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资料—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造影与介入
- 格式:pdf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52
筛查浅表淋巴结病变,就选超声☉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周晓蓉大,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或出现淋巴结肿大伴发热。
B超下,淋巴瘤内部血管的分布模式多为门型,血管走形与正常淋巴结相似,但动脉相多表现为“雪花状”的弥漫均匀性增强,实质相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特征是迅速整体增强。
转移性淋巴结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的转移,均可导致淋巴结肿大。
好发部位包括: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乳腺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甲状腺癌、口咽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胃癌、胰腺癌、卵巢癌、胆囊癌等;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病等。
常规超声中淋巴结转移的征象包括微钙化、囊性改变、强回声、淋巴结变圆及周边血流增多等。
另外,转移性淋巴结中正常淋巴结结构被肿瘤组织取代,肿瘤细胞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故肿瘤新生血管主要分布于边缘区,分支呈向心性分布(良性淋巴结多呈离心性)。
研究表明,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更高,分别为98.0%、54.5%、76.3%。
要注意,当淋巴结直径小于0.5厘米时,常规超声的血流信号显示欠佳,导致其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时可结合超声造影、弹性成像、PET-CT、病理检查等手段来明确诊断。
童女士前几天感冒发烧,在颈部摸到了黄豆大小的疙瘩,用手按压时不仅有疼痛感,还会跑来跑去。
童女士以为自己患上了肿瘤,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虚惊一场!在癌症高发的今天,很多人都像童女士一样,觉得淋巴结肿大是癌症的前兆。
其实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
淋巴结遍布全身,但只有表浅的淋巴结有可能触摸到,正常的淋巴结为0.2~0.5厘米。
当颈部、腋下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腹股沟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就属于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