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501.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广播新闻技术发展史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也是广播记者、编辑甚至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
但是,中国广播音响报道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它与社会发展及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历来关注和研究很少。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点浅显的研究与考证。
本文认为,中国广播音响报道受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并且有其独特的内部发展规律。
广播音响使用萌芽期广播音响发展的这一时期自中国广播诞生始,约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结束。
那个时期,中国广播正处于发展的早期,相关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特别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窑洞,条件极其艰苦。
即使是建国后,条件也比较艰苦,因此当时广播的特点是:以简易直播为主(包括演讲),新闻以口播文字稿为主,音响的使用还处于萌芽状态。
音响在广播中的使用,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使用,即直播;二是间接使用,即录播。
后者的关键是要具备录音设备。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考证一下人类使用录音技术的历史。
1877年秋,举世闻名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轨迹行进时,便可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爱迪生用该装置录下他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像雪一样白。
”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 Berliner)研制成功平面式留声机和圆片形(也称碟形)唱片,从此,留声机逐步进入商用。
1898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森(Valdeman Poulsen)首先发明了以钢丝为磁性体的原始录音机,从此揭开了人类使用磁记录声音的历史。
1925年,唱片由外商经销到中国,并开始在中国建厂生产。
1930年,德国科学家弗劳伊玛提出用表面涂有铁粉的纸带或塑料带来代替钢丝录音带。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大纲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集合式的重要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考试科目。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从广播电视艺术现象入手探求广播电视艺术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广播电视创作理论。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基本创作规律和前沿理论动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1、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2、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作品。
3、世界广播发展简况及现状4、世界电视发展简况及现状(二)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界定2、广播艺术的分类及其界定3、广播艺术的特性4、电视艺术分类及其界定5、电视艺术的特性(三)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传播现状分析2、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3、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4、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5、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与艺术特质的关系6、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四)广播电视艺术创作1、作品创作的创意与策划2、作品创作的构思与艺术手法3、作品创作的环节与规律4、作品创作的内容与形式5、作品创作的意义与社会效果6、作品创作的趋势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简答题、思考题、作品综合分析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除笔试外,还需提供专业展示光盘。
笔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50%,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占50%。
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内容为20分钟节目的视频DVD光盘或DV带,主要包括消息、通讯、主持人评述、文学作品等四部分。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抗战期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斗争节节失败,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由于日寇逼近南京,1937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台停止播音,被迫迁往重庆。
1938年3月恢复了播音。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一、广播的发展1、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台广播设备私运到上海,在上海设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中国境内广播事业之先河。
2、1933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共同广播公司一起,罗斯福——炉边谈话;被称为“广播总统”。
3、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在法国巴黎成立。
4、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
5、1970年代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广播电台。
三个阶段:1初始期(1920—1945)2快速发展期(二战后—1970年代末)全球普及。
3变革期(二十世纪以来)广播发展趋向:细分节目内容,细分受众群体,拓展服务范围;趋于类型化/分众化/本地化被加强.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1932年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自创“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简称奥斯邦电台。
直到1926年才在哈尔滨由刘瀚主持设立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第二阶段:1928年7月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了《中华民国无线电台管理条例》8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播事业的多元并存阶段。
1940年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第四阶段: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3月陕北电台迁入北京实质是担负起了全国性中央的任务。
二、电视的发展1、19900.8.25日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法国人波斯基第一次将利用电波传送图像的实验称之Teievision即广播电视简称电视。
2、1936.11.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作为世界最早正式播出的电视台。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
3、1939.4.30日美国在纽约世界博览会第一天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4、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被认为第一个全天的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