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溶液性质及其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58.48 KB
- 文档页数:23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则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溶胶剂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一、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2、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
3、运动学性质:布朗运动
4、稳定性:热学不稳定体系溶胶对电解质特别敏感,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所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保护胶体。
二、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性质的异同
高分子溶液剂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胶体溶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由有限溶胀与无限溶胀两个过程完成, 无限溶胀一般相当缓慢, 搅拌或加热可加速完成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这一过程称为胶溶。
胶溶过程的快慢取决于高分子的性质以及工艺条件。
制备明胶溶液时,先将明胶碎成小块,放于水中泡浸3~4h,使其吸水膨胀,这是有限溶胀过程,然后加热并搅拌使其形成明胶溶液,这是无限溶胀过程。
甲基纤维素则在冷水中完成这一制备过程。
淀粉遇到水立即膨胀,但无限溶胀过程必须加热至60~70℃才能完成,即形成淀粉浆。
胃蛋白酶等高分子药物,其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过程都很快,,需将其撒于水面,待其自然溶胀后再搅拌可形成溶液,如果将它们撒于水面后立即搅拌则形成团块,给制备过程带来困难。
第四节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一、溶胶剂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液体分散体系。
又称疏水胶体溶液,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细粒子在1~10O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将药物分散成溶胶状态,它们的药效会出显著的变化。
目前溶胶剂很少使用,但他们的性质对药剂学却十分重要。
(一)溶胶的构造和性质1.溶胶的双电层构造溶胶剂中固体微粒由于本身的解离或吸附溶液中某种离子而带有电荷,带电的微粒表面必然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
吸附的带电离子和反离子构成了吸附层。
少部分反离子扩散到溶液中,形成扩散层。
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称为双电层,也称扩散双电层。
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
ζ电位愈高由于胶粒电荷之间排斥作用和在胶粒周围形成的水化膜,可防止胶粒碰撞时发生聚结。
ζ电位愈高斥力愈大,溶胶也就愈稳定。
ζ电位降低至25mV以下时,溶胶产生聚结不稳定性。
2.溶胶的性质(1)光学性质:当强光线通过溶胶剂时从侧面可见到圆锥形光束称为丁铎尔效应。
这是由于胶粒大小小于自然光波长引起光散射所产生的。
(2)电学性质:溶胶剂由于双电层结构而荷电,可以荷正电,也可以荷负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或分散介质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称为界面动电现象。
溶胶的电泳现象就是界面动电现象所引起的。
(3)动力学性质:溶胶剂中的胶粒在分散介质中有不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这种运动是由于胶粒受溶剂水分子不规则地撞击产生的。
(4)稳定性:溶胶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主要表现为有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
溶胶剂对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以及电解质极其敏感,将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电解质加入到溶胶剂中,由于电荷被中和使ξ电位降低,同时又减少了水化层,使溶胶剂产生凝聚进而产生沉降。
向溶胶剂中加入天然的或合成的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保护胶体。
第十四章高分子溶液14.1 本章学习要求1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表示方法、计算及实验测定。
2 了解溶液中高分子的特性、高分子的溶解过程及影响因素、高分子溶解过程的热力学。
3 掌握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小分子真溶液的异同点。
4 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粘度、光散射、超速离心沉降等特性及其应用。
5 了解高分子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及其应用。
6 了解高分子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7 了解高分子物质的降解方式及其原理。
14.2 内容概要14.2.1 高分子化合物的均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化合物通常为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的高分子混合体。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均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mass averages)来表示。
高分子化合物的均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该物质的各高分子级分相对分子质量的统计平均值,不同的实验测定方法代表不同的统计平均结果,所得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和含义亦不相同。
常用的均相对分子质量有以下几种: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式中x 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M B的级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渗透压等依数性测定方法测定的均相对分子质量为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elecular mass of the number average)。
2.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光散射法等测定的均相对分子质量为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elecular mass of the mass average)。
3.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式中α=0.5~1.0,为经验常数。
粘度法测定的均相对分子质量为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elecular mass of the viscosity average)。
4.Z均相对分子质量超速离心沉降平衡法测得的均相对分子质量为Z均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mass of the Z-average)。
对多分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
各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差愈大,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愈宽。
5.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度指数D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状况用分布宽度指数(the parameter of the breadth of the distribution)D值表示。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混合物称为高分子溶液,它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经常碰到的对象。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随浓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
就以溶液的粘性和稳定性而言,浓度在1%以下的稀溶液,粘度很小而且很稳定,在没有化学变化的条件下其性质不随时间而变。
纺丝所用的溶液一般在15%以上,属于浓溶液范畴,其粘度较大,稳定性也较差,油漆或胶浆的浓度高达60%,粘度更大。
当溶液浓度变大时高分子链相互接近甚至相互贯穿而使链与链之间产生物理交联点,使体系产生冻胶或凝胶,呈半固体状态而不能流动。
如果在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则是一种更浓的溶液,呈固体状,而且有—定的机械强度。
此外能相容的高聚物共混体系也可看作是一种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的溶液性质包括很多内容:热力学性质:溶解过程中体系的焓、熵、体积的变化,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形态与尺寸,高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等;流体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粘度、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和沉降等;光学和电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折光指数,透明性,偶极矩,介电常数等。
本章将着重讨论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流体力学性质。
第一节高聚物的溶解3.1.1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特点※高聚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高聚,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溶解度与高聚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的溶解度小,对交联高聚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晶态高聚物的溶解比非晶态高聚物要困难得多: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高聚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高聚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非常困难。
3.1.2 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溶解过程是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互相混合的过程,在恒温恒压下,这种过程能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Gibbs自由能的变化△F<0。
药学专业知识: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又称为胶浆剂。
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所以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1.高分子电解质水溶液带电大分子离子为阴离子者带负电荷如海藻酸,而大分子离子为阳离子者带正电荷,如琼脂等。
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其带电情况与介质的pH有关,如蛋白质,pH值等电点时,带正电;反之,则带负电。
2.亲水性高分子溶液渗透压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相同摩尔浓度的低分子溶液比较,表现出较高的渗透压。
3.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粘性在低浓度时与浓度无关,并可通过粘度法测高分子的分子量,[ ]=KMa4.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高分子的溶剂化是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影响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1)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破坏水化膜,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这一过程称为盐析,主要是阴离子起作用。
(2)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其溶解性能降低,脱水析出。
(3)长期放置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之为陈化现象。
(4)由于盐、pH、絮凝剂等因素影响,发生凝结而沉淀,称为絮凝现象。
(5)线性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胶凝,形成凝胶。
(6)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会因相反电荷中和而产生凝结,这是制备微囊的根据。
(二)高分子溶液的制备高分子溶液的形成要经过由溶胀到溶解的过程,前者称有限溶胀,后者称无限溶胀。
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溶胀、溶解速度不同,加热可加速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胀与溶解,如:淀粉的无限溶胀过程需加热至60℃-70℃,而制备胃蛋白酶合剂时,需使其自然溶胀。
例题:有关高分子溶液剂的表述,正确的有A.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B.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与溶胶不同,有较高的渗透压C.制备高分子溶液剂要经过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过程D.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步骤才能完成E.形成高分子溶液过程称为胶溶答案:ABCDE。
简述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剂区别1 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剂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都是化学中常用的概念,尤其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更为重要。
高分子溶液是指高分子在溶剂中形成的溶液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高分子链与溶剂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稳定的溶液体系。
而溶胶剂则是指一种介于晶体和溶液形态之间的体系。
在这种状态下,溶剂和溶质分子都非常稳定地存在于一定的体积内,但是它们并没有完全溶解和混合在一起。
2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性质与特点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1. 高分子溶液的分子量较大,通常在几万到几百万之间;而溶胶剂中的溶质分子较小,通常在几百到几千之间。
2. 高分子溶液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比如黏度、溶解度、热力学性质等,而溶胶剂的物理性质则比较复杂,包括了介于晶体和溶液状态的一系列特征。
3. 高分子溶液的结构和性质受到其分子量、容积、分布、溶剂特性、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溶胶剂的结构和性质则主要受到其组成和制备条件的影响。
3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有溶液聚合法、浸润法、溶液共混法等多种。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溶剂与高分子链的相互作用来制备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的应用广泛,包括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材料等领域。
而溶胶剂则主要通过溶胶凝胶法、溶胶膜法、微乳液法等方法制备。
通常溶胶剂的应用更多地涉及到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比如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催化剂、传感器等。
4 结语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在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范围,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基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1 引言•为什么研究?高分子溶液是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常接触的对象;•研究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将加强我们对高分子结构与性能规律的认识。
•对指导生产和发展高分子的基本理论有重要意义。
高聚物溶液从广义上包括稀溶液(1%)、浓溶液(纺丝液、油漆等)、冻胶、凝胶、增塑高分子、共混高分子等粘合剂涂料溶液纺丝增塑共混一、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的二个方面:(1)在应用上,主要用高分子浓溶液(15%以上),对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于: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和成型工艺的关系;(2)在基本理论上,主要用稀溶液(1%或5%以下),研究着重于:●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高分子链段间及链段与溶剂分子间);●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与尺寸;●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包括溶解过程体系的焓、熵和体积变化(高分子-溶剂体系的混和热、混合熵、混合自有能),溶液渗透压等;●高分子溶液的流体力学性质(高分子溶液的沉降、扩散、粘度)●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二、高分子溶液性质的特点(1)溶液性质受浓度的影响(动态接触浓度C s,接触浓度C*, C s< C*);(2)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一般比小分子纯溶剂要大的多;(3)高分子溶液是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真溶液;(4)高聚物的溶解、沉淀是热力学可逆过程;(5)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的,可以用热力学函数来描述的稳定体系;(6)高分子溶液的行为与理想溶液有很大偏差;(7)高分子溶液的性质有分子量依赖性,而分子量有多分散性,因而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
§2 高聚物的溶解过程一、溶解过程(1)溶解过程的复杂性:高聚物的溶解存在热力学复杂和动力学缓慢两个特点。
●分子量大且具有多分散性,导致溶解速度缓慢;●分子的形状有线形、支化和交联;●高分子的聚集态又有非晶态和晶态之分。
(2)非晶态聚合物的溶解:分子堆砌松弛,分子间相互作用弱,溶剂分子易于渗入内部溶胀和溶解●具有先溶胀后溶解的特有现象(溶剂化由表及里的过程,因分子量大且分子链纠缠,溶剂小分子很快进入大分子使链段运动,但整链运动需要很长的时间);●有限溶胀,在交联结构或不良溶剂下,则只溶胀到一定程度。
第八章 高分子溶液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 内容简介 § 高分子的溶解 一.溶解的过程: 非交联高聚物:溶胀溶解; 结晶高聚物:晶区破坏T再溶解 交联高聚物:只溶胀
特点:(1)溶胀T溶解,对结晶高聚物则是先 (2) 溶解时间长
二 .溶剂的选择原则 1. 极性相近原则 : 非极性体系 PS :苯 甲苯 丁酮 2.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S =(△ E/V)1/2 △ Fm=A Hm-TA Sm<0 T>OA Sm>0则 △ Hm△ Hm=V© 1 $ 2〔 (△ E/V1)1/2-(A E/V2)1/2〕2 V总体积 $ 1 $ 2体积分数 令(△ E/V)1/2= S 则厶 Hm=V $ 1 $ 2( S 1-S 2)2 若「S 1- S 2「T 0 则厶 Hm 越小 △ Hm-TA Sm<0 对于混合溶剂 S =$ AS A+$ 2S B
3. 溶剂化原则—广义的酸碱原则 如 PAN-26(S =) 不溶于乙醇 (S =26) 而能溶于甲基甲酰胺 — C(O)—NH2— 因为 C— C(CN)— 和 CH3— CH2(OH)— 都是亲电基团
亲核 (碱)基团有: CH2NH2>C6H6NH2>— CO— N(CH3)2>— CO— NH
> PO4 > — CH2 — COCH2>CH2 — O — COCH2> — CH2 — O — CH2— 亲电(酸)基团有: —SO2OH>— COOH>- C6H4OH>— CH(CN— >— C(NQ)—>— C(CI— Cl>
—C(CI—
§ 高分子稀溶液热力学 理想溶液性质 △ Smi=-R(NiI nxi+N2 In X2) △ Hmi=O
△ Fmi=RT(ml nxi+ n2ln x2
)
高分子稀溶液(Flory-Huggin理论) 假设(1)每个溶剂分子和链段占有格子的几率相同 (2)高分子链是柔性的,所有构象能相同
思路: △卩7厶Sm= △ Hm =
一、△ Sn的求法 设溶剂分子数为Ni链,大分子数为N2 每个链段数为x 则格子总数为N=Ni+xN2
若已放入i个链,则i +1个链的放法数为 Wi+1
第1个链段放法为 N-iN2
N iN2 1 第2个链段放法为 z 2一 N
N xj 2 第3个链段放法为 (Z 1)- N N2 1 1 ( z 1)N2 (x 1) N! N2!( N ) N xN2!
z z 1 N1=0 时 S 溶质=-k(N2lnx+(x+1)N2ln ) e
△ S
m=S 溶液-(S溶质 +S 溶剂)
△ Sm=-R(n 1ln 0 1+ n2ln 0 2)
、△ Hm的求法 △ Hm=P12△& 12
1
△ & 12= £ 12- ( £ 11+ £ 12) 2
X1=^ ◎ △£ T
△ Hm=RTxn 1 0 2
(1) △ Sm=-R(nln 0 1+ n2ln 0 2)
第x个链段放法为 (z 1)N xj x 1 N
则i+1个链段放法为 Wi 1 (z 1)x
NI个大分子总的放法为
n=
Wj
S 溶液=kln n=-k[N 1ln N1
N1 XN2
N2 In N2 N1 XN2 N2(x 1)ln e
=-k(N1ln N1
N1 xN2 N2ln
业)
N1 xN2
P12=[(z-2)x+2]N2
N1
N1 xN2 =(z-2)N1 0 2 2
⑵△ Hm=RT为 ni 0
2
二、△ Fm=A Hlm-TA Sm
=RT[nln 0 i+ n2ln 0 2 +niXi 0 2 ]
四、i的求法 (Fm) ]Tn2P
ni
=RT[ln0 i+ (1 ) In 0 2 +Xi 0 2 2] x
In 0 i= In(i- 0 2)=- 0 2-(i/2) 0 22
1 2
△卩 i= RT[(-1X)ln 0 2 +Xi- 0 2 2
]
2 RT 而理想溶液 △卩 iI
=-RT)X=-RTN2=- 0
2
X
超额化学位 △卩iE=^^i1
1
△卩iNRT(X- — ) 0 22
溶解过程判据
2
五、◎温度的定义 1 Xi- =K 1- Y 1
其中0 1= Ni
N1 xN2 0 2= XN2
Ni XN2
其中Xi=(Z 2) RT 12
△□ i=[ 2
K 1:热参数 • x 定义 @ =Kl
T/ @ =—丄 E温度即为
热参数等于熵参数的温度 1 1
§ 相分离原理 -化学位 △卩i/(RT)2的关系: 人 1丄 1 2 △卩 i=-RT[— © 2-(X-—M 22
]
x 2
产生相分离可能性 (1) © 2?^© 2c
(2) X1 X1c
(3) T— T1c
( 2 )TP =0
2
2 (―)TP 0
2 1 由 X1-=屮 1( 1) 当 X1= X1c 时 2 T
Tc= — (1
1 © 2c= 一 x
X1c=- • x
1 相分离时 © 2c=--------- Xlc=-
§ 膜渗透压法测分子量
纯溶剂的化学位 是溶剂在标准状态下的化学位, 溶液中溶剂的化学位
p 1为纯溶剂的蒸汽压 溶液中溶剂化学位与纯溶剂中化学位之差为
对于恒温过程有 如果总压力的变化值为
Tc=丄(1
为纯溶剂的蒸汽压 根据Van' t Hof方程,对于小分子而言
而高分子不服从 Raoult 定律,则有 将 Flory-Huggins 稀溶液理论中溶剂中化学位表达式代入 把 展开,在稀溶液中 远小于 1 因为
定义第二维利系数为
第二维利系数可量度高分子链段与链段之间以及高分子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大 小。 § 粘度法测分子量 1、粘度的表示法 (1) 相对粘度
(2) 增比粘度 (3) 比浓粘度 (4) 对数比浓粘度 'rc (5) 特性粘数
、特性粘数与分子量的关系 (1) Mark-Houwink 方程 []KM ;K与分子结构有关的常数
、 与溶解能力有溶解特性有关 r 柔性链一在良溶剂中 =~i;在不良溶剂中 = I刚性链一=1~2
(2) Huggins-Kraemer 方程
Huggins 方程
[]lim c 0
In
lim
c 0
为溶液粘度 为纯溶剂粘度 SP [ ] K'[ ]2c c Kraemer 方程
M 的测量一外推法示意图
§ 凝胶渗透色谱GPC 原理:GPC原理有多种解释,以体积排除分离机理比较为人们接受。 体积排除分离机理认为, 首先由于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性填料中可以渗透的空间 体积不同造成的。当被分析的试样随着淋洗溶剂加入柱子后, 溶质分子向柱子内部 的孔油渗透,渗透的程度与分子尺寸有关。 比填料最大的孔还大的分子只能在填料 的颗粒之间,而其它的分子停留在不同大小孔洞中。 在溶剂淋洗过程中, 首先被淋 洗出来其淋洗体积 Ve为粒间体积V0,对这些过大分子没有分离作用,可以进入有 孔洞的超小分子“走过”的路最长,最后被淋洗出来,其淋洗体积为粒间体积与所 M 有孔洞体积的总和 Ve = V0+ Vi ,也同样没有分离作用。一般分子介于其间,淋洗 体积Ve = Vo+ KV,其中称为分配系数,Ov Kv 1,这样不同大小的分子在通过色谱 柱时,得到了分离。
附表: X 1、B温度、A的比较 定义式 判断内容 测定 X 1
B温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