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技术要求

4声学设计

1简介

在电视台中,除了在声音制作环节需要提高技术之外,作为制作声音节目源的硬件环境,演播室的声学条件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演播室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内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内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选择安静建造地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内安静的演播区;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具远离噪声源;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2类型

⒈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平米中型:150~600平米小型:30~150平米

⒉按类型可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

3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内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范。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执行。

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

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控制室与演播室之间的观察窗也是需要进行隔声处理的关键部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夹层空间不要造成两玻璃平行的腔体,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4声学设计

声学设计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y"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内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内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

⑴选择安静建造地址。但由于小型演播室仅是建筑群体中的小部份,往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特别在噪声振动严重污染区,应将专业用房置于建筑物之中,办公用房及一般技术用房外围环抱,形成包心建筑。

⑵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平面布局时,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自为一体。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这有利于空气噪声,特别是固体传声的控制。

⑶避免专业用房与其它相邻房间。外来人员与内部工作人员交干扰,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内安静的演播区。

⑷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居远离噪声源,特别要布局好供演播室空调用的空调机房。5、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

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不同频率不同的响应

最容易被激起的是房间的简正频率,会使这一频段的声音加强,而在其它频段因无

简正方式而减弱,造成拾音时严重失真。为了使频率响应均匀分布,声场均匀,理想的方法是使演播室成不规划体形。然而小型演播室受整个建筑平面、结构安排上的限制,独立成为不规则体形实为困难,通常只能为矩形。这就必须正确控制房间尺寸和三向尺度的比例。用波动声学分析,矩形房间简正频率由下式决定:

f=c/2 (nx/Lx)+(ny/Ly)+(nz/Lz)

式中C为声速,取334M/S;Lx,Ly,LZ为房间的长,宽,高nx/ny/nz为任意正整或零。低频分布均匀条件是Lx,Ly,LZ取调合级数值

既Lx:Ly:Lz=1:1.25:1.6或Lx:Ly:Lz=1:1.5:2.5有的小型演播室受层高影响,顶棚较低,有时受平面限制,房间过长,则也可选择其它尺度比例同

样能获得筒正频率的均匀分布设计中,小型演播室受总体限制很难做到严格按理想比例实施,则需因地制宜,采用如下措施,也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①通过墙体内装修改变矩形平面。

②选用不规则的吸声结构均匀安排,将强吸收面与反射面相间布置。

③通过声学装修调整,尽量使三向尺度接近合理比例,但必须防止任何一边尺寸为其它尺寸时整数倍,更不能相等,为使声场扩散和频响均匀,小型演播室体积不宜太小,因室内空气共振频率数近似地决定房间的体积

N=4V(Fc/C) N:从最低频率到任一频率Fc范围内的简振方式数。V: 房间体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进度(344米/秒) 。当体积V增大,简正方式由于稠密而趋于均匀,体积大于710M 后,小型演播室尺度的比例可不必再过份强调。

混响时间和吸声结构

根据演播室的声音传播特点及拾音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感到“短”、“平”,”均”是演播室混响时间设计时三项重要准则。

⑴“短”。混响时间比同体积,同功能的播音室、录音室要短,并随着录音新技术的运用,总的趋势是逐渐缩短;但也绝非越短越好,就是供语言用的小演播室,混响时间不宜少于0·30秒。

⑵“平”。频率特性曲线否定了过去那种取一值为中频最佳混

响值,而低频上升,高频下降的传统确定。而要求·`平’.考虑到汉语与外语的差别,国外演播往往要求语气柔和和自然,汉语要求语调高昂有力,

故在“平”时基础上还要求高频混响比中频略长。要做到此点,实际是较困难的,对于

小型演播室,只要有“平”的表示,就基本能实现其功能了。

⑶“均”。传声器拾音的好坏与传声器位置混响特性密切相关,故要求演播室混响声场均匀。这样在短而均的混响声场中,录音工作者可根据剧种,乐队等不同条件合理安排话筒的远近,调节‘声能比’来求得适宜的声环境。

小型演播室的实际平均吸声系数大致是0.45~0.5,各频率要求吸声量相差不大,若地面铺设化纤地毯,对高频有一定吸音量,则其它表面平均吸声将达到0.53,这就要求用复合结构来获得频带宽,效率高的吸声量。由于电视演播室内有光滑平整的天幕,平顶上有庞大的空调设备和装有大量演出用的照明灯具,在演播过程中布景、道具摄象机、监视设备和演员,工作人员的活动,都会影响混响频率特性。故混响设计虽要求考虑多方因素,但重要的首先控制好低频混响,在施工中进行音质调试是十分必要的。导控室、声控室是演播室的神经中枢,其所有声源都在此控制和混合,故要作好控制室的音质设计。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不力,是小型演播室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演播室因噪声干扰音质极差,有的播放时有“翁翁”的本底噪声,汽车喇叭声和撞击声,有的甚至无法使用。噪声控制是演播室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噪声控制的方法

与措施,要因地制宜由所处的噪声环境和控制标准所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

⒈噪声标准

从调查结果看,小型演播室的允许噪声级不宜太低,太低实际上是不需要的。由于受工作条件和设备,器械等级限制,室内正常工作时,演员和工作人员走动将发出噪声,灯光。摄象机也会有较高噪声,其综合值一般已在35~40dB(A),因此小型演播室的噪声以35~40dBA,范围为宜。若用噪声评价曲线NR表示,相当于取NR30~35曲线。实践证明,对小型演播室有适量的背景噪声,只要是连续的。均匀的,并不带有能听懂的语言声和音乐声的信息,还将有助于掩蔽摄象机,空调系统发出的噪声干扰。

⑵空气噪声的控制控制空气噪声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和隔声门窗来实现。

围护结构

要根据户外环境噪声值来确定其围护结构。

演播室由于进出人多,开闭要方便,噪声要低;并搬运布景,道具还需要较大的门,故不易搞好。考虑到施工精度的限制和专用五金另件的缺乏,隔声门的构造应尽量简单。许多繁杂的构造,如多层曲折铲口,重叠密封都是徒然增加制作麻烦,得不偿失。近年来国内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可行地解决了门的隔声问题。

①采用双层门和门斗复合隔声处理。门斗内强吸声,以形成“声闸”,有效地提高隔声能力。

②门缝做成简单的斜口,两周边用工业毛毡包覆,关闭时即使有细缝,其本身也形成一个“消声管道”。为提高“消声”能力,门扇厚度应尽量增

大,一般不少于10CM。固定观察窗比门容易处理,根据我省存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③为避免双层玻璃间的共振影响和吻合效应的重叠,双层玻璃应互不平行,且玻璃厚度不能相同,可选用5和10 ,或5和6 毫米组合。两玻璃间要有效大的空气间层,一般不少于7CM,在双层框四周贴强吸声材料,框内要放置吸潮剂,避免玻璃上产生霉点。

⑶做好玻璃与窗扇、窗框与墙壁间的缝隙处理。玻璃四周用橡

胶条或玻璃胶密封,窗堂与砖墙接触处用沥青麻丝之类嵌密。做到以上几点,一般双层木窗平均隔声量可达45dB完全达到小型演播室的要求。

⒉固体传声的控制安装在建筑群体内的机器设备运转使用,或墙体、楼板受击都会引起建筑结构,特别是楼板的振动。振动波沿墙,梁,柱,板等四周传递,由于声波在固体里传播的衰减甚少,故形成对演播室严重的噪声干扰。对固体传声的控制,除在总体安排。平面布局时全面考虑外,必须从建筑构造和结构上采取措施,方能达到要求。总体布局时,将噪声、振动源置于群体之外,并集中控制,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弹性波干扰较严重的小型演播室,采用浮筑楼板加弹性悬吊式实心顶。浮筑搂板是建在结构层上面,浮筑混凝土板的厚度最少为7.5cm,为获得较好的隔声效果,要使浮筑楼板与周围墙体之间尽量避免任何刚性连接。施工中,浮筑搂板下面的弹性毛毡或玻璃棉板必须作防水保护。浇筑浮筑馄凝土楼板面积超过12~14m²时,应在适当的间距设置伸缩缝和敷设钢筋。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术语中英文对照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3.0.12 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p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3.0.14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0.15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 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编制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m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演播室声学装修方案

演播室声学装修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1、工程概况 建筑面积:大演播室324 m2,小演播室112.32 m2 梁底标高:大演播室9m,小演播室6m 大演播室建筑长度:21.6m;宽度:15 m;呈长方体 小演播室建筑长度:14.4m;宽度:7.8 m;呈长方体 大演播室:总有效容积约:2916 m3,总有效表面积约:982.8m2 小演播室:总有效容积约:673.92 m3,总有效表面积约:378.72m2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备安装情况:中央空调新风系统 消防电器其他设备:遵照原设计作专业改动 默认功能:内设控制室、录音室、男更衣室、女更衣室、化妆间、集大 型道具设备间等可根据具体需求考虑设计。 2、设计思路 本次建声方案设计是根据甲方要求,在根据图纸了解现场、把握演播厅的功能定位,结合行业的功能要求,做出的初次设计方案。此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设计。 设计方案按照甲方要求,以节目制作的功能。根据声学计算和建声设计指标的要求,对演播厅进行科学、完整的声学设计,以此来调控混响时间,避免音质缺陷,使演播厅获得高性价比的理想音质效果,并适应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提高录播效率。 二、设计依据 1、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建筑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 JGJ/T131-2000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26-86 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舞台和影视用吊杆装置专业标准规范 ZBJ80011-88 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 GYJ45-92 甲方提供的建筑施工图纸(电子文档) 2、建声设计指标选择 (1)大演播室 本演播室是按照中型文艺节目演播室指标进行设计。设置了独立的声闸及隔音结构,能够形成单独的空间,独自使用。防止声染色、混响时间过长、低频音过浊而单独设计的特殊体量。 满场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环境噪声指标为: (2)小演播室 本演播室是按照小型文艺节目演播室指标进行设计。所以对声环境的要求是:有足够语言清晰度、可懂度,有一定的丰满度。因此厅内采取短混响时间,有一定的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要均匀,没有建筑声学缺陷。 通过增加吸声量,增加空间吸声体的手段,实现短混响时间的要求。满场的全频混响时间设计标准值T60选择如下: 环境噪声指标为: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资料讲解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 一.设计依据 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 二.功能及建筑概况 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2±0.1秒(会议时) 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 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 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 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体积太小,有可能不加任何吸声材料,也难以达到需要的混响时间;体积太大,虽然通过增加较多的吸声材料,可以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但厅内的声能密度会相应地减少。 同时由于观众和座椅具有较大的吸声量,所以每座容积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标准。对于本音乐剧剧场而言,每座容积宜控制在7~8m3/座。 本剧场的观众席座位数为XX座,故观众厅的体积宜控制在8680 ~9920m3。

演播室装修优秀设计

演播室装修设计方案 一、声学装修设计主要项目: 演播室,用于新闻及虚拟的录制及播出。建筑平面成长方形,建筑尺寸:9.6m(长)×7.2m(宽)×3.6(高)m。建筑面积:69m2。四周墙面采用吸声浮箱体结构布局。控制室采用隔断砖混结构,演播室采用木质防火隔音门。 二、声学装修设计主要内容: 1.提出演播室技术用房的主要声学技术指标,即最佳混响时间及混响频率特性及噪声评价曲线标准。 2.设计计算提出演播室技术用房内声学装修设计所需配置的总吸声量(吸声单位)。 3.提出声吸收及声扩散处理的设计配置方案,满足音质及装修的设计要求。 4.提出符合防火、装饰及声学要求的各类声学处理材料及其结构形式方案。 5.提出满足声学技术用房空气声及固体声隔绝的隔声设计要求及措施。 三、装修方案设计技术依据: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演播室有关建筑平面图。 2.26-86广电总局标《有线广播录、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3.42-89广电总局标《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4.33-88广电总局标《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5. 26-86广电总局标《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四、建声设计主要技术措施: 1.主要演播用房应有合理的平面位置,应尽量避免与噪声及振动的房间为邻。 2.尽可能使演播室有合适的平剖面体形及长宽高比例,避免在室内产生颤动回声及驻波等声缺陷问题。建声设计将结合装修作一定的调整,并采用一定的声扩散处理,为获得良好的音质创造必要条件。 3.根据演播室等技术用房的混响时间频率的特性及总吸声量的需要,并结合装修美观要求,在技术用房内墙面及天花将设计配置不同材料及形式的吸声结构,不同形式的声扩散体,使各技术用房达到预期的混响特性要求。 4.声学设计中对声吸收和声扩散处理的均采用分散和均匀配置的原则,既满足室内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e13088534.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内容和技巧

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内容和技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所接受事物的各个方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下发展比较迅速的广电媒体,不仅要求其带给人们真实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要求有比较标准的语言相匹配。这就要求各类演播室做好声学装修设计,以便保证良好的语言清晰度。 利用一些声学设计特点和先进的技术,使演播室室内的声学装修更加完美,保证演播功能的有效实施。 一、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电媒体的制作系统开始趋向于小型化、集成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类演播室投资少、周期短、专业化程度高。深受广大媒体、教育机构以及商业演出等的欢迎。演播室在设计时最重要的注意因素就是声学设计,室内各种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都应该在声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装修,使演播室的功能与形式完美统一。找准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照装修内容,分清主次,然后根据技术要点一一装修。它的装修内容主要包括:门、窗、墙面、顶棚、地面以及灯光、材料和其他的设施设备等。 二、演播室声学装修设计依据和标准 演播室对声学装修设计的要求比较高,演播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操作设备,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噪音存在,再加上导控室的节目录制,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混音,在设计时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演播室声学装修设计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以便提升演播效果。 演播室的门窗标准:符合gyj2686隔声门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标准:gyj26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相关要求; 控制标准:符合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噪声标准要求; 防火标准:符合gy50672003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图、建筑材料要符合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与材料要求等。 三、演播室声学设计控制要点 (一)顶棚 顶棚的设计要注意吸声效果的实施,在装修时注意隔声、吸声材料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灯光架、灯光固定件的防震处理。使演播室的顶棚技能和好的吸收室内的杂音,又能隔绝室外的杂音,保证演播质量。 (二)墙体墙面设计 演播室的墙体墙面设计是声学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设计装修时墙体要使用具有良好吸音作用的材料,比如加气混凝土或者在双墙中间填堵吸声棉,提高吸音效果;墙体的厚度与结构要根据具体的用房环境来决定;另外墙体的材料要选择使用清洁、卫生、环保、美观而且即防火又耐用的材料。 (三)门窗设计要点 演播室的门窗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门的隔声量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刚性以及气密性,所以门的材质一般选用质量较大的材料,因为质量大的材料隔音量也比较大。大师这种门比较笨重,现在播音室门的设计一般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在三层13mm厚的木板中夹两层11mm厚的玻璃棉,两面再各加一层五合板和一层榉木饰面板,门框及门的边缘敷上毛毡对门缝进行密封,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播音室的窗可以设计也可以不设计,如果设计,主要考虑玻璃的材质,一般会选用较厚的玻璃,能提高隔音效果。 (四)地面的设计 播音室室内地面的设计除了要有一定的吸声作用外,还要考虑美观、清洁等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干式浮筑地面、木地板或者铺吸声地毯等,有利于降低室内的频混响时间。 (五)其它设施设备设计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声学 一、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二、扩声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三、自然声演出的剧场,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观众厅体形设计 一、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剧场类别容积指标(m3/座) 歌剧 4.5~7.0 戏曲、话剧 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3.5~5.5 设置扩声系统时,每座容积可适当提高。 二、观众厅体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电声设计应避免电声源的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 2、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1:1.2,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2.8m。 三、观众厅声学设计应包括伸出式舞台空间。 四、剧场作音乐演出时,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声反射南。 观众厅混响设计 一、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歌舞 1.3~1.6s 话剧 (2000~10000m3) 1.1~1.4s 戏曲 多用途、会议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 125Hz 250Hz 2000Hz 4000Hz 8000Hz 歌舞 1.00~1.35 1.00~1.15 0.90~1.00 0.80~1.00 0.70~1.00 话剧 1.00~1.20 1.00~1.10 戏曲 多用途、会议 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二、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演播室设计说明

演播室设计说明 灯光设计说明 我方通过建厂至今上千项工程和客户要求,以及长期工程中总结了十分丰富的灯光理论和实践安装布光经验。 照明从思路上可分为基础照明(底光为冷光灯、天幕灯),重点照明(聚光灯),和装饰照明(冷光灯、红头灯、散光灯)。底光和装饰照明对环境全面覆盖,照明有适当的比例,一般稍暗。 重点照明是针对人物重点部位,例如肩部和头部进行深度刻画,当然也包括物品的重点部位,一般比基础照明亮度高2-3倍,装饰照明对环境进行装饰,增加空间层次的照明,一般小型演播室大概采用以上几种方法。 1、电视灯光对灯具的要求:一些经验告诉没我们,开始用灯光照射人物时,过多阴影及造成的反差会影响画面质量,灯光反差太大使人物面部耳鼻等容易显现,出像效果不好看,必须采取措施减弱影子,柔化光线,布景也需要控制阴影,所有的影子必须从黑色转换到灰色或更浅色直至消除。另外布景所有的暗区边角也必须注意,因为黑色的地方会变成讯噪,影响电视图像质量,因为影视照明以一般的普通照明为主要的,其次再考虑轮廓光的布置,顾使光线非常柔和,且无光斑边界的灯具才适合演播室的照明。 根据以上的总结经验,结合演播室的实际结构,采取冷光源外加热光源的设计方案是可取的,使光源柔和均匀,又有聚光灯加重照度刻画人物轮

廓有立体感,照出人物能达到满意效果。 2、吊杆的布置:演播室按照各种节目设计,恒力铰链吊杆是按每灯一杆设计,其功能主要是起到伸缩作用,可高可低,任意调整。有弹簧控制有恒力作用,可停在任意高度,方便照明,调整角度方便灯光师使用。 3、铝轨布置和使用:铝轨是在焦作专业轨厂定制的专业影视灯光吊杆桁架,工字型80MM高×60MM宽,结实耐用,由固定轨用固轨支架安装在天棚上,固定轨上安装万向头,万向头下安装活动轨,利用万向头活动轨在规定轨上滑动行走。左右各一条固定轨,就像火车在轨道上行走,可以停在任意位置,方便实用。 4、布线要求:在此工种中,我方设计了2×10MM2阻燃电缆线,可以容纳1.5KW电流,为一灯一线设计,安装在薄铁桥架中,装线时按照广电总局标准排放宽松,保证通风,保证安全防火,遇到行走部位,必须留足放松线量,以备灵活使用。 5、调光台使用:本工程调光台为杭州产TGL6+6。通过可控硅来调节电流,可以使灯具照度从低升到高,也可以从高升到低。6路用于调光6路,可以用380V电源,也可用220V电源,质量较好,方便使用,完成胜任本工程。 6、布光说明:本工程为小型演播室,布光为冷热结合,万向活动,可以使灯停在铝轨范围内任何角度。有聚光灯、冷光灯、天幕灯三种。通过灯光师全方位调光,完全可以使电视演播室人物达到满意效果。 7、技术标准: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信息库 国内知名规划设计专家信息库 一、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1.美国易道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香港国际工程设计咨询研究院 3.英国工程设计院 4.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5. USA RHM 6.艾斯弧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7.澳大利亚DBJ建筑设计事务所 8.盛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9. BAZO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0.德国五合国际设计公司 11.太原建筑设计(李祖原)咨询有限公司 12.英国合乐集团 13.美国东肯国际有限公司 14.亚杰克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5. 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6.迪生罗斯蔡尔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7.中新佳联国际规划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18.阿卡规划设计公司 19.英国奥雅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21.日本竹田设计株式会社 22.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3.新加坡CPG集团新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4.加拿大AB—CPL国际建筑与城市设计有限公司25.国依德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6.德国欧博迈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7.吕贝尔设计公司 28.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 29. AAUPC 30. ARTX同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1.新加坡DPC国际规划与设计事务所 32.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33.裕廊国际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34.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35.法国ILEX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36.五兹贝格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37.法国AREP公司 38.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39.美国W&R国际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40.加拿大普迪国际设计机构 41.德国LATZ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42.美国劳伦斯设计公司 二、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北京土人景观与规划设计研究院 6.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城市建设研究院 8.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9.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天津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12.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3.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技术要求 4声学设计 1简介 在电视台中,除了在声音制作环节需要提高技术之外,作为制作声音节目源的硬件环境,演播室的声学条件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演播室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选择安静建造地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安静的演播区;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具远离噪声源;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2类型 ⒈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平米中型:150~600平米小型:30~150平米

⒉按类型可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 3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执行。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资料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 观演建筑按其声学特性可分为两大类:音乐类与语言类,无论是哪一类设计,观众厅均为其核心空间。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决定了一座观演建筑的定位及质量,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赛宾(中国)对其空间形态设计作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观众厅的空间模式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观众厅的空间模式,亦即观众厅的体形设计,对大厅的声音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观众厅设计的基础环节。观众厅发展至今有多种模式,最早的观众厅形式是矩形;传统歌剧院以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为主,也有少量扇形平面;现代剧院,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较多新的平面形式,主要包括了椭圆形、钟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等。 1.马蹄形平面 这种经典的平面对于大容量歌剧院是比较合适的。它的内部空间围合,增加了演出的气氛,同时观众视距短,视觉质量较高;明显的缺陷是台口两侧观众的视觉效果差。马蹄形的改进型平面则通过将台口两侧做成斜面,不设观众席,增强了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向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及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温州大剧院均采用此种方式。 2.扇形平面 扇形平面最大的优点是观众席充分利用了舞台120°的展开角范围,以达到较大的观众容量。当扇形角度比较小时,会使大量座席远离舞台,后排视距较远,直达声弱,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来自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因而,这种平面较适合于可用电声补充的会议中心观众厅,作为剧院使用则较少。 3.多边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一般在侧墙设多层包厢或逐层向台口伸展的跌落包厢,加之其侧墙的倾斜增加了侧向早期反射声,不仅视觉、声学效果好,同时观众包厢与楼池座一起形成对舞台的围合效果,提高了观演的亲切感。悉尼歌剧院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我们完成的温州会议中心、东莞大剧院也采用了这种平面方式。 4.不规则形平面 不规则形平面较适合音乐厅、会议中心,在歌剧院中采用较少。东莞大剧院观众厅在主体为多边形平面的基础上,后部根据平面条件层层后退,形成不规则形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在国内剧院设计中,这是第一例采用不规则形平面的案例。 5.钟形平面 钟形平面的结构简单,台口两侧的斜墙面为观众厅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有较好的声学和视觉效果。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二、观众厅设计的技术特征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材料的完善及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引入,观众厅设计日趋成熟,并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现代剧院更注重自然声演出的效果。从自然声的实效出发,一般座位数控制在1800座以下,而不再追求过大的容量。这也是综合建筑声学、视觉效果各方面平衡的结果。 (2)计算机智能化设计控制引入剧院设计。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实际剧院的声场分布、视觉情况,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3)灯具及调光设备的突破性进展。长距离、高亮度的射灯和可控硅调光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多道面光及远距离追光的要求。同时,灯具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了保证。 (4)计算机控制下的舞台机械设备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基本上可以满足多种演出的特殊需求。国内新建剧院大多采用欧洲经典的品字形舞台,舞台面可以平移、升降、旋转、倾斜,适应多功能需要。 (5)现代结构计算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建筑造型及布局。两个观众厅空间可以上下重迭设置,并将两部分结构截然分开,以切断声桥的联系,保证了声学效果。 (6)舒适性设计被日益重视,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观众厅设计的关键在于视觉质量。 东莞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人数为1605座,为了有热烈的演出气氛,便于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来,设计中采用了大面宽小进深平面,两侧另设计了三层侧包厢。用这种布置方法,观众从三面包围舞台,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缩短了视距,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效果。但是,大面宽亦造成两侧观众的视角较小,侧包厢里视线遮挡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观众厅的耳光室突出的后边墙亦对侧包厢观众席形成严重的遮挡。 在初步设计开始的阶段,我们就视线的硬遮挡、视角以及耳光室设计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并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了专门的视线分析报告。根据视线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问题的焦点在台口两侧的“金三角”地区。首先,我们以保证视线质量为出发点,界定了以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80%为视角限制的最低条件。以16m边界的台口为界,与80%表演区一起限定了侧边座位的范围,从而保证了座位视线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架起的钢琴”——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 (所属杂志:此文章来自原稿)发布时间:2008-05-21 已阅读:1771 谢秀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贵阳大剧院建筑设计巧妙利用地形,合理组织广场。采用立体构成的手法,将剧院主体建筑,文化广场与城市雕塑融为一体;以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构成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使之形成一幅新的城市景观。 关健词:建筑设计;剧场;音乐厅;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中心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贵阳大剧院位于贵阳市东南部,纪念塔交叉口处,西临南厂路,北临市南路,东北面远眺南明河,西北角正对城市五条道路的交叉口。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场地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势略有起伏,西南角最高,东北角最低,高差约4.7m。大剧院建成,将大大提高本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加文化气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剧院总用地14960㎡,建筑占地6735㎡,总建筑面积36376㎡,其中地下部分18488㎡,建筑高度23.88m。剧场设1281座位,音乐厅设667座位。剧场建筑主体前部沿文化广场按渐开线展开;后部则是一条浪漫而又富于诗意的反向曲线。整栋建筑流畅飘逸,象展翅的凤凰,象翩翩起舞的仙女的裙带,象架起的钢琴,象吹奏的号角……由主楼向广场倾斜的艺术文化敞廊屋顶,更是沿展开线一直伸向前部的城市文化广场,且降且扭。由水平方向的顶慢慢变成竖直方向的墙并斜插入地面,尔后,高高竖起一

座雕塑作为结束。从屋面到高塔一气呵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把城市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三个不同功能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形成一幅亮丽的城市景观。用简洁多义的空间语言书写一座生动有趣的剧院建筑。成为目前西南地区环境、音效、舞美造型等综合条件最为先进的剧院。后部的辅助场地主要提供给舞台使用的大型车辆以及道具车辆的停放。 图1 大剧院鸟瞰图 2 总体布局 大剧院在设计中巧用地形,合理组织城市广场。由城市广场向文化广场、主体建筑依次展开。规划布局从城市交通与周边环境出发,将文化广场面向南明河,这样不仅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而且回避了熙攘的交通。总平面布局分为三大部分,前区为城市文化广场,中区为主体剧院建筑,后区为剧院辅助场地。城市文化广场正对城市转盘,由大剧院螺旋盘开的屋面围合而成,既可作为城市空间向剧场空间的过渡,又可起到聚散人流的作用。露天舞台,叠水喷泉以及大台阶的设置,建成后,广场更能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该区域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氛围。大剧院主体建筑呈扇形沿文化广场布置,地下一层设置了会议、电影、展览及接待等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 3 功能分区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 1.建声设计目标 2.建声设计依据 3.体型设计 对于演出的歌剧院来说,体形设计至关重要,它要解决响度(音量)、声场分布、声扩散、早期反射声的分布和消除音质缺陷等问题。 剧院平面、剖面图分别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观众厅池座平面图 图二:观众厅剖面图 剧院的室内设计阶段,我方会和装修方积极协调解决声学装修工作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供声学方面的数据。 为对声学设计进行验证,对剧院观众厅进行了计算机模型进行室内音质预测。 计算机模拟通过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剧院观众厅的室内音质进行模拟分析。 EASE模拟计算分析:

3.1 观众厅声学设计和室内各界面材料控制 根据剧院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要求,在声学设计初期,根据室内装修中使用材料和构造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混响时间计算。 观众厅两侧墙面采用15mm厚木饰面高密度板,为减小材料的低频吸声特性,建议安装过程中,增加龙骨密度,以增强板材的刚度。在台口两侧部分采用18mm 厚高密度板,表面安装50mmX100mm木饰面条。该做法有两个用途,一是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二是增加板材的刚度,减小低频吸收。 观众厅吊顶设计 该观众厅的吊顶造型设计兼顾剧院的其他功能(如音箱桥、面光桥等)和声学要求。暂定为折线型吊顶。通过调整吊顶的倾角,达到前部吊顶为池座中前部观众席提供有益的早期反射声;中后部吊顶增强后部观众席声级。控制吊顶标高,防止出现长延时反射声;将近次反射声相对于直达声的初始时间间隙控制在 35ms以内。为了避免低频被吊顶吸收,观众厅的吊顶可采用了35mm厚GRG增强型反声板。 3.2台口侧墙设计 台口侧墙采用大号角形,可以将演员声反射并导向观众席,让池座中前区观众席得到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另外利于耳光、扬声器的布置。由于受座椅布置影响,只能将一层位置台口处理成直角形(但还是建议减少前排边座椅,实现扩声需求)。 3.3后墙设计 观众厅后墙使用弧形扩散吸声构造,一是控制厅内混响时间,二是防止舞台发出的声音从观众厅后墙反射回前排观众席和舞台,形成回声或扩声系统的反馈啸叫。该剧院的后墙为控制室,若有太强的回声,容易引起音质缺陷。厅堂后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