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有效汇率测算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在汇率非中性假设下,用投入结构差异下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来考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通过分析我国各类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发现我国贸易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人民币升值确实是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结构;贸易特化系数一、引言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中,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国际贸易流量,也影响着贸易结构特别是对外贸易结构。
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可以用比较精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而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一般与可维持的趋势性汇率变动有关,因而建立在简单时间序列基础的计量经济分析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汇率变动的贸易流量调整效应得到了更多的实证研究,而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没能得到理论界的一致意见。
杜进朝认为,日元升值导致传统产业的衰落,刺激了先进产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贸易结构升级;欧元明认为,实际有效汇率与企业内资出口间没有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内资出口影响非常小;巴曙松通过Granger检验得出贸易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结论。
基于此,本文将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效应分析放在贸易结构上,通过对国际标准分类下十类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和进出口占比的变化情况,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贸易特定化系数两者之间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来解释汇率变动与贸易结构变化的联系。
二、实证分析1.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般用贸易特化系数(TSC)来衡量商品贸易结构。
贸易特化系数可以反映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初级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上升趋势,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了该国的外贸商品结构正实现第一层次的优化,再根据工业制成品中各类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该国的贸易结构处于第二层次的优化进程中。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张 斌3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均衡汇率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法和相关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建立了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并估计了相应的单方程模型。
本文的特色在于:(1)基于中国经济现实建立了理论模型,为选取模型中决定实际均衡汇率的基本面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2)紧扣均衡汇率的中长期概念,模型中全部采用真实变量;(3)利用季度数据估计方程,估计参数更加贴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和均衡汇率的关系。
分析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实际均衡汇率面临升值趋势,1994-2001年期间平均每年升值2.6%,推动均衡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贸易品部门相对较快的生产率进步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
关键词 均衡汇率 单方程模型 人民币升值 3张斌: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电子信箱:nonflesh @ 。
①均衡汇率又可分为短期均衡汇率和中长期均衡汇率,正如M ontiel (1999)所指出的,短期均衡汇率的形成包含了诸多泡沫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
利率差异、短期国内外有效需求的影响,甚至是官员讲话都可能会影响到短期均衡汇率水平,准确估计短期均衡汇率不现实也没有太多政策含义。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中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它主要受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一个国家中长期内的均衡汇率运动趋势。
一 简要说明将名义汇率调整到与均衡汇率运动趋势相一致的水平,是开放型经济体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核心任务。
它不仅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外部收支可持续性,也是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M on tiel and H ink le ,1999),同时也是获取市场信心、防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最根本的保障。
如何找到开放型经济体的均衡汇率水平是汇率宏观问题研究的一项核心任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本文中,我们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分析框架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①。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摘要】确定均衡汇率是汇率管理的关键。
本文从介绍国内外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出发,结合BEER理论,选取1994年1季度到2008年4季度的相关季度数据来进行简要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究均衡汇率决定的内在机理,为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提供依据,并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均衡汇率的实际影响情况。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BEER模型实证分析一、均衡汇率理论概述1、基本因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理论)FEER模型最先由Williamson(1994)提出,后来被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该学说认为所有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都会影响均衡汇率的变动。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是一种同时保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际有效汇率,衡量内部均衡的指标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衡量外部均衡的指标为国际收支产生一个足以维持中期活动的头寸。
FEER方法不受短期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经济要素的长期变化。
但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其可操作性差,由于测算过程涉及到大量与CA、KA相关参数的设定,使得结果的参数敏感性较高。
此外,一些对实际汇率行为有影响的经济变量并没有包括在FEER 的测算框架中,因而FEER方法计算的均衡实际汇率在实证意义上是否存在是不明确的。
2、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理论)该理论由Jerome L. Stein(1994)提出,是指在不考虑周期性因素、投机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变动的情况下,由实际基本经济要素决定的并能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实际汇率。
NATREX均衡可以用下式描述:I-S+CA=0。
其中I表示投资,S是储蓄,CA是所需的经常项目差额。
由此可见,当存在过度需求时,实际汇率R将会上升,以实现新的均衡,即当这些反映存量的指标变动时,NATREX所确定的均衡汇率就变成了移动均衡。
虽然该方法综合流量—存量分析在中长期给出均衡汇率的调整过程,但仍具有一些缺陷。
其一,由于该方法是一般均衡方法,诸多的联立方程使得其相应的估计存在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不强。
[XIANDAIYINGXIAO[------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研究余丹(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本文通过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假设前提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分析,以及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的经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证明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影响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走势,即1999年以来由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国家,超出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当前正在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成功实现中国在技术水平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将带动未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升值'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供给側改革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10.016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定价,使市场在定价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汇率市场化就要遵守经济规律,其中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值决定价格”,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本文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岀发,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价值”高低,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内在原因,并就供给侧改革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走势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实际有效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一)实际有效汇率汇率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使其经济达到外部平衡。
常用的汇率指标主要包括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三种。
名义汇率反映的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实际汇率衡量的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即一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实际有效汇率则是一个综合汇率指数,这一指数是由某一时期一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汇率,按贸易权重的加权几何平均得出。
由于实际有效汇率在计算时不仅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而且将一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均考虑在内,因此相比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这两个指标,实际有效汇率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价格竞争力。
CKM理论的人民币汇率失衡测算作者:朱孟楠韩晓雪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CKM理论证明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正确性,实际均衡汇率是动态平稳过程。
并通过修正KMC-STR模型的结构突变函数,建立S-STR模型。
该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并有升值趋势的非线性稳定问题。
由此模型对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估计,并得到5个阶段的测算,发现人民币现阶段处于略微高估状态,而非低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失衡;CKM理论;S-STR模型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5-0052-07一、引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高速发展,世界目光开始转向东亚。
中国正凭借着较低的劳动成本、原材料的优势,经济稳步发展,跨国经济活动频繁,贸易、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增长。
但因我国现实行结汇制的汇率制度,在双顺差下大量货币被动超发,稳定物价目标的实现难度越来越高。
此时很多国外学者根据三元悖论原理提出,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中国,人民币汇率存在失衡,被大幅低估,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但人民币汇率是否真像政治家们所说的被严重低估,必须大幅升值?本文基于CKM的购买力理论框架下,试图修正KMC-STR实证模型的结构突变函数,以适应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多个结构突变,最终测算人民币汇率失衡。
二、文献和理论综述早期的购买力平价型均衡汇率理论,与公式(1)一致,认为均衡实际汇率是在名义汇率给定的情况下,完全由交叉国物价之比决定,且这个值为常数,仅与相对劳动生产率有关。
具体的说,此理论认为所有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善与恶化会被物价所完全反应,所以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名义汇率影响宏观经济状况,反应在物价的改变,但假设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变,故均衡汇率不变。
本节涉及的变量除没有特殊说明外,均为取自然对数的形式。
人民币有效汇率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自2005年7月23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
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对外贸易方面(如卢向前、戴国强,2005;李海菠,2003),而很少涉及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的分析。
国外有关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Kohlhagen(1977)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英国,1967;法国,1969;德国,1961,1969)的汇率贬值或升值都对美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有着系统的影响,尽管存在着资本管制。
Cushman(1985)则区分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两个概念,并通过经验实证的方式对美国和五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年度直接投资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而Froot和Stein(1991)进一步将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引入模型之中,研究发现美国1970-1980年涌入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应归功于同一时期疲软的美元汇率。
Sercu和Vanhulle(1992)通过汇率对出口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分析,得出汇率波动性的增加对出口企业的价值有着正向影响效应,也使得出口策略较直接投资更有吸引力,即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逆向影响效应。
Aizenman和Joshua(1993)区分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对经济的冲击,得出了在名义变量冲击之下,汇率的波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存在正向关系的结论。
Goldberg和Kolstad(199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汇率贬值对外商直接投资没有任何大的或显著的影响;但汇率波动的剧烈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却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Dewen-ter(1995)放弃了过去的经验分析(如Froot,Stein,1991),直接以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水平作为研究变量,而代替以外商投资与国内投资的比值作为实证检验的变量,并基于美国1975-1989年的数据得出:汇率水平与外商投资的相对水平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
商业文化·财金视点 2007年10月30交易费用概念浅析魏吕杲 魏永扬(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摘 要:自从科斯获得1991年诺贝尔奖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交易费用”作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研究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交易费用”概念的认识至今没有一个完全让人信服的结论。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对交易费用的产生、变迁做一点探讨。
关键字:交易费用 劳动分工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7)10—0030—02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假设进行反思和质疑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假定完全信息,并将企业作为一个“黑箱”或一个“生产函数”来对待,企业在完全信息下,按照边际理论进行生产和销售。
但是古典经济学的这种先入为主,将企业和交易绝对化的观点遭到了以科斯为首的经济学家的批判。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对企业的产生进行了论述,并将交易费用引入到了经济理论体系中来,由此建立起了交易费用学说。
交易费用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它作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日益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新制度学家,如科斯、威廉姆斯、诺斯、德姆塞茨、张五常等,都采用这一范畴作为分析工具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理论。
但是,奇怪的是虽然“交易费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交易费用”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同时认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管理费用”,他认为交易费用至少包括三个项目:1、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2、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阿罗在定义交易费用时指出,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运作的成本”;威廉姆斯则把交易成本规定为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的代价和费用,他将交易费用区分为“事前”和“事后”的,“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事后”交易费用主要有:1、由于交易行为偏离合作方向而带来的双方不适应成本,2、讨价还价成本,3、为解决合同纠纷和建立的治理结构成本,4、为保证各种承诺得以兑现所付出的那种成本;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包含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埃格特森的定义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用”。
实际有效汇率测算
内容摘要:实际有效汇率相比名义汇率、实际汇率,更能反映一国货币在国际
经济中的实际竞争力,而实际有效汇率测算又因人和因研究主题而异。本文总结
相关文献,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定义、分类、测算方法、数学表达式等以及IMF测
算实际有效汇率的方法作了梳理,目的是把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比较系统清晰地呈
现出来,供有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 定义 测算
实际汇率定义及分类
经济学文献中提到的实际汇率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本国与外国之间的相对价格,也称为外部实际汇
率,数学表达式是,其中E是本国货币的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Pf 是外国价格水
平,Pd是本国价格水平。EXRER上升,本币贬值;EXREX下降,本币升值。因为是
以绝对购买力评价衡量的均衡汇率,所以也有学者把EXRER称作购买力评价实
际汇率,EXRER也反映现实中本币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之间的偏离程度。
另一种实际汇率是一个国家内部贸易品价格与非贸易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也
称为内部实际汇率,数学表达式是,PT为本国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水平,PN为本国非
贸易品的国内价格水平。INRER上升,本币贬值;INRER下降,本币贬值。
外部实际汇率还可以根据涉及国家数量多少再作细分,分为双边外部实际汇
率和多边外部实际汇率。多边外部实际汇率即所谓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内部实际汇率可以根据涉及产品数量多少,分为两产品(贸易品与
非贸易品)、三产品(进口品、出口品与非贸易品)、多产品(多种进口品、多种出
口品与非贸易品)实际汇率。从理论角度说,多产品内部实际汇率分析问题更细致、
严密,但从实际操作看,测算难度极大,实用性不强。
还有一种实际汇率,叫均衡实际汇率。均衡实际汇率并不是指使短期外汇市
场出清的市场均衡汇率水平,而是指较长时期内与基本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保持
一致、使本国经济发展保持可持续性、使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实际汇率水平。均
衡实际汇率是带有某种政策目标的实际汇率,这个政策目标通常是指维持一国经
济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同时均衡。
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层面上看,均衡实际汇率是中长期内与宏观经济内外均
衡保持一致的实际汇率;从一国的经济福利层面上看,均衡实际汇率是在中长期内
与经济福利最大化保持一致的实际汇率水平;从一国的经济政策层面上看,均衡实
际汇率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努力追求的实际汇率水平。将实际汇率调整到与均衡实
际汇率变动趋势相一致的水平,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任
务。
实际汇率的测算
外部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主要涉及各国名义汇率的确定、本国及外国价格指
数的选取和各国权重的确定及加权方法。
名义汇率的确定。对发达国家而言,可直接采用官方公布的对他国的名义汇
率,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可能导致平行
外汇市场以及复汇率的出现,解决办法可以是求官方名义汇率和平行市场名义汇
率的加权平均,或者是复汇率的加权平均。
价格指数的选取。鉴于绝对价格水平难以获得,研究者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价
格指数替代,一类是总体价格指数,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GDP缩减指数、产
出价格指数、生产成本指数等,另一类是贸易品部门价格指数,包括制造业部门单
位劳动力成本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制造业附加值平减指数、出口单位价值、出
口价格等。研究者通常采用的是CPI、GDP缩减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制造业部
门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数(ULC)。
权重的确定。权重可以根据出口额计算权重,也可以根据进口额计算权重,还
可以根据进出口额计算权重。
贸易伙伴国的选取
在考虑了双边贸易额大小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因素后,许少强等(2006)在《人民
币实际汇率研究》一书中测算人民币实际汇率时,最后确定的中国贸易伙伴国包
括16个经济体,分别是: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荷兰、
挪威、瑞典、英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这16个经济
体与中国之间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1980年为68.9%,1990年为
75.8%,2000年为71.9%,2003年为70%。
章和杰(2005)在确定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篮子货币时,选取的条件是其与中国
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定比例以上,比如每3年的平均比例不
小于1%,不同于有的学者选取条件是每年的比例都必须不小于1%。
巴曙松、吴博等(2007)提出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国家贸易的互补性和中国对外
贸易地区结构的特点,因为中国与不同地区、不同发达程度国家的贸易结构往往
不同,虽然拉美、非洲的代表国家(巴西、南非等)的贸易总量绝对值不是非常高,
但是为了全面反映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将其纳入货币篮子。
IMF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方法
IMF于1983年启动了“信息通告制度”(INS),主要是测算各成员国的实际有效
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根据成员国的数据可获得性和贸易流特点,IMF的成员国
分三类,一类由14个工业化国家组成,二类由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卢森堡除外)和以
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共36个国家组成,三类由初级产品生产并出口为主
的107个国家和地区组成。
IMF测算各国实际有效汇率采用的公式是,且∑wij=1,其中Pi和Pj分别表示i
国和j国的以各自货币表示的价格指数,Ei和E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货币兑换
美元的名义汇率(间接标价法),wij为j国相对于i国的竞争力权重。竞争力权重的
设定是在贸易权重的基础上考虑第三国竞争的影响。
中国属于第二类国家,INS从1975年开始测算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从
1980年开始用CPI测算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IMF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选取
中国的贸易伙伴国来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IMF测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
选取了16个样本国家或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台湾、
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韩国、荷兰、比利时、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
西班牙。
实际有效汇率数学式
许少强(2006)给出的实际有效汇率数学表达式是:。
有,其中表示其他n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加权平均,Pfi 表示i国价格水平,Pd
表示本国价格水平,NEER是名义有效汇率,,其中Ei为本币兑换i国货币的双边名
义汇率,wi是i国所占权重。
章和杰(2005)给出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表达式分别是:
NEERt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REERt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i是i国货币
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人民币汇率间接标价法),Rbi是i国货币兑人民币的基期名
义汇率,wi是i国的权重,Pc是中国的价格指数,Pi是i国的价格指数。有效汇率指
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有效汇率指数大于100表示人民币
相对基期升值,小于100表示相对基期贬值。
赖明勇等(2003)根据Bahmani-Oskooee(1995)提出的四步构造实际有效汇率
指数(REER)的方法,提出的适合人民币的表达式为:
其中CPI为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i为贸易伙伴国i的消费价格指数,Ri为人
民币兑换伙伴国i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人民币汇率间接标价法),n为贸易伙伴国
数量,αi为权重,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以1990年为
基期。上式做适当变形后,得:
CPIt /CPI90为中国的以1990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CPIi)t /(CPIi)90为贸
易伙伴国i的以1990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Ri)t /(Ri)90为人民币与贸易伙伴
国的名义汇率以1990年为基期的名义汇率指数。
李亚新、余明(2002)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表达式为:
其中,NEER代表名义有效汇率,T为一篮子样本国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i
代表不同样本国家,Ei是不同样本国家货币对本国货币的汇率(本国货币汇率间接
标价法),Ebi是这些样本国货币的基期汇率,Ei /Ebi×100即为汇率指数。名义汇率
指数大于100表示本国货币相对基期升值,小于100表示相对基期贬值。将名义
有效汇率剔除该国当年的物价上涨因素,就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公式为:
其中,REER表示实际有效汇率,Pc表示本国的物价指数,Pw表示一篮子样本
国的物价指数,用贸易加权各样本国的消费物价指数而得。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比例不断增加
的国家,随着国际经济的日趋多元化,实际有效汇率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
喻。在掌握一定的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到各类经
济问题的实际分析中去。可以肯定的是,实际有效汇率定义和测算法虽有不同,但
是根本思想是一致的,在应用到具体问题时,根据具体条件和分析目的选择最能反
映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
民币实际有效.管理世界,2007(5)
2.黄昌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解析:1990-2007[J].金融理论与实
践,2007(7)
3.李亚新,余明.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应用研究[J].国际金融研
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