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六上数学第一单元 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 格式:docx
- 大小:196.92 KB
- 文档页数:9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小手艺展示——分数乘分数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个数乘法》信息窗2—分数乘分数,教材第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算理和算法,能正确计算一个数乘分数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法则的推导,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学具:长方形纸条、直尺、彩笔、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口算。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有关知识,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1、口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这几道题还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明理由。
天渐渐凉了,王芳准备跟妈妈学织一条围巾。
出示题:怎么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利用情景,引出课题师话题引入:后来,王芳织围巾越来越快了,瞧,在学校举行的“小手艺展示”活动中,她获得了手工编织能手的称号,每小时能织围巾1/5米。
根据这一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问题提的都很好。
现在老师也给大家提3个数学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可以列成:1/5×2、1/5×1/2、1/5×2/32、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1)初步感知师提问1/5×2的意义后,问:假如用一张方形纸表示1米长的围巾,怎样表示出1/5×2?(师课件演示意义)2小时能织多少米?15×2表示求的2倍是多少。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1 第一单元 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例1】看图写算式。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答时,先根据左图得出阴影部分表示单位“1”的31,右图表示
求31的43是多少,它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3×4=12)份,取了其中的3份,也就是相当于单位“1”的41。 解答:31×43=129 31的43是多少 41
【例2】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赛中,六年级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36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59。六年级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泥塑作品? 思路分析:由题意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下:
男生做了总数的59,是把“六年级一班一共制作的泥塑作品36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男生做的占其中的5份,求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36的59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9×36。
解答:59×36=20(件) 答:六年级一班男生做了20件泥塑作品。
【例3】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A、B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时,A车行了全程的58,B车行了全程的35。哪列火车离终点近一些? 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有AB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开
要点提示: 线段图直观形象易懂,画线段图帮助我们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 )×( )=( ) 这个算式表示求( )是多少,结果是( )。
要点提示 数形结合思想侧重的是数与形的和谐对应。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2 出,经过3小时,两列火车都行驶了一段距离,问题是让我们判断哪列火车离终点更近一些。我们可以现求出这两列火车分别离终点还有多远,再进行比较。 A车距离终点:480-480×58=180(千米) B车距离终点:480-480×35=192(千米) 180<192 所以A车离终点近一些。 解答:A车距离终点:480-480×58=180(千米) B车距离终点:480-480×35=192(千米) 180<192 所以A车离终点近一些。
【例4】看图列式计算。 (1) (2)
思路分析:(1)看图可知,一台彩电原件2400元,把原价分成6份,现价占其中的5份,要求现价是多少元,是把原价当作单位“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400×56=2000(元)。 (2)看图可知,鸡有480只,把鸡分成6份,鸭占其中的5份,鹅占其中的2份,要求鹅有多少只,是把鸡的只数当作单位“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80×26=160(只)。
解答:(1)2400×56=2000(元) (2)480×26=160(只)
【例5】有甲乙两箱苹果,甲箱里有苹果25千克,拿出它的15后,这时两箱苹果的质量相等。乙箱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甲箱里原有25千克苹果,后来拿出了15,也就是拿出了
要点提示: 也可以比较AB两列火车分别行驶的距离,行驶距离越远的离终点更近一些。
要点提示: 看懂图意和找准单位“1”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3 25×15=5(千克)苹果,这时甲乙两箱苹果就一样多了,说明甲箱苹果比乙箱苹果多的部分刚好和从甲箱中拿出的部分是一样多的,即甲箱苹果比乙箱苹果多5千克。要求乙箱原有多少千克的苹果,就是用甲箱的苹果质量减去多的那部分即可,列式为25-5=20(千克)。 解答:25-25×15=20(千克) 答:乙箱原有苹果20千克。
【例6】老妇卖鸡蛋,有趣又大方,见人卖一半,还送半盒蛋,见了4个人,卖光箱中蛋,请问箱中蛋几盒?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逆推法”来解答分数乘法问题。解答时,先从遇到最后一个人,卖了一半,送了半盒,刚好卖完,分析得出,最后一个人得到的是:21×2=1(盒)蛋;遇到第三个人,卖了一半,送了半盒,这时有:(1+
21)×2=3(盒);遇到第二个人,卖了一半,送了半盒,这时有:(3+21)×2=7
(盒);遇到第一个人,卖了一半,送了半盒,一共有:(7+21)×2=15(盒)。 解答:21×2=1(盒) (1+21)×2=3(盒) (3+21)×2=7(盒) (7+21)×2=15(盒) 答:箱中有鸡蛋15盒。
【例7】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长2532米,这根绳子一共有多长? 思路分析:我们先折一折。如下图所示,图一表示对折一次后一根绳子变成了两段,图二表示再对折一次(对折两次)后变成了四段,图三表示再对折一次(对折三次)后变成了八段。
要点提示: 可先动手实际操作一下,看看对折三次后是几段。
要点提示 逆推法解题也就是由结果出发,逐步还原至最初。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4 题中要求这根绳子一共有多长,就是求对折三次后的八段共有多长,由题干已知对折三次后每段长2532米,所以将这八段绳子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根绳子的总长度,
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为2532×8=254(米)。 解答:2532×8=254(米) 答:这根绳子一共长254米。
【例8】六年级一班有48人,在第一单元测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12,不及格人数是成绩优秀学生人数的17。这次考试中及格以上的有多少人? 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六年级一班有48人,在第一单元测评中,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成绩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要求在此次考试中几个以上的人数,就是用全班总人数减去不及格人数,但是题目中并未直接给出不及格的人数,所以我们要先求出不及格的人数。我们可以通过成绩优秀的学人数求出不及格的人数。 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48×712=28(人) 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人数:28×17=4(人) 用全班总人数减去不及格人数即可求出及格以上的学生人数。 解答: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48×712=28(人)
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人数:28×17=4(人) 成绩及格以上人数:48-4=44(人) 答:这次考试中及格以上的有44人。
【例9】一位老人养了17只羊,临终前立下遗嘱:大儿子分21,二儿子分31,三儿子分91,并且分羊时不许宰杀。老人临终后,三个儿子犯了愁,这怎么分呢?亲爱的同学,你能帮帮他们吗?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借数法”来解答分数乘法简单的实际问题。解答时,我们会发现已知信息中,单位“1”的21、31和91都不是整数只,但21+
要点提示: 找准单位“1”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要点提示 借数法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5 31+91=1817,所以先借1只羊,这样变成18只,通过计算18的21、31和91来求
解。 解答:先借一只羊 17+1=18(只) 18×21=9(只) 18×31=6(只) 18×91=2(只) 9+6+2=17(只) 答:老大分9只,老二分6只,老三分2只。
【例10】计算11×2+12×3+13×4+…+199×100。 思路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分数的乘法和加法题,初看此题很多人会拿起笔就直接一个一个计算,然后再加起来,这样做不但繁琐,而且容易出错,那到底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看第一个分数:11×2=11×12=12=11-12 再看第二个分数:12×3=12×13=16=12-13 再看第三个分数:13×4=13×14=112=13-14 …… 依此类推,我们发现原来的算式可以转化成减法算式,如下: 11×2+12×3+13×4+…+199×100=11-12+12-13+13-14+…+199-1100=11-1100=99100
解答:11×2+12×3+13×4+…+199×100
=11-12+12-13+13-14+…+199-1100 =11-1100 =99100
【例11】2017减去它的21,再减去余下的31、又减去余下的41、以后每次都减去余下的51、61……依此类推,一直减到最后余下的20171,那么最后得多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类推法解答“连续余问题”,解答时,先从2017减去它的21开始分析,还剩下2017×(1-21),再减去余下的31,还剩下余下的
要点提示: 转化法是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 青六制6年级数学上册-爬坡题
6 (1-31),即2017×(1-21)×(1-31),依次类推,一直减到最后余下的20171,最后剩下的是2017×(1-21)×(1-31)×(1-41)×……×(1-20171),然后找规律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答:2017×(1-21)×(1-31)×(1-41)×……×(1-20171) =2017×21×32×43×……×20172016 =2017×20171 =1
【例12】一个长方体的水箱,从里面量长是74米,宽是23米,高是34米,这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思路分析:由题意可知,这个水箱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而且给出了从里面量得的长、宽、高的具体数值。要求这个水箱的容积,可以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答,列式为74×23×34。计算时,能约的要先约分,使计算更加简便。 解答:74×23×34=78(立方米) 答:这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78立方米。
【例13】“双十一”购物节活动中,两家商铺都在搞促销活动,洗衣液原价每瓶30元,甲店买五送一,乙店按原价的54出售,李阿姨要买12瓶洗衣液,到哪家商店购买更合算? 思路分析:要想得出到哪家商店购买更合算,就要分别求出在两个商店购买12瓶洗衣液所花的钱数,甲店买五送一,也就是用原来5瓶的钱,现在可以得到6瓶,也就是每6瓶中有5瓶是买的,1瓶是送的。要看12瓶中有几个6瓶,列式为12÷6=2个,买12瓶花的钱数就是2个5瓶的钱数,也就是10瓶的钱数;乙店按原价的54出售,只要计算出12瓶洗衣液原价的54是多少即可,然后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要点提示: 长方体的容积=长×宽×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