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4.08 KB
- 文档页数:2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在给予0.15%罗哌卡因基础上分别给予舒芬太尼100μg、芬太尼0.2mg。
比较两组患者的pcea效果。
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4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12h、24h、48h时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剖宫产在妇产科临床十分常见,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该术式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需求较大。
本院妇产科近几年来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妇产科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适应症,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a组45例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8.1±4.5)岁;体重54~78kg,平均(61.2±8.4)kg;孕次1~5次,平均(2.4±1.2)次;产次0~3次,平均(1.2±0.6)次。
b组45例产妇年龄21~43岁,平均(28.3±5.2)岁;体重52~82kg,平均(63.1±7.9) kg;孕次1~4次,平均(2.3±1.1)次;产次0~3次,平均(1.1±0.4)次。
两组产妇从年龄、体重、孕次、产次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剖宫产麻醉中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摘要】本文探讨了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麻醉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首先介绍了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它们在麻醉中的应用。
然后重点阐述了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麻醉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有效预防剖宫产麻醉中的寒战和牵拉痛,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意义在于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手术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体验。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1. 舒芬太尼2. 咪达唑仑3. 剖宫产麻醉4. 寒战5. 牵拉痛6. 预防作用7. 作用机制8. 研究背景9. 研究目的10. 结论11. 临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是常见的产科手术方式,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寒战和牵拉痛,这不仅会影响术中患者的手术体验,还可能对手术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预防剖宫产麻醉中的寒战和牵拉痛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舒芬太尼是一种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途径发挥作用。
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GABA-受体系统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
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作为常用的麻醉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术中患者的疼痛感、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手术中的寒战和牵拉痛。
探究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剖宫产麻醉中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为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在剖宫产麻醉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选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44例,单纯采取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9、4.762、4.772,P<0.05)。
结论: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安全性更高,镇静效果和麻醉效果均明显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麻醉;临床效果近年来妇产科接受剖腹产的概率越来越高,剖腹产属于救治手术之一,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剖腹产手术中,需要更加注意麻醉药物的使用,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和剂量是保证剖腹产安全的关键[1]。
因此,临床上还需要更加重视麻醉药物的选择,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属于常见麻醉方案,将其运用于剖腹产手术麻醉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21例,产妇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86±1.53)岁。
对照组44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2例,产妇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9.93±1.48)岁。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所有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之前,均需要禁食禁饮8小时,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并且做好持续低量吸氧治疗,时刻观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跳等。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7-30T10:40:42.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风娟
[导读] 产妇麻醉前均进行常规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常规检测,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A组产妇布比卡因镇痛麻醉处理。
王风娟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250033)
【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
给予A组产妇布比卡因麻醉镇痛,在A组产妇麻醉镇痛基础之上,给予B组产妇舒芬太尼麻醉镇痛,对比两组产妇麻醉镇痛效果。
结果 A组产妇麻醉优良率88.0%,B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98.0%。
两组对比,B组产妇麻醉效果更加优良,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2.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舒芬太尼剖宫产镇痛麻醉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59-01 为进一步研究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5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舒芬太尼麻醉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产妇均为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
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
A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48±2.45)岁;体重58-74kg,平均体重(63.15±5.48)kg。
B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6.42±2.43)岁;体重57-75kg,平均体重(63.11±5.45)kg。
两组产妇均足月生产,且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妇麻醉前均进行常规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常规检测,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A组产妇布比卡因镇痛麻醉处理。
取1mL0.75%布比卡以及0.5mL生理盐水,融合充分后对产妇实施麻醉。
在A组产妇镇痛麻醉基础之上,给予B组产妇舒芬太尼镇痛麻醉处理。
即取1mL0.75%布比卡、0.5mL生理盐水以及2μg舒芬太尼,融合充分后对产妇实施麻醉。
两组产妇麻醉注药时间控制在10秒左右。
注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并引导产妇取平卧体位。
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如果产妇收缩压比之注药前下降幅度在20%及以上,或是小于90mmHg,应及时给予产妇5-10mg麻黄素静脉滴注处理。
如果产妇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则应及时给予产妇0.1-0.5mg阿托品静脉滴注处理。
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重复使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1]。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产妇手术过程中未出现疼痛感觉。
有效:产妇手术过程中出现疼痛感觉,但可忍受。
差:产妇手术过程疼痛剧烈,不能忍受[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效果
A组产妇麻醉优良率88.0%,B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98.0%。
两组对比,B组产妇麻醉效果更加优良,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产妇有2例产妇出现高血压,4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12.0%;B组产妇有2例产妇出现高血压,5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布比卡因为临床常用麻醉镇痛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等显著特点,可有效应用于硬膜外阻滞、神经阻滞等[3]。
由于其在胎儿及母亲血液中的浓度仅为0.3,因此不会对产妇及胎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安全性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产科。
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对μ-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血液动力比较稳定,不会对心肌供氧量产生抑制作用,往往在给药数分钟没便可发挥出最大药效,且不会出现组胺释放、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
在布比卡因应用基础之上,给予行剖宫产的产妇舒芬太尼麻醉镇痛处理,可以使镇痛效果更为显著。
通过对两组产妇麻醉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可知,在布比卡因应用基础之上,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即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镇痛效果,且不会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实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新.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13,8(8):1155-1156.
[2]刘凤勤,赵文静.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2013,8(3):396-397.
[3]朱小勇.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80例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12):52-53.
[4]丁儿.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80例[J].中国药业,2013, 2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