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上述各种模式为当时体制下的市政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历 史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建筑业专业化、高级化发展 要求的提高上述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弊端主要有:
(I)从工程建设实施个环节的衔接分析。传统模式中投资、建设、管理 和运营上基本上由一个系统(比如建设系统、商业系统、卫生系统、 教育系统等等)构成,由于各方同属一个系统.既有便于协调的优点 也有各环节之间责任不明、利益不清的缺点.尤其是对自建、自管自用 的项目,从建设组织单位出于利益驱动,必然导致投资失控,即发生所 谓的超概算、超预的、超决算”三超”.据有关数据,我国政府投资工 程真正按计划投资完成的极少,多数都超过预算的20%--30%,超过1—2 的也屡见不鲜.
(5)以项目法人为单位 这种方式是应国家发改委1996年通知要求,一般在经营性的基础设施
项目中实行。即在项目批准立项之后,组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工程建 设的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施工,并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债 务偿还和资产保值责任.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管理班子即转化为项目
经营管理班子.
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及其带来的隐忧
(4)以专门的f程指挥部为建设单位
这一般适用于投资大、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比 如城市高架道路、跨海大桥、轨道交通工程等。这此项目一般跨越多 个行政区域、动拆迁量大面广、各项配套建设内容多,加之工程进度 要求高,一般都设立由具有一定行政级别领导挂帅的工程指挥部类似 的机构,类似还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区别在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通常 为纯协调机构,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不具体参与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如果有需要,领导小组可以 下设办公室或工程指挥部.
(2)从工程建设各环节实施的方式分析.传统模式中的投资、建设、管理 和运营单位的确定基本上由政府主管部门以行政指令的方式确定,缺 乏比较、缺乏竟争、没有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垄断的痕迹,容 易导致效率的降低和寻租现象的发生据国家发改委的一次调查,所调 查的近80项政府投资工程真正按要求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的 只有3个,其余项目在项目承发包这个重要环节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