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情境图在小学高段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1
如何根据教材单元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李宗魁 张雯雯摘 要:以项目统整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内容结构化水平,是当前综合学习与实践学习共同的诉求。
语文任务群的学习也是基于语文实践活动来构建语文学习过程的。
因此,可以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作为生发语文项目的重要依托,将教材自然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键 词: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结构化;单元教学作者简介:李宗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五岭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素养培育与项目化学习;张雯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五岭路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课程内容选什么、选多少,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
”课程内容结构化即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1]。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从而达到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目的。
基于单元整体的项目式学习,既是课程内容结构化处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人才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它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2]。
本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研究样本,把教材自然单元作为生发语文项目的重要依托,将其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设计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落实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根据项目化学习的要求设计情境和任务项目化学习是有效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形式。
项目的来源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也可以是课程教材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经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实现单元内容的结构化。
身高的变化(分组整理数据)学习目标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编写说明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是当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
所以教科书呈现了“身高的变化”的内容,意图让教师体会到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数据,愿意用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
·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教科书呈现了有关淘气不同阶段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一方面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选择复式折线统计来描述数据的理由,体会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身高的变化。
·根据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科书中所呈现的问题,意图引导学生从数据的整体变化,如最大、最小以及变化情况等角度,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积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
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一、二年级时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低一些,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一样,四至六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初三时的身高。
在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推理解释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以达到对所要研究问题的了解。
有的学生根据四至六年级身高增长的情况,估计淘气初三时会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一点儿,大约是165cm;有的学生估计淘气的身高大约是170cm,原因是淘气每年身高增长7cm左右;有的学生估计淘气的身高在165~170cm;有的学生可能还认为淘气初三时的身高会比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要矮一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通过这些图表获取信息。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让学生回顾这些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扇形统计图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统计,展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了什么?2.每个扇形代表什么?3.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扇形统计图模板,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表示自己小组成员兴趣爱好扇形统计图。
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大单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以大单元法为基础的小学英语教学优化已经成为目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英语教师要从全局、课时等方面深入思考,深入挖掘,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引言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整合,正如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将表达情境与内容相似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单元,让学生在一种较为固定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模式的大单元教学法,让学生在更加完整且紧凑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1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整体式”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一个整体,一个主题。
整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多层次、多层次、多层次、多层次教学。
英语的综合性教学,又称“全语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中叶美国人所关心的“全语教学”。
这一思想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应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将英语理解为语法、词汇和读音的统一,而应注重其整体性和整体性。
在学习语法、词汇、读音的同时,英语也要全面提高。
将其运用于英语教学,促进了英语教学的迅速发展与进步。
教师要深入理解“英语”这个词的意思,深入地挖掘它,把它的重点和难点说出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2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书中的英语内容割裂为单词、短语、句型等碎片,这就使得英语教学从一个整体变为了诸多没有联系的部分,而忽略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则无法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使学生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掌握所有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同时受到教学理念及各方面的压力,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采用最为传统的讲授的方法,作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策略运用于新时代的学生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对分数认识的丰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比”的概念,而是以一系列情境为引导,给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置了多种情境图。
“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从几何的角度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引入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借助“甘蔗汁”“树高和影长”等生活情境作为进一步理解比的载体,多角度解释比;从“速度”“苹果价格”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在小学数学中是重点,它将小学数学内容中除法和分数的概念联系起来,对小学数学内容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中,通过提供多种情境和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
通过画图和列表的方式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让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学会如何进行思考,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9~7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问题串1:直接提出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感受的欲望,让学生寻求其中隐含的道理。
问题串2:进一步发现长方形的形状可以用它的长和宽这两个特征量来表示。
问题串3:结合具体的例子理解比的数学意义、读写方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求比值。
中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解读(含案例)基于真实情境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一般遵循“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程序,即确定内容领域和单元主题,分析课程标准、学情和内容,设定单元目标,根据单元目标创设任务情境,根据单元目标及任务选择评价方式,分解单元目标及任务、安排课时计划等。
通过精选、开发与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还原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站在长远、终身、面向未来的立场,倡导大单元整体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秩序,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还原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
它与教材内容的单元不同,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课程单位。
或者说,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追寻思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路径“大单元”是最小的课程单位,如何分解和建构?如何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分解和建构大单元的三大关键一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和学科内容,界定学科核心观念,建立观念地图。
二是围绕学科核心观念,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联结观念的学习任务。
三是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
学科核心观念,是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和态度。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能力。
PINGJIA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中心小学周珊珊———逆向设计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引言: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引领,逆向设计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之间的融合,旨在将学生能力发展作为核心,利用评价引导单元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考虑教学资源和学情,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和常规设计方式不同的是,逆向设计是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构,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逆向设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
下文重点探讨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当中逆向设计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逆向设计的重要性根据对小学五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卷中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词汇错误、语法错误、内容错误等。
例如Summer Holiday作为普通名词,首字母不需要大写;再如学生在使用mutton和sheep两个词的时候,mutton表示“羊肉”,受词汇量的影响,学生经常在考试中用sheep来代替mutton,词汇表达错误。
面对语法类的错误,学生往往出现使用时态的错误,例如“Jack is sing a song”这句话中的时态就是错误的,需要改为Jack is singing a song。
基于学生的英语试卷错误分析,教师发现以前的传统英语教学只是为学生阐述事实观点,没有教授学生通过提炼事实挖掘英语学科的本质,自此忽视了知识的运用。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开始就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带领学生以运用英语知识为目标,让学生与社会有更多的连接,知道该怎样运用英语。
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逆向设计教学法能够把握学情,科学调整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
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逆向设计法的运用(一)评价为引———逆向设计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解决传统英语教学课时安排零散、单元内容联系不紧密方面的问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价值及教学应用语文教学,要用好教材、教好教材,理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清楚各个教学板块的功能、角色和价值,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和教学重心放在了课文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这三个方面,对“语文园地”的整体关照十分不足,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将“语文园地”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而不占用课堂教学的课时,这是极为不妥的。
本人认为,“语文园地”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板块,其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部分,是发展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资源,是完善学生语文知识系统结构的重要内容,应利用好它、教好它,使之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一、“语文园地”主要板块的教学价值分析统编教材的“语文园地”设置的教学板块包括:识字加油站、交流平台、字词句(词句段)运用、我的发现、和大人一起读、日积月累、初试身手等,设置频率最高的为识字加油站、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日积月累栏目,它们是“语文园地”栏目的常设板块。
以下着重分析这四个板块的教学价值。
1.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是中低年级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园地”的第一个栏目。
由于小学阶段是字词学习积累的重要阶段,同时学生的阅读对识字量也有较高的要求。
而阅读课文中生字(包括“二会字”“四会字”)达不到识字的需求,因而学生的生字需要从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地识字,达到应有的识字要求。
而识字加油站就为学生的课外的识字提供了素材与范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接的识字素材,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拓展性识字的方法和策略。
因而利用好识字加油站,能给学生的识字提供很大的帮助,使之打好生字积累的基础。
2.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中高年级“语文园地”的最重要的学习板块,其是对整个教学单元的总结,是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知识化、结构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因而也被安排在“语文园地”的第一个学习板块。
Unit 6 How do you feel?单元概述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表达情绪、心理状态和对情绪疏导提出建议。
主情景图展示的故事是Sarah姐弟俩因为爆米花产生争执,Sarah向妈妈询问生气时应该怎么办的建议。
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型也通过该故事在主情景图中自然呈现。
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是:feel,sad,angry,happy,worried,afraid,wrong,ill,see the doctor,do more exercise,wear warm clothes,take a deep breath,count to ten等。
重点句型是:How do you feel? The mice are afraid of the cat.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He should see a doctor.Don’t be angry.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简单表达相关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运用What should…do?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How does…feel? 询问他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用…should …Don’t…等句子疏导情绪或提出建议。
单元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单词和词组:feel,sad,angry,happy,worried,afraid,wrong,ill,see the doctor,do more exercise,wear warm clothes,take a deep breath,count to ten等。
2.能够掌握句型:How do you feel? He should see a doctor.Don’t be angry.3.能够运用句型:What should…do? How does…feel? …should…Don’t…询问他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能疏导情绪或提出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使用挂图或投影仪展示主情景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生活经历,引出本单元有关情绪的话题。
例谈“单元情景图”在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的妙用何小惠【摘要】单元情景图作为PEP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单元情景图与词汇教学、会话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结合实例阐述单元情景图在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单元情景图词汇会话阅读写作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的最前面都有一副双面对开的Main scen e。
五年级上册开始,在Main scene的基础上又增设了Let’s start情景图,这两幅图构成了高段英语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单元情景图”。
单元情景图不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里面还汇聚了整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是整个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日常教学中,单元情景图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笔者通过对本校7位英语老师以及邻近学校3位英语老师的调查发现,60%的老师对单元情景图“视而不见”;30%的老师则持“随心所欲”的态度:想讲就讲,不想讲就作罢;只有10%的老师注意到了单元情景图,但也仅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浅尝辄止,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单元情景图的作用。
其实,单元情景图不仅能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更可以将单元情景图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相结合,以情景图为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单元情景图的妙用。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借情景图,“趣”化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顺利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关键。
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对于高段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简单的利用游戏等教学词汇的方法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日常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借助单元情景图导入目标词汇,让学生在单元情景图的情境中进一步感知、理解、运用目标词汇,赋予词汇以生命,让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PEP8 Unit 4 My holiday A Let’s learn本部分的新授词汇有learned Chines e、sang and dan ced、ate good foo d、climbed a mo untain、took pictu res5个过去式的动词词组和句型Wh 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at e good food.教学时,笔者先给学生出示本单元的Mai n scene,然后告诉学生:John went to Xinjiang on his last holiday. He took many pictures t here. Here are some of his pictures. 以此引出took pictures并呈现此词组。
接着教师让学生依据情景图中的pictures回答问题:What did he do in Xinjiang? 通过回答问题引出另外3个词组:sang and danced/ate good foo d和climbed a mountain。
接着教师又对学生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John 为了去新疆旅游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你们猜的到吗?若干名学生猜过之后,教师告诉他们:为了能更好的和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John在旅行前还和他的中文老师认真的学习了中文,引出learned Chinese。
教师边导入边教授这些词组,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Zhang Pen g,一人扮演John,在情境中操练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及其回答,将词汇溶于句型中操练,并在操练的过程中巩固目标词汇。
反思:以情景图的情境导入目标词汇,在情景图的情境中教学、操练、巩固目标词汇,词汇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读读、拼拼、背背,而是赋予了词汇以生命,词汇教学顿时鲜活起来,有声有色,充满趣味。
同时因为有了情境的依托,教师还可以避免枯燥的讲解动词过去式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词汇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二、巧借情景图,“活”化会话教学教材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同时教材面对的又是形形色色的学生,为了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教材在编排上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材的功能性和局限性决定了会话文本同样也存在功能性和局限性。
纵观PEP教材中的会话文本,多以AB型对话为主,即A、B两个对话人物你问我答的形式。
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句型的操练,对话内容也多集中在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对话缺乏必要的开头和结尾。
这种对话模式形式单一,语言单调,角色匮乏,不符合高段学生的需求。
借助单元情景图的情境,教师可以让会话角色变得丰富,会话内容变得丰满,丰富的会话角色和丰满的会话内容可以有效激活会话文本,会话教学也会更符合实际语言交际需要,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一)以情景图丰富会话角色丰富的会话角色能让会话变得生动、有趣。
借助单元情景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觉丰富会话角色。
[教学案例]:PEP6 Unit 6 A field trip B Let’s talk会话内容是Wu Yifan和Teacher在野外旅游时的一段对话,他们在谈论同去野营的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野外旅游是小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情景图给学生创设情境: Miss White带着她的学生们正在野外旅游,你们可以约上自己的小伙伴一同加入他们哦。
有了main scene的情境支撑,又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交流,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扮演图中的某个人物和同伴作交流。
反思:本设计以两种方式丰富会话角色:1、学生以自己的身份约请同伴就情景图做交流,丰富会话角色;2、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以情境中人物的身份和情境中的同伴会话,丰富会话角色。
会话角色丰富了,会话模式就不会是简单的你问我答的AB型会话。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所思所想不同,会话内容也不再拘泥于单元中的主要句型,会话内容也会丰满起来,更符合实际语言交流。
(二)以情景图丰满会话内容单元情景图版面精致,内容丰富。
借助单元情景图,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如增添会话内容,使会话内容丰满起来,更贴近日常交流。
[教学案例]:PEP 6 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 B Let’s talk本会话文本就是典型的AB型会话,内容过于简单,满足不了五年级学生的需求,更不符合生活中的对话交流。
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本单元的Main scene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The animals are having a sports meeting. Let’s go and have a look.有些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和图中的动物朋友们自由会话;有些学生则就图画内容和同伴们作交流,例如:A: Wow, what a big zoo!B: Yes, there are so many animals here. What are they doing?C: They are having a sports meeting.A: Look at the pandas. One is climbing the tree, the other one is speakin g.B: Look, the rabbit and the turtle are having a running race.D: Wow, the rabbit is running fast. I think he can win the race.C: I think the turtle will win. It is rolling.A: Haha, yes. Come on, little turtle!B: Look at the monkeys, they are swinging.C: Oh, I want to swing, too.……A: How lovely they are!反思:文本内容涉及到了现在进行时。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语法知识和结构。
以单元情景图的情境操练对话不仅可以为会话创设语境,同时还能避免讲授语法知识的枯燥、乏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巧借情景图,“优”化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高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方式通常以简单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
而阅读文本却是一个个抽象的文字,学生在理解上有些费劲,也不太会有兴趣。
单元情景图中的动物栩栩如生,植物鲜艳夺目,人物活灵活现,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文本内容和具体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单元情景图这一有效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使阅读教学更优化。
(一)阅读前——以图为“引”,导入文本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如果能紧扣阅读教学目标,自然、巧妙、富有新意地导入话题,将为整个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觉得借助单元情景图能高效地导入阅读话题,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由旧向新的自然过渡,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教学案例]:PEP8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A Let’s read 本部分阅读材料讲的是人得了流感后的感受以及得了流感后该采取哪些措施。
虽然文本内容源于生活,但是直接呈现仍显唐突,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情景图中的Let’s start做如下设计:T: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are some people here. Well, where are they?Ss: They are in the desert.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desert?Ss: It’s sunny and hot.T:Yes, the sun shines and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Ss: The robot is tired. / The straw man has a headache……T: Why does the robot feel tired?/Why does the straw man have a head ache?……Ss: Because the weather is too hot.T: You are right. In hot days, we may feel tired, well, what about in cold days?Ss:……T: In cold days, many people may get the flu. How do you feel if you hav e the flu?反思:通过观察Let’s start情景图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结论:天气热的时候人容易感到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