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认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认同”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XXXXXXXXX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国际接轨”是经济领域多年来的话题。但是在文化领域内,这一口号是需要质疑的。历史文化是一条国脉,后人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的文化,能否成为文化的传统?今天我们能否始终认同自己的文化,进而让全世界中华人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就像西方人认同上帝,阿拉伯认同真主一样。本文将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三个现象对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矛盾时是应该认同外来文化还是坚持本土文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哈日,哈韩,民族文化的冷落,文化战略“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黑格尔曾经用“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来定义文化,充分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基本价值的认同,如认同“轩辕黄帝”为自己民族的共同祖先,认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为自己民族的风俗,认同汉语汉字为国家通行的语言文字,认同“龙”、“长城”、“黄河”等为自己民族的标志,这些最基本但最有意义的认同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汇集到一点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然而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已经十分丰富的今天我们身边却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

一.当代青年的哈日,哈韩现象日益盛行

哈日哈韩的中国城市少年,套着夸张的肥大衣裤,踩着滑轮在大街上呼啸而过,路边的店面是节奏感很强的歌曲。向中国学习的韩国文化,向美国学习的日本文化,已经渗透到不同的省份。韩国的餐饮店、服饰店开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注重匠人文化的日本,动漫和数码产品精良得让人无法拒绝。《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后,我们推出中国版的大长今《女人不哭》。七夕是“中国情人节”,“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我们已经丧失了自己对文化的认知。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在当今文化碰撞产生的矛盾时。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要知道①文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②各国文化间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外来文化,而冷落本土文化。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现真理,正确认识各种文化,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去看待。

我们是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文化,国家间需要交流,这样来取长补短,但不要照搬照抄。我们要有自己的风格,找出一条有特色的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像日韩等外来的优秀文化我们当然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坚决反对消极、浮躁、肤浅、腐朽的哈韩哈日文化。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冷落

当前外国节日风靡全国,如圣诞节,情人节,中国大地掀起一片“节日”气氛。而到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时,则是每况愈下。人们对西方的传统如数家珍,趋之若骛,而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却是一味的冷漠。而国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已经在做深入的研究。日本有派来扎在云南的学者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韩国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地学习中国文化:越南申请了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三千年之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的雅乐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申请了我们的端午节;内蒙古的马头琴也被蒙古国申请了非遗;印度尼西亚申请了我们的皮影戏与评书;吉尔吉斯斯坦国申请了新疆的一种说唱艺术——阿肯弹唱为非遗…...

洋节红火,春节冷清,更忧虑传统文化的遗失。归根结底,我们社会目前最大的状况就是一种精神的缺失,而这样的一种缺失影响到的又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还有整个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责任感的麻木不是我们现代社会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吗?而这样问题的存在又怎么可能使我们重树民族精神呢?我们时常说要爱国,但这爱国主义是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民族自豪感的,如果一个民族连传统的文化都已经流失,我们何来的民族自豪感?文化的表面高温,与我们内心所感知的文化体温,是不是外热内冷?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追求我们有多少国际非遗项目,我们更应该守住我们在国际上的这些“名片”,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对文化的崇敬,对文化的认同去审视,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申

遗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文化的认知和领会。我们不应该哪天到国外去却让外国人给我们介绍着起源于我们国家的的文化。

三.强势文化国家大搞文化战略及文化政治

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人们担心的是,经济全球化能否导致文化全球化?如果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那么,文化全球化谁是主动者谁是被动者——文化全球化及其主导下的跨国文化传播,会不会是以西方化、美国化为其内容的文化一体化?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已经可以到处看到美国文化的影子:麦当劳,NBA,好莱坞大片…...到处是美国文化现象,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帝国主义的文化支配和无处不在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他们都在打造着自己的文化产业“航空母舰”,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有明确的文化战略目标。而日本企业要专门请中国小朋友为他们做代言,说是为了让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日本文化之中,让他们从小就受到日本文化的熏陶。韩国也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把其文化注入中国……

美国,日本,韩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无处不在,在对年轻一带进行“美国情结”“日本情结”“崇美论”“移民风暴”……的教育过程中,破坏着我们原有的文化精神及民族气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主权的侵扰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的日益发展带来文化意识与形态的多样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低俗了。前段最流行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是什么造成无数青少年男女为之疯狂的景象呢?那自然是看到了一夜成名的可能与随之而来的名利,是什么造成名利与金钱在青年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此的重要?是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如果金钱与名利成了一个社会最主要追逐的东西时,社会上的青年们又怎么能不受这个影响?所以说,我们现在说教育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造成社会这样状况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冷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了传统文化做为依托,那就注定了这个民族精神的迷茫。

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文化政治主体的当代中国,必须寻求按自身的逻辑将这种自我理解和自我认同在时空中展开,而不是依附于任何普遍性或个体性的文化价值观。我们的文化,只有放在批判的世界观里,才能显示出它自身的逻辑。这固然是一切文化政治意识的根本原动力,但综观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抵抗,或近代中国思想抵抗的历史,它并不是简单地拒斥西方,也不是简单地把一切西方的东西仅仅看作是异己的东西加以排斥。相反,近代以来中国的抵抗,在它根本的价值论意义上,是承认、甚至接受西方的一系列“现代的”、“普遍的”价值观。但是这都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展开的。

以上的种种现象,很大程度上缘于一种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文化的认同危机。一个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