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872.50 KB
- 文档页数:7
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设计陈盛银【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2(035)012【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Websites offer e — map servic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map is also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e - map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amount of Website'S Visits, this paper makes an overview of the e - map technical design and production method about Vector electronic maps, raster electronic maps and DEM electronic map.%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网站都提供了电子地图服务.基于电子地图进行的平台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电子地图的制作技术决定了网站的访问量.本文主要概述了2维电子地图制作设计与制作方法,并用此方法概述了常用电子地图: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和晕渲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总页数】3页(P93-95)【作者】陈盛银【作者单位】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地图设计专家系统 [J], 陈金萍2.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地图设计专家系统 [J], 华一新3.面向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公有电子地图设计方法 [J], 乐梅;王伟;刘桂宏4.精细化导航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研究 [J], 古敏聪5.疫情时期下的新疆旅游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J], 时卉;杨兆萍;石天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与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地图的制作逐渐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内容。
数字地图的制作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空间数据。
本文将介绍数字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数据收集与整理数字地图的制作离不开数据,因此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来源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测量等方式获取。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以确保数字地图的制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整理方面,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清洗,以便后续的数字地图制作工作。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数字地图制作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时,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处理、变换和计算。
例如,可以通过坐标转换,将收集到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具体的地理空间位置,或者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数字地图制作提供基础。
3. 地图设计与制作地图设计与制作是数字地图制作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地图设计时,需要根据制图目的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类型、比例尺、颜色、符号等元素,以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图制作的软件和工具,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导入到地图制作软件中,进行地图的绘制与编辑。
在地图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版式的布局,以确保地图的美观性和可读性。
4. 地图输出与发布地图的输出与发布是数字地图制作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地图输出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介和格式,如纸质地图、电子地图或者网络地图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地图输出的质量和尺寸,确保地图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在地图发布方面,可以通过印刷品、展示板、电子邮件、网站等方式将地图传递给目标用户,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数字地图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谈如何制作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数据类型包括线划地图与影像地图两类。
线划地图以矢量基础地形要素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数据分级与可视化设置而成;影像地图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并配以矢量线划和矢量注记。
1 电子地图的特点地图是对地球表面各种形体及其相关属性的一种描述,是存储空间信息的载体,并把信息存储起来重复利用。
电子地图的出现和发展,扩大了地图的应用领域,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
1.1 动态特性:与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模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首先具有随需而变的动态特性。
1.2 无缝特性:电子地图的漫游和平移功能,使得地图范围可以做到“无边无际”,达到“横向”无缝。
同时,通过地图投影的实时变换和空间尺度的无级缩放,可以使同一区域的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不同电子地图实现无缝叠置,实现“纵向”无缝。
1.3 多媒体特性:电子地图不仅能通过地图符号、文字、图片来传递地理信息,而且还可以配以适当的音频、视频,甚至配合外挂数据库来使用和查询,从而使得地图的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1.4 共享特性:数字化使数字地图比模拟地图更加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和共享。
1.5 多维特性:电子地图不仅可以拥有精美的点、线、面、体符号,而且可以用真3维模拟现实的地表情况,以及专题要素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2 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地图的设计是建立电子地图系统和制作电子地图之前的一项准备和指导性工作。
针对不同的专题电子地图,需要采集不同的数据。
2.1 电子地图的数据采集与编辑空间信息数据量大,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来获取信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采集数据,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2.1.1 栅格数据的采集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値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①扫描获取:通过对纸质地图扫描,将地图扫描成图像存储,成为数字栅格(DRG)数据。
扫描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格式比较多。
常见的有TIF,PIX,GIF,JPG及BMP等。
车辆远程诊断仪的主要功能是导航。
导航功能的重点是行车路线设计、自动车辆定位、综合信息服务、路径引导服务等。
导航功能是GIS技术、通讯技术、嵌入式技术和GPS定位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
系统通过对GPS定位全天候、高精度、实时性强的特点,可实现对车辆准确实时的跟踪,通过应用GLS 技术,则可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的定位信息,明确用户所在的准确位置。
文中在介绍了典型的导航系统软硬件构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车载导航电子地图设计和实现,对于车载导航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现实意义。
1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的体系结构1.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嵌入式系统作为电子地图的载体时,硬件系统需采用32位的微处理器,工作频率在400 HMz以上,以便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流畅的运行操作系统。
硬件系统需能够支持多媒体功能,支持LCD触摸屏输入、具有大容量SD卡的加载功能,所选取的操作系统应具有信息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的管理功能。
SH7764作为诊断仪的核心处理器,其最高工作频率为324MHz,可实现583MI/S的处理性能。
FPU支持单、双精度运算,可实现2.3GFLOPS的最高性能。
并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包括硬件音频解码功能、正玄/余玄操作以及向量元算操作功能。
外设执行存储功能包括NAND闪存控制器和存储卡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10/100BASE—T)、USB接口(全速/高速)、I2C总线接口、带有FIFO的串行通讯接口,显示支持功能是由2D图形引擎、LCD控制器和数字RGB输出功能提供的。
SH7764高速的数据处理性能和丰富的外设功能,使得SH7764处理器可以低廉的成本构成一个高性能的车载诊断处理系统。
使用SH7764构成车载远程诊断仪时,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使用SH7764构成车载远程诊断仪时的电路框图1.2 操作系统WinCE操作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可裁剪、易移植的系统,且具备了系统所必须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地图数据库的存储及管理功能。
武汉大学试卷纸GPS电子地图的设计李庆君(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应用领域——GPS 电子地图。
根据电子地图的特点,介绍了GPS 电子地图系统的结构、功能、实现原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1 引言近年来,我国车载导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航电子地图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现势性距实际导航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为加快导航电子地图采集与更新,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系统很有必要。
导航电子地图是将GPS或北斗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把GPS或北斗接收器所在位置定位在地理底图上,并显示在屏幕上GPS 电子地图是导航、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它可安装在移动目标(例如车船、飞机)上,也可用于目标跟踪。
本文以笔者参与开发的系统为例详细介绍该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2 原理及系统结构2.1 原理系统主要分为采集和编辑2个模块。
采集是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和道路信息采集,其工作原理是:两台测量型GPS接收机,一台为固定站,放置在已知控制点上,另一台放置在车辆上作为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与便携机联机作业,系统采集模块同时进行GPS定位数据采集存储,单点定位方式导航可视化采集道路属性信息和兴趣点等信息。
在采集结束后,把固定站数据与流动站数据进行后差分处理,从而获得高精度道路坐标。
编辑模块提供了采集数据导入、智能化编辑、质量检查和成果输出等功能,以提高作业效率和成果质量。
2.2 总体结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系统共分为两个部分;采集模块和编辑模块,计算机负责将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纬度坐标转换为(X,Y)坐标并显示在屏幕底图上,它还可完成各种查询功能;GPS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卫星信息,并传送给计算机;地理图库对一定数量的单幅地图按地理相关位置建库,形成一区域性电子地图库;信息库存放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有关信息,如旅游点、宾馆、娱乐场所、标志建筑物等。
电子地图的制作与应用在测绘与导航中的技巧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追求,电子地图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地图通过精确的测绘和灵活的导航功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探讨电子地图的制作、应用以及其中的技巧与实践。
一、电子地图的制作电子地图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遥感技术以及人工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首先,收集现有的地理数据,包括卫星图像、航拍图像、激光雷达数据等,这些数据构成了电子地图的基础。
然后,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清理,将不同数据进行配准和融合,生成一张完整且准确的地图。
最后,对地图进行美化和标注,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中,有几个技巧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正确选择和处理地理数据是关键。
不同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对于地图的配准和融合,需要采用合适的算法和方法,避免数据失真和重叠。
此外,对于地图的美化和标注,需要注意色彩、字体和符号的选择,以及信息的层次和清晰度。
二、电子地图在测绘中的应用电子地图在测绘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电子地图可以用于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
通过卫星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地表的高程和形态信息,为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提供重要数据。
其次,电子地图可以用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
通过遥感技术和GIS分析,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土地规划方案。
此外,电子地图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等领域,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电子地图的测绘应用中,有几个技巧和实践是需要掌握的。
首先,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在地图的展示和分析中,需要注重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最后,在地图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地图操作工具,如缩放、平移和查询等,以获得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电子地图制作方案一、电子地图的制作目标为满足城市车辆导航的需要,电子地图的制作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提供电子地图须是矢量化电子地图。
矢量化电子地图虽然比传统的栅格电子地图制作成本高,但具有无极比例尺(比例尺可以随需求无限地放大或缩小)、信息含量高、易处理等特点,更符合车船导航与管理的需要。
2、为保证地图精度和所需信息量,电子地图的矢量化工作要求在比例尺为1:2万地图上进行。
3、提供电子地图要求包括主要城市街道及名称、公路、水库湖泊、海洋、公园绿地、河流水溪、主要建筑或标志物、医院、影剧院、学校、机关和公司等内容。
4、最终提供的电子地图数据格式须是DXF和ESRI shape。
这是为分别满足导航仪和管理系统要求而提出的。
二、电子地图制作的技术途径1、矢量化平台的选择经过对多种方案实验比较,确定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DAK作为地图数字化和编辑软件。
DAK不仅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功能,还可以进行地图编辑、建立拓扑关系,提供46种地图投影方式转换,具有支持ARC/INFO E00、AGF、DXF、ESRI shape等数据格式。
此外,利用DAK也可以方便以后对电子地图的修改和更新。
2、纸图的确定根据电子地图的制作要求,选择1:2万的地图为矢量化对象。
3、其他条件的选择制作矢量化电子地图在硬件上需要数字化仪、计算机等设备。
计算机可以选择普通PC兼容机,数字化仪可选择DAK所支持的CAL COM9100等品牌。
三、电子地图制作主要工作及步骤1、地图控制点的选择与测定因为购买的大比例尺地图缺少经纬度坐标和地理控制点,根据地图数字化的要求,需要首先测定一些高精度控制点。
为提高控制精度,控制点的选择既要均匀,还要具有的易测点、易标定的特点。
2、地图数字化分层方案的制定根据地图数字化的内容和地理信息处理与存储的需要,将地图分为9个图层(Coverage)。
面状图层:包括主要城市街道和公路、建筑、水库湖泊、海洋面状河流,公园绿地等。
如何进行电子导航地图制作和更新现如今,电子导航地图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
无论是自驾游、骑行、还是步行,我们都需要依赖电子导航地图来指引我们的方向。
那么,电子导航地图是如何制作和更新的呢?首先,电子导航地图的制作需要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道路网络、建筑物、地形等信息。
人们可能会想到利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但实际上,卫星图像只能提供静态的地理信息,无法提供实时的导航指引。
因此,制作电子导航地图的第一步是进行精确的测绘。
测绘人员会利用专业的测绘设备,对道路网络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每个地点的坐标信息。
此外,他们还需要收集其他的地理信息,例如兴趣点(POI),如酒店、餐厅、银行等。
这一步是地图制作的基础,决定了地图的准确度和可用性。
接下来,测绘人员需要将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以生成可视化的地图。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测绘人员需要根据数据的种类和用途,选择适当的地图符号和标注方式。
同时,他们还需要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和大小,进行地图的分块处理和排版设计。
这样一来,地图制作的的可视化阶段就完成了。
地图制作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地图的更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道路网络的改变,电子导航地图需要及时更新,以保持准确度和可用性。
地图更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地理信息采集车辆。
这些车辆通常安装有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图采集设备,可以实时记录车辆所经过的道路信息。
这些数据会被传输到地图制作公司,经过处理和整理后,用于更新地图。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地图的动态更新,保证了地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地图制作公司还可以利用众包的方式进行地图更新。
众包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将地图更新的任务分发给用户,由用户自愿上传道路变更和POI 信息。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用户资源,实现地图更新的快速和经济效益。
而对于用户而言,参与地图更新可以获得奖励,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对地理信息的认知和参与感。
绪论一、选题背景以及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两者的集成化程度也日益加强,实现了GPS 导航信息在GIS上的可视化、一体化和集成化,能够在地图上实时动态地跟踪目标和显示地理位置。
GPS定位为GIS提供了采集数据信息的新方法,GIS为GPS提供了可视化的原始地图背景,两者关系愈加紧密。
电子地图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地理信息载体,具备地图的内涵, 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的符号化显示, 具有信息丰富、直观易懂、更新方便、实用灵活等特点, 因而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
所以电子地图与GPS定位系统相结合成为两者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GPS车载导航设备和PDA设备的快速发展,GPS、电子地图与掌上电脑技术相融合,逐步形成一个嵌入式的掌上导航系统,是当前GIS、GPS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
如今,作为GPS与GIS 很好的结合体,GPS车载导航系统在国内外市场已经逐步普及,成为汽车行业的宠儿。
本文选题意义在于利用GIS矢量数据(shapefile非拓扑关系数据)作为电子地图格式,结合GPS,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实时定位,对基于电子地图GPS定位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为GPS导航与GIS的结合体,嵌入式掌上导航系统成为了国内外GPS厂商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宠儿——车载GPS导航系统。
车载GPS导航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系统,能够探测到汽车在行驶途中的当时位置,协助驾驶者在陌生的道路环境中,通过电子地图与话音指南,准确地掌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它是GPS导航定位技术与电子地图技术结合的焦点。
现阶段,随着电子产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汽车生产商、GPS专业厂商加快了对汽车GPS导航系统研制,而我国汽车导航系统本身起步比国外要晚了许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下面简述国内外在该行业上的研究进展状况。
如何进行电子地图制作与更新电子地图的制作与更新是一个涉及技术、地理信息和用户需求的综合性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电子地图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电子地图的制作与更新,并分析其意义和挑战。
一、电子地图制作的基础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电子地图制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使用GIS软件,可以将地理要素、地形、空间统计数据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这为电子地图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展示能力。
2.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电子地图制作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借助卫星图像和激光雷达等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理数据,如地形地貌、道路、建筑物等。
这些数据是电子地图制作的基础,也是更新地图的重要资源。
二、电子地图制作的步骤与方法1. 数据收集与处理电子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与处理。
这包括收集各种地理数据,如卫星图像、遥感数据、地图资料等。
然后使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生成数字化地理要素和地形数据。
2. 地图设计与绘制在收集和处理数据之后,进入地图设计与绘制阶段。
根据用户需求和地理特征,设计地图的风格、色彩和符号等。
然后通过GIS软件或绘图工具将地理要素描绘出来,生成初步的电子地图。
3. 数据验证与修订一旦绘制完成,需要对电子地图进行数据验证与修订。
这涉及到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检查,以及与实地进行对比和校正。
通过不断的验证和修订,保证电子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地图制品制作最后一步是地图制品制作。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可以将电子地图制作成不同的制品,如手机APP地图、车载导航地图、航空地图等。
三、电子地图的更新与维护电子地图的更新与维护是其持续使用的关键。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变动,电子地图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更新与维护措施:1. 卫星图像更新利用卫星图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识别出地表的变化情况。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电子地图制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地图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出行导航,还是地理信息查询,电子地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电子地图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测绘技术,本文将围绕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电子地图制作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测量与数据收集电子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测量与数据收集。
在过去,人们制作地图主要依靠地面测量和航空测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有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测量与数据收集。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时,我们经常会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精确定位和测量地理坐标。
在外业工作中,通过携带便携式GPS设备,我们可以记录特定位置的坐标,并将其导入电脑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精确的高程数据,为电子地图提供更为准确的地形信息。
另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观测和收集数据。
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地表影像和高程模型,为电子地图制作提供详细的地理数据。
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与数据收集完成后,就需要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电子地图制作中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清理和修正。
由于各种原因,测量数据中可能存在误差或不连续的情况。
通过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平差和检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还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配准和融合。
在使用不同测量方法或数据来源进行测量时,每种数据都可能有自己的坐标系统和投影方法。
因此,为了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无缝连接,需要进行数据的配准和融合。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来实现。
第三部分:地图绘制与渲染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地图绘制与渲染。
地图绘制与渲染是将获取到的地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地图形式的过程。
地图绘制可以使用专业的地图绘制软件进行,如Esri ArcGIS、Adobe Illustrator 等。
精准电子地图简易制作教程来源:原创作者:feiyudz 浏览:37次日期:04-12本文配合专门视频教程,讲解利用GoogleEarth软件生成MapInfo格式电子地图的步骤。
Tips1:本方法可用于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半径区域的电子地图制作。
Tips2:小区域范围里可以把经纬线看成是直线。
Tips3:jpg格式图片下载完成之前都不要关闭GoogleEarth,GetScreen只是调用GoogleEarth 但不能独立运行!Tips4:Windows图片像素坐标以左上角顶点为原点,向右为x轴正方向,向下为y轴正方向。
Tips5:所有地图,包括电子地图的方向顺序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Tips6:如果你做出来的区域地图明显不是矩形显示的,那么你还是重新再做一遍吧!因为你的地图肯定没有配准好坐标!!先来看看视频教程。
PS:由于还要开屏幕录软件,以及好久没整理系统的原因,录像里的程序运行会显得比较慢。
另:我是刚刚才摸索出的这种方法,所以操作起来不是很熟练,也出现了一些误操作,然后多了些改正的环节。
因为上传容量有限制,录像是经过高倍压缩的,有点模糊,但配合着下文的文字解说应该就没问题了。
我晚点试着重新压制或重新录制,看能不能换个更清晰更简洁的版本。
一、软件准备。
1、Google Earth Pro 4.2.0205.5730参考下载地址::8080/系统工具/系统其他/0510/Google%20Earth%20Pro%204.2.0205.5730.rar可能是网站代码的问题,大家注意要把从“http”开始到“.rar”的整个链接都拷全了,才能下到正确的文件哦!PS:我用的是这个版本。
换成5.0就不行了。
可能需要升级GetScreen吧。
细节自己研究。
2、GetScreen参考下载页面:我自己用的这个版本的软件我忘了下载地址,但这里有相关介绍,也许有点帮助。
另:如果无法运行,请务必安装net framework后再试。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编制说明标 准 名 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 项 目 编 号: 2018-ZD-21制、修订类型: 制定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归 口 单 位: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起草时间: 2018年2月---2018年10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8年2月,由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关于印发青海省2018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质监标函[2018]64号),批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2018-ZD-21)地方标准的制定。
(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三)主要起草人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祝茂良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王 苑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 标准框架制定标准框架制定张 晶 女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及规范编写 许长军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杨鸿海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晁 剑 男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具体组织实施 刘 慧 女 高 工 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 具体组织实施 欧尔格力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具体组织实施刘 楠 男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 牛艳霞 女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范编写 王 英 女 工程师有限公司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杨 庆 女 助理工程师规范编写有限公司王 转 女 助理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 吴析楚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内容审核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为政府、公众、企业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制作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们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地图的制作和更新中。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电子地图制作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地表信息,然后利用GIS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最后生成高精度的电子地图。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地图的精度,而且大大缩短了地图更新周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在电子地图制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相较于传统地图制作,这种方法准确度提高了15%,生产效率提升了30%。即使在地质环境复杂,地形异变大的区域也能准确快速地完成电子地图的制作和更新。这项研究的结果不仅可以优化地图生产过程,提升地图生成效果,亦可为地理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如城市规划、地质勘察等提供更为高效、精确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地图制作; 数据分析; 地图更新。 引言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两大重要技术支撑,它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及互补性特征为电子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过去的地图制作过程中,高精度、实时更新一直被视为不易实现的顾虑。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电子地图制作有了新的发展。本论文主要围绕一种基于遥感和GIS的电子地图制作新方法展开,探讨了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获取地表信息,利用GIS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以实现高精度电子地图的快速制作和更新。这种新方法不仅将在技术上优化地图生产过程,实现准确度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而且对于地理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如城市规划、地质勘察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1、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 1.1 遥感技术的定义及发展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器、无人机等获取地球表面物体信息的技术手段[1]。它主要通过感知地面的可见光、红外线等电磁波辐射,获取地表物体的反射、发射或散射信息,以实现对地表地貌、地物信息的提取和分析。遥感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航空遥感到现代卫星遥感的演进,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算法不断改进,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宽。
电子地图制作与优化指南第1章电子地图概述 (4)1.1 电子地图的发展历程 (4)1.1.1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 (4)1.1.2 地理信息系统阶段 (4)1.1.3 互联网与移动设备阶段 (4)1.2 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 (4)1.2.1 交通导航 (4)1.2.2 城市管理 (5)1.2.3 灾害防治 (5)1.2.4 旅游与户外活动 (5)1.2.5 商业分析 (5)1.3 电子地图的组成与分类 (5)1.3.1 数据 (5)1.3.2 软件 (5)1.3.3 硬件 (5)1.3.4 分类 (5)第2章地图数据获取与处理 (6)2.1 地图数据来源 (6)2.2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 (6)2.3 空间数据质量与准确性评估 (6)第3章电子地图设计原则与要求 (7)3.1 电子地图设计原则 (7)3.1.1 用户导向原则 (7)3.1.2 信息准确原则 (7)3.1.3 清晰易读原则 (7)3.1.4 美观协调原则 (7)3.1.5 适应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7)3.2 电子地图设计流程 (8)3.2.1 需求分析 (8)3.2.2 数据准备 (8)3.2.3 设计方案制定 (8)3.2.4 设计与制作 (8)3.2.5 测试与优化 (8)3.2.6 发布与维护 (8)3.3 电子地图符号与视觉表现 (8)3.3.1 符号设计 (8)3.3.2 颜色运用 (8)3.3.3 文字标注 (9)3.3.4 图层管理 (9)第4章电子地图制作技术 (9)4.1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 (9)4.1.1 地图投影类型及特点 (9)4.1.2 坐标系统概述 (9)4.1.3 坐标转换方法 (9)4.2 地图数据分层与组织 (9)4.2.1 地图数据分层原则 (9)4.2.2 地图数据分类方法 (9)4.2.3 地图数据组织结构 (9)4.3 电子地图制作软件与工具 (10)4.3.1 常见电子地图制作软件概述 (10)4.3.2 软件功能特点及比较 (10)4.3.3 制作电子地图的步骤与方法 (10)第5章电子地图要素展示 (10)5.1 地图要素分类与选择 (10)5.1.1 要素分类 (10)5.1.2 要素选择 (10)5.2 地图要素的视觉编码 (10)5.2.1 符号化 (10)5.2.2 颜色编码 (11)5.2.3 形状编码 (11)5.2.4 大小编码 (11)5.3 要素展示的优化方法 (11)5.3.1 适度简化 (11)5.3.2 适当分级 (11)5.3.3 交互性设计 (11)5.3.4 动态展示 (11)5.3.5 个性化定制 (11)第6章电子地图交互设计 (11)6.1 电子地图交互功能概述 (11)6.1.1 基本操作 (11)6.1.2 搜索功能 (11)6.1.3 信息展示 (12)6.1.4 用户反馈 (12)6.2 交互设计原则与技巧 (12)6.2.1 简洁明了 (12)6.2.2 一致性 (12)6.2.3 反馈及时 (12)6.2.4 个性化 (12)6.2.5 适应性强 (12)6.3 常用电子地图交互功能实现 (12)6.3.1 地图平移与缩放 (12)6.3.2 搜索功能 (12)6.3.3 标记与图层 (13)6.3.4 地图分享与导出 (13)6.3.5 用户反馈 (13)第7章电子地图可视化 (13)7.1 电子地图可视化原理 (13)7.1.1 视觉变量 (13)7.1.2 视觉编码 (13)7.1.3 视觉感知 (13)7.2 电子地图可视化方法 (13)7.2.1 静态可视化方法 (13)7.2.2 动态可视化方法 (14)7.3 电子地图可视化效果评估 (14)7.3.1 可读性评估 (14)7.3.2 准确性评估 (14)7.3.3 有效性评估 (14)7.3.4 美观性评估 (14)第8章电子地图功能优化 (14)8.1 电子地图功能影响因素 (14)8.1.1 数据量与数据质量 (14)8.1.2 网络环境 (15)8.1.3 硬件设备 (15)8.1.4 软件算法 (15)8.2 电子地图数据压缩与缓存技术 (15)8.2.1 数据压缩技术 (15)8.2.2 缓存技术 (15)8.3 电子地图加载与渲染优化 (15)8.3.1 分级加载 (15)8.3.2 预加载 (15)8.3.3 渲染优化 (15)8.3.4 异步加载 (16)第9章电子地图兼容性与适应性 (16)9.1 多平台兼容性设计 (16)9.1.1 跨平台技术选型 (16)9.1.2 平台差异性与兼容处理 (16)9.1.3 适配不同屏幕尺寸与分辨率 (16)9.2 电子地图响应式设计 (16)9.2.1 媒体查询与断点设置 (16)9.2.2 灵活的栅格系统 (16)9.2.3 交互元素响应式处理 (16)9.3 电子地图设备适应性优化 (17)9.3.1 功能优化 (17)9.3.2 触控优化 (17)9.3.3 网络适应性优化 (17)第10章电子地图发布与维护 (17)10.1 电子地图发布流程 (17)10.1.1 发布前准备 (17)10.1.2 发布途径与方式 (17)10.1.3 发布后的监测 (17)10.2 电子地图版本更新与维护 (17)10.2.1 版本更新流程 (17)10.2.2 数据维护 (18)10.2.3 功能优化与升级 (18)10.3 电子地图用户反馈与优化建议 (18)10.3.1 用户反馈收集 (18)10.3.2 优化建议实施 (18)10.3.3 用户参与式改进 (18)第1章电子地图概述1.1 电子地图的发展历程电子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中叶。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钱敏,陆藩藩(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南京210013)摘要电子地图是地图学与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了地图的应用,它的出现使地图的信息存储方式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革。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省一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设计与制作电子地图的过程。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电子地图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制作地图瓦片1引言电子地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屏幕地图,是80年代初出现的地图新品种。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地发展起来,近年来广泛应用和普及在各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
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在自适应性、动态性、信息量、地图显示、量算分析、数据共享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电子地图制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套结合实用和美观功能的电子地图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基础。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省级以及地市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内电子地图制作不可缺少的元素,无论是矢量数据还是影像数据,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权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各部门对地理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取决与电子地图和地理实体数据的质量,这也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数据来源,以及合理的数据更新机制。
针对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支持,逐渐进步和完善。
2数据分析和处理2.1 按照需求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使用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的电子地图在系统中作为底图应用很广泛,普遍的展示模式为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矢量和影像叠加电子地图。
以江苏省为例,可选择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制作电子地图的主要矢量数据源,1:5万或者1:25万数据的部分要素作为辅助,2.5米或者较低分辨率遥感影像、0.5米或者更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作为制作电子地图的影像数据源。
数据使用的范围和要素需要按照系统功能要求进行选取和处理。
对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说,很多要素是地形图要素,在制作相关部门系统的电子地图的时候,有些要素是可以不需要上图的,如等高线、高程点等要素,要素的选择应以系统功能相适应,并且保证地图展示的美观性和可视性。
影像数据的搜集应考虑其地理范围,如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应搜集全省范围,用于较小比例尺的电子地图展示,而0.5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可缩小范围,搜集建筑物密集的建城区,或者重要地理目标处的局部影像,一般高分辨率的影像都用来制作大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以便突出高分辨率的优势,更好的展现地面地物。
其它公共地理信息数据,如各类兴趣点、公交线路等数据也可有选择的搜集上图。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各类数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千万不要盲目搜集,容易造成数据重复、数据精度不够等问题。
2.2 统一数据格式根据所选择的电子地图制作软件,将搜集来的各类数据统一数据格式。
较常见的如Shape数据、Geodatabase数据等,但有些数据格式不支持注记类型,在转换时要充分考虑地图制作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格式。
2.3 统一数据空间参考根据系统平台要求,统一数据空间参考。
转换后需对数据进行检查,包括数据量、位置精度等。
影像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分辨率降低、数据量变化等问题。
2.4 检查数据拓扑关系和关键属性有些制作电子地图的软件使用的不是通用的GIS数据格式,在导入外部数据的时候,错误的数据拓扑关系会造成数据丢失,因此在制作电子地图之前,对数据源必须进行数据拓扑关系的检查和处理。
对矢量数据的关键属性进行检查。
如道路名称、道路编号、兴趣点名称等需要标示在电子地图上的属性。
对影像数据的分辨率、定位信息、通道属性等进行检查,对色调不协调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正确和美观的展示效果。
2.5 按照软件特点选择数据处理模式不同的软件对数据的组织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软件的特点,制定数据组织模式,并进行数据处理。
以ArcGIS为例,可以选择将矢量数据制作成无缝拼接的数据,便于整体符号化,然后分块处理,便于电子地图的制作。
影像数据可合并,也可分块,甚至可以不必统一数据单位,只要能够正确叠加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省数据处理的时间,也可将数据分散存放,对最终的电子地图展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3电子地图的设计在制作电子地图之前,要针对系统应用对电子地图的风格、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设计。
3.1 视野分级制定电子地图展示的视野分级中,通常确定最小比例尺为系统地理范围全屏幕显示完整的比例尺,最大比例尺为用于制作电子地图的数据比例尺,以及系统涉及的实体数据最大程度表现时的比例尺,也就是系统所需要展现的全部数据叠加后得到最佳展现效果的比例尺。
视野上下级别之间的关系最好是成偶数倍,为了便于计算,可尽量使用整数。
如下图:图1 电子地图视野分级设计确定了视野分级后,可初步制定每一级展现的数据内容,以便在制作电子地图的时候,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3.2 色彩方案规划色彩在电子地图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色彩风格的电子地图展现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艳丽的色彩给人突出重点的感觉,而素雅的色彩给人以干净和谐的感觉。
在制作电子地图之前进行色彩规划是很必要的,其中包括了地图底色、面状要素配色、线状要素配色、符号颜色、注记颜色等等,要素在地图分级不同的色调过渡也需要加以规划,如随着比例尺的增大逐渐变深或者变浅等,并且和系统界面颜色也要相互协调,才能得出更好的效果。
如没有特殊应用要求,应尽力保证地图底色的干净,那么在叠加一些公共地理信息或者专题信息的时候,才能突出这些信息,而不是让华丽的背景喧宾夺主。
另外,设计人员应该了解相应的色彩知识,避免选择不安全的颜色,影响地图发布效果。
3.3 符号设计符号化则是电子地图的脸面,系统美观的符号表现将直接影响电子地图的展现效果。
电子地图的符号除了按照相关标准,也可根据色彩方案进行细节的调整。
3.3.1面状符号面状符号中填充和边线的颜色根据实际图面要素情况进行设计,由于面状要素的特点是范围比较大,在设计的时候,应避免填充符号或颜色过于突兀,边线颜色与填充颜色不协调等问题。
此外,水系用蓝色表示,植被用绿色表示这类得到共识的表现,一般不改变配色。
3.3.2线状符号线状符号的粗细变化是反映要素的有力表现,不同于纸质地图符号的展现,在电子地图中,同一要素的符号表现可以不是单一的,是可以随着视野分级变化的,如道路可以随着比例尺的增大,逐渐变化细线为粗线、单线为双线表示,甚至以面的符号来表现(面状表现方式取决于数据类型)。
例如下图,在全省范围展示时,高速公路以单线线型表示,放大到一定比例尺后,视图面显示条件,逐渐变化为双线线型表示,如果有道路面数据,大比例尺地图展示还可以用面状填色表示。
图2 单线线型表示图3 双线线型表示图4 面状填色表示3.3.3点状符号点状符号一般都叠加在面状与线状符号之上,如果要达到较好的表现效果,纯线划的点状符号是无法做到的,通常有镂空情况,会造成显示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在点状符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图的叠加效果,运用符号填充底色或者加扩边轮廓的方法,压盖面状与线状符号。
此外,点状符号在选择样式、大小、底色、轮廓的时候,除了表现的直观,还需要系统化,同一视野级别下,不能这个符号线划粗,那个符号线划细,符号大小要均匀,表现要素分类明确。
图5 点状符号设计3.4 注记样式设计电子地图除了颜色、符号外,更多的就是注记了,注记样式包括了注记字体、大小、颜色、角度、勾边宽度颜色、底色、标注方式等内容。
注记样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图的负载量,总体的原则是保证清晰可读,不受图形符号干扰。
图6 注记样式设计3.5 叠加电子地图的方案设计叠加展示的电子地图与单纯的矢量地图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方面要尽量表现影像反应的地表,另一方面要对重要的地物进行矢量展现和标注。
因此,单独对叠加电子地图进行方案设计也是很必要的。
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去除矢量电子地图中所有的面状要素;双线表示的线状符号尽量用单线表示;单线表示的现状符号按照具体情况改变粗细设置;点状符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突出显示或者不显示;注记的扩边可根据影像色调、地物密集情况进行调整,以便清晰判读;某一比例尺分级下,可适当删减一些图层要素的展现,保证影像图的可判读性。
图7 叠加电子地图设计3.6 局部范围设计试验与修正对于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矢量和影像叠加电子地图的设计是相关的,但是又是有区别的,可以选择局部范围进行一些叠加试验,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4电子地图的制作4.1 按照分级规划数据按照视野分级方案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层和处理,每一级要考虑图面信息负载量与显示效果,总体原则是下一级数据内容原则上不得少于上一级比例尺。
在规划数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数据量较大的要素,如兴趣点等,可根据属性进行分类,再分级别显示;另外对需要提取主干进行分级表示的要素也要进行数据处理,如面状水系过于密集的区域,可对数据进行主支流的分离处理,甚至进行局部内容的删减,以保证该比例尺分级下显示的美观合理性。
4.2 对数据进行符号化按照设计方案,对各级数据进行符号化,并根据具体情况修正设计方案。
4.3 对数据进行细节调整对数据进行符号化后的调整工作,是电子地图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图面美观可读性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人工参与的工作量比较大,对人员的业务知识要求也很高。
4.3.1人工数据调整矢量数据在符号化后,由于图层叠加、符号边线、宽度等因素的影响,会有要素交叉等显示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对数据进行局部调整。
在某一比例尺级别下,也会有局部地区某一要素过于集中的情况,也需要对该要素数据进行删减。
4.3.2人工注记调整一般来说,软件平台自动标注都会有以下问题:标注位置单一不合理;就算是智能化标注也不能面面俱到,且多数注记仅能实现部分注记避让,无法做到和点、线、面数据的避让。
如果要达到图面最佳的显示效果,就必须要进行人工注记位移,力求标注指向明确,图面可读性高。
5地图切片为了提高地图服务的响应速度,可预先制作系列显示比例尺地图瓦片(cache,也称地图缓存)。
地图瓦片的参数包括起始点与分块大小、显示比例尺、图像格式等。
地图瓦片是用来划分、组织和存储地图数据的空间单位。
通常将地图覆盖的区域按一定的规则划分为子块,这样的分块称为“瓦片”。
瓦片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不同的软件平台对切片文件夹以及切片文件的组织和命名方式不一定相同。
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文件参数是很必要的。
例如需要叠加的电子地图如果有透明色的,那么应该选择文件格式为*.png,而非*.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