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缩二乙酰基二茂铁二肼腙Schiff碱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 格式:pdf
- 大小:241.68 KB
- 文档页数:4
2,3-丁二酮缩苯甲酰肼Schiff碱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钟霞;贾皓;高炳淼;张俊清;邱梦婕;黄艳【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0【摘要】合成了一种2,3-丁二酮缩苯甲酰肼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Cu(II)、Co(II)、Zn(II) 、Mn(II)、Ni(II)的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电子光谱、摩尔电导加以表征,表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结构与所预测的基本一致.配体及各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用四氮唑盐比色法进行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与金属离子配位后,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其中,二价铜离子配合物的抑制肿瘤效果最佳.%A butane-2,3-diylidene dibenzohydrozid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its transition metal Cu(II), Co(II), Zn(II), Mn(II), Ni(II)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element analysis, IR, 1H NMR, UV-Vis and molar conductivit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se ligand and complexes.Structures studied were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ediction.The method of MTT was used to study their antitumor activities.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hiff base ligand and its Cu, Zn, Mn, Co and Ni complexes all had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a way, but its copper(II) complex was substantially the most active one.【总页数】3页(P46-48)【作者】钟霞;贾皓;高炳淼;张俊清;邱梦婕;黄艳【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64.8【相关文献】1.苯甲酰丙酮缩邻苯二胺单Schiff碱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J], 林鸿;冯云龙2.4-(3-吲哚基)-3-丁烯-2-酮苯甲酰腙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J], 孙纲春;曲建强;王流芳;陈耐生;李燕;陈晓光;谢晶曦3.2,3-丁二酮缩氨基硫脲Schiff碱稀土铽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J], 邱梦婕;钟霞;郭娅婷;张丹蕾;邱妹;赵伟楠4.糠醛缩烟酸甲酰肼Schiff碱的合成以及与DNA的作用 [J], 李小芳;冯小强;马国俊5.2,3-丁二酮双缩水杨酰肼Schiff碱及其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 [J], 赵科宇;钟霞;章恩硕;赵晓怡;胡波;杨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酰腙类Schiff碱汞(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黄超;张文龙;陈冬梅;张奇龙;朱必学【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6(032)009【摘要】合成了Schiff碱配体3-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1)及4-乙酰吡啶缩邻氨基苯甲酰腙(L2),并分别与HgCl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1)Cl2]· CH3OH)n(1)和[Hg(L2)Cl2]n(2),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X射线单晶体衍射技术测定了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总页数】6页(P1579-1584)【作者】黄超;张文龙;陈冬梅;张奇龙;朱必学【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大环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大环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大环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贵州大学大环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24+3【相关文献】1.2个酰腙Schiff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 [J], 周悦;刘宏文;卢文贯2.基于酰腙类Schiff碱的锌和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J], 陈延民;冯英健;蔡明瑜;方雅倩;解庆范3.基于烟酰腙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J], 储召华;解庆范;李颖茜;陈延民4.一种酰腙Schiff碱及其镉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体外抗癌活性的研究 [J], 解庆范;高平章;陈延民5.三种酰腙类Schiff碱的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J], 解庆范; 陈延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茂铁席夫碱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谭平;喻爱和;闫静;弭永生;李珺姊;向建南【摘要】基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尤其是1,2,4-三唑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了二茂铁席夫碱对癌细胞的毒性.将二茂铁甲醛(或乙酰基二茂铁)与3-取代4-氨基-1,2,4-三唑-5-硫酮(或酰肼)缩合,反应得到6个新的含二茂铁摹的缩胺类席夫碱和4个酰腙类席夫碱.利用H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体外细胞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Hela)均有一定的抑制生长活性,而且杂环缩胺类席夫碱2的细胞毒活性要强于酰腙类席夫碱4.%Ferrocene and its derivatives reveal many special properties and they have been used in many areas.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 compounds have good biologic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1,2,4triazole derivatives have been given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ferrocene Schiff base in this paper, six novel ferrocene Schiff bas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ferrocene carboxaldehyde with 3-substituted-4-amino-1,2,4-triazole-5-thione and four new ferrocene acylhydrazone Schiff bases were also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eaction of ferrocenecarboxaldehyde or acetylferrocene with acylhydrazine.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 H NMR, IR, MS and element analysis.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by an 3-( 4,5-dimethylthiazol-2-yl )-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using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 (Hela)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ompounds exhibited some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cancer cells. Inadd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ound 2 presented stronge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cancer cells(Hela) than compound 4.【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5页(P1083-1087)【关键词】二茂铁甲醛;三唑;酰肼;席夫碱;细胞毒活性【作者】谭平;喻爱和;闫静;弭永生;李珺姊;向建南【作者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151;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151;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长沙,4100824;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长沙,4100824;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542自1951年Pauson等[1]合成二茂铁以来,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2~4].二茂铁衍生物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在医药、分析、不对称催化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将二茂铁基引入不同的分子中,以得到新的或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5].二茂铁具有芳香性、低毒性和易取代性,利用酰化反应在茂环上引入较活泼的酰基,使酰基二茂铁具有醛酮的典型反应,如与含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具有C N结构的新化合物(腙或席夫碱).文献[5,6]报道,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引入二茂铁基,可使该化合物呈现出特殊的性质.本文设计了甲酰基二茂铁和乙酰基二茂铁与含有氨基的1,2,4-三唑杂环和酰肼化合物的反应,合成了10个缩胺类和酰腙类席夫碱化合物,合成路线如Scheme 1所示.通过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癌细胞毒活性.1.1 仪器与试剂Varian INOVA-400型核磁共振仪(美国Varian公司);Thermo-Finnigan LCQ-Advantage型质谱仪(美国Fannigan公司);Vario-EL-Ⅲ型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RY-1型熔点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二茂铁购于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二氨基硫脲参照文献[7]中的方法制备;二茂铁甲醛参照文献[8]中的方法制备;乙酰基二茂铁参照文献[9]中的方法制备;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1.2 3-烷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1a ~1d)的合成将二氨基硫脲(25 mmol,2.65 g)与10 mL羧酸混合,加热回流4 h,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后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晶体1a~1d.1.3 3-芳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1e ~ 1f)的合成参照文献[10]中的方法用苯甲酸制备苯甲酰肼.将苯甲酰肼(20 mmol,2.55 g)与4 mL水、2 mL无水乙醇和4 mL浓氨水于0℃混合,搅拌下慢慢滴加3 mL CS2,然后于室温搅拌反应3 h.加入2.4 g氯乙酸钠(溶于20 mL水中),升温至60~70℃反应1 h.再加入80%(质量分数)水合肼4 mL(溶于20 mL无水乙醇中),于80~90℃反应2 h,稍冷则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合并后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晶体1e.用同样的方法合成化合物1f.1.4 酰肼3a~3d的合成二茂铁甲酸和二茂铁苯甲酸分别参照文献[11,12]中的方法合成.化合物3a和3b按1.3节方法合成.二茂铁甲酸乙酯按1.3节方法合成.将二茂铁甲酸乙酯(8 mmol,2.06 g)与10 mL 80%水合肼和20 mL甲醇混合,回流反应8 h.待反应完毕,加入少量水,抽滤除去少量杂质,滤液浓缩,在室温下放置至析出橙黄色片状晶体3c.用同样的方法合成化合物3d.1.5 缩胺类席夫碱2a~2f的合成将杂环化合物1(3 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8 mL乙酸,加热溶解,再加入二茂铁甲醛(0.6525 g,3 mmol),回流反应6 h,减压蒸除溶剂,所得油状物用硅胶柱层析,淋洗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1∶8),除去溶剂得纯品2a~2f.化合物2a:深红色固体,产率68%,m.p.196~198℃;1H NMR(400 MHz,CDCl3),δ:4.34(s,5H,C5H5),4.59(t,J=1.8 Hz,2H,C5H4),4.75(t,J=2 Hz,2H,C5H4),7.95(s,1H,triazole-H),9.79(s,1H,NC—H),10.70(s,1H,NH);IR(KBr),ν珓/cm-1:3442(N—H),3093(C—H),2760 (S—H),1595(C N),1296(C S),Fc(1489,816,480);ESI-MS,m/z:313.0([M+H]+).元素分析(%,C14H13FeN3S计算值):C 54.09(54.04),H 4.27(4.21),N 13.52(13.50),S 10.33 (10.30).化合物2b:红色固体,产率69%,m.p.164~166℃;1H NMR(400 MHz,CDCl3),δ:2.37(s,3H,CH3),4.35(s,5H,C5H5),4.58(t,J=1.8 Hz,2H,C5H4),4.76(t,J=2 Hz,2H,C5H4),9.71 (s,1H,NC—H),10.46(s,1H,NH);IR(KBr)/cm-1:3446(N—H),3089(C—H),2736 (S—H),1593(C N),1284(CS),Fc(1487,818,478);ESI-MS,m/z:327.1([M+H]+).元素分析(%,C15H15FeN3S计算值):C 55.45(55.40),H 4.67(4.65),N 12.93(12.92),S9.88(9.86).化合物2c:红色固体,产率65%,m.p.150~152℃;1H NMR(400 MHz,CDCl3),δ:1.31(t,J=7.6 Hz,3H,CH3),2.75(q,J=7.6 Hz,2H,CH2),4.28(s,5H,C5H5),4.57(t,J=1.8 Hz,2H,C5H4),4.76(t,J=1.8 Hz,2H,C5H4),9.71(s,1H,N C—H),10.20(s,1H,NH);IR(KBr),珓/cm-1:3433(N—H),3093(C—H),2729(S—H),1597(CN),1279(CS),Fc(1491,820,478);ESI-MS,m/z:341.0([M+H]+).元素分析(%,C16H17FeN3S计算值):C56.70(56.65),H 5.06(5.05),N 12.42(12.39),S 9.42(9.40).化合物2d:红色固体,产率67%,m.p.124~126℃;1H NMR(400 MHz,CDCl3),δ:1.00(t,J=7.4 Hz,3H,CH3),1.75(m,2H,CH2),2.69(t,J=7.6 Hz,2H,CH2),4.35(s,5H,C5H5),4.57(t,J=2 Hz,2H,C5H4),4.76(t,J=1.8 Hz,2H,C5H4),9.71(s,1H,NC—H);IR(KBr),珓/cm-1:3089(C—H),2767(S—H),1593(CN),1286(CS),Fc(1493,814,480);ESI-MS,m/z:355.1([M+H]+).元素分析(%,C17H19FeN3S计算值):C 57.86(57.80),H 5.44(5.42),N 11.90(11.89),S 9.13(9.08).化合物2e:红色固体,产率62%,m.p.182~184℃;1H NMR(400 MHz,CDCl3),δ:4.35(s,5H,C5H5),4.60(t,J=2Hz,2H,C5H4),4.80(t,J=1.8Hz,2H,C5H4),7.46 ~7.52(m,3H,C6H5),7.95(d,J=7.6 Hz,2H,C6H5),9.53(s,1H,N C—H),10.34(s,1H,NH);IR(KBr),ν珓/cm-1:3448(N—H),3107(C—H),3032(Ar—H),2742(S—H),1591(CN),1275(CS),Fc (1477,820,486);ESI-MS,m/z:389.0([M+H]+).元素分析(%,C20H17FeN3S计算值):C 62.08 (62.03),H 4.44(4.42),N 10.88(10.85),S8.84(8.82).化合物2f:红色固体,产率60%,m.p.170~172℃;1H NMR(400 MHz,CDCl3),δ:4.02(s,2H,CH2),4.20(s,5H,C5H5),4.50(t,J=1.8 Hz,2H,C5H4),4.65(t,J=1.8 Hz,2H,C5H4),7.19~7.23(m,5H,C6H5),9.67(s,1H,NC—H);IR(KBr),ν珓/cm-1:3440(N—H),3101 (C—H),3039(Ar—H),2738(S—H),1589(C N),1290(C S),Fc(1485,822,484);ESI-MS,m/z:403.0([M+H]+).元素分析(%,C21H19FeN3S计算值):C 62.94(62.85),H 4.79(4.77),N 10.53(10.47),S 8.03(7.99). 1.6 酰腙类席夫碱4a~4d的合成将酰肼化合物3(1 mmo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10 mL乙醇,加热溶解,再加入二茂铁甲醛或乙酰基二茂铁(1 mmol),回流反应6 h,减压蒸除溶剂,所得油状物用硅胶柱层析,淋洗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1∶8),除去溶剂得纯品4a~4d. 化合物4a:红褐色固体,产率70%,m.p.144~146℃;1H NMR(400 MHz,CDCl3),δ:4.02(s,2H,CH2),4.16(s,5H,C5H5),4.39(t,J=1.8 Hz,2H,C5H4),4.60(t,J=1.8 Hz,2H,C5H4),7.33(t,J=7.4 Hz,2H,C6H5),7.40(d,J=8.0 Hz,2H,C6H5),7.57(s,1H,C6H5),7.97(s,1H,NC—H),8.70(s,1H,NH);IR(KBr),ν珓/cm-1:3080,2997(Ar—H),1666(CO),1610(C N),Fc(1493,816,499);ESI-MS,m/z:347.0([M+H]+).元素分析(%,C18H16FeN2O 计算值):C 65.12(65.08),H 4.86(4.85),N 8.46(8.43).化合物4b:褐色固体,产率60%,m.p.146~148℃;1H NMR(400 MHz,CDCl3),δ:4.05(s,5H,C5H5),4.24(s,5H,C5H5),4.39~4.71(m,8H,C5H4),7.44~7.56(m,4H,C6H4),7.76(s,1H,NC—H),8.28(s,1H,NH);IR(KBr),ν珓/cm-1:3425(N—H),3095(Ar—H),1637(CO),1606(C N),Fc(1462,825,484);ESI-MS,m/z:517.2([M+H]+).元素分析(%,C19H18FeN2O计算值):C 65.97(65.92),H 5.26(5.24),N 8.13(8.09). 化合物4c:黄褐色固体,产率65%,m.p.140~142℃;1H NMR(400 MHz,CDCl3),δ:2.07(s,3H,CH3),4.05(s,2H,CH2),4.13(s,5H,C5H5),4.36(t,J=1.8 Hz,2H,C5H4),4.62(t,J=1.8 Hz,2H,C5H4),7.32~7.41(m,5H,C6H5),8.36(s,1H,NH);IR(KBr),珓/cm-1:3448(N—H),3076,3020(Ar—H),1660(C O),1610(CN),Fc(1491,822,488);ESI-MS,m/z:361.1([M+ H]+).元素分析(%,C19H18FeN2O计算值):C 65.99(65.92),H 5.25(5.24),N 8.13(8.09).化合物4d:红褐色固体,产率68%,m.p.114~116℃;1H NMR(400 MHz,CDCl3),δ:2.12(s,3H,CH3),4.13(s,5H,C5H5),4.18(s,5H,C5H5),4.25~4.65(m,8H,C5H4),8.37(s,1H,NH);IR(KBr)-1:3425(N—H),1639(CO),1601(CN),Fc(1473,822,480);ESI-MS,m/z:455.0([M+H]+).元素分析(%,C20H20FeN2O计算值):C 66.75(66.68),H 5.63(5.60),N7.82(7.78).2.1 化合物的合成三唑类席夫碱的制备多以乙醇或DMF等为反应介质,以酸为催化剂[13].在本文中,若采用乙醇为溶剂,醋酸为催化剂,则反应不易进行,需要较长时间;若采用DMF为溶剂,反应结束后需减压蒸出溶剂,后处理比较麻烦.经对反应条件考察后,选择醋酸作为溶剂,直接进行席夫碱的合成.酰腙类席夫碱的合成则直接利用乙醇为溶剂.因为酰肼类化合物活性比胺类化合物高,较易进行反应,所以直接采用乙醇为溶剂,不加任何催化剂.原料二茂铁甲醛或乙酰基二茂铁不易反应完全,故需要柱分离才能得到纯的产物.但因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碱性,所以在湿法装柱之后,先用含0.1%(质量分数)三乙胺的展开剂淋洗,中和硅胶的酸性点,消除拖尾并减少硅胶对产品的吸附.2.2 谱图解析在1H NMR谱中,缩胺类席夫碱化合物共同的醛亚胺结构(N C—H)中的氢在δ 9.5~10,没有硫酮中4-NH2的化学位移值(δ 5.8~6.2),说明硫酮与二茂铁甲醛已完全形成席夫碱.由于快速的质子交换,三唑环上N—H上氢的化学位移只在部分化合物中出现,均在δ 10左右.由于这个质子处于硫羰基和唑环影响下的去屏蔽区,所以化学位移明显移向低场,由此也可以断定硫原子主要是以硫酮形式而不是以巯基形式存在.在酰腙类席夫碱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醛亚胺结构(N C—H)中的氢在δ 7.5左右,而(CO—NH)结构中活泼氢的吸收峰明显,化学位移均在低场,一般在δ 8.5左右.在IR谱中,缩胺类席夫碱化合物的C N键的吸收峰大约在1580 cm-1附近,这是由于二茂铁茂环的供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使其比一般CN键的红外吸收(1630 cm-1左右)偏低一些.3400 cm-1附近的峰为N—H伸缩振动峰,在1300 cm -1附近出现了CS的伸缩振动峰,同时,在2700 cm-1附近出现了S—H吸收峰.S—H吸收峰的强度远小于C S吸收峰的强度,进一步说明化合物主要以硫酮形式存在.化合物2e和2f中均含有芳环,在3030 cm-1附近出现了Ar—H的伸缩振动峰.酰腙类席夫碱化合物的C O键的吸收峰在1650 cm-1附近,CN键的吸收峰在1600 cm-1附近.所有化合物在1480,820和490 cm-1附近存在二茂铁的C—C,C—H及Fe-茂环的特征吸收峰.在ESI-MS谱图中,所有化合物的基峰都是准分子离子峰([M+H]+),还出现了二茂铁基的碎片峰(m/z 185).2.3 细胞毒活性实验采用MTT法[14,15]检测了宫颈癌细胞(Hela)对10个新化合物的耐药性.将化合物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成浓度为10 mg/mL的溶液,用RPMI-1640培养基分别稀释到100,50,25,10和5 μg/ mL.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 d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上述化合物.48 h后弃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清洗,每孔加入2.5 mg/mL的MTT溶液40 μL,继续培养4 h后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轻轻振荡20 min,用酶标仪在570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值.按如下公式计算各组对癌细胞的抑制率:细胞抑制率=(1-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由于细胞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不存在对数关系,所以采用改良寇氏法[16]计算出各供试化合物对实验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μg/mL),公式为:lgIC50=Xm-I[P-(3-Pm-Pn)/4],式中Xm为lg最大剂量;I为lg(最大剂量/相临剂量);P为抑制率之和;Pm为最大抑制率;Pn为最小抑制率.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见表1.化合物2a,2b,4a和4b对细胞的抑制率与浓度未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无法求出其IC50值,它们在25 μg/mL的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48.6%,63.4%,77.6%和76.8%.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0个新化合物对Hela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缩胺类席夫碱的细胞毒活性强于酰腙类席夫碱,可能是由于前者含有良好生物活性的三氮唑杂环结构所致.在6个缩胺类席夫碱化合物中,含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细胞毒活性优于不含苯环结构的化合物.【相关文献】[1]Kealy T.G.,Pauson P.L..Nature[J],1951,168:1039—1040[2]Kocian O.,Mortimer R.J.,Beer P.D..J.Chem.Soc.Perkin Trans.[J],1990,11:3203—3205[3]QIAN Ying(钱鹰),SUN Yue-Ming(孙岳明),LIU Ju-Zheng(刘举正).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J],1998,56(4):340—346[4]Togni A.,Hayashi T..Ferrocenes[M],New York:Ferrocen VCH,1994:624[5]Long B.H.,He C.L.,Yang Y.B.,Xiang J.N..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2010,45:1181—1188[6]Houlton A.,Roberts R.M.G.,Silver anomet.Chem.[J],1991,418(1):107—112[7]Jackman D.E.,Combs G.W.,Westphal D.B..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4946995[564][P],1990[8]Ulrich T.,Mueller W.,Yang Z.,Georg anomet.Chem.[J],1993,463(1/2):163—167[9]Lundquist R.T.,Cais .Chem.[J],1962,27(4):1167—1172[10]Dhaka K.S.J.,Chadha M.V.,Pojari H.K..Indian J.Chem.[J],1974,12:287—289 [11]Tomonori K.,Munehiro N.,Shinzi K.,Masateru anomet.Chem.[J],1977,129(2):189—196[12]Carlescu I.,Scutaru A.M.,Apreutesei D.,Alupei V.,Scutaruanomet.Chem.[J],2007,21(8):661—669[13]YU Xiao-Yuan(禹筱元),WANG Yan-Gang(汪焱钢).J.Guangxi Norm.Univ.(Nat.Sci.)(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0,18(1):63—65[14]Xiang J.N.,Jiang L.H.,Chen C.Y.,Fu Z.Y.,Duan J.F.,He X.X..J.Carbohydr.Chem.[J].2006,25:595—614[15]XIANG Jian-Nan(向建南),CHEN Chao-Yue(陈超越),JIANG Li-Hui(蒋历辉).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07,28(8):1497—1502 [16]LIU Heng(刘衡),FU Ren-Yi(符仁义),LI Feng-Yi(李丰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2005,13(6):964—968。
含二茂铁基Shiff碱的合成
张鑫;侯雪梅;闫丽;李传碧
【期刊名称】《山东化工》
【年(卷),期】2009(038)005
【摘要】以呋喃甲酸为原料,经酯化、酰肼化反应得到呋喃甲酸酰肼,再由乙酰二茂铁与呋喃甲酸酰肼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含二茂铁基的呋喃甲酸酰腙,较系统地研究了乙酰二茂铁与呋喃甲酸酰肼的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乙酰二茂铁与呋喃甲酸酰肼物质的量比为1:1.1,反应时间为30~40℃,反应时间5h的优化条件下,产品产率达83%,以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产品进行确定.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张鑫;侯雪梅;闫丽;李传碧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68+.4
【相关文献】
1.含二茂铁基Shiff碱的合成 [J], 张鑫;侯雪梅;闫丽;李传碧
2.一种新型含硫二茂铁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配位反应 [J], 闫国伦;陈亚萍
3.新型含二茂铁基 Mannich 碱的合成与表征 [J], 刘玉婷;宋思梦;尹大伟;杨晓刚
4.一种含二茂铁基水杨醛席夫碱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J], 邓瑞红;赵小芳;王自琛;曹迁永
5.含二茂铁基偶氮苯水杨醛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J], 肖文杰;万屏南;刘文琴;崔汉峰;苏婷婷;林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酰基二茂铁缩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Schiff碱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刘玉婷;尹大伟;傅雀军;吕博【期刊名称】《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27)4【摘要】采用乙酰基二茂铁与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缩合合成了新型的含二茂铁基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IR谱、1H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抑菌实验,对其应用领域作出了展望.【总页数】3页(P66-68)【作者】刘玉婷;尹大伟;傅雀军;吕博【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2【相关文献】1.无溶剂研磨法合成酰基二茂铁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Schiff碱 [J], 刘玉婷;王忠宇;尹静怡;尹大伟2.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氨基-1,3,4-噻二唑啉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J], 曹克广;王忠卫;赵信歧3.2-氨基-5-(4-吡啶基)-1,3,4-噻二唑Schiff碱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J], 宋新建;王子云;汪焱钢;张正文;陈传兵4.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J], 薛蒙伟;朱晔辰;戚诗媛;张敦林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 [J], 张玉霞;周涛;马万山;张海宾;陈世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5233.1(22)申请日 2019.04.12(71)申请人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坪地段)1001号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72)发明人 唐武飞 陈寿 彭晓华 谷晓昱 张胜 聂俊 刘晓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代理人 王永文 刘文求(51)Int.Cl.C08K 5/56(2006.01)C08L 67/04(2006.01)C08L 67/02(2006.01)C07F 17/02(2006.01)C08J 5/1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二茂铁基席夫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茂铁基席夫碱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所述二茂铁基席夫碱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发明所述二茂铁基席夫碱是一种含阻燃元素的二茂铁基席夫碱化合物,是将含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与二茂铁席夫碱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协同提高阻隔、阻燃和抗菌的效果,将所述二茂铁基席夫碱应用到对生物基材料的改性,能够改善生物基材料本身缺点,使其阻隔性能、阻燃性能和抗菌性均有巨大的提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109988335 A 2019.07.09C N 109988335A1.一种二茂铁基席夫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茂铁基席夫碱的化学结构式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茂铁基席夫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季戊四醇磷酸酯与三氯氧磷进行反应,制备化合物A,其中,所述化合物A的化学结构式:;将所述化合物A与三聚氰胺进行反应,制备化合物B,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化学结构式:;将所述化合物B与二茂铁二甲醛进行反应,制备得到二茂铁基席夫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茂铁基席夫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季戊四醇磷酸酯与三氯氧磷进行反应中,所述季戊四醇磷酸酯与三氯氧磷的物质的量比小于等于3:1。
二茂铁基-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与表征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光电子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纳米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光电性能和更强的生物活性等优势。
因此,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茂铁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和磁性。
目前,二茂铁在催化、生物传感、电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它的水溶性较差,对其结构的调控和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粘附性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利用壳聚糖包覆对二茂铁进行修饰,可以增强其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为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席夫碱是一种可以与壳聚糖形成交链反应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壳聚糖的修饰和改性。
在制备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时,席夫碱可以作为连接剂,将二茂铁和壳聚糖进行交联,形成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席夫碱作用下的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和表征,探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拟通过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和表征:1. 壳聚糖的预处理:将壳聚糖进行溶解、离子交换和滤膜过滤等处理,以达到较高的纯度和分子量,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2. 席夫碱的合成:采用合成方法合成席夫碱,通过IR、NMR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3. 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席夫碱作为连接剂,将二茂铁和壳聚糖进行交联,制备得到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
4. 复合材料的表征:通过FT-IR、UV-Vis、磁性分析等方法对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其结构、形貌和性质等,以探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课题通过制备得到二茂铁基-壳聚糖复合材料,探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抑
菌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合成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并测试其抑菌活性,以探究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二、研究内容
1. 合成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如铜、铁等),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
2. 对合成的金属络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的金属络合物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3. 测定金属络合物的抑菌活性:采用不同细菌菌株(如病原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并比较不同金属络合物的抑菌效果。
三、研究意义
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是重要的有机分子,其金属络合物在医药、食品及环保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将探究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的抗菌剂提供新思路及理论参考。
四、研究计划
时间节点|任务内容
-|-
第1-2个月|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向及参考文献
第3-4个月|合成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对产物进行初步表征
第5-6个月|对合成的金属络合物进行详细表征,并测定其抑菌活性
第7-8个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归纳,撰写论文
第9-10个月|论文修改及完善,并准备发表论文
五、预期成果
1. 成功合成二茂铁吲哚及二茂铁β-二酮的金属络合物。
2. 对合成的金属络合物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抑菌活性,探究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3. 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基于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基于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李珊珊,李国璧,蔡跃鹏*【摘要】摘要:结合作者研究的结果,综述了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同时也简述了它们的荧光性能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4)001【总页数】8【关键词】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席夫碱配合物; 合成策略;性能席夫碱(Schiff Base)也称亚胺或亚胺取代物,是一类含有基团的有机化合物.1864年,SCHIFF报道了双水杨醛亚胺合铜(II)的结构,并确定了金属离子与席夫碱的摩尔比为1: 2,Schiff Base因此而得名.多年来研究这类席夫碱配体的主要目的在于合成一些具有更高活性和生理功能的席夫碱配合物,开发高效、低毒、性能优良的金属配合物.乙酰丙酮缩乙二胺(bis(acetylacetone)trimethylenediimine)席夫碱中的氮、氧原子本身具较强的供电子能力,当他们与金属配位时,这些氮、氧原子上的p轨道上的电子协同相关碳原子上的p轨道上的电子能够较好地与配位金属原子上dz2轨道上的电子形成离域大键(图1),从而形成更稳定的金属配合物,所以这类配体也常常作为络合剂.同时又由于在溶液中又具有多种形式的互变异构体,这类有机配体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在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策略下,以多种通过形式(图2)与过渡或稀土金属形成零维或一维配合物.在已报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中,主要是铜、镉、锰、铼、钴、锌、镍等金属的配合物,本文以这几类过渡金属为例,概述该类配体的相应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1 铜配合物早在1955年,MCCARTHY等[1]就报道了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铜的1个零维单核铜的配合物.1974年MILBURN报道了Cu-Na零维配合物,并讨论了他们的晶体结构[2].WALLECK等[3]于2010发表了1个三核铜配合物,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其晶体结构见图3.MUKHERJEE等[4]利用已合成得到的铜的配合物与高氯酸钠反应得到铜-钠杂核配合物,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u(II)Cu(I)单电子还原过程是不可逆的.有关这个配体的铜配合物已有报道,尽管没有晶体结构表征[5-7].2 锰配合物GALLO等[8]于1995年首次发表了基于该配体的锰-锂杂核配合物,并发现了一种简易的Mn—C功。
新型二茂铁三氮唑类Schiff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质郝新奇;赵雪梅;刘斌;朱玉;宋毛平;吴养洁【期刊名称】《化学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06(018)010【摘要】以乙酰二茂铁和氨基三氮唑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二茂铁三氮唑Schiff碱化合物,其结构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固态时化合物1a与一分子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维无限链状结构,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Mr:312.16,a=11.679(2),b=9.862(2),c=12.717(3)(A),β=108.60(3)0k,v=1388. 3(5)(A),Z=4,Dc=1.493mg·m-3,μ=0.71073(A),F(000)=648,最终偏离因子R=0.0454,wR=0.0984.电化学分析表明1a和1b的电化学性质相似,在电位0.4~1.1V范围内,都只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对应于Fc/Fc+电对,且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总页数】7页(P1179-1185)【作者】郝新奇;赵雪梅;刘斌;朱玉;宋毛平;吴养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723.6【相关文献】1.双乙酰二茂铁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Schiff碱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生物活性 [J], 杨敏;贺红举;李彦克;李明雪2.双核二茂铁Schiff碱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 [J], 李明雪;魏林恒;周静;王敬平3.新型二茂铁基Schiff碱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J], 张冬英;韩潇4.二茂铁单甲酸根桥联的镧二聚体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J], 李纲;侯红卫;李林科;王宇飞;孟祥茹;朱玉;樊耀亭5.双取代二茂铁为配体的配合物研究——Ⅲ.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电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 [J], 席振峰;杨瑞娜;候益民;金斗满;罗保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酮酰腙希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李水清; 许静仪【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21【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酰腙; 合成; 除草活性【作者】李水清; 许静仪【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1.3酰腙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希夫碱基这两类活性亚结构基团(CONHN=CH),此类化合物在进入生物体内后,易与靶标生物大分子形成多重氢键,增强了与受体的结合力,故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1-3]、杀虫[4,5]、除草活性[6-9]和抗癌活性[10,11]等。
由于酰腙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而且比普通的希夫碱化合物稳定,所以许多研究者选择其作为配体,合成了它们与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的金属配合物,并研究他们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以期寻找出活性更好的金属基药物[12,13]。
同时,研究还发现某些酰腙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和催化活性,在分析科学、材料科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14]。
基于酰腙类化合物所具有的潜在的生物和生理活性,使其在农业、医药领域及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各国合成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试验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合成了4个酮酰腙希夫碱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除草活性,以期为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合成试验1.1.1 试剂及仪器主要试剂有苯乙酮、环己酮、苯甲酸甲酯、对甲基苯甲酸甲酯、水合肼、无水乙醇,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主要仪器有全自动元素分析仪VarioELⅢ(德国Elementar公司)、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Nicolet 6700智能型(美国Nicolet公司)、电子天平等。
1.1.2 试验步骤1)中间体苯甲酰肼、对甲基苯甲酰肼的合成。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然后量取一定量的苯甲酸甲酯或对甲基苯甲酸甲酯加入三口烧瓶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合肼,在70~80℃回流6 h,反应完毕后快速将反应液倒入表面皿,常温下静置,析出白色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