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体制与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852.55 KB
- 文档页数:67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周风祥(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探讨,就我国行政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以及体育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据此提出今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策略,为完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对策[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31[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96-03体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实行体育目标的根本,没有良好的体育管理体制就不能对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就不能保证体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我国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经验,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
以促进我国体育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体育管理方面很长时期内都是采用举国体制的形式。
这种体制以政府管理为基础。
也就是党中央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行政机构,对全国体育事业进行全面管理和全面的监控,同时在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具有主导作用。
这种体育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支撑,可以集中利用体育资源,对当时的体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后,我国体育管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举国体制逐渐转变为国家办、社会办相结合的体育管理模式。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在举国体制中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
九十年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国家体育行政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行政机构得到了简化。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National Single Sports Associations,NSSAs)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单项体育赛事,还承担着培养体育人才、推广体育文化等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首先概述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改革的主要模式,包括市场化改革、社会化改革和法治化改革等。
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模式分析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单项协会”)在我国体育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我国单项协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改革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市场化改革模式。
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单项协会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单项协会的市场化运作,增强其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单项协会。
然而,市场化改革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压力加大等挑战,需要单项协会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政府引导改革模式。
政府引导改革模式强调政府在单项协会改革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单项协会的改革与发展。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市场化程度较低、需要政府扶持的单项协会。
然而,政府引导改革也可能导致单项协会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缺乏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动力。
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已变更)【发布日期】1993.05.24【实施日期】1993.05.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1993年5月24日国家体委发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体育工作必须适应这一重大变革。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体育事业发展,体育战线以社会化为突破口,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但是,体育工作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体育经费紧张,高水平体育人才缺乏,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够,体育工作效率、效益不高,体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足等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深化体育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体育战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登上新台阶。
深化体育改革要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改革的总目标是,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改革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调整内设机构,实行政事分开,将大量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宏观调控上来,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竞赛等手段,建立灵活多样的调控机制,切实发挥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协调、监督作用。
关于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索和思考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综合管理模式的问题。
一、改革思路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职能不再仅仅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场所,更应该成为服务社会的公共体育设施。
我们需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要加强高校体育场馆与地方社会体育单位的合作。
高校体育场馆具有较好的场地设施和人才资源,可以与地方社会体育单位进行合作,共同举办赛事和培训班。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满足社会的体育需求。
要注重培养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经营能力。
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运营能力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校体育场馆应该培养专业的运动场馆管理人才,提高商业经营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和培训班等活动,增加体育场馆的运营收入。
要注重高校体育场馆的文化塑造。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体育场馆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布置体育场馆环境、举办体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增强体育场馆的文化吸引力。
二、管理体制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管理模式中,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不可或缺的。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建立专业化的场馆管理团队。
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和需求日益增加,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
该团队应由经验丰富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组成,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管理方法,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务。
建立科学的运营机制。
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机制应该是科学合理的,既要兼顾场馆的经济效益,又要满足社会的体育需求。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场馆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场馆的运营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和激励。
体育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1)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
2)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管理学:(1)是研究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2)体育管理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
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组织的协调,以达到预定体育目标的学科。
(3)体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性边缘学科;(4)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5)体育管理学是一门软学科。
2、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1)体育管理学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科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部门管理学的范畴。
体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滞后于管理学的发展,体育管理学是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地步后的产物。
3)体育管理学是建立在体育学与管理学这两门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往往要运用管理学与体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对象,研究体育系统中的管理问题,揭示体育管理的一般规律。
4)体育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由体育管理理论和体育管理实践两个部分组成。
5)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其本质和一般道理适用于任何一门部门管理学,因此体育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是借鉴管理学理论,更多成分应体现在“管”的方面,而管理实践则侧重于“体”。
3、你认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影响因素:1)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3)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体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制约因素:1)体育管理学的形成滞后于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领域管理的科学化进程2)体育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4、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发生了哪些的变化?我国体育管理学由体育管理基础部分和体育业务管理理论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