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76
建筑语⾔⾥的类型和类型学2019-10-16摘要:类型学是⼀种根据建筑环境的物理属性或者其他属性进⾏不同分类的⽐较研究。
在本⽂中,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第⼀阶段的概念主要来⾃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第⼆个阶段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三阶段则与1960s的新理性主义有关。
关键词:类型,类型学,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史。
中图分类号:TU2 ⽂献标识码:A正⽂类型学的思想是指各种事物之间关系, 从整体上看,⾛向了极致,同时⼜和谐。
它是⼀种与空间有关,但与时间⽆关的思考⽅式。
对⽴的空间在边界处融合,具有合理的普遍性。
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启蒙哲学的类型理论第⼀阶段的类型学来源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师把起初的避难所看成是⼈们居所的第⼀种类型。
劳吉埃尔(1713年⾄1796年)在他的《论建筑》⼀书中最初界定了类型学的认识,类型学的理解提出了⼀种建筑中的⾃然基础属性,这种基础属性在原始茅舍的模型中可以找到。
在劳吉埃尔的原始茅屋的描述中有合理化的元素和标准。
他描述了四根⽊头,站成⼀个完美的正⽅形,完美横向的⼤树枝彼此穿过形成梁,俯⾝的树枝以形成⼀个三⾓形的屋顶,以及⼭墙。
简陋的⼩屋已经被假定是所有可能的建筑形式的起源,因此也是所有建筑的原则和尺度。
德.昆西试图通过⽐较“模型”和“类型”定义类型的概念,并将隐喻理论的类型第⼀次引⼊到现代建筑语⾔中。
德.昆西的类型概念是基于以下三个内容:起源,转换和发明。
德.昆西第⼀次在建筑历史上建⽴了系统明⽩的类型概念的理论。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德.昆西的建筑先例分析第⼀次超出了古典建筑的限制范围,类型成为普遍了。
然⽽,在启蒙运动,法国⼤⾰命(1789年)以及⼯业⾰命时期,J. N. L. 迪朗 (1760-1834) 也像德昆西⼀样发展了劳吉埃尔的原则。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方方面面:定义、历史、作为城市本体论的类型学,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阿尔甘的类型学,维勒的类型学,柯尔孔的类型学,克里尔的实用类型学,和罗西的城市建筑类型学。
【关键词】类型学“元”理论理性主义类似性城市城市记忆类推方法L·克里尔罗西随着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人们对类型学重新开始重视,这就是类型学的复兴。
对类型学的重视也是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因为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结构主义为类型学的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作为结构主义基础的符号学理论,在任何符号系统中符号传达意义的能力有赖于特定系统中约定俗成的关系结构,而不在于符号与外在的先存在,或与外在现实的某种固定联系上。
建筑与语言相似,在这两个领域内,历史呈现的过程不是那种一个阶段彻底抹去前一个阶段的过程,而是每个阶段都有遗痕留存,这些不同阶段的痕迹又保持在今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上。
类型犹如语言,语言总是先存在于个人的或团体的语言能力之前。
建筑的系统总是先于个体建筑师和某个建筑历史阶段之前。
正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类型使得该系统得以传输意义。
类型与历史中任何一个时刻呈现在建筑面前的的任务互动而形成整个建筑系统。
类型学的重兴属于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而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类型学不是从纯形式或纯语言学角度入手的,而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
新理性主义
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种主流的认知流派,两种不同角度的对事物的观点和解释。
举例过河问题:理性主义考虑一套自洽的理论体系,物理,考虑水流和流速建立物理模型计算然后决策。
经验主义考虑水流急不急,水深不深,水里有没有大石头鳄鱼,然后模糊的决策,比如水流越慢越好,水越浅越好,两者中有一个就可以过河。
理性主义用演绎来解决,经验主义用经验,相关性。
实际上即使是理性主义的解释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只不过其自洽,就像三体中墨子的地球模型在其当时也很自洽,但是毕竟观察到的世界是不确定和不完整的,后面就被推翻了,但我还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
实际上不需要演绎,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关性来解释问题,其甚至更加便于做出决策.
新理性主义将经验主义给理性化,可以通过概率统计来演绎论证经验主义的观点,并将模糊的经验主义观点定量化。
统计学习是理性主义结合经验主义的产物(概率统计结合学习理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则是统计学习结合计算机的产物,从此模糊决策变的更有底气了。
但是一旦搞不好就可能出现认知退步,新理性主义并不是赞同片面的经验主义,很多人的陈旧观念框架还是错的,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不准确,不全面,或者说他们使用的样本集相对于总体而言太小了。
这样的话还不如传统的理性主义!!能用他们所学到的理论去破除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打破束缚。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07-0026-02从阿尔多·罗西的类型学认识城市纪念物收稿日期:2012-01-08作者简介:朱毅(1982-),男朱毅(广州吕元祥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摘要:以阿尔多·罗西著写的《城市建筑学》中对“类型学”的定义为理论基础,类比中国城市的发展现象,将城市类比建筑体,将历史建筑剥离为功能和形式进行分析,以期从类型学的角度理解城市发展现状。
关键词:类型学,功能,形式,历史,纪念物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1新理性主义的类型学在中国建筑业骤然发展的今天,各个有经济实力的地区都以不可想象的高速去进行建设,而对于近年来一些有失尺度的巨型广场或者标新立异的建筑不断出现的讨论和批评已经屡见不鲜,但在这些批评的呼声中除了用否定的态度去判断一个问题,我们同时也希望积极地汲取和运用前人的方法去认识问题进而指导实践。
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及理论家阿尔多·罗西著写的《城市建筑学》深刻地阐述了城市与建筑、城市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我们同样有现实的意义,在建筑形式元素和设计手法翻新速度达到令人不寒而栗的今天,阿尔多·罗西所提出的“类型学”仿佛能让我们回归到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上看建筑的发展。
以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去看现在的城市及建筑,不只是从文字上看“类型”二字好像代表了一种事物内在的原型,而且从提出该理论的年代和由来来看也是比较合适的。
类型学复兴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现代主义暴露了其自身的弱点,建筑自身的美学价值被忽略,割裂传统的做法造成了许多历史城市被破坏,因此爆发了一场对古典主义建筑再认识新的理性主义运动,其中以阿尔多·罗西为代表。
新理性主义以“类型学”理论为基础,并不排斥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同时表现出对城市空间的极大关注,力图解决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今天,中国的城市及建筑的建设虽然并不像当时现代主义的单一化和纯粹功能化,但是大规模的拆建使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相脱离,标新立异的建筑让人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