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3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编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政策第⼀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教学⽬标】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的起因。
主要介绍被利⽤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微观经济学的⼏个基本⼯具:⽣产可能性曲线、社会⽆差异曲线,国内、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以及提供曲线等。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法与模型框架,上述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微观分析⼯具。
以及应⽤到国际贸易的具体分析中,初步分析国际贸易的起因。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微观经济学的⼏个基本⼯具:⽣产可能性曲线、社会⽆差异曲线,国内、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以及提供曲线等【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课堂提问,形成师⽣互动;通过适当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
【教学⼿段】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形式。
【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较优势理论⼀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李嘉图的⽐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某些局限性⼜为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较利益理论的发展和深化指明了⽅向。
⼀些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度对⽐较优势理论进⾏了补充和完善。
第⼀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较利益在前⾯的分析中,我们⼀直假定机会成本是不变的,⽽在现实世界⾥,机会成本不变只是⼀种特殊情况,在⼤多数情况下,机会成本是变化的。
从理论上讲,机会成本的变化⾄少有三种情况: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和机会成本不变。
我们已经对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结构进⾏了考察。
我们将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对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况加以论述。
这⼀章⾥,我们主要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较利益问题。
⼀、机会成本递增在现实经济⽣活中,⼀国⽣产通常⾯对的是递增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种产品的⽣产量⽽不得不放弃的另⼀种产品的产量,不是不变⽽是不断增加的。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由于⽣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不是同质的。
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和质量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