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江苏版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归纳1.有关物质组成基本概念及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②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图251(3)混合物和纯净物①________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________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3.简单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图253(2)树状分类法图2544.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氢化物: 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等酸性氧化物: 等两性氧化物: 等过氧化物: 等无机化合物⎩⎪⎪⎪⎪⎪⎨⎪⎪⎪⎪⎪⎧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 等二元酸: 等三元酸: 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 等含氧酸: 等按酸性强弱⎩⎪⎨⎪⎧强酸: 等弱酸: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 等难挥发性酸: 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 等难溶性碱: 等按碱性强弱⎩⎪⎨⎪⎧强碱: 等弱碱: 等盐⎩⎪⎨⎪⎧正盐: 等酸式盐: 等碱式盐: 等复盐: 等5.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7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B C D瓷器丝绸茶叶中草药2、(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第2题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B.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C. “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作和凝华过程3、(重庆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联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4、(云南省腾冲市2017-2018学年期末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Fe(OH)3胶体B.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C.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13题改)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D【解析】1、选A 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2、选C A.玉雕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C 正确;D.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故选C。
3、选B A、NH3是非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NH4NO3 是一种铵盐,属于电解质;CO2水溶液中生成的H2CO3能够电离使其溶液能够导电,但是液态的CO2不能导电,所以CO2属于非电解质;SiO2能够与碱反应,如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能够微弱电离且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所以H2SiO3属于酸,B正确。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案6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 的纯净物。
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问题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含有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试说明】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为:一是以生产、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用途及变化;二是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为题材考查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及应用等。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关系图2.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②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 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4.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A版)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A版)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A版)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高考示例预测热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015课标Ⅰ,7,6分2014四川理综,2,6分★★★分散系1。
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014福建理综,8,6分★★☆分析解读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知识与传统文化、化学史相结合进行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试题侧重基础,但能体现学科素养.随着考试大纲的变化,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有增大的趋势。
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2016北京理综,6,6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2。
(2015课标Ⅰ,7,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
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3.(2015北京理综,6,6分)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化学反应的是( )A。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原创)冯建设一、备考目标: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二、要点精讲(一)无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组成性质分类:2、按微粒间成键种类分类化合物分为共价化合物如CO2,SiO2和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思考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吗? ②某物质中若含阳离子则一定含阴离子吗?③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吗? ④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3、按能否电离来分类(二)如何判别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混合物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2如溶液、浊液、胶体、空气、所有高分子化合物外,还有一些俗名所含的主要成分应牢记水泥: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玻璃:Na2SiO3、 CaSiO3、SiO2石油:烷烃,环烷烃等漂白粉: Ca(ClO)2, CaCl2碱石灰: CaO, NaOH 福尔马林:35∽40% HCHO水溶液天然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多种) 天然气:CH4焦炉气:CH4,CO, C2H2, H2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高炉气:CO, N2, CO2水煤气:CO, H2钢铁: Fe, C(三)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组成关系2、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微粒概念构成物质的类别及部分代表物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1、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等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2、非金属氢化物、酸酣、含氧酸、有机物等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得到的带电的微粒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变化:(1)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钠、镁、铝的性质【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钠、镁、铝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镁及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
三. 教学重点、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四. 教学过程:(一)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性质: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族;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强的还原性。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如与S、O2、Cl2等反应:2Na+S=Na2S;4Na+O2=2Na2O;2Na+O2点燃Na2O2;2Na+Cl2点燃2NaCl;钠还能与酸及水反应放出H2:2Na+2H2O=2NaOH+H2↑,反应比较剧烈;工业上利用钠作还原剂把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熔融卤化物中还原出来,但不能有水参与,否则就先与水反应;钠还可以和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含有-OH官能团的有机物:醇、酚和羧酸等物质反应:3、氢氧化钠(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碱性。
主要化学性质: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如:NaOH与酸、酸性氧化物、两性物质、某些盐反应,还可以提供碱性环境发生无机和有机反应,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酯类的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等。
说明:1、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因此少量钠必须保存在煤油中,而大量钠,则必须保存在密闭容器中;2、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一样。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新知新讲
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将以下左边的反应和右边viande反应类型连线:
硫在氧气里燃烧化合反应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金属与氧气反应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多少,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金题精讲
题一:(1)C60和石墨都属于碳元素的_________,是碳元素的_______的存在形式。
C60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若要确证其元素的组成,可将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再用________试剂来检验生成的________气体,现象是_____________。
(2)在舞台或银幕上往往会看到“云雾缭绕”的场面或镜头,这是释放了一种俗称“干冰”的物质而形成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其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②二氧化碳可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列举两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碳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哪些?请你尽可能多的列举这些价态的碳元素形成的物质。
(4)上述列举的物质又分属于哪个类别?
题二:有下列14种物质:
(1)氯化钠(2)氧化钙(3)碳酸钙
(4)金属钠(5)氧气
(6)氢气(7)氢氧化钠(8)硫酸
(9)金属铁(10)硫单质
(11)水(12)二氧化碳
(13)硝酸钾(14)二氧化硅
说出分类方法有哪些?(物质类别、状态、溶解性)
题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两种:化合态和游离态B.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一定比游离态时高C.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单质
D.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的存在形态一定不同
题四:下列物质中肯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C.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的物质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组成的物质
题五: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是()
题六: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
B.盐酸、烧碱、胆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
D.硫酸、熟石灰、苛性钾
题七: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和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举两例,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4)小纸袋内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作为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举出一例。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金题精讲
题一:(1)单质游离态720 g/mol 澄清石灰水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酸性氧化物化合态
氧化物CO2+H2O=H2CO3
碱CO2+2NaOH=Na2CO3+H2O
(3)0价石墨,金刚石,C60等+2价
CO +4价CO2,碳酸盐,碳酸等
(4)石墨,金刚石,C60属于单质;CO、CO2属于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盐属于盐。
题二:按物质类别分:单质:(4)(5)(6)(9)(10)
氧化物:(2)(11)(12)(14)酸:(8)
碱:(7)盐:(1)(3)(13)
按状态分:气态:(5)(6)(12)
液态:(8)(11)
固态:(1)(2)(3)(4)(7)(9)(10)(13)(14)
按溶解性分:溶:(1)(7)(8)(12)(13)
微溶:(5)
难溶:(3)(6)(9)(10)(14)
与水反应:(2)(4)
题三:A 题四:B 题五:D 题六:B
题七:(1)碱性氧化物
(2)CaO+H2O=Ca(OH)2、
(3)酸CaO+2HCl=CaCl2+H2O
氧化物CaO+CO2=CaCO3
(4)不能,当CaO全部被水反应完变质为Ca(OH)2后将不能再继续吸水(5)CaCl2或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