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432.92 KB
- 文档页数:7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易混淆药品是指在名称、包装、外观等方面极易与其他药品混淆,容易引发药品使用错误、交换错误、混淆错误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易混淆药品,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特制定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易混淆药品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易混淆药品的使用错误和交换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易混淆药品。
3. 管理责任3.1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易混淆药品管理工作,确保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2 药物管理部门负责易混淆药品的监测和管理,制定易混淆药品的识别和分类标准,并定期向医院领导报告工作进展。
3.3 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过程中避免混淆错误。
4. 易混淆药品的识别和分类4.1 易混淆药品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药品名称、包装规格、外观等方面的相似性。
4.2 易混淆药品应被明确标注,包括但不限于在药品包装上进行特殊标记、编码等。
4.3 易混淆药品的清单应定期更新,确保与市场上新上市的药品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的易混淆药品。
5. 易混淆药品的储存和配药5.1 易混淆药品应单独存放,与其他药品分开,避免混淆和交换错误。
5.2 药房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患者医嘱的要求,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确保配药准确无误。
5.3 配药人员应进行系统培训,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其对易混淆药品的辨识能力。
6. 患者用药教育和警示6.1 医务人员在开展患者用药教育工作时,要特别强调易混淆药品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引导患者正确使用。
6.2 在易混淆药品的包装上应加强警示标识,提醒患者核对药品,避免错误的用药。
6.3 患者用药出现异常反应或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应积极记录并报告,为后续措施的改进提供依据。
7. 监测与评估7.1 医院药物管理部门应建立易混淆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易混淆药品的使用错误和交换错误进行跟踪和分析。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一、易混淆药品的定义易混淆药品是指在药品名称、剂型、包装、颜色、形状等方面容易混淆、造成误用的药品。
这些药品可能是药理作用相似、主治症状相近或名称相似等原因而容易混淆。
在临床实践中,易混淆药品的例子很多,比如氯雷他定和异丙嗪、多潘立酮和多潘利嗪、金丝胰亲和素和胰岛素等。
这些药品的名称、包装、外观等往往让医护人员和患者难以辨别,容易导致误服或误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易混淆药品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易混淆药品一旦被误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建立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患者的误用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2.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医护人员在药品管理和用药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重要决策和复杂情况,易混淆药品的存在增加了用药错误的可能性。
建立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3. 规范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药品生产、销售环节的规范程度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
易混淆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存在一定的隐患,通过建立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这些环节,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了规范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且持续完善。
1. 易混淆药品目录的编制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是易混淆药品管理的第一步。
这个目录要包括易混淆药品的名称、剂型、适应症、禁忌症、规格、包装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及时查阅和辨别。
2. 药品标识的规范易混淆药品在包装标识上应该明显标识出患者应该重点关注的信息,比如药品名称、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等。
并且要求制药厂家在包装上采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字体等做区分,以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3.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仓储、分发、使用等环节,确保易混淆药品的准确识别和正确使用。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对易混淆药品的警觉性和辨别能力。
医院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为防止错发易混淆的药品~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结合本院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易混淆药品包括:看似药品、听似药品和一品多规.1、看似药品:内、外包装看似药品、片形看似的药品,2、听似药品:成分、名称听似的药品,3、一品多规:成分、厂家相同但规格不同的药品.二、设计并制定全院统一易混淆药品标识。
药学部引用全国统一标识并按照本院药架的实际情况~定制出几种不同大小的“看似”、“听似”和“多规”的纸质版标识以供各药房和各临床科室使用.三、易混淆药品的摆放和标识使用1、对于品名听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听似的药品~在同一药架上分层摆放~并在品名条码旁贴上“听似药品"标识,如药效不同~品名听似的药品~摆放在不同药架上~并在品名条码旁贴上“听似药品”标识。
2、对于包装看似药品~如药效相同~包装看似的药品~在同一药柜中分层摆放~并在品名条码旁贴上“看似药品”标识,如药效不同~包装看似的药品~摆放在不同药架上~并在品名条码旁贴上“看似药品”标识.3、对于一品多规的药品~摆放在不同药架上~并在品名条码旁贴上“多规药品”标识.4、各临床科室所用的标识由药学部统一制定和发放。
四、药学部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错拿和错用的药品~归纳和制定出本院在用的易混淆药品目录~并且安排专人定期更新该目录~及时发放至药学部各部门和各临床科室使用。
五、药学部按照易混淆药品的目录~安排专人对药品内外包装、片形进行拍照、制作和印制区分易混淆药品的宣传手册~定期更新该手册~及时发放至药学部各部门和各临床科室使用。
六、药学部和各临床科室对已发生的易混淆药品差错进行记录和归纳总结~组织安排科室人员统一学习~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七、本制度由药学部负责解释。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目录
1. 什么是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1.1 简介
1.2 目的
2.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1 避免药品混淆
2.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
3.1 药品命名规范
3.2 药品包装标识
4.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影响
4.1 医疗机构管理
4.2 患者用药体验
什么是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药品在命名、包装等方面容易混淆而设置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因药品混淆而导致的错误用药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对医疗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规范药品名称、包装标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药品混淆而引发的医疗事故,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规范药品命名、设计药品包装标识等方面。
通过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易混淆药品的出现,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正常进行。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影响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有积极的影响。
医疗机构能够提高药品管理效率,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患
者能够获得更为准确和安全的用药体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信誉。
易混淆相似药品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相似药品混淆错发,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药库、及各药房易混淆相似药品的管理。
1. 易混淆药品包括:品名相似(听似)药品、包装相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多剂型药品等。
2. 各部门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的药品,归纳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通过在药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类型的醒目标志提醒药师特别注意,保证药品出库、配准确无误。
3. 对于易混淆相似药品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4. 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作为提醒。
5. 对于包装相似药品,从药库到药房药双人复核,如药效相同,包装相似的药品,药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标志要醒目。
6. 对于多规格或多剂型的相同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特别注意。
7.药学人员必须遵章守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剂药品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细心缜密、严防纰漏疏失、规避医疗风险。
附:1.易混淆药品标志
品名相似(听似)包装相似(看似)一品多规
2.易混淆药品目录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目的:保证药品质量,减少用药差错,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依据:《药品管理法》等.一、易混淆药品的含义医院易混淆药品包括看似(药品外观相似)、听似(药品读音相似)、一个品种多个规格及其他一些易混淆情况。
二、内容(一)采购验收入库的中、西、成药品时,有如下情况应提醒加强注意。
一品多规:相同品名不同的剂型、相同品名不同的规格、相同成份不同商品用名、相同成份不同的剂量等;看似:药品名称样式的书写相近、饮片色泽形态相似、其他包装规格相似等;听似:药品名读音相似;其他:磨口瓶相似、用途用法用量相似、饮片气味相似等。
(二)药品的贮备,易导致混淆差错的药品,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设置识别标识(见下图,易混淆药品目录见附件)、制定易混淆药品系的系列清单,药品管理人员严格核审复核储存和发出的药品,避免混淆差错的发生。
(三)药学管理人员应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严格记录提示。
易混淆药品应分类定位存放,不得凭感观印像随意摆放、领取、调剂、发药等避免混淆差错发生的概率。
(四)药学人员必须遵章守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剂药品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细心缜密、严防纰漏疏失、规避医疗风险。
(五)药学人员应学习掌握易混淆药品的种类与鉴别知识,加强监测易混淆药品的控管,细致明辨层层把关,纠正各环节中可能的混淆差错,调剂处方拆零药品尤为之重,详尽核对复核,不得药品混淆使用。
(六)各临床科室(病区)根据药剂科制定的易混淆药品目录,结合临床药品使用情况,制定本病区常用的易混淆药品目录,设置易混淆药品标识,并按要求存放药品。
(六)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亦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易混淆相似药品管理制度为了防止相似药品混淆错发,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药库、及各药房易混淆相似药品的管理。
1. 易混淆药品包括:品名相似(听似)药品、包装相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多剂型药品等。
2. 各部门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的药品,归纳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通过在药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类型的醒目标志提醒药师特别注意,保证药品出库、配准确无误。
3. 对于易混淆相似药品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4. 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作为提醒。
5. 对于包装相似药品,从药库到药房药双人复核,如药效相同,包装相似的药品,药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标志要醒目。
6. 对于多规格或多剂型的相同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特别注意。
7.药学人员必须遵章守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剂药品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细心缜密、严防纰漏疏失、规避医疗风险。
附:1.易混淆药品标志品名相似(听似)包装相似(看似)一品多规2.易混淆药品目录多规药品药品名称规格药品名称规格阿司匹林肠溶片0.3g*100t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g:0.2g*6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100mg*30t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5阿司匹林肠溶片(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100t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剂用)2ml:4mg*10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7t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0.5g*30t 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20mg*7片丙戊酸钠片0.2g*100t 注射用头孢他啶(含精氨酸)1g注射用长春西汀(丁那)10mg注射用头孢他啶(复达欣)进口1g长春西汀注射液(润坦)2ml:10mg*6。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易混淆药品的管理,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采购药品时,尽量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通用名称提交计划,避免发生配送差错。
2、科室领发易混淆药品时,要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含量、数量等信息。
3、易混淆药品之间应分开摆放,并有醒目标识。
4、药房调剂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调剂操作规范,认真做好“四查十对”工作,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5、处方用名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即药品通用名或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
6、认真交待患者服药方法,解释患者用药疑问。
7、药剂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熟悉药品的通用名称和常用别名,掌握药品的分类、药理作用等,准确无误的区分易混淆药品。
8、医院信息系统药品信息的维护应完整、规范,准确无误。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为促进易混淆药品的规范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根据医院安全用药相关管理规定,并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易混淆药品定义易混淆药品是指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该类药物较其他药品更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
二、易混淆药品的贮存与保管1.药库、药房和各护理单元应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内服药及外用药品分区摆放,分柜陈列,不得混合存放。
2.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具体标识如下:3. 易混淆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各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易混淆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
三、易混淆药品的调剂与使用1.易混淆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2.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置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双人复核,确保配置与使用准确无误。
四、易混淆药品的日常监管1.各管理部门应对易混淆药品定量定点存放,严格管理。
药库、药房、护理单元需定期排查易混淆药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药师需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易混淆药品防范给药差错监测,并定期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3.药剂科定期对易混淆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易混淆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
4.护理部、药剂科定期对各护理单元的易混淆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附件1:01易混淆药品--看似药品目录附件2:02易混淆药品--听似药品目录。
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
随着人群用药量的增加,新品种大量走进医院临床,医院库存种类繁多,相似易混药品共储一库,入库储藏、出库调剂等环节稍有疏忽极易发生药品混淆事件,为加强我院的管理,防止药品混淆事件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易混淆药品包括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等。
药库、药房、备有药品的临床科室应规划限定区域排位贮备,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
不同的品种、外观相似、读音相近等易导致混淆差错的药品,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制定易混淆药品的系列目录。
2.药学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核易混淆药品的储存和摆放,定期检查,严格记录,避免混淆差错的发生。
3.药房工作人员应学习掌握易混淆药品的鉴别知识,严格遵守执行操作规程,必须做到“四查十对”,发药时应细心缜密,严防纰漏疏失,加强监测易混淆药品,规避医疗风险。
4.由于工作疏忽渎职造成医疗执业差错事故时,严查追究当职者责任。
易混淆相似药品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相似药品混淆错发,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药库、及各药房易混淆相似药品的管理。
1. 易混淆药品包括:品名相似(听似)药品、包装相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多剂型药品等。
2. 各部门根据日常工作容易错发的药品,归纳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通过在药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类型的醒目标志提醒药师特别注意,保证药品出库、配准确无误。
3. 对于易混淆相似药品定期安排药师进行清点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
4. 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作为提醒。
5. 对于包装相似药品,从药库到药房药双人复核,如药效相同,包装相似的药品,药分柜放置并留醒目标志特别注意,标志要醒目。
6. 对于多规格或多剂型的相同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特别注意。
7.药学人员必须遵章守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剂药品必须做到“四查十对”?细心缜密、严防纰漏疏失、规避医疗风险。
?
附:1.易混淆药品标志
品名相似(听似)包装相似(看似)一品多规
2.易混淆药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