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代表性论文论著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二《戊戌变法研究述评》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
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
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
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
”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
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摘要:《尔雅》作为古汉语训诂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学术史上有极大研究价值。
对21世纪初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把握《尔雅》现阶段研究重点及方向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各大语料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把21世纪国内《尔雅》研究分为六个方面,同时还简略概述了日本和欧美《尔雅》的研究状况,并对《尔雅》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今后《尔雅》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尔雅》;21世纪;综述一、研究背景《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尔雅》研究,在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期。
第一个时期是汉代至魏晋。
这个时期对《尔雅》的研究,主要是用《尔雅》来解释古语,在疏通古今异语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个时期是清代。
清人研究《尔雅》涵盖多种方面:考释名物、校勘辑佚、引注作疏等。
此时期《尔雅》研究成为小学研究的主流,使《尔雅》的内容得到比较全面的阐释。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
总论和汇释《尔雅》的文献,成为20世纪研究成就最大和最具特色的著作。
例如:黄侃《尔雅略说》、周祖谟《续雅学考拟目》和朱祖延的《尔雅诂林》。
这一时期,虽然部分学者仍以清人的考据方法研究《尔雅》,但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像考释名物、校勘辑录、音训补释等,研究范围更加深广。
此外,还出现了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尔雅》的论著,而且开始用训诂学、词汇学、考释学、文化学理论阐释《尔雅》,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上世纪近百年发表的《尔雅》专著及相关论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关于《尔雅》的综述类文章也悉数可见。
但自21世纪以来,《尔雅》综述类文章寥寥无几,本文借此机会对新世纪近20年来的《尔雅》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二、国内《尔雅》研究(一)训诂学研究在传统的小学领域中,《尔雅》可以说是训诂学的始祖,所以《尔雅》的研究很多是在训诂学范畴内进行的。
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一《论中国革命新道路》摘要: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毛泽东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字:毛泽东思想;革命;中国特色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近代中国80年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尽管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但是马列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批评和抛弃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家的智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
首先,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对待农民,是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运动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
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中国的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我们讲的人民主要就是农民。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强调说:“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
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中国史的研究动态论文:跟踪中国史的研究动态,加强学术图书的选题开发总结了2006年至今中国史研究中的重点论题和几个热点问题,旨在跟踪学术动态,加强出版界与学术界的互动,关注近年来中国史研究者主要在做什么工作,他们能为出版者提供什么资源,他们还需要出版者做些什么,等等。
中国史;学术动态;学术著作;出版学术界和出版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涉及学术著作出版业务的出版社来说,更是如此。
跟踪学术动态,加强学术界与出版界的互动,对于策划选题、发掘作者资源、了解读者需求、展开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的重点论题和热点问题主要是根据最近5年内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论著、学术会议和相关的研究综述汇总而成。
一、中国史研究近年来的重点论题(一)先秦秦汉史近年来的重要论题:中华文明探源、机构与职官研究、市场与盐业史、财政、赋税与货币、区域经济、经济思想、环境与经济发展、户籍、人口与社会问题、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社会救济、经学学术思想、边疆与民族史、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等。
资料相对短缺长期困扰先秦秦汉史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以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代表的新素材的不断出土、整理和出版,先秦秦汉史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出土简帛仍然是秦汉史研究的重点,本年度很多有价值的选题大都是在简帛作为历史载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研究的新进展也大都得益于简帛史料。
秦汉简牍中的法律资料极为丰富。
依据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研究秦汉法律,是秦汉史研究的重心之一。
” [1](二)魏晋隋唐史近年来的重要论题:文书行政、地方行政制度、土地制度、农业、水利、商业与消费、财政与税收、区域经济、人口与移民、生态环境、灾害与赈济、唐文化、敦煌学、唐宋变革论、《天圣令》、专卖、女性消费等。
(三)辽宋夏金元史近年来的重要论题:土地制度与产权、区域经济、贸易、货币、专卖、物价、城镇、市场、财政、赋役、金融、人口、交通、灾害与救济、家族与宗族、基层社会、经济开发、城乡关系、精英政治、妇女和婚姻、社会生活、宗教、文学、古都(临安、大都等)、饮食文化、辽代墓葬壁画碑刻、元青花瓷等。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电子系研究生导师介绍(一)□朱大奇,男,1964.11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上海市“模范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船海工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核心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通信评审专家。
一、近5年获奖励情况1、获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一获奖人):复杂电子设备智能综合故障诊断技术;2、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获奖人):长距离输送系统动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006、2007、2008、2009、2010连续5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科研突出贡献奖”;二、主持在研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无人水下机器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8.1-201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安全避障技术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11.1-2013.12。
3、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新型ARV研制与水下安全航行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3.12。
4、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具有冗余推进系统的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10.10-2013.10。
5、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导类):数据驱动的自治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09.12-2011.12。
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研究重点项目:动态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滑模容错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7.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基于生物启发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 主持人:朱大奇;2009.9-2011.9。
8、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基于智能优化的开架水下机器人自修复容错控制技术,主持人:朱大奇;2010.12-2012.12。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概述_历史学论文_清代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清史(1840年以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它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职官、政策、人物、外交、事件和会党等诸多课题内容。
90年代以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也渐趋明朗。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出版有关专著30余部,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十篇,显示了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繁荣局面。
当然,其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重复研究、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下面,笔者对近年来清代(1840年以前)政治史的研究成果作一评述,以期从中探究出一些发展态势,进而有利于今后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一、清代职官制度研究清前期职官结构的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王文明《试论清前期官制的几个主要特征》(《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一文认为,清前期的官制调整幅度大,总的趋势是加强皇权,并带有浓厚的民族歧视性质。
李兴荣在《试论后金"八王共议"制度》(《四川师院学报》1992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努尔哈赤本意效法汉人立皇储,无奈屡屡受挫,只得以"八王共议"来维护政权稳定。
由于与中央集权的趋势相抵触,故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杜家骥《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史学集刊》1997年第2期)一文则认为,八和硕贝勒是八旗旗主,但天命后期两黄旗尤其是镶黄旗虽已确定旗主,但仍与努尔哈赤有统属关系。
姚念慈《天命年间都堂初探》(《清史研究》1991年第3期)一文,分析了天命六年至八年间都堂的发展脉络,作者指出它实质上是一次限制"八王共治"的不成功尝试。
赵志强《论议政处与清代前期之决策》(《历史档案》1992年第4期)一文,在详细比较了清前期议政处的职责和功能后指出,清前期决策中枢以皇帝为核心,由议政处、内阁和各部院首脑组成,三者之中,"以议政处为最重要"。
具有代表性的论著、论文、获奖证书一.发表论文罗光彬:1.罗光彬、郑英彩、金昌根。
核移植前激活牛受体卵子对供体核形态变化的影响。
云南畜牧兽医,2002,4:10-122.金成浩、崔成都、罗光彬、张吉星、方南洙。
抗冻保护剂的不同浓度对黑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
云南畜牧兽医 2002.4.3. 罗光彬、韩雪花、金花子、蔡春花、金庆国。
体外受精条件对延边黄牛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2004,第24卷第2期 192-194。
4. 罗光彬、金花子、郑英彩,金昌根。
体外成熟培养20-22h牛卵母细胞激活及孤雌发育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2004,第40卷第3期 10-12。
5. 罗光彬,胡建民,郑英彩,金昌根。
核移植前激活受体卵子对牛核移植卵体外发育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2004,第40卷第6期 6-7。
6. 罗光彬、韩雪花、金花子、蔡春花、金庆国。
体外受精温度、时间及卵子质量对延边黄牛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04,第31卷第1期 22-23。
7. 罗光彬、蔡春花、韩雪花、金花子、金庆国。
卵巢保存温度、激素及体外培养时间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04,第31卷第6期 25-26。
8. Gruang-Bin Luo. Effect of preactivation and aging of recipient cytoplasm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vine nuclear transfer embryos in vitro.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esent and future of transgenic cloned pig research” May 29,2004,. 45-55.9. Gruang-Bin Luo.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mbryo transfer technology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4 BET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seminar. December 2, 2004. 3(1-17).10. 罗光彬、韩雪花、金花子、蔡春花、金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