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宵生产工艺流程

元宵生产工艺流程

元宵生产工艺流程
元宵生产工艺流程

各种葡萄酒酿造工艺过程概述2

各种葡萄酒酿造工艺过程概述2白葡萄酒的酿造过程 1,采收: 白葡萄比较容易被氧化,采收时必需尽量小心保持果粒完整,以免阻碍品质。 2-1,破皮: 采收后的葡萄必须尽快进行榨汁,白葡萄通常会先进行破皮程序,有时也会去梗。红葡萄就直截了当榨汁。 2-2,发酵前低温浸皮制造法 葡萄皮中富含香味分子,传统的白酒酿制法直截了当榨汁,尽量幸免释出皮中的物质,大部份存于皮中的香味分子都无法溶入酒中。近来发觉发酵前进行短暂的浸皮过程可增进葡萄品种原有的新奇果香,同时还可使白酒的口感更浓郁圆润。但为了幸免释出太多单宁等多酚类物质,浸皮的过程必须在发酵前低温下短暂进行,同时破皮的程度也要适中。 3,榨汁: 为了可不能将葡萄皮、梗和籽中的单宁和油脂榨出,压榨时压力必需温顺平均,而且要适当翻动葡萄渣。 4,澄清: 传统沉淀法,约需一天左右的时刻;离心分离器,比较方便,但动力太强,常将酵母菌一并除去而需添加人工酵母。 5,橡木桶发酵: 传统白酒发酵是在橡木桶中进行,由于容量小散热快,虽无先进的冷却设备,控温成效却相当好。此外,在发酵过程中橡木桶的木香、香草香等气味会溶入葡萄酒中使酒香更丰富。一样清淡的白酒并不太适合此种方法,而且成本相当高。 6,酒槽发酵: 白酒发酵必须缓慢以保留葡萄原有的香味,而且可使发酵后的香味更加细腻。为了让发酵缓慢进行,温度必须操纵在18℃-20℃之间。 7,橡木桶培养:

橡木桶中发酵后死亡的酵母会沉淀于桶底,酿酒工人会定时搅拌让死酵母和酒混合,此法可使酒变得更圆润。由于桶壁会渗入微量的空气,因此通过桶中培养的白酒颜色较为金黄,香味更趋成熟。 8,酒槽培养: 白葡萄酒发酵完之后还需通过乳酸发酵等程序,使酒变得更稳固。由于白酒比较脆弱,培养的过程必须在密封的酒槽中进行乳酸发酵之后会减弱白酒的新奇酒香以及酸味,一些以新奇果香和高酸度为特性的白葡萄酒会专门以加二氧化硫或低温处理的方式抑止乳酸发酵。 9,装瓶前的澄清: 装瓶前,酒中有时还会含有死酵母和葡萄碎屑等杂质必须去除。常用的方法有换桶、过滤法、离心分离器和皂土过滤法等等。 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 1,采收 2,破皮去梗: 红酒的颜色和口味结构要紧来自葡萄皮中的红色素和单宁等,因此必须先破皮让葡萄汁液能和皮接触,以释出这些多酚类的物质。葡萄梗的单宁较强劲,通常会除去,有些酒厂为了加大单宁的强度会留下一部份的葡萄梗。 3-1,浸皮与发酵: 完成破皮去梗后,葡萄汁和皮会一起放入酒槽中,一边发酵一边浸皮。传统多使用无封口的橡木酒槽,现多使用自动控温不锈钢酒槽,较高的温度会加深酒的颜色,但过高(超过32℃)却会杀死酵母并丧失葡萄酒的新奇果香,因此温度的操纵必须适度。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将葡萄皮推到酿酒槽顶端,无法达到浸皮的成效,依传统,酿酒工人会用脚踩碎此葡萄皮块与葡萄酒混和此外亦可用邦浦淋洒或机械搅拌混合等方法浸皮的时刻越长,释入酒中的酚类物质、香味物质、矿物质等越浓。当发酵完,浸皮达到需要的程度后,即可把酒槽中液体的部份导引到其它酒槽,此部份的葡萄酒称为初酒。

啤酒生产各物料衡算

啤酒酿造工艺流程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3:提升机4:麦芽粉碎机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7:大米粉碎机8:糊化锅9:过滤槽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12:煮沸/回旋槽 13:外加热器14:酒花添加罐15:麦汁冷却器16:空气过滤器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18:发酵罐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23:啤酒清滤机24:清酒罐25:洗瓶机 26:罐装机27:啤酒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啤酒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粉碎、糊化、糖化、过滤、发酵和包装等。其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下图。 2 原料的制备 2.1 粗选、分选 a、粗选供生产啤酒用的大麦,由于含有泥土、砂石、草屑、杂谷或金属等杂质物,所以在浸麦前要采用粗选机将大麦进行清理。大麦粗选机多为振动筛式,筛体往复运动的振幅大小,可调节偏重块的重量来达到。物料中的轻杂质由前后风道排出。由于物料在筛上面运动,砂石及其他杂质按其形状的不同分级清理出来,使被加工谷物达到整洁。 b、分选分选目的是进一步清除大麦中的灰尘、麦芒、杂谷、碎麦等夹杂物,

并将大麦按麦粒度进行分级。 2.2 浸麦、发芽 a、浸麦浸麦是将经精选后的大麦置于浸麦槽中浸渍。精选大麦在用水浸渍过程中,由于浸渍水的循环置换及通入压缩空气,使大麦得到进一步清洗,并排除二氧化碳。大麦的含水量由原来的13%左右增加至43%~48%,同时麦粒因得到通风而增强了发芽的活力。 b、发芽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但首先必须将其制成麦芽方能用于酿酒。大麦在人工控制和外界条件下发芽,大麦发芽后成为绿麦芽。 2.3 干燥、除根 a、干燥大麦经过粗选、分选、浸渍、发芽后制成的绿麦芽还必须经过干燥将它制成干麦芽,以利于长期贮藏。干燥的目的是使麦芽的含水量从45%左右降至3.5%左右,并通过烘焙而增加麦芽特有的色、香、味,同时使麦根容易脱落。 b、除根经干燥后的干麦芽不能马上用于酿酒,因麦根中含有其它杂质,而且苦味,会破坏啤酒的味道和改变啤酒的色泽,所以必须用除根机除去已干燥的麦根,并利用风力清除其它杂质。 3 麦芽的糖化 3.1 糊化、糖化 a、糊化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糊化后的产物又叫糊精。 b、糖化糖化是利用糖化酶将糊化产物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麦芽糖的过程。混合醪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再二次煮沸。 3.2 过滤 过滤是产品分离的一中方法,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多次用到过滤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各种物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形状、酸碱性和其他物化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产物的技术。 3.3 煮沸、冷却 a、煮沸在煮沸锅中,混合醪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麦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去处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质。 b、冷却洁净的麦芽汁从回旋沉淀槽中泵出后,被送入薄板换热器冷却,冷却至主发酵温度6℃。随后,麦芽汁中被加入酵母,开始进入发酵的程序。 4 麦芽汁的发酵 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植物细胞、酵母菌等)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通过无氧氧化将糖类转变成乙醇的过程。发酵分为有氧发酵和无氧(厌氧)发酵。啤酒发酵属于无氧发酵。 在啤酒发酵的过程中,人工培养的酵母将麦芽汁中可发酵的糖份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产出啤酒。发酵在八个小时内发生并以加快的速度进行,积聚一种被称作“皱沫”的高密度泡沫。这种泡沫在第3或第4天达到它的最高阶段。

咖啡的生产工艺

咖啡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 1、去壳,将咖啡去掉外壳。 2、选豆,去掉发霉的咖啡豆。 3、清洗,用清水清洗咖啡洗去表面污物。 4、烘焙,采用烘焙机90~100℃烘焙半小时。 5、研磨,采用碾辊盘磨机对处理好的咖啡进行研磨粉碎。 6、制浆(加水),加咖啡3倍左右的95℃热水,搅拌均匀让 磨渣充分溶解在热水里。 7、浸提,采用浸提机对咖啡液浸提。 8、浓缩,对浸提过的咖啡液进行浓缩,浓缩至60~70%。 9、冷冻干燥,将咖啡浓液经冷冻干燥成粉末状。 10、包装,经包装设备处理装袋。 11、检验。 12、入库。

工艺流程

1.咖啡总量为500kg。 2.去壳: 1台设备,每次处理250kg,用时2小时;去壳100kg,得豆400kg。 3.烘焙: 2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烘焙100kg,半小时;总用时1小时。 4.研磨: 10台设备同时使用;每台每次研磨20kg,共用时2小时。

5.制浆: 制浆过程中,加入咖啡三倍的水即1200kg;所形成的溶液体积为:1200kg/1000kg/m3*1000L=1200(L),总质量为:1600kg;一次性搅拌完。 6.浸提: 原料共有1200L,4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处理300L,共用1小时。 7.浓缩: 1台设备,每次处理400L,三次处理完。液体浓度由20%浓缩至70%,

则此时溶液体积为:1200L/20%*70%=350L,总量为: (300+1200)-(1200-350)=650kg. 8.冷冻干燥: 5台设备同时工作,24h干燥去除50kg水;则成品粉末状咖啡总量为:650-50=600(kg)。 9.包装:

红酒进口流程介绍

红酒进口流程介绍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流程介绍 红酒进口前期准备 1.国外发货人备案; 2.国内收货公司备案; 3.红酒标签备案 首先,进口葡萄酒经营企业到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取表格,提交下列申报文件: 1、企业备案申请表格;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 3、印制好的中文标签(3张): (按照现行要求,保留的原正面标签显示的外文必须在中文标签上有对应译文,且中文品名字体要大于外文品名字体。样张必须是原样大小,可以是彩色打印件); 4、英文标签样张(1套)及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件; (保留原正面标签显示的外文并在中文标签上必须有对应译文,且中文品名字体要大于外文品名字体。样张必须是原样大小,可以是彩色打印件) 5、国外商品检验及相关机构和组织出具的《产地证》正本; 6、生产厂商《葡萄酒生产工艺流程》或者《成份鉴定分析表》正本:(只需要简单的 葡萄酒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示意,并加盖企业印章或负责人签署); 7、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原印件及译文(此证应为出产国当地的有关机构或组织出具); 8、葡萄酒质量检验检疫报告:(企业需将所对应的进口红酒样酒由国家商检总局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以上资料齐备后,通过当地商检局上报国家商检局审核批准,发放"中文注册商标批准书",一款酒对应一个商标。如果一款酒再申请一个商标,葡萄酒的中文 名称不得相同。而如果申报的中文名称已有重复的,需要另外起名。

货物到港前提供一下单证正本: 1. 商业形势发票 2. 装箱单 3. 进口合同 4. 原产地 5. 进口货物标签备案表/原标签样张及翻译文/中文标签样张/经销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6. 卫生证 7.单证(报关/报检委托书。提货证明:2份 8.提单 9.出口商检证书 10.自由销售证明 11.灌装证明 注意:如果包装货物为木质包装必须有"IPPC"标志((国际上通用的标识,意思是木包装已经过处理) 木质包装要加盖IPPC的专用标识 根据我国2005年第4号公告通知,从2005年3月1日输往欧盟、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带木质包装的货物,其木质包装要加盖IPPC的专用标识(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除外)。请相关业务人员及时通知发货人在货物出运前办理。备注:欧盟25个成员国是: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 (东南亚,中东印巴线,非洲都没有要求要木质薰蒸。去欧美,的一定要的。另温馨提醒:去这三个地方的木质包装一定要经加工后的木质,一定不能带有树皮之类的。) 报关报检 货物到港后我司马上安排到船公司换单并办理报关、报检手续,5-7天内出具进口海关税单交给收货人缴税。 关于税款的计算,都是以货物的CIF(成本、运费、保险费)价格为基数,如果货物在申报时为FOB(船上交货)价格,需要在报关单中将运费、保险费、杂费等加上。一般

咖啡因的生产工艺与市场研究报告

咖啡因的生产工艺及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咖啡因概述 1.1咖啡因理化性质 咖啡因(caffeine),化学名为3, 7一二氢-1, 3, 7一三甲基一1H-嘌呤一2, 6一二酮(3,7一dihydro一1,3,7一trimethyl一1 H-purine一2,6一dione),又称1,3,7一三甲基黄嘌呤(1,3,7-Trimethylxanthine)、咖啡碱(Guaranine)、茶素(Theine),拉丁文名称为Caffeinum。 咖啡因有无水品和有水品两种形式,有水品带一分子结晶水,它们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及CAS号分别为: 无水品: 分子式:C8H10N4O2分子量:194. 19 CAS N0. : ( 58-08-2) 有水品: 分子式: C8H10N4O2.H2O分子量:212. 21 CAS N0.(5743一12一4) 咖啡因性状为白色或带极微黄绿色,柔韧有丝光的针状结晶,升华精制得六

角形棱柱状晶体。熔点238℃, 178℃升华。在133Pa压力下,于160--165℃升华得很快。每克咖啡因可溶于46m1水,5. 5ml热水(80℃), 1. 5m1沸水,66m1乙醇,22m1热乙醇,50m1丙酮,5. 5m1氯仿,530ml乙醚,100ml 苯或22m1沸苯.极易溶于吡咯及含水40%的四氢吠喃.溶于乙酸乙醋,微溶于石油醚.本品在水中的溶解度,按苯甲酸盐、肉桂酸盐、柠檬酸盐、水杨酸盐依次增加;咖啡因的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均易溶于水或醇,并分解成游离碱和酸. 1.2文献综述 1.2.1人工合成法 咖啡因由Runge于1820年从可可豆中提得,后来又从茶叶中提取。其化学结构由Stenhouse研究确定,1899年,Fische首先合成。国内1950年从茶叶中提取得到咖啡因,1958年采用合成法生产,主要有两种工艺合成路线: (1)以氯乙酸为原料经成盐,氰化,酸化等处理,然后与二甲脲进行缩合反应,最后经亚硝化、还原、甲酞化、甲基化等反应合成咖啡因。 (2)氰基乙酸首先与尿素缩合、环合、酸化、还原后,经亚硝化、还原、甲酰化、甲基化等反应合成咖啡因。 1.2.2天然植物提取法 (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主要是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热水、氯仿等溶剂中的特性,将咖啡因从天然植物内提取出来。工艺一般分为浸取、除杂、脱色、重结晶等步骤。 (2)升华法 升华法是利用咖啡因在温度大于100℃时具有升华的性质,将其由含咖啡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清棉工序 1.主要任务:(1)将紧压的原纤维松解成较小的纤维块或纤维束,以利混合、除杂作用的顺利进行;(2)清除原纤维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3)将不同批次的纤维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和,以利棉纱质量的稳定。(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纤维卷。 梳棉工序 1.主要任务 (1)分梳:将纤维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改善纤维伸直平行状态。(2)混合: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4)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精梳工序 主要任务: 1.除杂:清除纤维中细小的纤维疵点。 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 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 4.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并条工序 主要任务 1.并合:一般用6-8根纤维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2.牵伸:把纤维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扯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纤维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混和。4.成条: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供后工序使用。 粗纱工序 主要任务: 1.牵伸: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2.加捻: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粗纱卷绕和细纱机上的退绕。 细纱工序 主要任务: 1.牵伸: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 2.加捻: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3.卷绕: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4.成型: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管纱,便于搬运及后工序加工。

咖啡的生产工艺

咖啡的生产工艺(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咖啡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 1、去壳,将咖啡去掉外壳。 2、选豆,去掉发霉的咖啡豆。 3、清洗,用清水清洗咖啡洗去表面污物。 4、烘焙,采用烘焙机90~100℃烘焙半小时。 5、研磨,采用碾辊盘磨机对处理好的咖啡进行研磨粉碎。 6、制浆(加水),加咖啡3倍左右的95℃热水,搅拌均匀 让磨渣充分溶解在热水里。 7、浸提,采用浸提机对咖啡液浸提。 8、浓缩,对浸提过的咖啡液进行浓缩,浓缩至60~70%。 9、冷冻干燥,将咖啡浓液经冷冻干燥成粉末状。 10、包装,经包装设备处理装袋。 11、检验。 12、入库。

工艺流程

1.咖啡总量为500kg。 2.去壳: 1台设备,每次处理250kg,用时2小时;去壳100kg,得豆400kg。 3.烘焙: 2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烘焙100kg,半小时;总用时1小时。 4.研磨: 10台设备同时使用;每台每次研磨20kg,共用时2小时。 5.制浆:

制浆过程中,加入咖啡三倍的水即1200kg;所形成的溶液体积为:1200kg/1000kg/m3*1000L=1200(L),总质量为:1600kg;一次性搅拌完。 6.浸提: 原料共有1200L,4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处理300L,共用1小时。 7.浓缩: 1台设备,每次处理400L,三次处理完。液体浓度由20%浓缩至70%,则此时溶液体积为:1200L/20%*70%=350L,总量为:

(300+1200)-(1200-350)=650kg. 8.冷冻干燥: 5台设备同时工作,24h干燥去除50kg水;则成品粉末状咖啡总量为: 650-50=600(kg)。 9.包装: 成品咖啡100g/袋,则共有:600kg/100g=6000(袋)。

啤酒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图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10、麦糟输送11、麦糟贮罐12、煮沸锅/回旋槽13、外加热器14、酒花添加罐15、麦汁冷却器16、空气过滤器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18、发酵罐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20、缓冲罐21、硅藻土添加罐22、硅藻土过滤机23、啤酒精滤机24、清酒罐2 5、洗瓶机26、灌装机27、杀菌机28、贴标机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 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麦芽在送入酿造车间之前,先被送到粉碎塔。在这里,麦芽经过轻压粉碎制成酿造用麦芽。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糊化锅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金属容器,装有热水与蒸汽入口,搅拌装置如搅拌棒、搅拌桨或螺旋桨,以及大量的温度与控制装置。在糊化锅中,麦芽和水经加热后沸腾,这是天然酸将难溶性的淀粉和蛋白质转变成为可溶性的麦芽提取物,称作"麦芽汁"。然后麦芽汁被送至称作分离塔的滤过容器。麦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和糖。煮沸:在煮沸锅中,混合物被煮沸以吸取酒花的味道,并起色和消毒。在煮沸后,加入酒花的麦芽汁被泵入回旋沉淀槽以去处不需要的酒花剩余物和不溶性的蛋白质。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咖啡的加工过程

咖啡的加工过程 采摘: 分为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机械采摘适用于土地平整且大面积种植的咖啡园,全世界最多使用机械采摘咖啡的是巴西,该方法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但采摘的咖啡豆参差不齐,品质较差.对于品质要求较高的咖啡豆一般还是采用手工采摘的方法,这种方法保证了采摘后的咖啡果实大小均匀,成熟度接近,不含其它杂质,也有利于咖啡豆的后期加工. 从果实到咖啡豆: 从咖啡果实到咖啡豆的加工方法大致可归为干湿加工和湿法加工. 干法加工: 最便宜,最简单,最传统的咖啡豆加工法.加工时,要将收获的果实铺在水泥地面,砖地面或者是草席上.最理想的在阳光下,而且要在有规律的时间内用耙子把这些果实耙平,防止发酵.如果下雨或者气温下降,必须把这些果实覆盖起来以防止遭到损坏.大约4周后,每颗果实的含水量将下降至大约12%.这时的果实是干的.在巴西,这个阶段的咖啡豆被冠上一个容易混淆的名字:可可(coco).此时它的表皮变为暗褐色而且易碎,还能听见咖啡豆在果壳里咯咯作响. 该过程需要比表明上看起来更多的技术.因为咖啡豆有可能被干燥过度,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这些咖啡豆就很容易在下一个阶段即去壳是遭到损坏.反之,没有充分干燥的咖啡豆也易受损.接下来就是把这些干燥的果实在地窖里贮存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鲜咖啡豆中的水分会继续蒸发.

湿法加工:湿处理过程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更多的精力,但此法 却有助于保证咖啡豆的质量,减少损害.干湿两种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在湿处理过程中,果肉被立即从咖啡豆上分离开,而不像干燥法那样让其变干。 果肉在分离机中是这样被分离的——在具有一个固定面和一个 活动面的机器中,果实被剥皮,从而果肉与咖啡豆分离。为了保证咖啡豆的质量,果肉的分离必须在收获后尽可能快的进行,在12小时 之内是最理想的,但是不能超过24小时。若咖啡豆被放置时间过长,果肉就会变得很难与咖啡豆分开了,从而导致不完全分离而肯能损坏咖啡豆。与咖啡豆分离的果实和果肉将用水冲洗掉。冲洗槽设计成就有将轻而嫩的咖啡豆与厚实而成熟的咖啡豆分开的功能。这样的分离也可以由奥高(Aagaard)分等机来完成。奥高是挪威的一名咖啡种 植者,他在肯尼亚种植咖啡期间,设计了一套装置,通过过滤器把咖啡豆筛选进入一个大的水容器里,大而饱满的咖啡豆首先沉入水中,比较轻的咖啡豆则一直待在大容器里。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下一步骤是最基本的发酵,也就是利用酵素的作用,分离覆盖在内果皮上的滑腻胶浆。咖啡豆被贮存在发酵箱内大约12~36小时,所用的时间主要是由周围温度、胶浆的厚度和酵素来决定的。当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咖啡豆周围的内果皮不再粘滑了而是有卵石般的手感。 在整个湿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对防止咖啡豆腐烂至关重要,因为即使只有一粒咖啡豆烂掉,都有可能损害全部咖啡豆。基于这个原因,

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优化研究

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优化研究 摘要:本文就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作出探讨,就红葡萄酒酒精主体发酵与浸渍过程同步进行的发酵策略,通过适当延长发酵时间达到增加红葡萄酒中多酚及有益色素如单宁的含量,同时采用苹乳发酵策略处理原料酒,达到降糖和增加酒肥硕感的目的,通过该工艺的探讨和优化以期为红葡萄酒的生产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红葡萄酒;发酵;探讨和优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will explor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ed wine.In the fermentation method that a simultaneous subject fermentation and dipping process, increase the polyphenols in red wine and good pigment by extening the fermentation time appropriatly,such as the content of tannins. Meanwhile, processing the raw material of wine throught malic acid-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blood sugar and adding the sense of fat of win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 order to raise a good suggestions for red wine production. Key words: red wine, fermentation, discussion and optimization

咖啡的生产工艺

咖啡的生产工艺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咖啡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 1、去壳,将咖啡去掉外壳。 2、选豆,去掉发霉的咖啡豆。 3、清洗,用清水清洗咖啡洗去表面污物。 4、烘焙,采用烘焙机90~100℃烘焙半小时。 5、研磨,采用碾辊盘磨机对处理好的咖啡进行研磨粉碎。 6、制浆(加水),加咖啡3倍左右的95℃热水,搅拌均匀 让磨渣充分溶解在热水里。 7、浸提,采用浸提机对咖啡液浸提。 8、浓缩,对浸提过的咖啡液进行浓缩,浓缩至60~70%。 9、冷冻干燥,将咖啡浓液经冷冻干燥成粉末状。 10、包装,经包装设备处理装袋。 11、检验。 12、入库。 工艺流程

1台设备,每次处理250kg,用时2小时;去壳100kg,得豆400kg。 3.烘焙: 2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烘焙100kg,半小时;总用时1小时。 4.研磨: 10台设备同时使用;每台每次研磨20kg,共用时2小时。 5.制浆:

制浆过程中,加入咖啡三倍的水即1200kg;所形成的溶液体积为:1200kg/1000kg/m3*1000L=1200(L),总质量为:1600kg;一次性搅拌完。 6.浸提: 原料共有1200L,4台设备同时工作,每台每次处理300L,共用1小时。 7.浓缩: 1台设备,每次处理400L,三次处理完。液体浓度由20%浓缩至70%,则此时溶液体积为:1200L/20%*70%=350L,总量为:(300+1200)-(1200-350)=650kg. 8.冷冻干燥:

5台设备同时工作,24h干燥去除50kg水;则成品粉末状咖啡总量为: 650-50=600(kg)。 9.包装: 成品咖啡100g/袋,则共有:600kg/100g=6000(袋)。 包装机每分钟包装60袋,用时100分钟。 10.检验 11.入库

干白葡萄酒的生产工艺方案

霞多丽陈酿型干白葡萄酒生产工艺方案 摘要:根据《葡萄酒酿造学》课程论文要求,以新疆玛纳斯地区生产的霞多丽葡萄为原料,按照本文设计的生产工艺要求和操作,一款丰满协调、芳香柔和的陈酿型干白葡萄酒就可以生产出来了。 关键词:霞多丽干白葡萄酒葡萄酒发酵葡萄酒陈酿

方案正文 1 品种酿造特点 霞多丽原产自勃根第,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酿酒葡萄之一,属早熟型品种。由于适合各类型气候,耐冷,产量高且稳定,容易栽培,几乎已在全球各产酒区普遍种植。土质以带泥灰岩的石灰质土最佳。霞多丽嫩梢绿色,微有暗红附加色,具有稀疏绒毛。叶片小,圆形,浅五裂,边缘下卷,叶背有稀疏绒毛,叶面光滑,叶缘锯齿小而钝,双侧凸出。叶柄洼多开张,呈矢形。花两性。果穗小,平均重225g,圆柱圆锥形,有副穗。果粒较紧密,平均粒重2.1~2.5g,圆形,绿黄色,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19%。 用其酿制的葡萄酒,酒色金黄,香气清新优雅,果香柔和悦人,酒体协调强劲、丰满,尤其是在橡木桶内发酵的干酒,酒香玄妙、干果香十分典型,是世界经典干白葡萄酒中的精品。 2 葡萄园管理技术[1](新疆玛纳斯地区) 2.1 葡萄园地选择 霞多丽葡萄生长适于石灰质沙性土壤和砾石土壤。土壤盐碱含量不能超过49/kg,土壤PH值在5.8~7.5之间为宜。土壤厚度在lm以上,而且土壤下层不能有板结不透水层。土壤肥力越高越好,以种植多年的熟地为宜,生荒地必须经过改良。 2.2 出土 4月中下旬为适宜出土期,出土掌握一个“宁晚勿早”的原则。去除葡萄顶部和侧部的土层后,用耙子扒出枝蔓,严禁用铁锹铲出,以免发生伤流抽干枝条。葡萄出土后,清理葡萄根部和沟内土壤,修成灌水沟,然后在沟内葡萄株两侧覆65cm的窄膜,以防止杂草滋生和保持墒情。 2.3 施肥 2.3.1 施足底肥 秋季埋压前或春季出土前开施肥沟,距葡萄行50era,挖沟深30~50cm的沟,若回填作物秸秆可适当再深挖,在沟内施腐熟的有机肥3~4T/667m2,在有机肥中混施50kg/667m2的二铵或三料。 2.3.2根部追肥 座果初期、果实膨大期适时根部追催果肥。6月1日前后,距葡萄株20era左右,穴追尿素1 5kg/667m2,二铵25kg/667m2,穴深保持在30~40cm。7月10日前后,再穴施二铵30kg/667m2。 2.3.3 叶面追肥 花前补充硼肥、锌肥:5月1~10日连续喷二遍的0.3%硼肥(同时混硫酸锌)。为防止黄化病的发生,喷1~3%硫酸亚铁加0.15%的柠檬酸或喷施0.3~0.5%的生物铁。从落花期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酸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目录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2) 一、工艺设计 (2) 二、工艺要点 (2) 三工艺流程 (3) 四发酵前的准备 (4) 五葡萄汁的发酵 (7) 六苹果酸-乳酸发酵 (8) 第六章葡萄原酒储藏管理工艺 (9) 第八章灌装生产工艺 (11)

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一、工艺设计 1、原料:自酿酒原料要求比较宽泛,一般来说要求皮厚肉紧的葡萄较好,如果自酿酒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龙眼、聚丰、玫瑰等品种酿造葡萄酒; 2、工艺:成熟葡萄选收①→除梗破碎②→入罐浸渍③→接种发酵④→终止发酵⑤→分离倒罐⑥→澄清⑦→存储⑧→优化调整⑨→灌装饮用⑩ 图1: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工艺要点 2.1原料 葡萄酒是优良葡萄品种为原料酿造而成,葡萄一般包括果梗和果粒两部分,每颗果粒又包括果皮、果核和果肉三部分。

2.2辅料 2.2.1酿造用水 水质要求清澈透明,无色无异味,有促进糖化发酵的无机盐类,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在中性附近,水中所含总固体最好在100mg/L以下,锂离子在0.5mg/L以下。 2.2.2二氧化硫 2.2.2.1二氧化硫形式及使用方法见表2-1。 表2-1 二氧化硫形式及使用方法 2.2.2.2二氧化硫的用量 前处理阶段二氧化硫用量,一般质量状况好的葡萄,60~80㎎/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染有葡萄孢霉的葡萄,80~120㎎/L(以总二氧化硫为准)。 2.3酵母 优良的葡萄酒酵母应满足: ⑴有很强的发酵能力和适宜的发酵速度,耐酒精性好,产酒精能力强。 ⑵抗二氧化硫能力强。 ⑶发酵度高,能满足干葡萄酒的生产要求。 ⑷能协助产生良好的果香和酒香,并有悦人的滋味。 ⑸生长繁殖速度快,不易变异,凝聚性好。 ⑹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有害葡萄酒的副产物。 ⑺发酵温度范围广,低温发酵能力好。 三工艺流程 葡萄酒生产工艺流程 葡萄→分选→破碎→分离→葡萄汁→静置澄清→发酵→换桶→葡萄酒→贮藏 ↓↓ 果梗葡萄酒←包装←检验←澄清←调整成分

咖啡因工艺流程简述

2.3.1咖啡因生产 2.3.1.1工艺流程简述 ⑴二甲脲合成工艺过程 将一定量的尿素抽入合成罐中,经用蒸汽和加热器升温,使罐内尿素熔融,加一甲胺到一定量反应结束,生成二甲脲,将二甲脲转入二甲脲储罐。 ⑵中和、氰化工艺过程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216L一次水加入溶解罐内,将一定量的氯乙酸投入中和罐内。在搅拌下,将碳酸钠溶液缓慢加入已溶好的氯乙酸溶液中,调整PH值达标后中和结束,将氯乙酸钠溶液抽入高位罐中备用。 将计量好的液体氰化钠加入到氰化罐内,在一定温度下将计量罐中的氰乙酸钠快速压入氰化罐内氰化,当温度升到50~60℃时,打开降温水,控制突沸温度在115~120℃,反应后将氰化料液迅速降温至45℃以下,抽入氰乙酸钠计量罐内,备用。 ⑶缩合工艺过程 将氰乙酸抽至缩合罐,调节氰乙酸温度合格后,加入计量的二甲脲和醋酐。待之升温到98~100℃时,开真空减压蒸缩合酸,当缩合温度不再上升,缩合酸蒸出量达到一定值缩合结束。进入下道工序。 ⑷环合、亚化工艺过程 用真空泵将二甲氰乙酰脲抽入环合罐内,降温后,均匀加入液碱,调节PH值到9.2~9.4,开气升温、保温、冷却,抽入亚硝酸钠水溶液,交入亚化岗位。在亚化罐内加水及硫酸,并将二甲4AU及亚硝酸钠混合液压至亚化罐内进行亚化反应,经亚化好的料放至二甲NAU打浆罐内,加水、洗涤合格后交还原岗位。

⑸还原工艺过程 向还原罐内预加触媒,将二甲NAU抽入还原罐,在一定真空度下,用N2、H2分别置换,然后升温到37~39℃,开搅拌开始加氢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在0.15MPa的压力下,将物料压入分离罐,加甲酸分离出触媒后将物料压入触媒压滤罐,在70~75℃下经压滤机压滤,然后将料液压入酰花缸进行酰化。 ⑹酰化、闭环工艺过程 用还原压滤洗水调整酰化罐内二甲DAU体积,温升到80℃时加入甲酸,生成二甲FAU,用酰化罐降温水,使二甲FAU料液降温,向酰化罐内加入碱液,生成茶碱钠盐,将料液放到降温结晶罐,降温后交冷滤岗位离心分离交甲化或茶碱精制岗位。 ⑺甲化工艺过程 向溶料罐内加入水和茶碱钠盐后,搅拌溶解茶碱钠盐。用泵将料液打到甲化罐中,加硫酸二甲酯进行甲化。用真空将甲化液抽到压滤罐内,开压缩压料,压力不超过0.3MPa,将滤液通过压滤机压至结晶罐内结晶,用离心机将结晶液甩干,取出粗咖啡因滤饼交精制岗位。 ⑻精制工艺过程 将二次精制母液按计划量加入罐内,投入粗咖啡因,并加热升温,待粗咖啡因完全溶解后,加硫酸调PH值,再加入高锰酸钾,将备好的二次废炭加入一次精制罐中脱色、过滤。滤液压入一次结晶罐。 将纯化水加入二次溶解罐内,进行二次精制。 经二次精制后的滤液压滤到结晶罐内,降温到25℃以下,经离心机离心分离,取出离心机滤饼湿粉碎后交干燥。 ⑼粉碎、干燥、包装 将湿品装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后,进入干燥箱干燥、出口水分在

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实验一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优势及技术现状。 2.掌握单细胞蛋白的液体深层培养法及工艺控制规律。 3.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及生物量的一般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所谓SCP(SingleCellProtein)就是指那些工厂化大规模培养、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的酵母、细菌、放线菌、霉菌、藻类和高等真菌等微生物的干细胞。SCP工业,主要是饲料酵母工业。酵母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菌体营养丰富。饲料酵母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饲料,成品呈微黄色粉末状,具有酵母特殊香味。酵母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70%左右,比大豆高1倍。与肉蛋白、鸡蛋蛋白、大豆蛋白相比,单细胞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组分齐全,有18-20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所缺乏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每千克酵母类单细胞可使奶牛的产奶量增加6-7㎏,用含有10%单细胞蛋白饲料养鸡,产蛋提高21%-35%。1吨单细胞蛋白可节约5-7吨饲料粮,可产1.5吨鸡肉或3万枚鸡蛋。我国单细胞蛋白(酵母)年产量近3万吨,多用于医药、面包生产和饲料。用于生产饲料酵母的原料来源广泛,有矿物资源(如石油、甲烷、泥炭等)、纤维资源(如秸杆、木屑等)、糖类资源(如糖蜜、红薯等)、石油二次制品、废弃资源(包括有机废水、废渣、动物粪便等)。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出发,生产饲料酵母等单细胞蛋白值得优先开发的原料有废糖蜜、薯干、纸浆废液,豆制品厂、味精厂、淀粉加工厂的废液等,用这些原料生产饲料酵母,首先是产品无毒性,另外也有利于解决工厂和城市的污染问题。 酵母细胞的发酵特点:目前,最广泛用于生产作为蛋白资源的酵母是假丝酵母,该酵母生长繁殖速度快,每2-4小时可繁殖一代,培养10小时左右就能繁殖到种子菌体量的15倍。发酵过程中,要保证罐内的液体混合良好和较适当地提供氧气,还要控制好温度和pH。采用流加间歇发酵可以保证糖被具有良好活性的酵母呼吸消耗,以达到最适产量。底物浓度过高,即使在有氧条件下,酵母也会发酵产生碳水化合物。如果酵母生长速率过快,底物也会发酵。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底物浓度应维持在一定较低的水平,并维持一定的通风量。 酵母生物量的检测方法及分离: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是细胞干重法、显微镜记数法和光密度法。菌体的分离常采用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一)仪器 10L发酵罐、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大容量冷冻离心机、高压灭 (二)材料

葡萄酒生产工艺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干红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关键点控制,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关键点主要有:优选原料、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防止金属污染和做好澄清处理,根据质量确定技术方案。 关键词:干红葡萄酒工艺控制 前言 世界生产葡萄酒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受经济、酒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葡萄酒工业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考验,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较为正规生产轨道。葡萄酒的种类很多,风格各异,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类。我们谈到的干红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 虽然葡萄酒的种类很多,风格,口味各异,但其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成分却大致相同。葡萄酒的生产酿造,离不开葡萄原料,酿酒设备及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三者缺一不可。要酿造好的葡萄酒,首先要有好的葡萄原料,葡萄原料奠定了葡萄酒质量的物质基础。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葡萄原料的质量,因为不同的葡萄品种达到生理成热以后,具有不同的香型,不同的糖酸比。其次要有符合工艺要求的酿酒设备,第三要有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原料和设备是硬件,工艺技术是软件。在硬件规定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的差异就只能取决于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1.葡萄酒的起源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抑或希腊克里特岛(clete)。而据现有的葡萄酒档案资料来研究分析,确切的说,应是一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酿造了葡萄酒,从而随着葡萄酒文化流传到今天。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疆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西亚(Aal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1.1 据考古记载 在古埃及,特别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古希腊,在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墓穴里,发现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纪的浮雕;希腊阿波罗(Apollon)和胜利女神(Vlctolre)共向造物主(God)贡献葡萄的景观;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时期的那黑特(Nakht)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壁面(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摘要 葡萄酒是低度营养酒,清晰透明,醇香可口,其维生素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在酿制的过程中,适时适量添加亚硫酸,接种酿酒酵母,控制好前发酵及后发酵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蒸馏勾兑等,可以酿制出具有宝石红色、有令人愉悦葡萄酒香、口感丰满醇厚的优质葡萄酒。 不同的品种的葡萄,香味不同,粒小的品种酿制的葡萄酒香气较好。酿酒用葡萄,希望柔软多汁,且种核外不包肉质,以使葡萄出汁率高。 真正好的红葡萄酒,如用成熟的赤霞珠、蛇龙珠、美乐葡萄酿造的红葡萄酒,色泽鲜艳,深红宝石色,是不需要调色的。大众化消费的葡萄酒,混合品种酿造的红葡萄酒,往往需要用染色葡萄品色调色。 关键词:发酵、酿制、亚硫酸、勾兑。

目录 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 (3) 葡萄酒的分类 (3) 2-1 以酒的颜色分类 (3) 2-2以含糖量分类 (4) 2-3以含不含二氧化碳分类 (4) 2-4按酿造方法分类 (5) 2-5按饮用顺序分类 (5) 酿酒用主要葡萄品种 (6)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 (7) 一、工艺设计 (7) 二、工艺要点 (8) 三工艺流程 (9) 四发酵前的准备 (9) 五白葡萄汁的发酵 (12) 六苹果酸-乳酸发酵 (14) 第六章干白葡萄原酒储藏管理工艺 (15) 第八章灌装生产工艺 (16) 第九章小结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 一穗葡萄包括果梗和果粒两个部分, 其中果梗占4% - 6%果粒占94%- 96%。果梗富含木质素、单宁、苦味树脂及 鞣酸等物质,常使酒产生过重的涩味,一般在葡萄破碎时除去; 葡萄果粒包括果皮、果核、果肉及浆液,其中果皮占6% - 12% ,果核占2% - 5% ,果肉和浆液占83% - 92%。 葡萄酒的分类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 因葡萄的品种, 工艺条件, 产品风格, 饮用顺序等, 有不同的分 类法。 2-1 以酒的颜色分类 1. 白葡萄酒 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的葡萄酿成。颜色近似无色或禾黄色、金黄等, 酒度9~13°, 以突出果香为主。 2. 红葡萄酒 用红葡萄酿制。颜色有红、棕红、宝石红、紫红等 , 酒度为9~13°, 以突出酒香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