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排华政策之缘起
- 格式:pdf
- 大小:171.14 KB
- 文档页数:6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发表时间:2009-03-13T10:37:28.030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09年2期供稿作者:殷倩[导读]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
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
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美国;华裔移民;排华法案;移民限额[中图分类号]D83/8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35-02一、历史背景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首次抵达中国沿海城市广州,从此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
中美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交流,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譬如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之前,中美之间的关系被许多史学家称作是一段“没有政治意义的民间商务关系。
”19世纪50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
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华工在美国开始协助兴建铁路。
由于这些黄种人吃苦耐劳,工价低廉,美国资本家便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招募华工。
由于肤色,语言以及文化与白人的差异,华人很快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攻击对象。
虽然华工自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遭到白人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仍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19世纪70年代,加州经济不景气促使排华情绪升温,白人工会领袖谴责华工使他们工资降低,减少工作机会。
华工的饮食习惯与白人不同,他们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人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
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据媒体报道: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就其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
[详细]《排华法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它给国人带来了什么苦果?美国为什么最终会废除它?所谓的“道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生与死1882年出台的美国《排华法案》简单而粗暴,其主要内容包括:1、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2、其他居美华人,如果没有适当的证件,一律驱逐出境;3、今后各地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美国公民。
自此之后至1943年废除该法案前的61年中,美国政府还先后出台15个与之相似的排华法令。
这些排华法案(令)出台的缘由,既有赤裸裸的现实利益考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误入歧途结出的苦果。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1882年排华,是因为华工不再有利用价值自1820至1882年,虽然是华人自由移民美国的时期,但华人在美国已经饱受歧视。
如1852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通过“外国矿工执照税法”,高额盘剥华工;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又宣布华人不准在法庭作证;再如1870年,旧金山议会通过《立方空间法案》,规定市内住屋,每一成人住客,需有500立方之空间,法案很明显是针对地狭人稠的中国城华侨而设,法案出台后两个月内,便有华侨247名被拘控;同年12月,旧金山市议会又通过了《街边挑担法规》,不准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篮走动,违者罚款5元,其目的在于禁止中国人挑担运送货品;1876年旧金山又通过《洗衣馆法规》,不用马车送货者每季需缴税15元,华工向来节俭,多以人力运送,该法规显然也是针对中国人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意味着上述诸多地方排华法令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认可。
推动该法案出台的导火索之一,是诸多失业的美国白人迁怒于华工,认为是华工以低贱的工资需求抢去了他们的饭碗,故而暴力排华事件频繁发生;政客们为迎合“民意”获取选票,也公然将排华列入自己的竞选纲领之中。
Prelude to the 1882 Chinese Exclusion Act:the Background and Impacts of the 1875 Page Act 作者: 顾国平[1]
作者机构: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页码: 47-5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排华法案;《佩奇法》;种族偏见;文化差异
摘要:论文探讨了1875年《佩奇法》出台背景及其影响。
在种族偏见、文化差异以及政治机会主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会议员绕开中美之间自由移民的法律,将限制华人女性入境的立法解释成为一场维护美国传统家庭和婚姻道德的保卫之战。
以加州联邦众议员佩奇名字命名的《佩奇法》,在美国国会开创了针对特定群体立法进行移民限制的先例。
从法律出台到1882年《排华法案》之间的七年间,移民美国的华人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以七年划分的时间段,《佩奇法》虽没有达到阻止苦力华工赴美目的,但在阻止华人女性移民美国方面相当成功,基本切断了华人女性赴美的渠道,也为七年后的美国全面排华铺平了道路。
历史按照美国政府记录,第一的来美国华人是1820来的。
1848年之前,美国华侨人数没有超过1000。
华人移民美国始于1840年代,但为数很少。
1840年至1860年赴美的华人大多为男性。
1850年代华人移民随即大量增加。
同时由于太平天国叛乱,中国南方政治动荡不安,华人一般来自广东。
基于加州淘金潮,当时美国西部急需劳动力,1868年,美国和大清签订《中美通商条约》,其第五条款规定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
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
1877年美国加州经济转入低迷,美国出现第一次排华浪潮。
1880年美国与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其中第一条款规定限制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
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
第二波华人移民是在1952年和1965年,美国移民法解禁之后,从台湾到美国当学生的。
1 970年代,台湾经济渐趋发达,此类移民于1970年代末开始减少。
1977年中国大陆开始送学生往美国,此类移民在1980年代越来越多。
另外,一些现代移民来自福建,赴美国寻找劳动工作,以纽约为中心,集中在东北地区。
According to the U.S. government record, first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1820 years ag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not more than 1000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in the 1840's, but the number of Chinese people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few.1840 years to 1860 are mostly male.1850s Chinese immigrants then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of the Taiping Rebellion, southern China political unrest, Chinese general from Guangdong. Based on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 when in urgent need of labor force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1868, > < Sino US trade treaty sign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morning, the fifth clause of the Chinese may resid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naturalization, all must listen to the free shall be forbidden. The Treaty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China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orkers to open the door.In 1877, California's economy into the downturn, the United States first exclusion wave the E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Qing government signed the Treaty of Beijing < >, which years first provisions to restrict Chinese to the beauty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1882. The United Statesthrough < Exclusion Act > banned Chinese immigrants.Second wave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1952 and 1965,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ivil law ban, from Taiwan to the United States when the students'.1970 's, Taiwan's economy is gradually developed, such immigrants began to reduce the.1977 in the 1970 years since the mainland began to send stude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such immigrants more and more in the 1980's.In addition, some of the modern immigrants from Fujian,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find work, to New York as the center, focused on the northeast.公民身份按照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FourteenthAmendment)和1898年美国最高法庭法案(1898Unit edStatesv.WongKimArk),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皆是美国公民。
风河言论:20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正式为《排华法案》道歉,但无任何赔偿。
排华法案于1882年由美国联邦正式订立。
它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排外法案,除了华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受过这种侮辱。
在南北战争后,美国向来是无差别地接受外来穷苦人,第一批登陆的美国五月花号,就是受迫害的穷苦人,这是美国的立国精神。
1882年的总统叫阿瑟,之前的海斯总统,这两任总统都是林肯的小马仔,都是在废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这两个人天然就反对不符合民主自由的东西的,但为什么还是通过了呢?大致五点:第一,华人基本上不参加工会活动,如工会组织罢工,华人不参加,所有罢工人中华人就叫工贼,当时在加利福尼亚的劳工骑士团是美国历史上排华最得力喊得最凶的一个团体。
第二搞坏工资体系,如德国爱尔兰等国移民每月工资是35元,中国人只要25元就可以,虽然资本家还是喜欢,但是遭到了所有外族的抵制。
第三中华民族的文明导致。
美国人有个很惊讶的发现,中国在美国没有死人,原因是中国人是个落叶归根的民族,一般都是青年时到美国淘金,老婆孩子留在国内,就是死了都是用棺材海运回,这就导致华人只到美国赚钱,赚了钱就寄回国内,财富没留到美国。
第四就是给了华人美国公民权,在参加选举的时候他们往往把选票给了工头,不符合美国的全民选举制度。
第五也是最重要一点,华人当时四亿,这泱泱大国如果发生战争与灾害,华人无限制移民,凭华人的竞争力与聪明才智,美国会变成华人世界。
基本上这五点大概导致了阿瑟总统否决了几次最终签字。
如何融于整个世界民族,被其它民族更好的接纳与包容,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多恶习要改,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暴发户的形象既给别人送了钱又丢了自己的脸。
从排华到废除排华法案拉丁美洲地区的契约华工,其地位类似奴隶,劳动和生活之苦自不待说,其性命亦操纵在主人的手里。
古巴契约华工每日劳动达12小时以上,有的甚至长达18—20小时,可谓是:“日未出而起,夜过半而眠。
”1921年,国民党《外交部公报》第四卷第七号、第八号曾清楚地记载了古巴华工的真实生活:“猪仔衣食又菲薄不堪,衣则短褐敝褛、食则粗粟大蕉,终日操作于骄阳之下,汗流遍体,而迫于监工之淫威不敢稍懒,盖偶失其欢,鞭挞随之,甚或置于死地。
”契约华工到古巴时大都年轻力壮,“但经过八年奴役幸存下来的只占25%”。
可见拉丁美洲种植园主对契约华工的苛刻剥削与残酷压迫的程度。
当时清廷腐败、国力衰微,政府自身不保,根本无力问津这些“海外孤儿”的生死。
如上所述,华工出国的外部原因是为了满足侨居国开矿、筑路、挖运河等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侨居国的企业主、种植园主和店主作为对付本国工人不断要求增加工资的一种手段。
正因为这样,必然会存在着排华的潜在危险:即一旦矿源衰竭、铁路和运河已经开通,华工便会面临大量失业的可能性,并同侨居国的白人工人发生尖锐的矛盾。
这样排华现象就会随之产生,而且会日益严重。
一般而言,侨居国对华工和华侨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前为第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侨居国对华工普遍抱着欢迎的态度,尽管当时个别地区出现反对华工的言论和现象,但只是个别问题。
早期华工,特别在开挖金矿和筑铁路期间,受到了各侨居国的普遍欢迎。
正如罗伯特·温在他的《对西北太平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华人的反应》一书中所说:“(铁路)工程显得如此急需,各个集团和各个地区都争相在本地区修筑一条铁路。
只要曾经修过铁路的,哪怕魔鬼他们也欢迎。
白人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实在太明显了,以致连最狂热的反华分子也对雇佣华人干这种活毫无怨尤了。
”以勤劳、刻苦著称的华工有时还受到侨居国政府给予的特殊荣誉。
例如,在1850年,旧金山的华工曾被邀请参加泰勒总统的隆重葬礼。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原因【摘要】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转变。
美国与太平天国建立了联系,甚至提供了支持。
美国对太平天国的支持主要是出于一些原因,比如对中国局势的担忧和商业利益的考虑。
美国的华盛顿洋务主义也影响了对太平天国的态度。
美国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对华政策对中国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对华政策,美国与太平天国的联系,支持,原因,华盛顿洋务主义,影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了解美国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对华政策,需要了解其背景和起源。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逐渐渗透和侵略,中国社会逐渐陷入危机之中。
清代政府的腐败无能、外资掠夺和民族矛盾加剧,导致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可以被视为中国晚清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而美国作为当时新兴的强国之一,也开始在东亚地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展现出一些特殊的特征和转变。
2. 正文2.1 美国的对华政策转变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经历了一定的转变。
在19世纪初期,美国采取了一种袖手旁观的立场,主要目的是保持对华贸易的利益。
然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美国开始逐渐重视对华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参与其中。
最初,美国对中国并不重视,只是简单将中国视为一个贸易伙伴。
美国在中国开设了一些贸易点,并与中国进行了一些贸易往来。
但是随着太平天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美国逐渐意识到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状况的深入了解。
太平天国的兴起导致中国政治动荡,给美国带来了商业和政治上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维护自身在中国的利益,美国政府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对华政策,并尝试与太平天国建立合作关系。
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袖手旁观到逐渐重视和参与中国事务。
美国国会为何迟迟不对“排华法案”进行道歉近日,美国国会共和党参议员布朗,在出席第三届新英格兰华人专业人士春节晚会及社区论坛的时候,承诺将和另一位民主党参议员范因斯坦一起,要求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向美国华人道歉。
这是继2009年加州议会和旧金山议会通过决议案,就“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以及国会众议员赵美心为民间就“排华法案”要求美国国会道歉背书后,美国主流社会有议员第一次公开表示美国国会应该为“排华法案”道歉。
美国排华法案产生于1882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通过国会立法进行种族歧视的法案。
“排华法案”延续几十年,一直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取消,其间一直都得到不断的修正,例如不允许新移民来美,不允许儿来美团聚,不允许华人成为美国公民,不允许华人和白人通婚,视华人女性为妓女,等等。
很难想象,这样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立国的自由民主精神,违背美国的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能够在美国实施几十年,而且至今没有对华人道歉。
美国国会并非不肯为其历史上的错误进行道歉。
1988年,美国政府就在二战时将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进行道歉,并且对每人赔偿2万美元。
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对夏威夷土人,就派兵支持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道歉。
2006年对曾经的黑奴制向非裔美国人道歉。
2010年再次向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道歉。
但是迟迟不为“排华法案”向美国华人道歉。
究其原因,一是,虽然也有极少数美国议员和人权团体对此表示谴责,但美国总体上对“排华法案”造成的对华人的歧视和损害缺少反省,即便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将之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以后,多数美国人对此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二是美国仍然有一些人对华人存在歧视和偏见。
1876年,美国国会促成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华人进行调查后出台一部长达1千多页的报告,里面充斥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例如引用证人得出结论说,华人是上帝创造的最劣等的民族,或是中国人脑容量过低等等。
直到2008年,CNN 主播卡夫蒂还有关于“华人基本上和50年前一样,是暴民和匪徒”的恶毒语言。
泣血的历史:19世纪美国排华的真相作者:何道宽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11期将《驱逐: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译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血泪史,震撼人心,又是一部抗争史,令人振奋。
原书全名DrivenOut:TheForgottenWarAgainstChineseAmericans,副标题既可以直译为“被遗忘的排华战争”,又可以意译为“美国19世纪排华史”,但考虑到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取向,我们最后决定选用更加震撼人心的直译。
如此,书名遂译为《驱逐: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
这是一部巨著。
作者用三四十年的学术积累,经过七八年的现场踏勘和资料钩沉,又花五六年的访谈和笔耕,终于拂去尘埃、揭开真相,被人有意掩盖的一段丑陋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一、梦断金山1848年2月2日,战败的墨西哥被迫签署条约,割让近一半的国土给美国,含新墨西哥、亚利桑纳、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和科罗拉多。
那天,墨西哥人浑然不觉,就在9天前,在加利福尼亚的内华达山脚下,在一条小溪的锯木厂里,有人发现了天然的纯金块。
一年之内,世界各地的淘金人涌入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人当然来了,其他拉美人来了,欧洲人来了,远在亚洲的华人也来了。
然而,僧多粥少,难免抢夺,而且,这些移民中,罕有心善的“僧人”,不乏冒险的赌徒。
其中的白种人自视优越,天生高人一等。
即使在淘金潮的初期,为了霸占财富,利欲熏心的种族主义者也狠心地驱逐墨西哥人、拉美人、印第安人和华人。
10年之后,金矿基本耗尽,淘金的和筑路的华工失业,进入林场、农场和牧场。
和白人比较,华工的优势明显,他们勤劳刻苦、优质高效,在有限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招人忌恨。
二三十年后,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来袭,排华暴行恶浪滔天。
华人成为白人矿工梦断金山的替罪羊,成为种族主义者、失业老兵、欧洲移民的共同打击对象。
对华人的围攻、偷袭、驱赶、杀戮一浪接一浪。
二、血腥的种族战争19世纪40年代抢夺了加利福尼亚以后,美国政府用种族灭绝政策对付印第安人,用战争的暴力征剿他们,用高压和欺骗的手法和他们签订条约,把他们赶进难以生存的“保留地”,押上了“血泪之旅”。
“华侨”被普遍用于称为海外中国人,泛指在海外定居的有中国血统并保存某种程度的中国文化者。
十九世纪中叶,那些因素促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兴起远渡重洋赴美的念头?连年战祸→侨乡糜烂经济萧条→民不聊生:鸦片战败,中国被勒索巨额赔款2,100万元,粤省负担70%-1,470万元,粤民税赋沉重;战后鸦片不断输入中国,3/5销售至广州,三邑人、四邑人深受其害,生活日益恶化;五口通商后,英纺织品、铁制品流入中国,严重冲击广东农村及手工业经济,众多粤民失业。
政治迫害→逃美避难:三合会会徒及其他会党人士,乘太平天国之乱离国;太平天国灭亡后,其残部逃美避难;革命党人起义失败后,亡命赴美。
国外因素:英美先后解放奴隶→非法苦力、契约劳工贸易兴起;近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被迫门户大开;加州发现金矿→淘金热潮兴起;美国兴建太平洋铁路、开垦大西部→急征大量华工。
岭南文化的外向性美国唐人街赖以形成与长存的原因?在美国这样一个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度里,华人正是以他们对故土的历史认知,建立唐人街,构造起一种共同的社会记忆,营造出一种与家乡相仿的文化环境。
唐人街成为特定历史时期,飘摇在外的华人最理想的容身之所,为他们度过排华的狂风大浪,为他们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旧金山华埠的黄赌毒斗,这“四害”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黄:广东习俗中,还有鬻卖子女之事,或被鬻为婢,或被鬻为妾。
这一陋俗为拐匪、奸商和堂会分子诱骗妇女出洋,提供了可乘。
当时的大多数华人妓女是作为契约奴被绑架、诱骗或贩卖入美的。
当时也有少数家境贫寒之女,不得已卖身为奴,自愿前往美国。
畸形的华人社会导致高利润娼妓业的产生。
危害是华人妓院有伤风化,并引发堂斗等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主流社会的不满,排华分子也以此大作文章。
毒:吸食鸦片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美国华人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满足了他们娱乐、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吸食少量鸦片可以治病,且有舒服和快感,而不是一种罪恶。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初探
刘英俊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2)003
【摘要】美国的排华运动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迄今为止,还尚未有学者对此课题作个案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针对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排华法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排华法案出台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工人阶级日趋高涨的排华情绪被资产阶级政党利用的结果,并进而论述了排华针对性是包括华工在内的所有华人.然后,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美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中美关系等方面,对该法案进行了反思.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刘英俊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政史系,四川绵阳,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1
【相关文献】
1.浅谈美国《排华法案》的订立与废除 [J], 杨心彤
2.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原因探析及反 [J], 余鑫;刘道筠
3.从《排华法案》看美国移民政策的转折 [J], 侯兴隆
4.排华法案时期华人非法越境美国现象探析——以中国传统法文化为视角 [J], 孙
慧娟
5.美国排华法案后华人女性入境因应初探 [J], 朱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文摘要长久以来,美国都以先进文明的“美梦之国”自诩,可是对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中国移民来说它却是梦魇的别称。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正式执行排华政策,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40年代为止。其利用反移民和反归化的手段,给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带来了深痛的灾难。由于司法力量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美国的一系列排华举措离不开法院的配合。可以说,正是有了下至地区法院,上至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判例的支持,才使得整个排华运动能够“轰轰烈烈"的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从研究美国排华的形成和动因出发,以时间为主线,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立法背景以及代表性的司法判例,以大量真实的材料和案例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假面和所谓平权的虚伪。现在国际社会又掀起新一轮的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首的反华高潮,回击他们最好的武器就是他们自己不光彩的历史,本文恰恰可以给那些能够客观公正评判历史的人士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点。
关键词:排华法联邦最高法院移民归化种族主义ABSTRACTTheUShaslongbeen
consideringitselfas‘‘Landof
Dream’’withits
advancedcivilization.However,fortheChinesemigrantsfromlate19th
centuryto1940s,itisanothernamefornightmare.Withthetricksofanti—immigrationandanti.naturalization,Americaformallycarriedoutits
anti·Chinesepoliciesinthe1880s,andtheexecutiondidnotenduntilthe
1940s,whichrenderedthousandsofAmerican.Chinesepeopleandtheir
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研究(1848-2001年)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研究(1848-2001年)引言: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历程,反映了双方之间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与互动。
本文将从1848年至2001年这一时间段内,探讨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发展过程与影响。
一、开放时期(1848-1875年)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现,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移民。
当时的美国对华移民政策较为开放,几乎没有限制。
然而,此时种族歧视与经济竞争开始显现,逐渐导致对华移民政策的收紧。
二、排华时期(1875-1943年)在美国西部地区,中国移民开始成为社会竞争的对象,许多华人被指责偷工减料、推动工资下降。
针对这些情况,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该法案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明确限制特定国家或地区移民的法律,对华移民政策由此进入了排华时期。
三、中美关系改善与解禁(1943-196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中国联合抵制日本。
此时,中美关系开始得到一定改善,这也为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放宽铺平了道路。
1943年,美国解除了排华法案,恢复了中国移民的法定地位。
然而,由于移民配额的限制,中国移民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
四、亲华时期与改革(1965-1986年)20世纪60年代,亲华的情绪在美国迅速蔓延,尤其是在美国民权运动的大背景下。
这种情绪对美国对华移民政策产生了影响。
1965年的《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废除了旧的配额制度,引入了新的移民政策。
此后,亚洲移民开始大量涌入美国,中国移民数量也随之增加。
五、限制与合法化(1986-2001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移民数量迅速增长,引发了美国政府对移民问题的关注。
1986年,美国通过了《移民控制与改革法》(Immigration Control and Reform Act),该法案旨在加强边境管控、限制非法移民以及改善移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