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油栓 实验报告

甘油栓 实验报告

甘油栓  实验报告
甘油栓  实验报告

甘油栓的制备

邓春月1,何林芳2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市北碚区,400716)

摘要:为了熟知栓剂处方的拟定和其制备方案以及评定栓剂质量的方法;为了熟悉并掌握热熔法制备水溶性基质栓剂的工艺,特开本次实验课。本次试验针对栓剂的制备展开,主要运用了热熔法来制备水溶性基质的甘油栓,结果制出了完整的栓剂,并在本次试验中熟悉了栓剂的制备过程,了解了崩解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

关键词:甘油栓,制备,处方,质量检测

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常用的有肛门栓和阴道栓以及尿道栓。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无刺激性,外型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内应能融化,软化或融化并和分泌液混合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并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和贮存中变形。

栓剂由药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常用基质有脂肪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两类,甘油栓是水溶性基质栓剂。

栓剂的制法有三种:搓捏法、冷压法(挤压法)和热熔法。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其制备可采用三法的任一种,而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多采用热熔法制备。

甘油栓适用于各种便秘,尤其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栓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是: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型应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步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并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储藏或用时变形。并应做重量差异和融变时限等多项检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

研钵,玻棒,药匙,烧杯,小刀,栓模,蒸发皿,水浴,天平,LB-812A

型六管崩解仪(上海黄海药监仪器厂)。

1.2 材料

甘油,水,液体石蜡,碳酸钠,硬脂酸,蒸溜水。

1.3 处方

甘油(相对密度1.25) 32.0g

干燥Na

2CO

3

0.8g

硬脂酸 3.2g 蒸馏水 4.0g

制成肛门栓 12枚

1.4 制法

取干燥Na

2CO

3

与蒸馏水置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加甘油混合,后置水浴上加

热,加热同时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并随加随搅拌,待泡沸停止,溶液澄明后,注入已涂有润滑剂(液状石蜡)的栓模中,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即得。1.5 注意事项

a.制备甘油栓时,水浴要保持沸腾,硬脂酸细粉应少量分次加入,与碳酸钠充分反应,直至泡沸停止、溶液澄明、皂化反应完全才能停止加热。其化学反应

如下: 2C

17H

35

COOH+Na

2

CO

3

→2C

17

H

35

COONa+CO

2

↑+H

2

O

b.皂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制备时应除尽气泡后再注模,否则栓剂内含有气泡影响剂量和美观。成品水分含量不宜过多,因肥皂在水中呈胶体,水分过多会使成品发生浑浊。

c.甘油栓中含有大量甘油(约90-95%),与钠肥皂混合凝结成硬度适宜的块状,两者均具有轻泻作用。

d.注模前应将栓模加热至80℃左右,注模后应缓慢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透明度均受影响。

e.栓模内须预先涂润滑剂。润滑剂有两类:(1)脂肪性基质的栓剂选用软肥皂、甘油各1份及95%乙醇5份的混合液。(2)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类为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1.6 栓剂的质量检查

1.6.1 外观与药物分散状况

检查栓剂的外观是否完整,表面亮度是否一致,有无斑点和气泡。将栓剂纵向剖开,观察药物分散是否均匀。

1.6.2 重量差异检查

取栓剂10粒,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每粒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栓剂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一倍。(重量差异限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每粒重量-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100%

平均重量

栓剂重量差异限度

1.6.3 融变时限检查

取3粒栓剂,在室温放置1h后,分别放在3个金属架的下层圆板上,装入各自的套筒内,并用挂钩固定。除另有规定外,将上述装置分别垂直浸入盛有不少于4L的37.0℃±0.5℃水的容器中,其上端位置应在水面下90mm处。容器中装一转动器,每隔10分钟在溶液中翻转该装置一次。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如有1粒不符合规定,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2实验结果

制备结果

实验制得10粒完整甘油栓,如图1,实验成功。

2.2 质量检测结果

制剂检查结果记录如表

1

图1 图2

表1:栓剂质量检查结果

制剂编号 外观 重量(g ) 重量差异度%

融变时限 甘油栓(10粒) 1 2 3 4 5 6 7 8 9 10

外观完整,呈半透明子弹头状,表面亮度是一致,无斑点和气泡。将栓剂纵向剖开,药物分散均匀。(如图2) 23.59

2.34

2.34

2.35

2.38

2.36

2.30

2.33

2.36

2.36

2.35 -0.8 -0.8 -0.4 0.9 0.04 -2.5 -1.2 0.04 0.04 2.38 60分钟内,仅小部分溶解

3 分析与总结

本次实验制得10枚甘油栓,外观完整,无斑点和气泡,将栓剂纵向剖开,药物分散均匀。处方中,甘油既是主药也是基质,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使得水分渗入,促进排便;碳酸钠与硬脂酸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肥皂,具有刺激性,刺激

直肠,引起排便,同时还是硬化剂,起到定型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协助下,我掌握了栓剂的热熔制备法,了解了评价栓剂的质量检测方法,以及六管崩解仪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和观察其他小组总结出如下注意事项:

首先,皂化反应时,水浴要保持沸腾,硬脂酸细粉应少量分次加入,水浴加热同时,要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最好是一次少量加入硬脂酸后,搅拌,待沸泡消失后再加入少量硬脂酸,否则,沸泡很难消失,有小组再加入硬脂酸是没有少量多次加入,导致最后沸泡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消失。

其次,栓模要注意模口对应要准确,否则会制出蘑菇型,或其他非子弹头型,改变栓剂外形。注模前应将栓模加热至80℃左右,注模后应缓慢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透明度均受影响,我们第一次实验时,因为没有预热,导致10枚栓剂中有2枚外观不完整,出现残缺现象。

最后,在做重量差异检测时,精密称量要求每次称量前天平都需调平,即每次称量前都要更换称量纸,并且调平天平。同时应该注意,砝码的拿取应用镊子夹取,减小称量误差,防止砝码锈化,我们第一次实验时,因图方便,没有更换称量纸,最后测得大部分栓粒质量远大于平均质量,未通过重量差异检测。

适合制成栓剂的药物:栓剂适合腔道给药,比如肛门,阴道,尿道,鼻腔,耳腔等。包括①在37℃容易崩解释放的药物;②不适宜其他给药途径(如注射,口服,擦洗等)的,如易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的药物,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③腔道疾病药物,栓剂给药点离作用部位近,作用快速,栓剂有缓释作用,作用时间长。

4参考文献

[1] 甘油栓.2010版《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84

[2] 陈新梅.甘油栓的制备学生实验结果与原因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1,30

[3] 何元姓,何裕如.甘油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华西药学杂志,1996;11(4):232-234

药剂处方分析制备

例:复方碘溶液 【处方】碘50g 碘化钾100g 蒸馏水适量至1000ml 【制备】取碘﹑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即得。 碘化钾为助溶剂,溶解碘化钾时尽量少加水,以增大其浓度,有利于碘的溶解。例:复方硫磺洗剂 【处方】沉降硫磺30g 硫酸锌30g 樟脑醑250 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甘油1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备】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移入量器中,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例:磷酸可待因糖浆 【处方】磷酸可待因5g 蒸馏水15ml 单糖浆加至1000ml 【制备】取磷酸可待因溶于蒸馏水中,加单糖浆至全量,即得。 【作用与用法】镇咳药,用于剧烈咳嗽。口服,一次2~10ml,1日10~15ml。极量一次20ml,l日50ml。 例:鱼肝油乳剂: 【处方】鱼肝油500ml阿拉伯胶细粉125g 西黄蓍胶细粉7g 糖精钠0.1g 挥发杏仁油1ml尼泊金乙酯0.5g 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入250ml蒸馏水,用力沿一个方向研磨制成初乳,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例1.Vc注射液(抗坏血酸)(Vitamin C Injection) 临床上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并用于出血性素质,鼻、肺、肾、子宫及其他器官的出血。肌注或静脉注射,一次0.1~0.25g,一日0.25~0.5g。【处方】维生素C(主药)104g 依地酸二钠(络合剂)0.05g 碳酸氢钠(pH调节剂)49.0g 亚硫酸氢钠(抗氧剂)2.0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备】在配制容器中,加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搅拌均匀,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垂熔玻璃漏斗与膜滤器过滤,溶液二氧化碳,并在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最后于100℃流通蒸气15min灭菌。 例2.VB2注射液(riboflavin Injection)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参与体生物氧化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角炎、舌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B2缺乏症。【处方】维生素B2(主药) 2.575g 烟酰胺(助溶剂)77.25g 乌拉坦(局麻剂)38.625g 苯甲醇(抑菌剂)7.5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菌种活化保存法

附件: 新菌株(乳酸菌)斜面培养法 1.购买新菌株(安瓿瓶装冻干粉) 2.菌种管开启方法一:按购买菌种上的说明进行操作即可。 3.菌种管开启方法二(本次实验方法均在水平层流台进行): 3.1水平层流台开启风机跟紫外灯,半个小时 3.2 用浸过75 %酒精的脱脂棉擦净菌种管。 3.3将菌种管顶端在火焰上加热,注意避免直接加热菌体或加热过度。 3.4 将无菌水滴至加热过的菌种管顶端,使玻璃开裂。 3.5 用锉刀或镊子敲下已开裂的菌种管的顶端。 4.用玻璃三角瓶121.0℃灭菌约10-30ml的生理盐水20分钟 5.将开封后的冻干粉倒入生理盐水中,摇匀 6.用接种环沾取生理盐水,转接与MRS培养基平板上,在36.5℃中恒温培养48-72小时 后,得到二代菌。 7.此时可以使用二代菌进行菌株扩大培养,或对其进行保存菌种。 注意事项: 1 菌种活化前,请将冻干菌种管冷藏保存在5 ℃-10 ℃环境下。 3 菌种经过冷冻干燥后,生长延迟期较长,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 4 菌种活化及使用过程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第二代第2 代)观察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单一的纯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征及菌体形态,并进一步做生化鉴定实验以确定菌种。第三代为工作用菌。 乳酸菌菌种保存法 方法一:斜面保存法(略) 方法二:20%甘油保存法 器材:冻存盒、冻存管(2ml装)、甘油(丙三醇)、MRS肉汤培养基、1ml移液器及枪头、酒精灯、水平层流台、高压灭菌锅 操作步骤: 1.在水平层流台中用接种环挑取所需保存的的菌株放于灭菌过的MRS肉汤培养液,进行 36.5℃恒温培养48小时 2.配制40%的甘油,用移液器移取0.5ml于冻存管中,放于冻存盒 3.用报纸将冻存盒包扎好,放于灭菌锅中灭菌(121.0℃、20Min) 4.在水平层流台中,用移液器移取0.5ml培养后的MRS肉汤培养液加入到冻存管中,拧 紧盖子,摇匀,标识。 5.在冻存盒外也做好操作人,日期,所保存的菌种等信息标记 6.将冻存盒放于保鲜袋中,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层进行保存,一般可以保存至两三年。 7.若是需用,那一冻存管样进行培养即可。 实验室菌种激活方法

菌种保存大家谈。甘油的浓度。Word版

菌种保存大家谈。甘油的浓度。 2009-08-15 01:13 大家好! 我是保藏中心,最近发现基因酷保藏中心的共享菌株的保存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06年07年酷友共享的菌株很多都活化不了,好些酷友想要,保藏中心却不能应助,对此我们很抱歉! 因此,在此向大家赐教,菌株应如何保存呢? 望大家能分享经验,多提出建议(保藏中心如何保藏菌株和管理菌株为佳),一起努力搭建好这个平台,让它能帮到更多酷友! 作者: 保藏中心时间: 09-2-19 10:55 有人说,冷冻干燥保藏法是菌种保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没有做过,所以请教做过这方面的酷友,大肠杆菌的冷冻保藏应该注意的事项? 甘油冷冻保藏及穿刺菌的保藏一般能保藏多久呢? 作者: 我是好人时间: 09-2-19 21:34 冷冻干燥法是国内外一致认为比较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又称冷冻干燥保藏法,简称冻干法。它通常是用保护剂制备拟保藏菌种的细胞悬液或孢子悬液于安瓿管中,再在低温下快速将含菌样冻结,并减压抽真空,使水升华将样品脱水干燥,形成完全干燥的固体菌块。并在真空条件下立即融封,造成无氧真空环境,最后置于低温下,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而得以长期保藏。常用的保护剂有脱脂牛奶、血清、淀粉、葡聚糖等高分子物质。 由于此法同时具备低温、干燥、缺氧的菌种保藏条件,因此保藏期长,一般达5~15年,存活率高,变异率低,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较理想的保藏方法。除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宜用此法外,其他大多数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均可采用这种保藏方法。保藏菌种需用时,可在无菌环境下开启安瓿管,将无菌的培养基注入安瓿管中,固体菌块溶解后,摇匀复水,然后将其接种于适宜该菌种生长的斜面上适温培养即可。 该法操作比较烦琐,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冻干机等设备。不适合酷友频繁的求助菌种。我们实验室保藏菌种,不管是细菌,放线菌还是霉菌和酵母,我们都是用的甘油管保藏。就是划斜面得到单菌落,将单菌落置于液体培养基培养至对数期,在EP管中保存,菌液与甘油体积比为1:1,甘油要灭菌的。-20摄氏度保存即可。我们的菌种有保存七八年的依然能用。方便快捷。管理员不妨试试。 作者: 保藏中心时间: 09-2-20 23:03 :'终于有酷友理我了!感动ing 十分感谢您的指教!为了表达谢意,加两点威望

丙三醇 甘油的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称天然甘油; 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称合成甘油。 天然甘油 1984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至今为止,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产物分成两层:上层主要是含脂肪酸钠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9-16%,无机盐8-20%。油脂反应。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也称甜水),其甘油含量比制皂废液高,约为14-20%,无机盐0-0.2%。近年来已普遍采用连续高压水解法,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所得甜水中一般不含无机酸,净化方法比废碱液简单。无论是制皂废液,还是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所含的甘油量都不高,而且都含有各种杂质,天然甘油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浓缩得到粗甘油,以及粗甘油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 合成甘油 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氯化和氧化。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不定期乙酸氧化法。 丙烯氯化法 这是合成甘油中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共包括四个步骤,即丙烯高温氯化、氯丙烯次氯酸化、二氯丙醇皂化以及环氧氯丙烷的水解。环氧氯丙烷水解制甘油是在150℃、1.37MPa 二氧化碳压力下,在10%氢氧化钠和1%碳酸钠的水溶液中进行,生成甘油含量为5-20%的含氯化钠的甘油水溶液,经浓缩、脱盐、蒸馏,得纯度为98%以上的甘油。 丙烯过乙酸氧化法 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基醇。后者再与过乙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最后水解为甘油。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上述后两步反应在特殊结构的反应精馏塔中连续进行。原料烯丙醇和含有过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送入塔后,塔釜控制在60-70℃、13-20kPa。塔顶蒸出乙酸乙酯溶剂和水,塔釜得至甘油水溶液。此法选择性和收率均较高,采用过乙酸为氧化剂,可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简化了流程。生产1t甘油消耗烯丙醇1.001t,过乙酸1.184t,副产乙酸0.947t。目前,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的产量几乎各占50%,而丙烯氯化法约占合成甘油产量的80%。我国天然甘油占总产量90%以上。 工业级甘油

药剂学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及工艺设计 1.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分析处方) [处方]肾上腺素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离子络合剂 1mol/L盐酸适量pH 调节剂 氯化钠8g 等渗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将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溶于通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适量注射 用水中。另取少量注射用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加盐酸搅匀后,加肾上腺素搅拌使完全 溶解。将两液合并,以水用二氧化碳或氮气饱和的注射用水加至全量。用盐酸(1mol/L )或氢氧化钠(1mol/L )调整pH值至3.0-3.2。在二氧化碳或氮气流下过滤,分装于安瓿中,安瓿空间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封口。以100C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得。 2. 布洛芬片剂:(每片) [处方]布洛芬0.2g 乳糖o.ig PVP Q.S 乙醇(70%)Q.S 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0.02g 硬脂酸镁0.004g 制法:将布洛芬、乳糖、低取代羟丙甲纤维素混合均匀,另将PVP溶解于适量乙醇 中作粘合剂,将该粘合剂与前述混合物搅拌均匀制备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整粒,将硬脂酸镁加入干颗粒中,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 3. 指出下列处方制成的制品属于什么类型的软膏基质,分析处方中 各组分的作用,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处方:①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 油相 ②硬脂酸200g 油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 化剂 ③白凡士林200g 油相 ④液体石蜡250g 油相 ⑤甘油100g 保湿剂,水相 ⑥十二烷基硫酸钠1g 乳化剂 ⑦三乙醇胺5g 与硬脂酸反应生成三乙醇胺硬脂酸皂,做乳化剂 ⑧羟苯乙酯0.5g 防腐剂 ⑨蒸馏水加至2000g 水相 制法:将①②③④混合后,加热至80C,另将⑤⑥⑦⑧⑨混合后,加热至80C,将以上 两种混合液在80 C左右混合,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 4、处方分析:复方乙酰水杨酸片(1000片)的制备 处方乙酰水杨酸268g 对乙酰氨基酚136g

对甘油制备1,3-丙二醇工艺进行设计

对甘油制备1,3-丙二醇工艺进行设计 -发酵法制备1,3-丙二醇 摘要:本设计以甘油为原料,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通过测定菌体生物量、葡萄糖浓度、蛋白质浓度、甘油脱水酶、丙醛的浓度,可以初步判定发酵进行程度。设计实验对克雷伯氏菌发酵特性进行研究,分别研究温度、PH、甘油初始浓度、氮源对菌体生长和 1,3-PD 合成的影响。 关键词:1,3-丙二醇、甘油、克雷伯氏菌、厌氧发酵 1 前言 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可作为化学和医药工业中多种润滑剂、有机溶剂和前体的合成原料。它作为聚酯、聚醚和聚氨酯的重要单体原料合成的聚合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安全无毒、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不仅在服装和工程塑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以 1,3-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丙二醇酯,是世界六大食品乳化剂之一,目前已被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及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使用[]1。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业上成功开发出了以1,3-PD为原料的新型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PTT性能优良,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的1, 3-PD生产技术成为关注的热点。1,3-PD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转化法。 生物法合成 1,3-PD 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利用甘油或葡萄糖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清洁,对环境无污染,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以大豆油与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产量的迅速增长,产生了大量副产物甘油;用甘油合成附加值更高的 1,3-丙二醇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引起了如杜邦公司、陶氏化学公司、亨斯迈公司等公司的关注[]2。发酵工程作为生物法合成 1,3-PD 的关键环节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003 年美国环境保护机构向杜邦授予“绿色化学总统奖”,专门用于表彰该公司对生物基 1,3-PD 工艺开发所作的研究。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 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 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乳化剂丙二醇 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 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 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 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 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 35g 油相硬脂酸 120g 油相 液体石蜡 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 10g 油相 羊毛脂 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 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 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 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 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 pH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 50g 糊精 3g 淀粉 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 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 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 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溶剂 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 500g 主药苯甲醇 10ml 抑菌剂 吐温 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 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噁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 3%HPMC 180~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3g 润滑剂制成1000片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方法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第一天晚至第三天晚: 1)取-80℃保存的GV3101于含50μg/ml 利福平的LB (千分之一的利福平)平板划线,28℃培养(一般要两天)。 注意:划线的时候要少沾一点原菌株,不必等到菌株融化就可轻轻沾一点,一定要少量,然后轻轻地划在板上。挑得太多不容易长出单菌落,如果太用力也容易伤到菌株。 第三天下午或晚: 2)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灭菌的50ml 新管子加10ml 50μg/ml (千分之一)利福平的LB 液体培养基中,200rpm 28℃振荡培养12-16 hr (过夜可以)。 注意:管子最好用灭菌过的报纸包一下,摇菌时。 第四天早: 3) 取1-2ml (按1:50或者1:100的比例)菌液转接于含有50μg/ml (千分之一)利福平的100ml LB 液体培养基中(用500 ml 的三角瓶来摇菌28℃,200rpm 振荡培养至OD 600=0.5)。 注意:摇菌的过程可能需要3-4小时,要随时监控菌的浓度,可以平行的摇两瓶,其中一瓶用来测浓度,避免污染;并且为了保证检测菌液与未检测菌液的一致性,平行的两瓶菌液,最好来源于同一个50 ml 管子的菌液。 摇菌的过程中可以预先把NaCl 置于冰上预冷。 4) 转移菌液到新的灭过菌的50 ml 离心管中,冰上30min ; 5) 4℃,5000rpm 离心5min 。 6) 在超净台中弃上清,将管子倒立在灭过菌的吸水纸上,尽量倒干,可以用预冷的NaCl 快速冲洗一遍。 7) 加入10ml 预冷的0.15M 的NaCl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20min 。 注意:要用5ml 枪调到3ml 挡,轻轻抽打。 8) 4℃,5000rpm 离心5min 。 9) 在超净台中弃上清,将管子倒立在灭过菌的吸水纸上,尽量倒干。 10)加入2 ml 预冷的含15%甘油的20mM 的CaCl 2溶液,轻轻悬浮。 注意:要用1ml 枪轻轻抽打。 11)按200ul 的量分装到1.5 ml 无菌Eppendorf tube 中,液氮速冻,-80℃保存,一般不要存放超过2-3个月。

甘油栓的制备方案

栓剂的制备与分析 项目任务 1、甘油栓、醋酸洗必泰栓的制备方案设计 2、栓剂质量检查方法方案设计 3、项目实施 相关知识及资料 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熟悉栓模类型及使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4.孙耀华.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一部、二部、三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6.张琦岩,孙耀华. 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7.梁述忠,王炳强. 药物分析(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一、项目描述 二、材料清单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任务实施: 1、查找资料,了解栓剂的组成和类型?并在课业报告中加以描述。 2、查找资料,明确栓剂制备方法有哪些?通过观看写出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并在课业报告中加以描述。 3、设计甘油栓、醋酸洗必泰栓的处方、制备方案,在课业报告中详细描述配制过程。 4、思考并设计栓剂质量检查方法方案设计,在课业报告中详细描述检查过程。 5、思考栓剂时操作要点,并预先考虑实验注意的事项。 6、选择包装容器,并设计药品标签。 7、将粉针剂包装,并贴上自己手工绘制的药品标签。 8、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将本组的工作情况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 9、本小组同学集体给本组工作评分,并给其他小组评分。 (二)具体任务实施 任务一:详述栓剂的组成和类型? ?栓剂的基本组成是药物和基质。 常用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与水溶性基质两大类。油脂类基质,如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氢化植物油等。水溶性基质,如甘油明胶、聚氧乙烯硬脂酸酯(S —40)和聚乙二醇类等。某些基质中还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药物易于释放和被机体吸收。 ?栓剂的类型 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另一种是由腔道吸收至血液起全身作用。栓剂的制备和作用的发挥,均与基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用的基质必须符合各项质量要求,以便制成合格的栓剂。 栓剂因施用的腔道不同,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和尿道栓。直肠栓为鱼雷形、圆锥形圆柱形等;阴道栓为鸭嘴形,球形或卵形等;尿道栓一般为棒形。

甘油冷冻保藏法

甘油冷冻保藏法 本方法适合于中、长期菌种保藏,保藏时间一般为2-4年左右。 (1)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取斜面菌种在平皿上划线分离单菌落。 (2)平皿倒置于30℃或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小时,至单菌落的大小为3mm左右。 (3)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一个装50mL的300mL三角瓶中30℃或37℃振荡培养10-15小时,至菌密度OD600为1.0-1.5。 (4)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取少量种子液,涂片后,作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形态,及是否有杂菌。 (5)按30%甘油:种子液为1:1(V/V)的量加入无菌甘油,混合后分装至事先灭菌的菌种保存管(1-2mL/管),-70℃或液氮保存。 冷冻干燥保藏法 (1)准备安瓿管用于冷冻干燥菌种保藏的安瓿管宜采用中性玻璃制造,形状可用长颈球形底的,亦称泪滴型安瓿管,大小要求外径6-7.5mm,长105mm,球部直径9-11mm,壁厚0.6-1.2mm。也可用没有球部的管状安瓿管。塞好棉塞,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备用。 (2)准备菌种,用冷冻干燥法保藏的菌种,其保藏期可达数年至十数年,为了在许多年后不出差错,故所用菌种要特别注意其纯度,即不能有杂菌污染,然后在最适培养基中用最适温度培养,使培养出良好的培养物。细菌和酵母的菌龄要求超过对数生长期,若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保藏,其存活率反而降低。一般,细菌要求24—48小时的培养物;酵母需培养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存孢子;放线菌与丝状真菌则培养7-10天。 (3)制备菌悬液与分装以细菌斜面为例,用脱脂牛乳2ml左右加入斜面试管中,制成浓菌液,每支安瓿管分装0.2ml。 (4)冷冻冷冻干燥器有成套的装置出售,价值昂贵,此处介绍的是简易方法与装置,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将分装好的安瓿管放低温冰箱中冷冻,无低温冰箱可用冷冻剂如干冰(固体CO2)酒精液或干冰丙酮液,温度可达-70℃。将安瓿管插入冷冻剂,只需冷冻4-5分钟,即可使悬液结冰。 (5)真空干燥为在真空干燥时使样品保持冻结状态,需准备冷冻槽,槽内放碎冰块与食盐,混合均匀,可冷至-15℃。装置仪器,安瓿管放入冷冻槽中的干燥瓶内。 抽气一般若在30分钟内能达到93.3Pa(0.7mmHg)真空度时,则干燥物不致熔化,以后再继续抽气,几小时内,肉眼可观察到被干燥物已趋干燥,一般抽到真空度26.7Pa(0.2mmHg),保持压力6-8小时即可。 (6)封口抽真空干燥后,取出安瓿管,接在封口用的玻璃管上,可用L形五通管继续抽气,约10分钟即可达到26.7Pa(0.2mmHg)。于真空状态下,以煤气喷灯的细火焰在安瓿管颈中央进行封口。封口以后,保存于冰箱或室温暗处。 此法为菌种保藏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一般生活力强的微生物及其孢子以及无芽胞菌都适用,即使对一些很难保存的致病菌,如脑膜炎球菌与淋病球菌等亦能保存。适用于菌种长期保存,一般可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但设备和操作都比较复杂。 滤纸保藏法 (1)将滤纸剪成0.5×1.2cm的小条,装入0.6×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张,塞以棉塞,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 (2)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使充分生长。 (3)取灭菌脱脂牛乳1-2ml滴加在灭菌培养皿或试管内,取数环菌苔在牛乳内混匀,制成浓悬液。 (4)用灭菌镊子自安瓿管取滤纸条浸入菌悬液内,使其吸饱,再放回至安瓿管中,塞上棉塞。 (5)将安瓿管放入内有五氧化二磷作吸水剂的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至干。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1目的 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 2.1定义 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 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3 培养基 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 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 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甘油栓的制备-实验报告

甘油栓的制备 摘要本实验以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水为原料,按照相应比例,采用热熔法,在水浴下使硬脂酸和无水碳酸钠发生皂化反应制备10枚甘油栓,最终得到10枚子弹头形、完整光滑的甘油栓。 关键词甘油栓甘油硬脂酸无水碳酸钠 Abstrac t In the present stud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water is for raw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on the melt method, stearic acid an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happen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to be 10 glycerin bolt.Finally we obtained 10 bullet form, complete ,smooth glycerin suppository . Key Glycerin suppository Glycerin stearic acid sodium carbonate without water 甘油栓主要由甘油与肥皂或明胶配制而成。使用时塞入肛门刺激直肠壁, 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起到温和的通便作用。甘油栓因其作用温和,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短时间内即可促进排便,所以得到大家的青睐[1]].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重庆高教)栓模(十粒) 烘箱研钵药匙烧杯托盘天平玻棒蒸发皿小刀丙三醇(分析纯)无水碳酸钠硬脂酸液体石蜡水 1.2方法 1.2.1处方甘油40g,无水碳酸钠1g,硬脂酸3.5g,水5ml. 1.2.2制备方法由于制模时会存在损失,因此取制15粒栓的量。将1g无水碳酸钠用5ml水在蒸发皿内溶解完全后,加入40g甘油,再缓慢加入硬脂酸,并随加随搅,直至混合液变澄明,倒入事先已预热的栓模内,于室温下放冷,刮掉栓模表面的废 弃物,取出子弹头状的甘油栓. 2.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成功制得10枚甘油栓,外观光滑完整,未出现分层破裂和表面粗糙的情况。但所得甘油栓硬度较硬,且颜色不够白,带一点黄色。 重量差异 最低限度:2.263475g 最高限度:2.630525g 仅有一粒超过限度,因此本次甘油栓的重量差异检查符合药典规定。 2.2 讨论 硬脂酸作为硬化剂,虽然较于最常用处方的硬脂酸4%减少到3.5%,但硬度仍然较硬,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皂化过程不完全,硬脂酸为完全转化为硬脂酸钠。2010 版的《中国药典》中的处方用硬脂酸钠直接和甘油经过加热、溶解、混合制备,避免了硬脂酸和碳酸钠的皂化反应过程,提高了栓剂的质量[3]]。至于出现黄色,是由于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试管夹本身带黄色,污染了蒸发皿内的混合液。 实验完成后,甘油栓出现了“出汗”的现象,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明胶进行调节,如每100g中加入12g明胶,加入明胶也可以对其硬度进行调节[1]。当然,甘油作为水溶性药物,完全可以采用明胶做基质,在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钠做为硬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 1. 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 ℃,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 热至 75 ℃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 写出10%Vc 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 ℃,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 搅拌,制成O/W 型乳剂基质。 4. 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 调节剂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 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 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 目筛然后与糊精、1/3 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 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 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剩余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含量测定合格后计算片重。 6. 处方分析并简述制备过程 Rx1 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 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制备:在配置容器中,加处方量80% 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加维生素C 溶解后,分次加碳酸氢钠,溶解后加入已配好的依地酸二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pH6.0-6.2, 添加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过滤,通二氧化碳气流下灌封。 7.写出板蓝根注射液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处方用量作用板蓝根500g 主药苯甲醇10ml 抑菌剂 吐温80 5ml 增溶剂注射用水适量溶剂共制1000ml 8. 写出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400g 主药甲氧苄啶(TMP )800g 主药(抗菌增效剂) 淀粉/120 目80g 填充剂,内加崩解剂3%HPMC 180 ~200g 润湿剂,黏合剂硬脂酸镁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 一.菌种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常用的有甘油菌保存: 取灭过菌的1.5ml EP管,按照60%—80%甘油的加入量,保存零下80度。例:取37°培养过夜的菌液2-4ml甘油6-8ml,充分混匀后分装于1.5ml EP管中,置于-80°冰箱即可。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二.常用的器材 所要保存的微生物;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各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

甘油菌活化和质粒提取

一、甘油菌活化 1.LB培养基制备: 胰蛋白胨10g 酵母提取物5g NaCl10g 加去离子水至800mL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用5mol/LNaOH(约0.2ml)调节PH至7.4,加入去离子水至1000ml,高压蒸汽灭菌20min。 ●灭菌后注意密封,4℃能存放1个月。 ●含琼脂的LB培养基: 上述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加入15g/L(铺制平板用)或7g/L(配制顶层琼脂糖用)琼脂糖,高压灭菌20min。 2.倒平板 2.1 超净台,接种环,灭菌培养皿,酒精灯等紫外灭菌30min。 2.2 培养基高压后放在60℃水浴锅中保温。溶液尚未冷却时,即应取出培养基,并轻轻转动以使溶解的琼脂或琼脂糖能均匀分布于整个培养基溶液中。小心培养基过热,旋动液体产生暴沸。 2.3 冷却至50℃,在超净台中加入抗生素等不耐热的物质(现用现加),为避免产生气泡,混匀培养基时应采用旋动的方式,然后直接从烧瓶中倾出培养基铺制平板。 2.4 从冰箱中取出甘油菌冻存管放在冰上,不要等到融化(反复冻溶不利于长期保存),直接用(枪头)接种环在冻存管内的冰碴上蘸一下,然后马上涂平板即可。 37℃培养12-16h。第二天挑单克隆大量培养。 3.大量培养 3.1 冷藏的液态培养基重新高温高压湿热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加入抗生素。 3.2 在无菌操作台中将菌落挑至已加抗生素的液态培养基中(2-5mL),37℃,200rpm培养8h。 3.3 按1:500至1:1000的比例,用加抗生素的液态LB培养基稀释3.2所得菌液。

(25-50uL菌液+25mL液态含抗生素LB培养基)。37℃,200rpm培养12-16小时。 ●使密度达到3-4 10^9/mL。 ●OD600在0.5左右。(在可见分光光度计600nm处测菌液的光密度值,OD600在0.5左右时可判断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活力最佳。)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8,Vol.25No.11 综述专论 Chemistry &Bioengineering 1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2005238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2005B08) 收稿日期:2008-07-17 作者简介:高军(1968-),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分离工程和流体相平衡方面的研究。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 高 军,李坤坤,张君涛,徐冬梅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大量副产的甘油使得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国内外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研究现状及工艺路线,针对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述了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反应设备和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甘油;二氯丙醇 中图分类号:TQ 2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08)11-0001-03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 ,ECH ),别名表氯醇,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油状液体,1854年首先由Bert helot 以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发现,数年后,Reboul 提出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碱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1]。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2],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以及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3],同时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 1 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概况 目前,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又称烯丙醇法)[4]。 丙烯高温氯化法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三步反应过程,具有生产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并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稳定、中间产物氯丙烯既可作精细化工原料又可作商品出售的优点,但存在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单耗高、设备易腐蚀等缺点。醋酸丙烯酯法包括丙烯乙酰氧基化反应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烯丙醇氯化制二氯丙醇和二氯丙醇环化制环氧氯丙烷四步反应过程。该工艺优势明显:采用乙酰氯化技术,收率高;无氯醇化工艺,质量好;取消了高温氯化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而且氯气和石灰原料消耗减半。然而该工艺又存在着反应步骤多、需用不锈钢材料防醋酸腐蚀、需防止 烯丙醇单元混合气爆炸的安全隐患等不足。此外,以 上两种环氧氯丙烷生产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均存在着“三废”治理和投资过大等问题。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包括氯化和皂化两步反应过程。氯化过程是甘油与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皂化过程是二氯丙醇在碱液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环氧氯丙烷,同时利用环氧氯丙烷和水形成88℃共沸物,用水蒸气将产物从反应体系里分离出来,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 : 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在我国很早就有应用,并 且有多篇文献报道[5,6]甘油催化氢氯化生成产物二氯丙醇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为了平衡氯醋酸生产中的副产物氯化氢,曾有过利用废气氯化氢制备二氯丙醇[7]的实例。20世纪60年代,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8],无锡树脂厂也使用过此技术,但终因甘油的生产成本过高而逐渐被放弃。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副产甘油,甘油法合成环氧氯丙烷的工艺路线重新引起了人

药剂学处方分析 (1)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1.01(25°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 20ml 95%乙醇 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 850g 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 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 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菌种保藏和复苏-精简版

菌种的保藏与复苏 一、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定义 菌种保藏(culture preservation)是指将微生物菌种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妥善保藏,避免死亡、污染,保持其原有性状基本稳定。菌种保藏有许多的方法,其共同的目标是把菌株的优良性状保存下来,防止退化、死亡或杂菌污染。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大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其中低温是保藏菌种的重要因素,也是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作低温保藏时,注意尽量不损伤细胞。在缓慢冷冻时,胞外基质一般较快结冰而形成冰晶使基质浓度增高,造成细胞水分外渗而大量脱水,可能使细胞死亡。如快速降温,胞内也很快形成冰晶,胞内外渗透压基本平衡,同时胞内冰晶较小,对细胞及原生质膜的损伤也较小,菌株不易死亡,影响也较小。与低温相关的保藏方法,如冷冻干燥法、超低温保藏法等,都是利用低温条件下细胞与环境的特殊平衡原理而设计的。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本实验室常用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 1.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C冰箱中保存。 平板在4°C存放时,最好用封口膜封口,不能长时间存放,一般7-10天,最多不应超过2个星期(特殊菌株可能时间更短,如铜绿假单胞菌只能存放3天)。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经灭活处理后销毁。 2.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菌种长时间冻存应放于液氮或者-80 °C冰箱,利用10-15%的甘油进行冻存。甘油的作用:甘油能够提高水体的粘稠度,使其冰点提高,防止细胞内部产生冰晶造成细胞的损害,一般使用甘油的终浓度在10%-20%,该范围外的浓度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如果是保存带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