿瘤,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然而,肿瘤标志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单个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其次,部分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异常。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肿瘤标志物检查应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家族病史,选择适当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查。
2.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评估。
3.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肿瘤风险。
总之,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肿瘤分子标志物分析肿瘤分子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细胞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核酸或其他化学物质。
通过分析和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类型、大小、分级、预后,并可以作为监测疗效和预测复发的指标。
本文将围绕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概念、分类、应用及未来前景展开讨论。
一、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概念肿瘤分子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细胞或其周围环境中特异性表达的生物标记物。
这些生物标记物可以通过检测技术的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技术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肿瘤分子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二、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分类肿瘤分子标志物可根据其来源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标志物。
内源性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细胞内合成的特异性蛋白质或核酸,如CA125、PSA等。
外源性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细胞外源合成的蛋白质或核酸,如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根据功能可分为诊断标志物、预后标志物和治疗标志物。
诊断标志物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预后标志物用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预测患者的生存率,而治疗标志物则可作为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依据。
三、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应用1. 诊断:肿瘤分子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医生可以辅助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肿瘤,并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监测疗效:肿瘤分子标志物可用于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后,通过比较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3. 预测复发:肿瘤分子标志物在预测肿瘤复发和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在手术切除后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生存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建议。
四、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未来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肿瘤报告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异质性B. 侵袭性C. 转移性D. 可逆性答案:D2. 肿瘤的TNM分期中,M代表什么?A. 原发肿瘤B. 淋巴结转移C. 远处转移D. 肿瘤分级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的三级预防措施?A. 健康教育B. 早期发现C. 早期诊断D. 晚期治疗答案:D4.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B. 预测肿瘤的预后C. 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化疗的常见副作用?A. 恶心和呕吐B. 脱发C. 贫血D. 骨折答案:D6. 肿瘤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的哪个方面?A. 细胞核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外基质答案:B7.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放疗的适应症?A. 早期乳腺癌B. 早期前列腺癌C. 晚期肺癌D. 多发性骨髓瘤答案:D8. 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机制是什么?A. 增强肿瘤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B. 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C.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D.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A. 曲妥珠单抗B. 贝伐珠单抗C. 伊马替尼答案:D10. 肿瘤的基因治疗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的哪个方面?A. 基因突变B. 基因表达C. 基因复制D. 基因重组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哪些?A. 肿块B. 疼痛C. 出血答案:ABCD12. 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哪些?A. 影像学检查B. 病理学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临床症状和体征答案:ABCD13. 肿瘤的化疗药物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烷化剂B. 抗代谢药C. 抗生素D. 植物碱类答案:ABCD14. 肿瘤的放疗副作用包括哪些?A. 皮肤反应B. 黏膜反应C. 骨髓抑制D. 肝肾功能损害答案:ABCD15. 肿瘤的免疫治疗包括哪些类型?A.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B. 细胞因子治疗C. 肿瘤疫苗D. 免疫细胞治疗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肿瘤的转移是肿瘤细胞通过血管或淋巴管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方法引言: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用于早期癌症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价的生物分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包括血清标志物检测、组织标志物检测、基因标志物检测和液体活检。
一、血清标志物检测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酶、激素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存在和发展程度。
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ELISA是一种基于酶的免疫学原理进行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
它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标志物结合来实现检测,常用于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CLIA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标志物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从而实现检测。
CLI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适用于许多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二、组织标志物检测组织标志物检测是通过取得肿瘤组织样本,对其中的蛋白质、基因等进行分析,以揭示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标志物检测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标志物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使标志物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出颜色,从而实现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用于检测HER2、ER、PR等肿瘤相关标志物。
2. 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一种检测肿瘤细胞中基因异常的方法。
它通过标记探针与待检测基因序列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或荧光反应来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原位杂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银染原位杂交(SISH)等。
三、基因标志物检测基因标志物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基因的状态来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评估的方法。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标志物检测方法,它可以通过扩增待测基因的DNA片段,从而使其在实验中能够被检测到。
ca199测试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测试方法概述2.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3.测试方法的注意事项4.测试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正文(篇1)一、测试方法概述ca199 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某种特定物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且准确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ca199 测试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试剂: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 ca199 试剂,并将其倒入反应板中。
2.取样:从待检测的样品中提取适量液体,然后将其滴入反应板中。
3.混合:将试剂和样品充分混合,使其充分反应。
4.观察结果:在反应完成后,观察反应板上的颜色变化。
如果样品中含有目标物质,反应板上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如果样品中不含目标物质,反应板则不会出现该颜色。
三、测试方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 ca199 测试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试剂的浓度需要精确控制,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取样时需保证样品的纯净度,以免杂质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3.混合时要充分搅拌,以确保试剂和样品充分反应。
4.观察结果时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否则可能会影响准确性。
四、测试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ca199 测试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且准确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筛查。
然而,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导致误判。
目录(篇2)1.测试方法概述2.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3.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分析4.总结正文(篇2)一、测试方法概述CA199 测试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通过测量人体内CA199 蛋白质的水平,可辅助诊断某些癌症,如胰腺癌、胃癌等。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癌症的发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CA199 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血样:首先,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血液样本。
肿瘤标志物14项【实用版】目录1.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作用2.肿瘤标志物 14 项的具体内容3.肿瘤标志物 14 项的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4.肿瘤标志物 14 项的优缺点5.肿瘤标志物 14 项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正文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的反应而释放入血液、尿液、组织液等体液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肿瘤的指标,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 14 项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包括以下 14 项指标:1.甲胎蛋白(AFP)2.癌胚抗原(CEA)3.糖类抗原 125(CA125)4.糖类抗原 15-3(CA15-3)5.糖类抗原 19-9(CA19-9)6.糖类抗原 72-4(CA72-4)7.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8.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9.蛋白质聚糖 3(HS3)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2.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13.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14.铁蛋白(Ferritin)肿瘤标志物 14 项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尿液检测和组织检测等。
这些指标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肿瘤标志物 14 项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优点:1.对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可以反映肿瘤的大小、分布和恶性程度;3.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缺点:1.某些良性疾病和炎症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2.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群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正常波动;3.并非所有肿瘤都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存在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肿瘤标志物 14 项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
在使用肿瘤标志物 14 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适用人群: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等;2.检测时机: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定期检测;3.检测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液体活检技术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肿瘤检测多依赖于活检组织的获取,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创伤性高、有限的样本量等问题。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从体液中获取循环肿瘤标志物,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肿瘤进行检测。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早期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组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组学技术是指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种高通量技术的手段,全面地研究一个生物系统。
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多组学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标志物,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同时,利用多组学技术可以对肿瘤的发展和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肿瘤标志物。
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虽然在某些肿瘤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细胞自由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 cfDNA)、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以及肿瘤相关RNA等可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肿瘤标志物的预测准确性。
通过训练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和提取出与肿瘤相关的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结起来,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液体活检技术、多组学技术、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
肿瘤标志物检验一、糖类抗原125 检验1.英文或缩写:Cancer Antigen 125,CA-125。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置普通试管送检。
3.正常参考值:0-35 U/ml。
4.临床意义:CA-125 属肿瘤标志物,正常人的卵巢上皮表面不表达CA-125,但在上皮来源的非粘液性卵巢肿瘤CA-125 表达率很高,并可在血清中检测到。
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是浆液性腺癌)阳性率可达80%以上。
除可见于卵巢癌患者外,还可见于子宫颈癌、乳腺癌,阳性率约为83%,而子宫颈磷状细胞癌阳性率仅为7.1%,子宫内膜癌CA-125升高的阳性率约为48%。
胃肠道癌和其他非妇科恶性肿瘤阳性率约为22%。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也可见CA-125 升高。
CA-125 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宫颈炎及子宫肌瘤等。
轻度升高可见于妊娠早期和其它良性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道疾病、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病等。
明显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肝炎。
5.注意事项:尽管CA-125 是非特异的指标,不能作为直接诊断肿瘤的依据,却是迄今为止用于监测卵巢癌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疾病发展的重要指标,有资料表明,CA-125 的浓度与瘤体大小有直接关系。
CA-125 也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治疗有效,CA-125 水平下降;若肿瘤复发,CA-125 可先于临床指征几个月升高。
有时术后CA-125 浓度恢复至正常也不能排除有残余肿瘤存在的可能性。
二、糖类抗原15-3 检验1.英文或缩写:Cancer Antigen 15-3,CA15-3。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ml,置普通试管送检。
3.正常参考值:0-31.3 U/ml。
4.临床意义:CA15-3 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一种称为MAM-6 的糖蛋白分子上,该种抗原属于唾液酸化的糖蛋白亚类,又称多态性上皮粘蛋白(PEM),正常情况下,PEM 只存在于腺体细胞腔的分泌物中,不出现在血循环中。
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可滥用作者:曹云来源:《祝您健康》 2015年第11期曹云单位健康体检,小王查出血脂高,老李查出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医生要求老李半年复查一次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AFP)。
小王听说血脂高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也跟着老李一起去医院,要求医生开肿瘤标志物全套的化验检查。
医生再三劝说无效,小王检查后有一项指标略微高一点,立即紧张起来,天天跑医院。
近年来,健康体检的套餐,越来越多地增加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一般人以为,只要做了这种检验,就可以及早发现或放心地排除患有肿瘤的危险。
实际上,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不能作为临床确诊肿瘤的指标!滥用的误区肿瘤标志物检查在临床上滥用十分常见,一半是因为人们对肿瘤的惧怕心理,另一半则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很多人甚至很多医生都认为,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用于肿瘤的筛查,而在常规健康体检里增加肿瘤标志物的项目,这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健康者带来无限的烦恼或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当然,检验设备供应商为此会乐得合不拢嘴。
检验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 NACB),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第一部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包括睾丸癌、前列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使用指南。
2010年,又制定了肝癌、膀胱癌、宫颈癌和胃癌的肿瘤标志物使用指南。
这些指南都明确指出,肿瘤标志物检查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
还汇总了其他各个专业学术组织的观点,认为在普通人群中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肿瘤的筛查是徒劳的。
正确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疾病分期、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各个肿瘤标志物的上述作用有强有弱。
在普通人群中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意义不大,但是肿瘤标志物对于高危人群肿瘤的筛查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对于老李这样的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病人,应该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查。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这些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简称TM)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宿主以肿瘤反应产生的一类生化物质,分为胚胎抗原类、糖类抗原类、激素类、酶和同功酶类、蛋白质类及癌基因产物类。
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进行TM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可作为肿瘤筛查、鉴别诊断、治疗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标志和依据。
然而在TM的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
一、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1、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溶血,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存在NSE 而导致NSE的检测结果偏高。
还可导致ALT、AST、ALP的升高。
2、标本采集后未及时检测,如不及时进行血清分离可导致激素类和酶类的检测结果降低,如溶血标本测定胰岛素结果偏低,溶血程度越深则结果低得越厉害。
3、标本中添加了抗凝剂而导致TM检测结果偏高,如EDTA抗凝的标本测定Fer结果明显偏高。
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易导致糖类抗原CA199结果偏高。
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易导致CY21-1(细胞角蛋白片断19)结果偏高10%以上。
4、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被汗液或唾液污染而导致SCC检测结果偏高。
5、在标本采集前如使用了某些药物如:丝裂霉素、顺铂等可使PSA检测结果偏高。
6、要标本采集前进行前列腺穿刺、按摩、直肠镜检及导尿可导致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P(前列腺特异酸性磷酸酶)的检测结果偏高。
二、病人自身状况因素1、肿瘤大小和特别奖细胞的数目,肿瘤越大、肿瘤细胞越多,则TM的浓度越高。
2、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TM的速度越快,血液循环中TM的浓度越高。
3、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差,则血液中TM浓度低。
4、肿瘤越晚期,则血液中TM越高。
5、肿瘤细胞的坏死程度越大,则血液中TM浓度越高。
6、由于肝脏、肾脏功能差导致TM在体内的降解和排泄速度慢,则TM在体内明显升高。
7、妇女月经和妊娠期血液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在40例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血清中检测AFP的结果均大于400ng/ml,有两例AFP水平达到800ng/ml以上。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的早期筛查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在检验科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法
血清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判断肿瘤情况的一种方法。
血清学检测法可以通过一次简单的抽血过程获取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实验室中,医务人员通常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等技术来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的情况。
二、免疫组化检测法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标本中的特定蛋白来判断肿瘤类型和程度的方法。
医务人员通常会在病理检验中使用免疫组化技术,通过对组织标本中的特定蛋白进行染色和检测,来判断细胞的形态和特性,从而对肿瘤进行分类和鉴定。
三、核酸检测法
核酸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或体液中的DNA或RNA序列来判断肿瘤情况的方法。
核酸检测法可以通过PCR扩增、基因测序等技术来检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或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
以上介绍了检验科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