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85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有什么不同,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发表时间:2020-10-26T07:44:45.335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0年第4期作者:沈太松[导读] 麻醉药物是医院常用的药物,应用在各种手术中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
平昌县妇幼保健院 636400麻醉药物是医院常用的药物,应用在各种手术中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
临床上一般使用全身麻醉,主要通过静脉注入(静脉麻醉)和呼吸道(吸入麻醉)两种路径给药。
两种麻醉给药的方法完全不同,具体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有什么不同呢?两者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一、什么是麻醉?在认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麻醉,才能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
麻醉可以分为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1)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麻醉方式,主要应用在小型手术中,手术范围具有局限性。
这种方法在局部使用麻醉剂,通过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从而使机体局部疼痛感消失,使用这种麻醉方法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能保持清醒的意识。
(2)全身麻醉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这种麻醉方法主要从静脉注射药物以及吸入麻醉药的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达到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应用范围较广,基本上所有的手术均可使用,采取全身麻醉的病人在麻醉期间没有任何意识,所以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感。
麻醉药物对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影响,病人麻醉的程度越深,神经调节功能就越弱,并且容易发生抑制病人呼吸,血管扩张,心率变慢等威胁病人生命的事件。
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不仅要选择有效的麻醉药物,还需要采取正确的麻醉方式。
二、静脉麻醉1.、什么是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入病人血管中,从而达到麻醉效果的方法,苯二氮卓类、丙泊酚、依托咪酯类药物均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痛、镇静、肌肉松弛的麻醉效果,促使病人产生睡意,麻醉药起效后病人会完全丧失意识,在麻醉期间没有任何感觉,自然也感受不到疼痛。
吸入麻醉优点:1/起效快,通过调节浓度和氧气流量可以快速达到需要的麻醉浓度;2/排出快,调节浓度和氧气流量,其可以通过肺部迅速排出,病人恢复清醒迅速;3/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较小,尤其最新的吸入麻醉药物如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麻醉作用强,恢复迅速,无明显呼吸循环抑制;4/副作用少:除了氟烷有轻度的肝功能损坏以外,最新的麻醉药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5/可以不通过有创方式(肌注,静脉注射)给药。
缺点:1/污染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长期吸入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畸胎的风险;2/必须与氧气合用;3/必须要有挥发罐和麻醉呼吸机,投资较大;4/药物均比较昂贵;5/对于部分镇痛要求较高的手术,显得镇痛不足,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不足;6/部分药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有肺部疾病的病人需要慎用,术后病人出现谵妄,烦躁等。
7.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静脉麻醉优点:1/无环境污染;2/给药剂量准确,效果确切,目前静脉麻醉药物的靶控输注技术,能够模拟人体血药浓度变化精确给予药物,而能够实现预期的麻醉深度,病人术后快速苏醒恢复,3/副作用较少,无肝肾功能损害。
4/相对吸入麻醉药物,有价格低廉(芬太尼),也有价格昂贵(如瑞芬太尼),可以搭配使用,降低病人费用。
5/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镇痛镇静效果明确,能够很好的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
6/静药物和镇痛药物合理搭配使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烦躁,兴奋,高血压等。
7/可用于术后镇静镇痛的治疗。
缺点:1/多数要通过有创方式给药,当然也可以通过口服,直肠,喷鼻等方式给药。
2/对呼吸影响要比吸入麻醉药物强,易导致呼吸抑制。
3/某些药物,如氯胺酮,可导致术后谵妄,但是合理使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可以抑制。
4/目前多数静脉药物血药浓度无法检测,某些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在使用不合理(如经验不足时)可以导致苏醒延迟。
总的来说,在作用范围、强度、安全范围方面,静脉麻醉药物优点是大于吸入麻醉药物的,但是在国际上提倡的是平衡麻醉,也就是多种药物(当然也不能太多,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出现协同作用,导致病人麻醉过深)联合应用,不但可以比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达到手术的需要,还可以减少单种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蓄积,减轻药物浓度过大导致的副作用,比如静脉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神经镇痛麻醉+吸入麻醉等等。
老年麻醉药理—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而言,麻醉医师最关注两大问题,即麻醉诱导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麻醉后复苏的问题。
因此本章节主要从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两方面阐述目前常用吸入麻醉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药理学特点。
一、异氟烷异氟烷具有镇静催眠、镇痛、肌松及顺行性遗忘作用。
其MAC为1.15%,血/气分配系数较小,肺泡内浓度很快上升并接近吸入气浓度,吸入后药物浓度在血脑间迅速达到平衡,故诱导迅速,苏醒亦快。
由于异氟烷在体内生物转化极少,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肺呼出,所以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鉴于以上特点,异氟烷适用于老年患者,然而需注意以下药理学特点。
(一)随年龄调整药物剂量对所有吸入麻醉药而言,老年患者仅需较低的吸入浓度便可达到预定的麻醉深度,有荟萃分析显示达到1.0MAC所需要的吸入麻醉药的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一致性降低。
不仅如此,40岁以后,吸入麻醉药的MAC值每10年下降4%~5%。
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80岁的老年人,异氟烷的MAC为0.92,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药效动力学发生变化,对异氟烷的敏感性提高。
因此对老年患者来说,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异氟烷的吸入浓度应低于年轻人。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与其他吸入麻醉药一样,异氟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可引起血管扩张,诱发全身性低血压和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减少心肌氧供。
虽然异氟烷不如氟烷那样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明显的兴奋作用,但是仍可增强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导致剂量依赖性心率增快,心肌氧耗增加。
此外,异氟烷被证实具有较强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在存在冠脉狭窄的动物模型中,异氟烷会引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的改变,即冠脉窃血,使缺血区心肌血供进一步减少,甚至导致局部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提示吸入麻醉药对心脏、脑以及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热点。
动物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阻断之前给狗吸入30分钟异氟烷,停止吸入后30分钟阻断冠脉血供,与对照组相比,异氟烷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的范围较小,提示异氟烷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吸入麻醉试题及答案1. 吸入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气体有哪些?A. 氧气B. 笑气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答案:A、B2. 吸入麻醉的麻醉深度如何判断?A. 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B. 通过观察病人的睫毛反射C. 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D. 通过观察病人的瞳孔大小答案:B3. 吸入麻醉中,麻醉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A. 将麻醉气体与氧气混合后输送给病人B. 将麻醉气体直接输送给病人C. 将麻醉气体与二氧化碳混合后输送给病人D. 将麻醉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输送给病人答案:A4. 吸入麻醉时,病人出现呼吸抑制的原因是什么?A. 麻醉气体浓度过高B. 麻醉气体浓度过低C. 病人对麻醉气体过敏D. 病人的呼吸中枢受损答案:A5. 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的浓度如何调整?A. 根据病人的体重B. 根据病人的年龄C. 根据病人的呼吸频率D. 根据病人的意识水平答案:D6. 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的排出方式是什么?A. 通过病人的呼吸B. 通过麻醉机的排气系统C. 通过病人的皮肤D. 通过病人的消化系统答案:B7. 吸入麻醉中,麻醉机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A. 检查麻醉机的电源B. 检查麻醉机的氧气和麻醉气体供应C. 检查麻醉机的管道是否漏气D. 所有上述内容答案:D8. 吸入麻醉中,如何预防病人的呕吐?A. 在麻醉前使用抗呕吐药物B. 在麻醉过程中保持病人的头部抬高C. 在麻醉后立即唤醒病人D. 所有上述方法答案:D9. 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的副作用有哪些?A. 呼吸抑制B. 心律失常C. 过敏反应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10. 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的回收和再利用如何进行?A. 通过特殊的回收系统B. 通过过滤系统C. 通过压缩系统D. 麻醉气体不能回收和再利用答案:A。
常用吸入麻醉药几种吸入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特点一、氟烷氟烷(fluothane, halothane)又名三氟氯溴乙烷,1951年由Suckling合成,1956年Raventos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1956年Johnston首先应用于临床,从此氟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氟烷为强效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镇痛作用弱。
与其它吸入麻醉药有相同的扩张脑血管作用,使颅内压升高。
2.循环系统氟烷对循环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心肌和扩张外周血管。
氟烷麻醉时,血压随麻醉加深而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吸入氟烷浓度相关。
血压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氟烷直接抑制心肌,使心排出量中等度减少;又有轻度神经节阻滞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也随之下降。
由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性抑制,削减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周围循环的作用,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有效作用,使氟烷对心血管的直接抑制得不到有效的代偿。
由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改变,限制了交感肾上腺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
氟烷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虽与其它麻醉药的程度相似,但因失去交感神经反应,血压下降表现的更为明显。
氟烷能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给氟烷麻醉的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可产生室性心动过速。
但氟烷应用于人时,若PaCO2正常,并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而CO2蓄积的病人或存在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的其它因素时,则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氟烷麻醉中低血压伴心动过缓时,宜慎用阿托品,因阿托品可使迷走神经张力完全消失,从而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呼吸系统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不引起咳嗽及喉痉挛,小儿可用做麻醉诱导,且有抑制腺体分泌及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术后肺并发症较少。
氟烷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较对循环的抑制为强。
随着麻醉加深,通气量减少,直至呼吸停止。
氟烷使支气管松弛,易于进行控制呼吸。
4.消化系统术后很少发生恶心和呕吐,肠蠕动恢复快,但对肝脏影响较大。
吸⼊⿇醉1.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例举三种常⽤药的MAC值?MAC是指某种吸⼊⿇醉药在⼀个⼤⽓压下与纯氧同时吸⼊时,能使50%病⼈在切⽪时不发⽣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因为MAC是不同⿇醉药的等效价浓度,所以能反应该⿇醉药的效能,MAC越⼩⿇醉效能越强。
MAC的概念包含有4个基本要素:①当受到强的有害刺激后必须发⽣⼀个全或⽆的体动反应;②把肺泡内呼⽓末⿇醉药浓度作为⼀个平衡样点,以反映脑内⿇醉药浓度;③⽤适当的数学⽅法表达肺泡内⿇醉药的浓度与相应反应间的量化关系来评估MAC;④MAC还可量化以反映⽣理或药理状态的变化,如可以作为⼀项敏感的⼿段以确定其它⿇醉药、中枢性药物与吸⼊⿇醉药的相互影响。
氧化亚氮105%,氟烷0.75%,异氟烷1.2%,地氟烷6.0%,七氟烷2.0%。
2.MAC定义?与何分配系数有关?举例说明。
吸⼊⿇醉药的⿇醉强度与油/⽓分配系数有关,油/⽓分配系数越⾼,⿇醉强度越⼤,所需MAC也⼩。
如氧化亚氮的油⽓分配系数为1.4,其MAC值为101;七氟烷的油⽓分配系数为2.0,其MAC值为2.0。
通常吸⼊⿇醉药的⾎/⽓分配系数与油/⽓分配系数成反⽐,即⿇醉强度越⼤,其可控性越差。
其⾎中分压升⾼就越慢,也就是说⽓体的溶解度越⼤,⿇醉起效也就越慢,如甲氧氟烷⽐氧化亚氮要慢得多。
当吸⼊氧化亚氮时⾎中氧化亚氮分压就会快速升⾼,这是因为氧化亚氮的⾎/⽓分配系数低(0.47),相⽐之下由于甲氧氟烷的⾎/⽓分配系数⾼(13),在⾎中溶解的多,其⾎中分压就升⾼的⾮常慢。
氟烷⾎⽓分配系数 2.4,异氟烷 1.4,地氟烷0.42,七氟烷0.65。
3.什么是MAC?增加,降低及不影响MAC的因素分别有哪些?(1)降低MAC的因素1)PaCO2>90 mmHg或PaCO2<10 mmHg;2)低氧⾎症,PaO2<40 mmHg;3)代谢性酸中毒;4)贫⾎(⾎细胞⽐容在10%以下,⾎中含氧量<4.3 ml/dl;5)平均动脉压在50 mmHg以下;6)⽼年⼈;7)使中枢神经⼉茶酚胺减少的药物(如利⾎平、甲基多巴等,动物);8)巴⽐妥类及苯⼆氮卓药物;9)⿇醉药物,如氯胺酮或并⽤其它吸⼊⿇醉药及局⿇药;10)妊娠;11)低体温;12)长期应⽤苯丙胺;13)胆碱酯酶抑制剂;14)α2-激动剂。
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流程1. 简介吸入麻醉药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多种手术和医疗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吸入麻醉药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适合接受吸入麻醉药。
麻醉前评估是必要的,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麻醉相关的检查结果等。
2.准备所需的设备和药物。
吸入麻醉药通常需要使用麻醉机和吸入麻醉药剂。
确保设备和药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验证气管插管和呼吸道设备的可用性。
确保呼吸道通畅和安全。
4.检查吸入麻醉药的剂量和配制是否准确,遵循严格的用药规范和操作流程。
3. 使用方法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流程如下:1.患者准备–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吸入麻醉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脱除口腔内金属物品,如牙套、假牙等。
–让患者坐下或躺下,采用舒适的姿势。
–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麻醉药的准备–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准备吸入麻醉药剂。
–确保吸入麻醉药剂的浓度和配制准确。
–检查麻醉机和吸入麻醉药剂的连接,确保密封良好。
3.吸入麻醉药的操作–使用面罩或气管插管,将吸入麻醉药输送到患者的呼吸道。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整面罩的大小或气管插管的深度来控制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和速度。
–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麻醉深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管理。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吸入麻醉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2.注意吸入麻醉药的剂量和浓度,避免过量使用或过敏反应。
3.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和低氧血症。
4.注意吸入麻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避免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5.麻醉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麻醉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吸入麻醉药。
以上是关于吸入麻醉药的使用流程的详细介绍。
在实践操作中,务必遵循严格的麻醉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请及时向麻醉专家咨询。
科普儿童麻醉——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儿童麻醉是临床麻醉学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小儿外科手术中。
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挑战性,因为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
在各种麻醉方式中,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科普。
一、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的原理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让患儿吸入麻醉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使其在呼吸道内达到一定浓度,从而失去意识、感觉和运动能力,实现无痛手术的麻醉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的原理。
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随呼吸循环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功能,使患儿暂时失去意识、痛觉和感觉,从而达到无痛手术的目的。
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
大部分药物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在代谢过程中,部分药物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这种损害通常是短暂的,停药后可以逐渐恢复。
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抑制: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降低,使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呼吸通畅。
心血管抑制:部分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肝肾功能损害:吸入式全身麻醉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在麻醉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避免因肝肾功能不良而引起不良反应。
苏醒延迟:部分患儿在吸入式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代谢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苏醒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促进苏醒。
小儿吸入式全身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各种小儿外科手术。
常用吸入麻醉药一、氧化亚氮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是气体麻醉药,俗称氧化亚氮。
1972年由Priestley制成。
分子式:N2O;分子量:44;沸点:−89℃。
为无色、带有甜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在常温压下为气态,无燃烧性。
但与可燃性麻醉药混合有助燃性,化学性质稳定。
通常在高压下使N2O变为液态贮于钢筒中以便运输,应用时经减压后在室温下再变为气态以供吸入。
N2O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碱石灰、金属、橡胶等均不起反应。
N2O在血液中不与血红蛋白结合,仅以物理溶解状态存在于血液中。
N2O的血/气分配系数仅为0.47,在常用吸入全麻药中最小。
对N2O的临床评价如下:(一)麻醉可控性血/气分配系数0.47,在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中仅大于地氟烷。
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即使长时间吸入,停药后也可以在1~4分钟内完全清醒。
由于吸入浓度高,极容易被摄取入血,临床可见第二气体效应和浓度效应。
(二)麻醉强度油/气分配系数1.4,MAC为105%,麻醉效能低,但N2O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0% N2O产生的镇痛作用与15mg吗啡相当,但可以被纳洛酮部分对抗;动物长期接触N2O可以产生耐受性,一旦停药,其表现类似于戒断症状;N2O可以使动物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的浓度增高,说明其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样肽-阿片受体系统相关。
临床上常将N2O与其他麻醉药合用,以加速诱导,降低合用麻醉药的MAC,减少药物的用量,并可用于复合麻醉、神经安定麻醉。
(三)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N2O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对心肌收缩力有轻度的直接抑制作用,可增强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收缩皮肤和肺血管,掩盖心肌负性肌力作用,因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明显,可用于休克和危重患者的麻醉。
N2O可以改变其他麻醉用药的心血管作用:减轻含氟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增加吗啡类药物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心律失常:N2O很少引起心律失常,继发于交感兴奋的心动过速可增加心肌耗氧。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有什么区别?.发布时间:2021-08-20T09:00:57.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作者:陈赐波[导读] 吸入麻醉。
据了解世界上第一名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采用的方式就是吸入麻醉。
陈赐波(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吸入麻醉。
据了解世界上第一名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采用的方式就是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就是利用患者的呼吸系统吸入氧气的原理将麻醉药物雾化和氧气缓和通过肺部进入人体内并发挥麻醉药物的效果,使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无疼痛等麻醉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麻醉药物也会更多的进入患者体内逐渐达到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呼吸停止等麻醉状态,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进行手术并顺利完成整个手术。
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就是通过静脉血液运输将麻醉药物运输到身体内。
静脉麻醉药物括:镇静药物,镇静药物可以使患者的神经系统暂时受到抑制,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肌松药物,肌松药物就是使全身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方便手术操作;镇痛药物,就是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能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身体作用于神经,使患者达到麻醉手术想要的状态。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区别1、给药的方式不同。
两种麻醉方式第一个不同就是麻醉药物给予的方式不同。
在手术中吸入麻醉是使用呼吸机将麻醉药通过患者呼吸道进入患者体内达到麻醉效果。
而静脉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血管注射进入患者体内达到麻醉状态。
2、两者的优缺点不同。
吸入麻醉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起效快,发挥催眠的速度比静脉方式更快。
很多患者没有经历过手术或者即使经历过手术同样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他们通常会说:让我快点进入睡眠的,那样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而吸入麻醉正好是满足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的方式,并且不通过打针就能实现快速睡眠,你只需要呼吸,什么都可以不用管也什么都不知道了。
吸入麻醉第一个特点就是起效快,并且吸入麻醉可以不通过注射的方式,而仅仅调整挥发罐内的麻醉药物浓度,调节好患者的呼吸就能是麻醉药物迅速进入患者体内达到手术需要的患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