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8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多样的国家。
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使得中国在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点。
一、地形地貌特点中国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中国的主要地形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 高山地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高山区域,如川西高原、贡嘎山等。
这些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大部分地区被冰川和永久冻土覆盖。
2. 平原地区:中国拥有广袤的平原地区,例如华北平原、松嫩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3. 丘陵地区:中国的丘陵地区分布广泛,如华南丘陵、鄂尔多斯丘陵等。
这些地区地形较为起伏,适宜于植被覆盖茂密,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盆地地区:中国盆地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这些盆地由山地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利于农业和资源开发。
二、气候条件特点中国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特点:1.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例如,北京和哈尔滨冬季气温严寒,夏季气温酷热。
2.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温暖。
例如,广州和上海冬季气温较为温和,夏季高温多雨。
3.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较高。
例如,新疆和内蒙古盛行草原气候和洲际温带气候,干燥少雨。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既有亚热带气候也有高原气候。
例如,贵州和云南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三、水系特点中国拥有众多大江大河和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以下是中国水系特点的主要方面: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它贯穿中国中部,流经众多大城市,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多个省份,流经中国的干旱地区。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是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和分布规律,将中国的陆地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的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山地:山地是指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地势陡峭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地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盆地:盆地是指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地势较低平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发展较为集中,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区域。
4.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低平、地形起伏较小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5. 丘陵:丘陵是指地势较缓、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江南丘陵、华北丘陵等。
丘陵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6. 河流:河流是指地表水流向海洋的通道。
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河流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7. 湖泊:湖泊是指地表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湖泊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8. 海岸: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海岛、海滩、海蚀地貌等。
海岸地区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海洋经济、旅游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中国自然地理【学案】第1讲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编写人:宋从奇审核:高三地理组 2014.6方向标1.掌握我国各类地形的分布,能根据经纬度确定地形区2.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3.能在地图上标注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路线图【自主学习】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2.领土四至点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二、地形和地势1.地势特征(说出我国三大阶梯的主要分界线?)2.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山脉(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23、○22、○10。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⑫、⑮、⑪。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28、○29。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31、○32。
注意:能根据经纬度判断出各主要地形区(课堂提问)【要点解析】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3)三大平原1.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 .横断山和秦岭B .太行山和雪峰山C .大巴山和巫山D .祁连山和唐古拉山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展示点拨】:◆学生展示◆归纳梳理:【应用拓展】: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检测站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年全国大纲卷, 10~11)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题1.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2.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2011年上海地方卷,23~25)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中,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3、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委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崔,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晚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劣质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愿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4、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疙瘩高愿外,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愿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东南西北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势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其中东南部濒临太平洋,西南部毗邻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西部和北部与中亚、蒙古接壤,东北部与俄罗斯毗邻。
中国的地理位置独特,滋养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中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
首先,中国地处世界经济发展的东亚地区。
这个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国家。
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亚洲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这一区域的核心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
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的能源资源,以及黄金、铜、锡等金属矿产。
这些资源极大地促进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
中国特有的地势除了地理位置,中国的地势也很特殊。
中国的地势可以分为高山、平原、沙漠、丘陵和盆地。
这些特殊的地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高山地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一系列的山脉,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峡。
这些山脉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锡、铜、铁、锌等。
此外,这些山脉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如喜马拉雅森林生态系统和贝加尔湖沿岸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其次,中国的平原地形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中国的平原地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辽河平原和海南岛等区域。
这些区域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农作物生长。
另外,这些平原也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重工业和轻工业产业得以有序发展。
最后,中国的沙漠区和盆地地形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中国的沙漠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如塔里木盆地、戈壁和沙漠等。
这些区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诸如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发展政策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