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33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2016.5目录前言 .............................................................................................................................. - 1 -1 总论.......................................................................................................................... - 3 -1.1评价对象 (3)1.2评价范围及年限 (3)1.3规划区周边环境概况 (4)2规划概述与分析....................................................................................................... - 6 -2.1规划概述 (6)2.2产业发展规划 (7)2.3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8)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3 -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3)3.2水环境影响评价 (13)3.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5)4 控制和减缓规划环境影响的措施 ....................................................................... - 17 -4.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7)4.2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措施 (19)4.3声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21)4.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22)5 结论及建议............................................................................................................ - 24 -5.1园区项目准入条件 (24)5.2园区项目环评要求 (25)5.3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25)5.4综合评价结论 (29)前言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力引擎,国家整体开放、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规划一、基地现状(一)区位条件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位于营口主城区南部。
规划范围东起营盖公路,西至海岸线,北起青花大街,南至大青河北支流,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
一期产业区北侧紧邻两湖地区的选址用地,规划将两湖地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核心景观地带。
(二)用地条件一期产业区以滨海平原为主,其北部属辽河三角洲平原,南部属滨海和河谷堆积平原。
地形平坦,地形高程为1-5米。
区内现状用地基本为废弃盐田或低产盐田。
北部的民兴河与南部的咸水河天然地将该区与沿海产业基地其他组团分隔开来,使一期产业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三)开发条件一期产业区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对外交通主要有营盖公路;西侧的滨海路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成为产业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产业基地北部的东西向道路新联北大街、盼盼路往南延伸部分都在建设之中,将加强产业区与现有主城区的联系。
2005年,营口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按照“一次承诺、分期开发”的模式进行全方位合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已经被辽宁省政府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所有优惠政策以及辽宁省政府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4.《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GB50220-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5)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7.《营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8.《营口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二)规划原则1.高标准原则一期产业区作为沿海产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推进器,在借鉴国内外新城与产业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全球产业转移和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充分挖掘地区的发展潜力,采用适当超前的规划和建设标准,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高质的社区,为产业的入驻和发展提供高标准的软硬环境支撑。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规划(2017—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9.01.10•【字号】辽环函〔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规划(2017—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委会:2018年9月7日,原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在沈阳市主持召开了《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规划(2017—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
原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原辽宁省环境工程评估审核中心、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委会、庄河市环境保护局、辽宁宇洁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由有关部门代表及生态、环保、规划、海洋等相关专业的5位特邀专家,共9人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对报告书进行了审查,修改后的报告书于2018年12月26日报到我厅。
根据审查小组评审结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一、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大连市庄河市南部。
规划范围包括原大连新兴产业经济区、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大连海洋产业经济区的核心片区及庄河市南、北城区部分用地。
规划面积16.6平方千米。
四至范围东至黑岛冷家村、南至黄海、西至大郑镇银窝村、北至庄河市中心城区。
201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连北黄海经济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辽政〔2018〕38号)同意北黄海经济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名称为大连北黄海经济开发区。
该经济开发区规划期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
开发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资源再生利用、木材家居等现代服务业,做精海洋经济,做优临港产业。
规划产业布局为“中部拓展、东西联动”空间格局,即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环保产业、滨海现代服务业,临港装备制造业、食品精深加工业、木材家居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制造业、废旧资源利用及再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业。
辽宁:发布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17期近日,辽宁省政府发布《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本规划是《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形成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辽宁省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规划提出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辽宁省管辖海域海洋开发强度控制在1.1%以内,优化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海洋开发强度分别控制在3.17%和0.43%以内,管辖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82%;通过海岸环境综合整治与修复,使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禁止开发区域(国家及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1.29%,禁止开发区域内海岛个数不低于78个。
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3种功能;依据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3类分区。
优化开发区域划定8个,占全省的26.12%,要求优化海域空间布局,控制开发强度,构建布局合理、开发有序、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区。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对海洋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
优化海域海岛生态环境,实行更高要求的污染物减排指标,更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
限制开发区域划定14个,占全省的62.59%,涉及海洋渔业保障区和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要求增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发展养殖业,不得擅自改变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海岸、海底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保持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稳定,维持海岛利用现状,防止海岛资源遭到破坏。
海洋禁止开发区域包括5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占规划面积的11.29%,规划期内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自动进入禁止开发区域目录。
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管理、强制保护,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延承性、独立性。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根据省委、省政府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及要求,我厅组织编制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海洋强省和现代渔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颁布了《辽宁省渔业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海洋与渔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认真落实海洋工作和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多项渔业经济指标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一)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末,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66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年均增长10.7%;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672亿元,位居全- 1 -国第七,年均增长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3万吨,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4%;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39元,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6.2%;出口创汇达到29亿美元,占全省大农业出口额一半以上,位居全国第四,年均增长10%。
渔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附加值显著提高。
2015年,渔业一、二、三产结构比由2010年的64∶22∶14到57∶21∶22。
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4%,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精品养殖面积570万亩,产量240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4%和29%,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455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4%。
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远洋捕捞渔船344艘,位居全国第三,产量19万吨。
前言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
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
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东北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制定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沿海经济带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9—2 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优势沿海经济带是我国北方沿海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具有诸多的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
位于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是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结合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与日本、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邻近俄罗斯、蒙古,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资源禀赋优良。
拥有约2000平方公里的低产或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和1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滩涂;镁、硼、钼、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较大;宜港岸线约1000公里,80%以上尚未开发;双台河口、鸭绿江口湿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工业实力较强。
造船、机床、燃机车、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规模较大;拥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和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
交通体系发达。
、等港口拥有300多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2个,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依托山、哈大等干线铁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疏港和支线铁路运输网络;大、山、丹大、盘海营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区;、、3个空港已开辟87条国航线和46条国际航线。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4.01•【文号】国函〔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4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辽宁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辽宁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0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250.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7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5%;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40.0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策略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一个以海洋为一大特色的省份,辽宁省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基础设施,要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沿海渔业、海洋能源、深海矿产资源等。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
通过科学的勘探和调查手段,了解辽宁省海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发展海洋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业辽宁省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海洋渔业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同时,要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提高海产品的附加值,打造辽宁省海洋特色产品品牌,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推动海洋能源产业的发展海洋能源如风能、潮汐能、海洋热能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辽宁省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设海洋风电场、开发海洋热能发电等项目,以替代传统的能源形式,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四、发展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产业辽宁省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资源,要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推动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海洋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推广辽宁省的海洋文化,挖掘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辽宁省应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法规政策,加大对禁渔区、禁海区的保护力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总而言之,辽宁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并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去落实这些策略,才能推动辽宁省的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辽宁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报批稿)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序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海洋自然状况 (2)第二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3)第二章总体要求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基本原则 (6)第三节重大关系 (7)第四节主要目标 (8)第五节主体功能分区 (10)第三章海洋主体功能分区 (11)第一节优化开发区域 (11)第二节限制开发区域 (15)第三节禁止开发区域 (17)第四章保障措施 (19)第一节组织领导 (19)第二节政策保障 (19)第三节监测评估 (25)序言海洋是我国重要的“蓝色”国土,是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民族富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海洋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我国海岸和近海海洋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基本格局。
辽宁省毗邻渤海、黄海,管辖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在我省深入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跨越的征程中,海洋将在资源供给、经济发展、空间拓展、生态文明、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辽宁省管辖海域各主体功能区及其空间布局,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秩序,强化海洋空间用途管控能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形成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辽宁省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规划范围为辽宁省依法管理的海域及无居民海岛,渤海至离岸12海里,黄海至领海外部界限,规划海域面积41300.7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海洋自然状况自然地理。
辽宁省是我国沿海最北部省份,濒临浩瀚的黄海与半封闭的渤海,背靠幅员辽阔的东北大地,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摘要: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促进辽宁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辽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辽宁地处中国东北,是中国沿海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
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辽宁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辽宁沿海经济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状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聚集区,涵盖了沈阳、大连、鞍山等重要城市。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比如资源枯竭、传统产业结构过度依赖、创新能力不足等。
第三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目标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辽宁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第四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主要举措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应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其次,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此外,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还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第五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保障要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同时,还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发展规划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各方面的参与度和知晓率。
1.引言大连金普新区位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开放评台和经济增长极,其海洋经济产业园概念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概念方案,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评估其深度和广度,为您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概述大连金普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园2.1 背景介绍大连金普新区地处辽宁沿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经济产业园的概念方案顺势而生,旨在充分利用区域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2.2 目标与规划该产业园规划涵盖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科技、海洋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旨在构建多层次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深度探讨3.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如何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该产业园概念方案在规划设计上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2 海洋产业创新海洋产业园的成功建设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企业,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
4.广度探讨4.1 区域协同发展除了产业链内的协同发展,海洋产业园还需要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互补与协同关系,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新动能。
4.2 国际合作与交流大连金普新区地处辽宁沿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国际接轨的也需要重视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开放中不断汲取新的理念、技术和经验。
5.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大连金普新区海洋经济产业园概念方案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深刻意识到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海洋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其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和困难。
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海洋经济产业园成为促进大连金普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庄河概况中文名称:庄河别名:庄河县、红崖子、庄河厅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下辖地区:城关街道、新华街道、兴达街道、昌盛街道电话区号:0411邮政区码:116400地理位置: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黄海北岸面积:4086平方公里人口:92.31万方言:胶辽官话气候条件:海洋性的暖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冰峪沟、海王九岛、庄河黑岛、步云山温泉、银石滩、蛤蜊岛、天门山、城山古城、石城岛、歇马山庄温泉、太平温泉山庄、龟山湖水上乐园、仙人洞、天一庄园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车牌代码:辽B建立时间:光绪32年(1906年)10月庄河名称,起始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
明朝以前称红崖子。
清初仍称红崖子。
以城北五里许天秤山南下一带土岗赤色,旭日东升,望之如一片丹霞得名。
清末,易名红崖子为大庄河。
嗣后,“庄河”之称始见。
对庄河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曰,在现在丹普公路庄河大桥东北靠山处有一个自然屯因临近大河,起名叫大河庄。
当时河道既宽又深,通向大海,因此许多渔船、商船都到大河庄停泊,卖货买货。
由于往来船只繁多,这一带生意就兴隆起来,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挺红火。
有人提议建一座大庙,结果一倡百随,众人响应。
庙址选在红崖东侧一个地方,庙名叫天后宫。
庙宇建成后,还少一口像样的大钟。
办事人将编好的钟文及捐款上缘簿的名单,交给烟台一家作坊掌柜。
将大钟用船运回来后大河庄人将钟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棒一敲,响声能传到十里以外。
可这时有一个人看完钟文后大声说:“大钟的钟文把地名给弄错了,咱这里本来是大河庄,钟文却铸成大庄河,这不叫神灵见怪吗?”办事人于连忙用船将钟运送到烟台,找铸钟那家作坊计较。
铸钟师傅听后,不慌不忙地说:“你原先的钟文,我没看错,也没有马虎从事。
其实这里有个缘故。
我从接到你们这份活儿之后,一连三天晚上做梦,都是天后圣母托梦给我说:‘海北善男信女一片虔诚之心,为我建庙送香火,’我应该为他们大发慈悲,你铸造的大钟万万不可铸上‘大河庄’字样。
辽宁发展沿海经济的几点建议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沿海经济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关于辽宁发展沿海经济的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同时,建设完善的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和供水需求。
2.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利用辽宁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区。
同时,加强与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产业的附加值。
3. 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4.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联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推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 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沿海经济发展。
利用辽宁省的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与周边地区开展贸易合作、产业合作、旅游合作等,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
6.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辽宁省。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7. 推进绿色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绿色化和循环化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8. 培养人才队伍:加大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省人民政府2007年3月15日目录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壹)基本情况(二)主要优势(三)战略意义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壹)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定位(四)发展目标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壹)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五、构筑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壹)加强和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二)加强和辽西腹地良性互动(三)加强和东北腹地良性互动(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壹)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按照《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和主流地带。
因此,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关系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意义重大。
从国际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较为宽松。
壹是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加快,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壹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建设超大容量(GW)储能系统等重点实验
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
文件提出:积极创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谋划布局重点实验室、大科学工程等重点项目,支持优势科研力量参与相关国家实验室建设,谋划建设超大容量(GW)储能系统、分离测量化学、高端精密制造、无人船舶系统及设备关键技术等重点实验室。
加快辽河储气库群、营口仙人岛原油仓储基地等储能项目建设,提升能源系统综合调节能力。
推动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和配套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学合理开发海上风能资源和沿海光伏资源,加快5兆瓦及以上风机整机设计研发,建设风电装备核心零部件研发基地。
开工建设庄河、兴城抽水蓄能电站,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加快制氢装备、储运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21〕138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卫生健康委、证监会、粮食和储备局、移民局、民航局、中医药局、药监局:《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函〔2021〕91号),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和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9月26日12。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2016.5目录前言 .............................................................................................................................. - 1 -1 总论.......................................................................................................................... - 3 -1.1评价对象 (3)1.2评价范围及年限 (3)1.3规划区周边环境概况 (4)2规划概述与分析....................................................................................................... - 6 -2.1规划概述 (6)2.2产业发展规划 (7)2.3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8)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3 -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3)3.2水环境影响评价 (13)3.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5)4 控制和减缓规划环境影响的措施 ....................................................................... - 17 -4.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7)4.2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措施 (19)4.3声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21)4.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22)5 结论及建议............................................................................................................ - 24 -5.1园区项目准入条件 (24)5.2园区项目环评要求 (25)5.3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25)5.4综合评价结论 (29)前言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力引擎,国家整体开放、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一核、一轴、两翼”空间总体布局明确了大连在沿海经济带中的核心地位及龙头作用。
2012年1月1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连瀛浒经济区和辽宁现代海洋产业区用地范围及产业布局重新进行整合,缩减了园区规划面积,并更名为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辽政[2012]1号)。
作为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中前期发展的重点园区,2013年,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管委会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完成了《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化工及化纤新材料园产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委托沈阳建筑大学编制完成了《化工化纤新材料园总体规划(2013-2030)》。
2014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园区发现发展化工化纤新材料产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政策环境方面,由于大连大孤山的石化企业搬迁工作一直没有推进,起步较早的松木岛化工园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和大连市化工企业搬迁的重要承接地,因此,海洋产业经济区发展化工化纤新材料产业在政策环境方面没有优势。
其次在引进项目方面,由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石化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市场低迷,大部分企业对石化产业链上游更感兴趣,不符合园区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的定位,因此园区的项目引进很难取得突破。
再次在化工产业配套投入方面初期投入巨大,启动资金不足。
最后在舆论影响方面,由于民众对发展化工产业存在误解,因建设化工项目全国已经发生过多起群体事件,因此,发展化工化纤新材料产业承受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和不稳定风险。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对海洋产业经济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2014 年8 月,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委托省有关部门、沈阳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有关专家对海洋产业经济区的产业定位进行调研,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了发展食品产业的指导性意见。
2014 年9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编制完成了《庄河市食品工业产业发展可行性论证报告》。
2015年,受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委托,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启动了《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编制工作。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单位开展《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出发,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调整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2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1 总论1.1评价对象本次评价对象为《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总体规划(2014-2030)》。
1.2评价范围及年限1.2.1评价范围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规划区域、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地域,特别应将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整体纳入评价范围。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一般应同时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规划的环境影响可达到的地域范围;二是自然地理单元、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等的完整性;三是行政边界或已有的管理区界。
以评价期实际工作量为考量,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导则等,结合环境要素及其影响特点,确定本次空间尺度评价范围,详见表1.1。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3 -1.2.2评价年限评价基准年:2015年(部分数据为2012年)。
评价水平年:与受评规划一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1.3规划区周边环境概况通过对评价区周边现状调查,统计列表1.2。
- 4 -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5 -2规划概述与分析2.1规划概述2.1.1规划区位置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位于大连庄河市黑岛镇,东至青堆湾西侧,西至黑岛镇大于屯村,南至黄海,北至黑岛镇于粉房,总规划面村积51.7km2。
规划区内部分用地需填海形成,经初步测算,总填海面积为27.2km2,目前黑岛电厂西测已完成填海面积1.6km2。
规划区地理位置见图2-1。
规划区所在地图2-1规划区地理位置图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6 -2.1.2产业发展目标根据对基地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上位规划的指引,产业的设计目标是:充分发挥基地优越的区位、交通、生态、景观优势,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日臻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蓝色产业集群。
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滨海旅游等其他产业,构建更具特色、更具增长潜力、财政贡献力更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2.2产业发展规划(1)主导产业①进口活体牛羊屠宰深加工产业按照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食品进口口岸及物流运输体系、国家级绿色安全食品加工储备基地、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国家级绿色安全食品交易和物流中心“五位一体”的食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进口活体牛羊屠宰深加工产业,并围绕牛副产品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打造经济高效的循环产业园区。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隔离场、屠宰深加工厂、物流配送中心及有机农业基地,其中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牛肉及相关食品外,还规划引进境外的优质水果、奶粉、蜂蜜、龙虾等特色农副产品。
②海产品深加工调整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渔业优势产业。
依托黑岛国家级中心渔港,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等产业,打造辽宁海洋资源深度开发示范区。
现代水产养殖。
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加快发展浅海生态渔业和滩涂特色养殖。
利用滩涂、港圈和育苗室等资源,扩大鲍鱼、海参等海珍品,杂色蛤、扇贝等滩涂海洋贝类养殖规模。
大力发展以海参为主水产品养殖,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
加强科技投入,建设交易市场、商贸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鲍鱼、杂色蛤、对虾等海珍品种苗繁育与改良。
搞好养殖品种优势搭配和区域化、设施化水产养殖,推动水产养殖向清洁型、生态型发展,实现港圈养殖、滩涂养殖和浅海底播养殖的有机结合,打造“蓝色海洋牧场”。
水产品精深加工。
按照龙头牵动、品牌带动、集约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体系。
依托渔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尚品堂”、“善岛”等知名品牌。
积极开发鲜活、冷鲜、休闲等水产食品,做好河豚鱼、贝类、海参、鲍鱼等水产品精深加工。
积极发展水产品来料精深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加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开拓国内市场。
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加快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渔业企业上市步伐,培育一批水产品加工知名品牌。
海洋生物产业。
坚持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与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相结合,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利用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重点发展以贝类、海藻等为主的海洋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河豚鱼提取的生物药品及海洋生物化妆品等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保健食品和海洋生物制药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海洋生物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
(2)其他产业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滨海旅游等其他产业。
冷链物流业——利用LNG冷能积极发展冷链物流。
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增强水陆货物集装箱运输、大型机械设备运输和仓储、配送能力,健全港口设施,发展物流枢纽。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基地。
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水产品的冷藏、配送能力,推广辐射保鲜、集装箱保鲜等新技术,提高国内外市场供应能力。
加快组建现代化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优先扶持水产加工与流通业,积极推进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基地,成为东北地区重要水产品集散地。
滨海旅游业——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提升滨海休闲度假、滨海文化体验和滨海生态观光三大主导旅游功能,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蓝色滨海旅游区。
开展滨海旅游小城市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