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探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沿海地区之一,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旅游环境优美,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资源丰富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辽宁沿海地区是一个以海洋旅游资源为主的地区,沿海岸线长、沙滩多、港口湾泊众多,同时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与自然景观资源。
辽宁还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佛教寺庙、历史文化遗址、红色旅游景点等。
此外,辽宁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桦林景区、长白山景区等。
二、交通运输的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便利
辽宁沿海经济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达,海陆空交通运输都十分便捷。
水路运输是沿海经济带的优势,辽宁沿海地区拥有大连、营口、丹东等多个港口,可以直达亚太地区的多个港口,这也为沿海地区开展海洋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使得陆路交通十分便捷,可以方便地前往各个旅游景区。
三、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辽宁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包括了住宿、餐饮、演艺等多种服务业,旅游产品和服务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也加强了投入,支持旅游产业的建设。
综上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旅游产业完善。
这为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沿海地区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继续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做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对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启示作者:吕靖宫晓婞张舜来源:《中国水运》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日本和山东为例,研究其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经验,为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六条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海洋循环经济海洋经济的实践远远早于对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
亚太经济的发展开始走向海洋经济之路,日本是其典型的代表。
山东省与辽宁省隔海相望,其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辽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日本——科技创新加速海洋开发近年来,日本利用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海洋经济跨入新的成长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海洋经济区域业已形成,先后形成了关东广域地区集群等9个地区集群,这不仅构筑起各地区连锁的技术创新体制,也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经济区域。
第二,日本海洋开发包括经济开发、技术开发,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日本海洋相关的经济活动急剧扩大,形成了包括科技、教育、环保、公共服务等海洋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制订了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并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着重海洋科学技术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日本与我国同为东亚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发展异曲同工,辽宁省在制定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时,应参考日本的实践经验。
山东省——政府重视推进战略实施山东省与辽宁省隔海相望,80年代时期就一同开展“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海洋战略的实施。
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于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并把发展海洋经济当作一项关系长远利益的战略性工程来对待。
山东省还一直强调依法治海的精神,海洋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洋法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初步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框架,从而使得海洋开发严谨有序。
近几年,山东省依靠海洋科技力量和众多海洋科研院所,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的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海洋产业迅速崛起,新技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海洋药物保健品、海洋精细化工、沿海旅游、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实施方案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IOO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L3万亿斤以上。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旅游+”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探析【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核心地带,正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热门区域。
本文从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概况及旅游资源情况,探讨了旅游+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政府支持与引导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展望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旅游+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旅游资源、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政府支持、前景、策略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中国东北地区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随着“旅游+”的发展理念的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业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创新化发展道路。
在这一背景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发展进行深入探析,对于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为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辽宁沿海经济带概况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临渤海,南濒黄海,是连接东北三省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
辽宁沿海经济带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经济发达,拥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港口。
辽宁沿海地区主要城市包括大连、营口、盘锦、阜新等,这些城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海洋经济产业,是辽宁省的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随着“旅游+”模式的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大连的海洋公园、旅顺老虎滩、瓦房店金石滩、营口西沟等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辽宁沿海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海鲜美食尤其吸引游客。
辽宁省行业资料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地处中国东北沿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为其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围绕辽宁省的行业资料展开探讨,分别从经济、农业、工业和旅游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辽宁省在全国居于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辽宁省的GDP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较靠前,其经济规模较大且经济结构较为完善。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部门,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钢铁等重工业。
此外,辽宁省的海洋产业也日渐兴起,渔业、海洋工程和海洋旅游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次,农业是辽宁省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辽宁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辽宁省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同时,辽宁省的养殖业也十分发达,以猪、牛、羊等畜牧业为主。
农业发展不仅满足了本省的粮食需求,还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第三,工业是辽宁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
因此,石化、煤炭和金属等工业在辽宁省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辽宁省也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辽宁的工业发展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最后,旅游业是辽宁省的新兴产业。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旅游胜地大连的美丽海滩,沈阳的故宫,锦州的渤海湾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推动了辽宁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辽宁省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节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了辽宁省在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核心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经济、农业、工业和旅游等领域,辽宁省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辽宁省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升级、环境问题以及人才流失等。
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壮大海洋经济(上)——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探析刘文展【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洋,我国也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制订了一系列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因此,研究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大连市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
本文在对大连市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以促进大连市海洋经济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名称】《辽宁经济》【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保护【作者】刘文展【作者单位】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大连是因港而生、因海而兴的海滨城市,海洋是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资源给大连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临港、临海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基地建设日益凸显海洋色彩,大型装备制造业纷纷向滨海迁移,黄、渤海沿岸已形成一条鲜明的“蓝色产业带”。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大连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海洋资源总量位居辽宁沿海各城市之首。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将进一步增强大连市的综合实力,提升其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大连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从海洋资源条件上看,大连市海域广阔,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海洋资源总量位居辽宁沿海各城市之首,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岸线资源。
大连市海岸线东起二坨子,西止浮渡河口,海岸线长2211km,占辽宁省的65%,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
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海洋经济的范畴相应的被扩大,海洋产业不断壮大。
本文综述了海洋经济涵义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概括了辽宁海洋资源情况,并分析了辽宁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国内外以及政策、竞争力等因素,最终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内涵;环境因素;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54-0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海洋经济的内涵、外延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辽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会有力的推动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
一、海洋经济内涵和外延发展海洋经济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开发海洋新资源不断被发现,海洋经济的范畴相应的被扩大,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新领域:一是海洋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产业;二是海洋生物技术,包括提取和开发海洋新药物等。
三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
四是海洋监测技术及海洋仪器制造业、海洋信息技术。
二、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因素(一)外部环境1.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国家将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这为辽宁的海洋强省目标战略创造了极佳的宏观政策环境。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要实现拉动内陆,同时也要实现拉动外海,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围
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辽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
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
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
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尽快形成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轴线的海陆双向牵动、对翼发
展的战略格局。
辽宁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增速显著。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
辽宁沿海经济带确定开发面积约7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
已吸引投资项目437个,总投资额达到1265亿元。因此,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
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我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
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
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
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增速快,成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十一五”是我省海洋经济实现数量积
累、领域拓展和规模扩大的成长初期。目前我省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油气、海洋造
船、海洋盐化工业、海洋旅游等六大海洋经济支柱产业,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海洋产业
总产值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增长,从1996年的 207亿元增长到 2010年的3000亿元,占GDP
的比重由6.6%上升到16.7%,沿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
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全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
增长点。
海洋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位次亟待大幅度提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省海洋产业产量
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海洋产业产值位次在全国排名中有所提升,但
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广东海洋产业产值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处于第
二集团,我省同天津、海南等则处于第三集团。 “十一五”期间我省海洋产业产出量,尤其是
水产、造船、港口、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实现了加速增长,据2010年数据统计,辽宁省海洋
经济总产值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20%。主要海洋产业依然是渔业、油气业、旅游业、盐业、
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其中水产和造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位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造船业,现已跌出全国前三位,位于江苏、浙江、上海之后。
以科技为支撑的海洋经济比重需要加快发展。与我国海洋大省广东相比,我省海洋经济产值
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值空间很大。2010年广东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 8000亿元,年均增长
达到17.8%,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而我省海洋经济总量与广
东省差距较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省与广东省在海洋产业结构上差距很大。2009年广东省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分别为3.5∶45.8∶50.7,而我省比重分别为13.1∶46.0∶40.9,
相比之下,我省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并且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也相对较
慢。特别是我省新兴海洋产业,除了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有初步发展外,海洋医
药生物产业和海洋电力产业等新兴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海
洋产业结构大调整,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海洋科技产业,加快海
洋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加快我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构想
确立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轴线的海陆双向牵动、对翼起飞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
省应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有效地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形成群体效应,打造东北亚
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等类型的开发区,
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
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大力
发展陆地经济的同时,逐渐拉动沿海城市港口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滨海经济发展,最终拉动海洋
经济发展,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尽快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围绕我省优势海洋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
省要围绕海洋水产业、船舶修造业、海洋油气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海洋制药、海洋环
保和海洋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借助沿海经济带发展临港产业和资
源开发产业的机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海洋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其中,以技术
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的突破口要放在重点提高海洋水产业的技术水平上。海洋水产业是辽宁海洋龙
头产业,在我省海洋经济中占比重较大,占35%,目前我省海洋水产业的发展态势表明,在今后
较长时间内,其仍然将在我省海洋产值中保持很高的比重。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工养殖与浅海生
物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海洋水产养殖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二是大力组织开展海洋科技与经济的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海洋科技开发
企业与国内外、省内外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我省要为海洋科技成
果孵化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从而充分发挥这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创新
能力,进一步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创办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三是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要求,重点建设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突出技术创
新和机制创新,加快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基地真正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区域。培
育一批海洋科技企业,并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四是加快发展海洋教育事业,提高我省海洋科技的总体素质和水平。积极培养引进海洋科技
人才,建立海洋研发中心,强化和扩大各综合大学涉海院系建设,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
人才和高素质的海洋产业大军;选派优秀中青年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集群。依托沿海经济带,我省应在沿海地区逐步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带、资
源开发产业带和沿海旅游观光产业带,使运输业和沿海旅游业逐渐成为辽宁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
之一。此外,可在有条件的滨海滩涂上建立一些海洋科技产业开发园区,集科研生产、休闲娱乐
为一体,建设新兴海洋产业的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
重点突破,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
要重点发展以海水养殖业和海洋药业为内容的现代海洋生物产业,定位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研
发、应用和转化,并逐步发展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尤其海洋生物药业发展迅速,在不久的将
来必将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辽宁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以及有别于其他海洋省份的珍
稀物种分布等,为我省大力开发研究海洋药物奠定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辽宁还拥有40多家
医药类高校、科研单位,有3000多名产业中高级科研人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医药技术创新
体系也较为完善。另外,一些新技术的突破,例如,新型海洋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剂产业化,使
得我省开发海水中的新能源成为可能,也必将使之成为新兴主导产业之一。
加速发展海洋能源产业。海洋风电产业是国际化朝阳生态产业,“十二五”期间我省应率先
抢占发展海洋风电产业的战略制高点。目前我省在海上风电领域要实现技术突破,提升风机制造
企业的整机制造能力,将会极大提高我省在国内的风电产业竞争力,也必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需求量很大,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大连、锦
州、营口等沿海城市,能源缺口将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将是我省沿海
城市的一个必然选择。
(执笔人:林 强/徐本章/牟 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