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5
美军全球一体化演习推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应对未来战略环境复杂性带来的新挑战,美军开始思考进一步推动国防军队改革问题。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将军强调,不仅要认识到环境变化的复杂性,而且要认识到环境变化给联合部队改革带来的复杂性。
从联合部队发展角度看,最主要的挑战是建立一个明确的全球一体化作战的方法路径,以提高国防部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
美军正在创建一个全球一体化演习架构,着重解决战区指挥官和高层司令部的整合。
尽管这一设想还有许多局限性,但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全球一体化演习方张 策略规划和指挥体制改革提供了全新理念。
在没有明确的立法授权和缺乏指挥权的情况下,参联会试图利用全球一体化演习来推动联合部队对全球一体化作战理念的理解。
2017年1月12日,邓福德将军签署发布了《2017—2020联合训练指导》文件,核心是改变了联合部队演习的重点。
以往参联会的训练指导重点在于联合部队自身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各种作战功能的能力。
例如,网络作战、目标处理、火力打击、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以及机构间协同作战能力等,而作战协同、高级领导者培养和全球一体化作战。
2016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提出重点应对所谓“4+1”威胁,即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等4个国家行为体和1个非国家行为体“伊斯兰国”。
此外,在训练指导文件中,邓福德将军利用他的训练指导权力,将联合训练需求指向解决战略环境复杂性的问题,实现其在跨区域、多领域、多功能环境下综合解决“4+1”威胁问题为特征的联合训练愿景。
参联会提出建立的联合训练方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特征:一是反映战略环境及其面临的挑战;二是强调以全球一体化方规范了军官管理的联合性,建立了一个由高级军官领导的战区联合参谋机构,独立于任何军种,只对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
这一变革性的立法体现美军在国家安全组织领导体制中精简和改进部队管理、信息使用和决策机制的持续改革,以更好地解决国家安全面性的挑战。
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始建于1947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改革,现在部门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运转比较顺畅。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主要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下称“参联会”)、战区/职能联合司令部(下称“联合司令部”)和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
前两者为常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后者视需要临时建立。
本文仅探讨常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及其运作。
一、参谋长联席会议美军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陆战队司令组成。
参联会主席由军队高级将领担任,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参联会其他成员是各军种中军衔最高的现役军人,一方面他们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的军事顾问,另一方面他们又负责本军种的行政管理,对本军种部长负责。
按照惯例,军种副参谋长在大多数日常事务中代行参谋长职责;军种参谋长作为参联会成员的职责优先于所有其他职责。
参联会的主要职责是:在平时向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提出关于军队建设、国防发展项目与预算、采购需求评估、联合作战条令、联合训练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在战时协助国家指挥当局对美国武装力量实施战略指挥,监督各联合司令部的军事活动。
联合参谋部是参联会的常设机构,由参联会主席全权领导。
联合参谋部对作战部队没有指挥权,其职责仅限于向参联会提供建议和协助参联会主席履行其职责。
联合参谋部的编制员额为1781人,其中军人1367人,占77%;文职414人,占23%。
在1367名军人中,军官1063人,占78%,士兵304人,占22%;陆军486人,占35.6%;海军335人,占24.5%;空军451人,占33%;陆战队95人,占6.9%。
由此可见,联合参谋部在人员组成上陆、海、空三军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联合参谋部包括联合参谋部主任办公室、管理部、人力人事部、情报部、作战部、后勤部、战略计划与政策部、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系统部、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和10个职能委员会。
美国海军阵容庞大。
按美国人自己的划分,美海军主要由海军部、海军作战部队和岸上机构组成。
海军部设在华盛顿,是海军的主要行政领导机构。
它包括海军部长办公室、海军作战部、陆战队总司令部、海军部各直属局,战时还包括海岸警卫队司令部。
海军作战部队包括作战舰队、海上部队、舰队陆战队和其他部队。
岸上机构是除作战部队和海军部之外的其他海军机构的总称,主要包括海军军区、海军基地、海军航空基地等。
1774年美国独立后,先后设立了陆军部和海军部。
按法律规定,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分别是总统在陆军和海军中的代表,而且两位部长必须由文官担任,其本意是防止出现军人独裁。
但是产生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出身文官的部长对军事知之不多或对军事一窍不通,肯定会对军事行动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年~1815年)美国饱尝了其恶果。
为协助陆军部长指挥军队,设立了由陆军部各局头头组成的参谋部,实际上对战争的指导根本起不上作用。
战争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集中的指挥体系,1821年陆军部长任命了一位军官出任陆军总司令。
这样陆军部长从参谋部获得技术方面的建议,同时通过陆军总司令来指挥军事行动。
理论上,陆军部长的职权要高于陆军总司令。
但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陆军总司令能真正指挥陆军吗?如果实施指挥,陆军部长往哪里摆?这就等于篡夺了“陆军部长作为总统的指挥代表的职权”。
如果不实施指挥,这个职位则形同虚设且显得累赘多余,其结果给原本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带来了麻烦。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纵使陆军部长与陆军总司令有摩擦,但问题不大;战时,如果两者就指挥权限发生杯葛,相互掣肘,那么军事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
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1846年~1848年的美墨战争,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各自有一套作战方案,各自指挥能控制的军队,令当时的波尔克总统不知道通过谁来发布命令。
这样拖延了战争的进程。
部长和总司令的职权不明,也使前线指挥官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命令。
1 引言2019年8月29日,美国防部太空司令部正式成立,是美国第11个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继网络空间、特种作战、战略、运输4大职能司令部之后的第5大职能司令部。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总统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并宣布美国第六大军种—天军正式成立。
随着美国太空司令部和天军的成立,美军太空政令与军令体制完成了重大调整改革,太空作战力量进一步集中,太空作战指挥体系进一步优化。
2 美军指挥体制的总体架构与基本模式总统是美军联合作战的最高统帅,美国国防的最终权利和责任都归于总统。
美军在领导管理体制上采取“军政”“军令”双轨模式,总统通过两条不同指挥链,对武装力量行使领导权和控制权,即行政管理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分立。
行政管理体制“军政”即行政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作战部长、司令)—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各军种的人事、训练、行政管理、部队建设、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没有作战指挥权。
(1)国防部国防部是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负责美国作战指挥。
国防部长为文职,是总统处理国防事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系浅析艾赛江 谢堂涛 梅光焜 宋易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11部队)美国太空司令部和天军的相继成立,使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系得到调整和优化。
太空司令部接管战略司令部太空联合作战相关职能,统一指挥以天军为主的各军种太空力量,开展全球太空作战。
美国太空力量的指挥、控制与协调能力得到整体增强。
务的首席助理,负责处理国家军事机构的所有事物,包括协调、监督所有下属部局和直接与国家安全和军队有关政府职能的联邦部门。
国防部下辖办公厅、直属业务局、参谋长联席会议(JCS,简称参联会)、各军种部、各联合总部等。
(2)军种部美国实行文官治军、军政军令分离的作战指挥体制,各军种部部长为文职人员,不在作战指挥链中。
美国共有3个军种部,包括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美军指挥体制(军政系统)美军指挥体制(军令系统)是各军种最高行政领导机关。
【资料】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美国陆军作战指挥层次及行政管理结构一、陆军司令部结构陆军有三种类型的司令部:陆军司令部(Army Commands),陆军军种司令部(ASCC)和直属单位(DRU)。
陆军司令部主要负责通过各种规程执行《美国法典》第10卷(武装力量)中诸多规定的各种职能。
组成有:美国陆军部队司令部-U.S. Army Forces Command,司令为上将;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例司令部-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司令为上将;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U.S. Army Materiel Command,司令为上将。
陆军军种司令部,是战区司令部的陆军组成部分,作为主要的执行机构而设置。
战区司令官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个ASCC 指定为联合部队的地面部队司令部或则作为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
组成有:美国非洲集团军/南欧特遣部队(U.S. Army Africa/Southern European Task Force),与新组建的美国非洲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少将;美国欧洲集团军/第7集团军(U.S. Army Europe/7th U.S. Army),与美国欧洲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上将;美国中央集团军/第3集团军(U.S. Army Central/3rd U.S. Army),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美国北方集团军/第5集团军(U.S. Army North/5th U.S. Army),与美国北方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美国南方集团军/第6集团军(U.S. Army South/6th U.S. Army),与美国南方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少将;美国太平洋集团军(U.S. Army Pacific),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第8集团军(8th U.S. Army)与驻韩美军对口,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第1集团军(1st U.S. Army),隶属于美国陆军部队司令部,它不是ASCC,而是肩负陆军预备役人员战时动员与集训使命,集团军司令为中将;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 Army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与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对口,司令为中将;地面军事部署与分配司令部(Military Surface Deployment and Distribution Command),隶属于美国陆军器材司令部,与美国运输司令部对口,司令为少将;美国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U.S.Army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Command/Army Forces Strategic Command),与美国战略司令部对口,司令为中将。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
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
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
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
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
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
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
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
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
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
美国军事指挥机构美国军事统帅机构是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含参谋长联席会议,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以及联合作战司令部组成.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兼任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是法定的三军最高统帅.(重大作战行动要由国会表决授权),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参谋长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军事行动.国防部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领导机构.国防部(华盛顿五角大楼)由国防部长为领导核心,设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五角大楼构成:国防部长办公厅,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联合作战司令部与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办公室.国防部下面设立国防情报局,国家保密局/中央保密署,国家图像测绘局,国防信息系统局,国防调查局,国防后勤局,高能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核武器局,国防司法局,武装部队政策委员会等.军事作战指挥系统是由总统向国防部长授权发出指令,通过参谋长联议会下达给作战指挥中心,交由参谋部向参战单位(各参战部队司令部)指令执行作战行动.参谋长联席会议(1942年2月9日组建),是美军的常设最高军事行动指挥机构,它指挥着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陆军国民警卫队海岸警卫队等常备军事力量.美国军事统帅机构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如国家安全中心,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空军一号),和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夏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是美国国家最高军事指挥中心之一,它是美军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空中作战指挥中心(空军一号)美空军代称"尼卡普",由4架VC-25A.E-4B(B-747D)组成.还有"陆战队一号"(S-60)备用,常驻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第一空中指挥与控制中队,分遣队驻印第安纳州雷森空军基地.美军为领导和指挥全军建立两条渠道,一条是作战指挥渠道,总统--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另一条是行政领导渠道,总统----国防部长---各军种部长.参谋长----各联合司令部属下各军种司令部,这体现美军的领导指挥体制由行政领导与作战指挥系统相分离.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官组成.主席由现役军人,五星上将担任(由军内评审,参议院咨询同意,总统授予任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是各作战司令部司令的发言人.参联会是实施战略(作战)指导,制定战略(作战)计划,协调战略(作战)行动.联参会设联合参谋部,是协助联参会主席指挥,指导与控制工作,不拥有行政权力.陆军部设陆军参谋部,参谋长由现役陆军上将担任,海军部设海军作战部,作战部长由现役海军上将担任.海军部还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司令由同役陆战队上将担任.空军部设空军参谋部,参谋长由现役空军上将担任美国三军总司令部(作战司令部Combatant Commands)是联合作战司令部(Unifed Conbatant Command)和特种作战司令部Specified Comdatant Command)的统称.美军目前共设有联合部队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等9大司令部.各军种又以军种参谋部为行政执行机构,协助国防部各军种部长履行其职责.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大西洋战区司令部是美军全球军力的两大司令部.(一)太平洋司令部(总部设在夏威夷州瓦胡岛史密斯兵营),责任区域美洲西海岸到非洲东海岸(东经68度以西和南纬5度以北)率领驻太平洋圈的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等作战单位.现设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太平洋陆战队司令部,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阿拉斯加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太平洋陆军司令部(驻夏威夷沙夫特堡),指挥美第1军,第9军和45军一部.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地夏威夷珍珠港的马卡拉帕),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战略司令部和联合部队司令部的军种司令部,下辖第3舰队(驻地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第3舰队司令部驻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福特岛,舰队旗舰为"科罗拉多"号指挥舰(AGF11).第7舰队(驻地为日本横须贺),舰队旗舰为"蓝岭"号两栖指挥舰(LCC19)太平洋舰队还下辖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司令部,(驻在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太平洋舰队水面部队司令部(驻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部(驻在夏威夷珍珠港),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司令部(驻夏威夷希克姆空军基地)有第5航空队(驻地为日本横田空军基地),第7航空队(驻韩国国乌山空军基地)第11航空队(驻阿拉斯加州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第13航空队(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海军陆战部队,有第1陆战远征队(驻地为加利福尼亚州),(第1陆战师,第3陆战航空联队,第11,第13,1第5远征分队),第3陆战远征队(驻日本横须贺)(第3陆战师,第1陆战航空队,第1远征分队,第3支援分队).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第510联合特遣部队.驻日美军司令部(驻日本东京横田空军基地)第9 陆军战区司令部,第7舰队.第5航空队,第3陆战远征队.驻韩美军司令部(驻地为韩国汉城),驻韩美军司令部司令兼任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第8集团军训练,戒备.(二)大西洋战区司令部1999年改编为联合部队司令部(总部设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管辖地区东经17度以西的大西洋,加勒比海,西经92度发东的太平洋,西经95度以东和东经100度以西的北冰洋.联合部队司令部下辖陆军部队司令部(驻加利福尼亚州麦克弗森堡),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驻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大西洋陆战队司令部/大西洋特种作战司令部.设联合作战中心,联合C4ISR作战中心,联合作战分析中心,联合指挥与控制作战中心,联合通信支援中心.陆军部队司令部下辖第3集团军,司令部职责是装备,训练维持,动员.陆军司令部是陆军部最大一级司令部,也是联合部队的陆军军种司令部.现役部队有第1军,第3军,第18空降军,第1集团军,第5集团军.陆军后备队,陆军国民警卫队.海军部队司令部司令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部队司令兼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大西洋舰队下辖地中海舰队,第3舰队,第6舰队.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1992年6月1日组建),是继承战术空军司令部与战略空军司令部,下辖第1航空队,第8航空队,第9航空队第12航空队,是联合部队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的空军军种司令部.也执行空军参谋长指挥在本土进行搜索与救援工作.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拥有本土战略轰炸机,陆基州际弹道导弹的控制权,还有一些空中侦察机,空中加油机等平台.编有空军空中作战中心,航天指挥,控制,情报,监视与侦察中心.大西洋陆战队/大西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下辖第2陆战远征队(第2陆战师,第2陆战航空联队和第2远征支援大队),并且陆战队司令还兼任欧洲陆战队和南方陆战队司令.欧洲司令部(1952年8月1日组建),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司令部下辖欧洲陆海空三军司令部,欧洲陆军司令部统有第7集团军(驻德国海德堡),陆军司令兼任第7集团军司令,统率第5军,第7军,欧洲陆军现有第32防空司令部,第56野战炮兵司令部,第4运输司令部.第4机步师,第8步兵师.欧洲海军司令部指挥第6 舰队,地中海舰队航空兵等.欧洲空军司令部(设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辖有第16航空队,第3航空队.第6 盟军航空队.欧洲陆战队司令部即大西洋舰队陆战队司令部,辖第2陆战远征队(第2陆战师,第2陆战航空联队和第2远征支援大队).(三)中央司令部(1983年1月1日组建),总部驻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是以中东区域而设立的战区司令部,以红海和波斯湾,部分印度洋为作战区域.并下辖陆海空三军和陆战队4个司令部.陆军有中央陆军司令部暨第3集团军司令部,海军有中央海军司令部暨第5舰队司令部,空军有中央空军司令部暨第9航空队司令部.陆战队有中央海军远征陆战队司令部暨太平洋陆战部队司令部.中央陆军司令部司令由第3集团军司令兼任,第3集团军指挥第7军和第18空降军,有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空降师.第24机步师,第1机步师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3装甲师等.中央海军司令部暨第5舰队司令部,下辖航母作战大队,两栖作战大队,水面舰队和潜艇舰队.中央空军司令部暨第9航空队司令部(驻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空军基地)中央空军司令兼任第9航空队司令,下辖第1,第4,第20,第23,第347战斗机联队第93空中指挥控制机联队.中央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下辖第1和第3陆战远征部队,有第1,第3陆战师,第1,第3陆战航空联队,第1,第3勤务支援大队,(四)南方司令部(总部驻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下辖南方陆海空三军司令部,第12航空队司令部,南方陆战队司令部暨大西洋陆战队部队司令部,第6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作战区域是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重点在巴拿马运河安全保障.(五)北方司令部(总部设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2002年10月12日组建)负责北美(北极圈)防卫和保卫美国本土的国土安全.(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关注本土的反恐防务,在北美国家协助下提升反恐能力,但北方司令部是为了使联合部队司令部集中力量进行武装部队转型).北方司令部统领陆海司令部,空军作战司令部,北方陆战队司令部,北方联合特遣部队(第6联合特遣队),民事支援联合特遣部队,陆军国民警卫队,空军国民警卫队.(六)航天司令部(1985年9月23日由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改编组建,驻在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前身有过大陆防空司令部,现兼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海军航天司令部,陆军航天司令部.空军航天司令部(驻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既是空军一级司令部,又是航天司令部的空军军种司令部,下辖第1航天联队,第2航天联队,空军第14航空队(驻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其任务是航天职能,第20航空队(驻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负责管理与维护空军航天司令部所辖的州际弹道导弹部队以支持战略司令部的作战计划.航天作战中心(驻科罗拉多州施里弗空军基地).主要任务是导航,气象,情报,通信与战区弹道导弹预警.海军航天司令部(驻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伦),负责管辖海军航天系统和资源,下辖海军航天大队(驻加利福尼亚州摩古角),海军航天监视中心.主要任务是提供舰队支援.陆军航天司令部(驻科罗拉多州彼得森空军基地),是美国陆军一级司令部,又是美国航天司令部所辖的陆军军种司令部.承担航天跟踪系统,导航卫星计时测绘,全球定位系统运作.协调南太平洋夸贾林岛的陆军航天监视雷达跟踪定位.还负责大气层外载人飞行器拦截系统和陆基监视与跟踪系统的指挥与控制.(七)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1992年6月在原战略空军司令部基础上组建),负责掌握敌对国的战略武器情报,监控大气层外的飞行器轨道数据资料与情报,制定统一作战计划,战时对战略核部队实施作战指挥控制与部署.战略司令部下辖侦察特遣部队暨第12航队司令部(驻得克萨斯洲伯格斯特罗姆空军基地),轰炸特遣部队暨第8航空队司令部(驻路易安那洲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加油特遣部队暨第15远征机支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加利福尼亚洲马什空军基地),战时管辖空军航天司令部,第14航空队司令部(驻加利福尼亚洲范登堡空军基地),陆军航天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海军美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暨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部(驻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空军陆基欧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暨第20航空队(驻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负责管理与维护空军航天司令部所辖的欧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支持战略司令部的作战计划.陆战队战略司令部暨大西洋陆战队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计算机网络作战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驻弗吉尼亚州诺福),是负责航天,信息技术需求,网络与信息处理作战并为海军部队提供支持的中心机构,下辖海军航天与海战司令部(SNWSC),海军网络与航天作战司令部(NNSOC),海军舰队信息战中心(FIWC),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特遣部队(NCTFCND).(八)特种作战司令部(驻佛罗里达州麦克迪尔空军基地,1987年4月组建),负责对本土各军种特种作战部队实施作战指挥,情报支援,作战训练,协调派驻.特种作战司令部所辖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战时管辖欧洲特种作战司令部,太平间特种作战司令部,中央特种作战司令部.所以特种作战司令部是一个联合司令部.(九)运输司令部(总部驻伊利诺斯洲斯科特空军基地,1992年6月在军事空运司令部组建,).下辖空军空中机动司令部(第15远征机动特遣航空队,第21远征机动特遣航空队,第18航空队),负责把部队和战术航空兵输运到战区,确保对其它兵种航空飞机空中加油,运送战伤人员.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它是海军跨舰队的司令部(驻华盛顿),负责承担全球战略运输任务,按地区编为大西洋军事海运司令部(设纽约市贝永),欧洲军事海运司令部(设伦敦),太平洋军事海运司令部(加利福尼亚洲奥克兰市),远东军事海运司令部(设日本横滨),中央军事海运司令部(设巴林,1999年2月组建)等5大地区司令部.陆军军事地面部署与投送司令部(2004年1月由陆军军事交通管理司令部改编,总部设华盛顿)负责领导和监督美国本土和海外战略和战备物资地面输送,使用和维修国防部租用的运输工具和临时接管的铁路和公路.美军是美国的庞大的军事系统,是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它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特别是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陆海空三军的作战考验,让它积累了众多的军事人才.今天的美国有很多人对未来战争(战争形式,战争对手,战争技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研究工作,如国际战略研究会美洲防务理事会,亚太防卫论坛, 还有很多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如:指挥参谋学院,陆军后勤学院,海军战争学院 ,美国军事学院陆军航空中心陆军课程中心国防分析研究院, 海军实验室海军研究所西点军官学校陆军参谋学院陆军财政学校陆军战争学院陆军后勤学院空军技术学院空军军官学校空军学院航空条令学院航空大学航空战争学院海军军官学校海军研究生院海军学院海军战争研究中心水面军官学校海军航空学校陆战队军官学校陆战队大学国防大学海岸警卫军官学校国防技术中心 Virginia军事学院菲什伯恩军事学校还有庞大的美国情报机构和美国情报单位为作战部队提供情报与后勤保障.这些机构如:空军情报局空军情报分析中心陆军情报司令军事情报协会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联合参谋部联邦调查局 FBI 国家制图局国家侦察办国家安全局国家安全委员会情报研究中心美国情报评估综合数据库战略思想库反情报中心美国特种作战经历二战后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特种作战,全球特种作战,特种作战搜索,特种战术,空军特种作战,空军战斗控制,山地战,丛林战和城市巷战都有着深透研究和丰富的实战战斗经验.陆军特种作战出名的有"黑色贝雷帽","三角洲特击队".海军陆战队的如"海豹两栖特击队",它们都有着特种作战训练和特种作战经验.陆军特种部队还有如 82航空旅 160航空团夜行者 101航空旅等.还有久经战阵的"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特击师".美军还对信息战有很深的设想和信息战研究比如对信息战防卫,信息战Web,大量积聚信息战数据库, 加大信息战监测,IEEE安全,对未来战争大胆假设. 还有对心理战, 心理战争的探测,以帮助美军对军事战略研究.。
●军事运输Military Transportation美国防海运体制机制建设及启示张艳,王春刚(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运输指挥系,天津300161)摘要:为建立一支高效灵活、军民融合的国防海运力量,阐述了美国国防海运领导指挥体制及运行机制,并介绍美国国防海运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指出应依据国防军事战略,科学制定国防海运发展规划;着眼多样化任务需要,建强军事海运力量体系;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统筹军地海运力量建设与运用;突出法制化决策管理,健全国防海运法规体系。
关键词:国防海运;指挥体制;运行机制;美国DOI :10.16807/j.cnki.12-1372/e.2018.04.007中图分类号:E1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192(2018)04-0024-05US National Defense Sealif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ZHANG Yan ,WANG Chungang(Military Transportation Command Department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China )Abstrac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flexible and civil-military integrated national defense sealift force of our country ,the paper firstly examines the command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S national defense sealift capability ,and introduc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related departments.Then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a scientific plan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strengthening the force system according to diversi-fied tasks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nd using civil resources and military force as a whole ,and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for legalization decision and management.Keywords :national defense sealift ;command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US收稿日期:2018-01-31;修回日期:2018-03-13.作者简介:张艳(1982—),女,硕士,讲师.海运是美军战略投送能力的“三驾马车(海运、空运、预置)”之一,承担战时95%以上的干货运输和99%以上的油料运输任务,这直接得益于美国强大的国防海运能力。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国以军政军令分开为特色的领导指挥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在战略规划、预算拟制、装备采办、作战计划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深入研究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军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
包括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武器装备采购等。
其中,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是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4个机制。
1. 高层领导管理体制:以职能细划为基本特征。
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设置有两个特点:第一, 实行多部门体制,职能划分较细。
国防部编有1名部长、1名第一副部长、5名副部长、9名副部长首席帮办、13名副部长帮办、9名助理部长、17个业务局和11个直属专业机构。
这些单位和首长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大致分为8个主要系列:①由负责政策的副部长领导的政策制定系列,包括国防安全合作局、战俘/战斗中失踪人员办公室、国防技术安全局。
②由负责审计的副部长(兼审计长、首席财务官)领导的财务与审计系列,包括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
③由负责人力与战备的副部长(兼首席人力资本官)领导的人力与战备系列,包括国防给养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医疗保健管理局。
④由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领导的装备与后勤系列,包括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威胁化减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企业转型局、经济调整办公室、试验资源管理中心。
⑤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领导的情报系列,包括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安全局、反间谍局。
⑥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系列,包括国防信息系统局、美国武装部队信息局。
⑦由总法律顾问领导的法律事务系列,包括国防司法局。
⑧由行政与管理主任领导的行政管理系列,包括五角大楼部队保护局、华盛顿总部事务局。
第二,机构庞大,以文职人员为主。
截至2007年9月底,国防部共有各类人员10万余人,仅国防后勤局即编有47000多人。
其中,文职人员97000人,占总人数的近94%。
国防部长本人不仅是文职,而且按有关规定,军人退出现役不满10年者不得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国防部大量雇用文职人员,体现了行政管理岗位与作战指挥岗位的区别。
行政管理工作业务庞杂,日常事务量大,要求大批稳定的业务干部队伍。
军种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由部长办公厅、参谋部(海军为作战部,陆战队为司令部)及其下属专业机构和一级司令部组成。
军种部机构设置有三个特点:第一,军种部长办公厅的职能与国防部长办公厅的职能大体对应,属于通用性业务。
如陆军部长办公厅下属处室主要分为财务与审计、人力与战备、装备与后勤、信息一体化、法律事务和行政管理6个系列。
第二,军种参谋部机构按部队的作战职能设置,属于专业性业务。
在陆、空军参谋部以及海军作战部和陆战队司令部,设有参谋长(海军为作战部长,陆战队为司令)及其主要助手、一般参谋部门和特业参谋部门。
一般参谋部门包括人事、情报、作战、后勤、后备队、研究与发展等部门;特业参谋部门包括宪兵、牧师、新闻、军法、军史等部门。
第三,军种下属一级司令部根据本军种的业务特色和传统设置,差异较大。
陆军一级司令部分为职能司令部、军种组成部队司令部和直接支援机构三类,空军一级司令部分为作战司令部和支援司令部两种,海军一级司令部分为作战部队司令部和岸上支援司令部两种。
2.战略规划机制:确保军队建设始终适应形势变化。
战略规划的核心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指导军队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美军战略规划分为战略评估、战略制定、战略指导三个基本环节。
首先,定期进行战略评估。
战略评估是参联会主席的主要职责,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战略形势判断,包括当前与未来威胁、战略假想情况与机遇、军事技术、军事理论、体制编制、力量结构、军队任务、资源获取情况等,至少每四年进行一次。
审查结果以《联合战略审查问题文件》和《联合战略审查年度报告》等形式体现。
二是作战能力评估,每年进行一次。
评估内容按任务和支援领域包括:陆上与近岸作战,打击,海上、空中与太空优势,地区接触与存在,战略机动与持续保障能力,情报、监视与侦察,指挥与控制,信息战,反恐,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改革计划,联合战备等。
评估结果为制定《参联会主席规划评估》和《参联会主席规划建议》提供依据。
三是战备状况评估,主要目的是使国防部了解军队满足军事战略需求的能力。
其核心工作是“联合月度战备审查”,审查结果按月以摘要形式上报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领导的高级战备监管委员会。
其次,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战略。
战略评估的结果,将成为国家一系列重要战略报告的依据。
总统定期向国会提交《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阐述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目标。
每一届政府上台后,国防部都要发布《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审查防务战略、兵力结构、部队现代化计划、基础设施、预算计划等。
国防部每年还向国会提交《国防报告》,集中论述当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参联会主席每两年向国会提交《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包括美国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军队的基本任务、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对军队规模、结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采办等提出的新要求等。
参联会还不定期地发布远期《联合构想》,根据对国际战略形势、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勾画未来可能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样式,与对手可能的差距,提出新的作战概念、作战原则和美国军事能力发展的重点领域。
再次,依据战略方针指导具体计划。
各领域具体计划根据以上战略报告制定,指导军队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例如,在这些报告的指导下,参联会的《联合司令部计划》规定联合司令部的建立及基本任务,调整各联合司令部职责范围的划定;《参联会主席规划建议》提出军费预算方面的建议;各军种根据参联会发布的远期《联合构想》,提出本军种的发展构想,围绕核心作战能力制定装备采办计划。
3.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根据战备需求确定军队编制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是美国国防管理的重点。
国防部运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理念和做法,将整个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人力系统和人事系统。
人力系统的职能,是规划军队规模,使其与战略需求相符。
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基本单位设计。
以战时工作量为基准,确定完成任务的军种基本单位,如陆军营、空军飞行中队和海军舰艇,需要多大数量、具备何种技能和经验的人员。
决定基本单位设计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武器装备、作战理论和组织方式,由于三者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设计非常讲究超前性,以便在获得装备的同时也能获得熟练使用装备的合格人员。
二是部队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军事战略的要求,确定各军种需要多大数量、处于何种战备状态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按战备程度分为现役单位、预备役单位、待扩编单位和计划单位。
现役单位现役军人的平时定额,通常是战时实力的80~100%;预备役单位预备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平时定额,分别是战时实力的80~100%和25%,;待扩编单位平时现役军人的数量,是战时实力的10~20%;计划单位平时不配备人员,只有预先选定的现役军人骨干队伍。
这4类单位比例轻重的不同组合,可产生出多种处于不同战备状态的部队结构,既照到平时少投入、少养兵,又照顾到战时动员快、战斗力强。
人事系统的职能,是为人力系统规定的所有职位安排具有相应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包括雇用、训练、补偿、职业培养、晋升、离队6项基本职能。
军政系统人事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联合司令部提供训练有素的部队和人员,军令系统人事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运用部队人力资源,以完成指定任务。
4.国防预算机制:将作战需求和军费保障有机结合。
制定军费预算的主要系统是“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它把军队建设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预算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经费分配控制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和重点。
该系统的循环过程可分为顺次或同时进行的4个阶段:一是规划阶段。
在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及项目分析与评估主任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和《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等文件提出的军事任务,确定预算分配的指导原则,形成《防务规划指南》,指导各军种和国防部各业务局制定计划。
同时,国防部还要制定《财务指南》,确定各军种和下属各业务局在《6年防务规划》时限内的经费限额。
二是计划阶段。
参联会和各军种根据《防务规划指南》的经费限额,确定符合防务需求的兵力与装备的最佳配置,提出各部门需要安排的计划项目。
各军种提出各自的《计划目标备忘录》,详细说明未来6年的计划项目、进度安排和经费需求。
国防部组织若干分析小组对这些《计划目标备忘录》进行审查后,国防部长签发《计划决策备忘录》。
三是预算阶段。
各军种根据《计划决策备忘录》编制《预算估算提案》,内容包括前几个财年、现财年和预算财年的预算情况。
国防部审计长会同总统办公厅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代表对军种预算进行联合审查后,由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签发《计划预算决定》,作为联邦政府预算的一部分,纳入总统向国会提交的政府预算提案。
《计划预算决定》是国防部批准和调整军种预算的决策文件,包括现财年和预算财年的预算决定,以及6年计划中其余4个财年的经费概算。
四是执行阶段。
总统预算经国会授权和拨款后,总统办公厅行政管理与预算局据此将国防经费拨付给国防部,国防部审计长将经费拨付给各军种部和各业务局,后者再将经费分配给使用单位。
国防部审计长和项目分析与评估主任负责审查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5.装备采办机制:确保武器装备发展紧贴作战需求。
武器装备采办机制由需求生成系统和采办管理系统组成。
需求生成系统的目的是确保所有采办项目都建立在任务需求的基础之上。
国防部设有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由参联会副主席领导,成员包括各军种参谋部副职首长。
主要职责是:对现役武器装备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国家军事战略的需求;确定采办项目的优先顺序,确保这一顺序与国防部长的《防务规划指南》确定的资源水平相一致。
需求生成系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任务需求设想阶段。
发现美军现役武器装备和正在研制的采办项目在对付美国面临的威胁上存在的缺陷,提出发展新的能力或改善已有能力的建议。
二是任务需求书形成阶段。
阐明美军的能力缺陷不能通过装备采办以外的办法,如改善作战条令、训练方式或调整组织编制等方式加以弥补。
还要说明其他军种或盟国正在研制、生产或部署的装备是否具有满足任务需求的潜力。
三是任务需求书审查阶段。
由任务需求发起者以外的相关部门对任务需求书进行审查,进一步确认任务需求,并对项目的潜力进行评估。
四是任务需求书批准立项阶段。
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批准任务需求书,正式立项,列入“参联会主席计划建议”和“参联会主席计划评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