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图设计与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4
如何进行地图制作与制图设计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展示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旅游导航中寻找方向,还是在城市规划中确定交通布局,地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地图的制作与制图设计也成为一个独立而复杂的学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制图设计技巧。
地图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据收集阶段。
地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源。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和专业地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是最可靠的来源。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地形、交通、行政区划、水系等信息。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分类,以便于制图。
例如,对于地形数据,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地形起伏的信息,然后使用等高线生成方法得到可以用于制图的地形数据。
对于交通数据,可以通过道路、铁路、飞机航线等信息获取道路和交通网络的布局。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要素图层,用于后续的地图绘制。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接下来是图形输出。
地图可以以纸质形式或电子形式呈现。
对于纸质地图,需要考虑比例尺、图例、标注以及版面设计等要素。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缩放比例的重要指标,可以决定地图的详情程度。
图例是用来解释地图要素符号和颜色的说明,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地图的意义。
标注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可以用来标记地名、行政区划、地理要素等重要信息。
版面设计是指地图在页面上的布局和排版,包括图面的大小、位置和摆放顺序等。
而对于电子地图,需要考虑图层可视化、交互性和数据存储等因素。
图层可视化是指根据数据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符号样式和颜色表示各个要素,以提高地图的可读性。
交互性是指地图可以通过用户操作实现缩放、平移、查询等功能,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数据存储是指将地图数据保存在电脑硬盘或服务器中,方便随时使用和共享。
地图设计与编绘(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 地图的定义: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有使用地图符号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 制图综合:对地图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选取和概括,用以反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
3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以外,其他所有的经线都投影成向极点收敛的弧线。
因此,除中央经线之外,其他所有经线的投影同坐标纵线的夹角便是子午线收敛角。
4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的地图。
随着比例尺缩小,其详细程度也不断缩小。
5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的要素的地图。
地图的主题要素是根据专门用途的需要确定的,其他地理要素则根据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选绘。
6 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或三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
7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从零米起算测绘的,通常用细线描绘。
8间曲线:是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用以表示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却又重要的局部形态,用长虚线表示。
9 助曲线:是任意的高度上测绘的等高线,为了表示别的等高线都不能表示的重要微型形态,用短虚线描绘。
10 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
其水准原点起算高程为。
11 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1975国际椭球,以JYD 系统为椭球定向基准,大地原点设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采用多点定位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 1954 北京坐标系:将我国大地控制网与苏联1942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相联结后建立的我国过渡性大地坐标系。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特性: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由使用地图符号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3.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图使用符号与注记系统的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读(2)表达灵活(3)能够表示物体的数量和质量特征(4)不仅能够表示有形的地理事物,还能表示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5)既能表示地表的地理事物,又能表示位于地下或空中的事物和现象地图的两次抽象过程:符号化过程和制图综合过程(比例尺缩小过程)地图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分类:(1)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交通、境界、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和各种独立目标。
(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地形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按统一规范表示地面基本地理状况的地图。
是普通地图中一个重要的地图种类。
地形图的特点:1. 统一的数学基础:参考椭球体,大地坐标系统,投影,比例尺系列,分幅编号体系。
2. 统一的规范与符号体系:详细规定地形图编测的各项要求及标准。
3. 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在图面能负载的前提下,尽量详细、精确地表示各地面要素。
比例不同,内容、精度有区别。
地图的基本功能:1、地图的模拟功能2、地图的传输功能3、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中国最早的古军事地图-汉代古地图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西晋裴秀(224—271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第二章地图符号的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地图符号的分类:根据几何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地图符号系统的特点:地图符号系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内容和形式上);地图符号系统与地理空间要素的分类系统应该协调一致。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7423056 课程名称: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英文名称:Map compile and design 总学时:32学分:2 开课单位:地理信息系统授课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前置课程:地图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地图设计与编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课。
本课程从地图的基本概念开始,研究地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图设计:包括地图设计的理论基础,图幅设计,内容设计以及表示方法的设计、成图工艺方案设计等;地图编绘:包括编绘地图的技术方法,制图综合基本理论,制图综合的实施等。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理解地图的定义、特性(二)了解地图的类型与用途(三)了解地图的历史(四)理解地图学(五)掌握地图的分幅与编号第二章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一)了解地图符号、分类(二)理解视觉基本规律(三)掌握基本图形变量(四)掌握地图符号设计(五)掌握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第三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掌握坐标系与高程系(二)掌握比例尺(三)掌握高斯投影(四)掌握地图定向第四章地图的制作过程(一)了解传统技术编制地图(二)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第五章地理变量与图形表达(一)了解地理变量(二)了解地理数据的图形表达(三)理解统计数据(四)掌握图形设计(五)理解地图色彩第六章制图综合(一)理解制图综合的基本定义(二)理解制图综合的方法(二)理解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四)掌握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五)掌握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六)掌握陆地水下的制图综合(七)掌握居民地的制图综合(八)掌握交通网的制图综合(九)掌握地貌的制图综合(十)掌握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十一)掌握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七章地图设计文件(一)了解地图设计与编辑(二)掌握编绘规范、细则、土式(三)掌握编辑大纲(四)掌握编图大纲第八章地图的图面设计(一)掌握地图的分幅设计(二)掌握地图的图面配置(三)掌握地图拼接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四)理解制图区域研究的目的(五)掌握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六)掌握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七)掌握制图资料的加工(八)了解遥感资料的应用第十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一)了解传统制图方法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二)掌握计算机制图的编绘与出版准备一体化第十一章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一)了解地图集的特点(二)掌握地图集的设计(三)理解地图集的编辑特点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在学习地图定义的基础上,主要讲述制图综合的方法,以及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辑和设计方法。
如何进行地图绘制与制作地图是我们熟悉的导航工具,它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地理和地形信息。
地图绘制与制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理数据、图像处理和设计理念。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进行地图绘制与制作,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技巧和工具。
首先,地图绘制与制作的第一步是收集地理数据。
我们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取数据,包括卫星图像、地形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地图上的地理特征,例如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图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
收集完地理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图像处理。
这一步骤涉及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地图图像。
图像处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如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添加文字标注和符号。
另外,为了让地图更易读和直观,我们还可以使用颜色和阴影效果来突出地形特征和地理区域。
地图的设计是地图绘制与制作的重要环节。
设计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目的。
一个有效的地图设计应该清晰、简洁、易读。
颜色的选择要符合自然规律,文字的大小和字体要适当。
此外,应当合理布局地图的元素,如图例、比例尺和指北针,以方便使用。
合适的标注和符号也要有,以充分表达地图所要展示的信息。
地图绘制与制作还可以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精确和高度可定制的地图制作功能。
例如,GI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地理现象。
此外,使用电脑绘制和制作地图还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然而,地图绘制与制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地图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设备,这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太容易。
其次,地图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图目的、使用者需求和设计原则,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最后,地图的更新和维护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更新数据和重新制作地图。
总结起来,地图绘制与制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收集地理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进行设计和使用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