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程示范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和重点病虫。
主要技术措施有:(一)切断病虫源。
田间初现青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土穴。
病毒病初现时要注意做好蚜虫防治,防止病情扩散。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的种薯要经过脱毒处理。
(二)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活动,减少各类病害发生。
(三)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诱杀马铃薯害虫,确保生态安全。
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大力推广毒饵站统一灭鼠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
(四)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用高效对口农药开展化学防治,早、晚疫病可选用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霜脲氰?锰锌、代森锰锌等药剂。
病毒病防治要加强对传毒媒介昆虫―蚜虫的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扑虱灵等,发病初期可喷施叶面肥(爱多收、喷施宝等)+宁南霉素或病毒A等,抑制病害的发展蔓延,灭鼠选用安全高效灭鼠药剂,如敌鼠钠盐等。
- 1 -。
福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方案方案名称:福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方案1.背景介绍福州市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区域之一,但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2.目标通过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达到以下目标:(1)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经济损失;(2)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壤、水体等资源的污染;(3)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4)推广应用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3.工作内容(1)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种植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增强作物的自身抵抗力。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2)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农技人才,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推广先进的病虫害监测技术和预测预警系统,提前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
加强病虫害封控和治理工作,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专业化手段进行防治。
(3)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通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水平和技能,共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4.推进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推广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的农民给予奖励和补贴,鼓励农民参与防控工作。
(2)加强培训和宣传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能力;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认识和支持。
(3)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和评估,并提供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作者:武海青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01期摘要:结合甘肃省临夏县马铃薯种植现状,对当地常见马铃薯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意见及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文章編号: 1005-2690(2021)01-006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志码: B1 甘肃省临夏县马铃薯种植现状甘肃省土层深厚、气候冷凉、光照充分、海拔高、温差大,是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临夏县把马铃薯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品种,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通过政策引导、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积极发展订单种植,逐步走上科学化、订单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使全县马铃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脱毒种薯的全覆盖。
目前,临夏县共成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83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马铃薯4 640hm2,为农民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1]。
临夏县马铃薯主产区降水偏多,气象条件有利于各类病害发生。
为有效控制病害流行,应以马铃薯主产区和各病害早发区、重发区为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严防马铃薯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2020年临夏县路盘乡积极联系临夏县农业农村局,调运优质马铃薯种子357 500 kg,以产业合作社为带动,计划集中连片种植优质马铃薯约333.3 hm2,在全乡5个村打造优质洋芋种植产业基地,为助推产业发展、提升群众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夏县的井沟、民主、路盘、红台、先锋、土桥、桥寺、南塬等13个乡镇的83个合作社,免费发放1 333 hm2示范种植的马铃薯种子2 860 t。
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使种植户思想认识有所提高,耕作方式有所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所改变,以此增加群众的收入[2]。
马铃薯示范片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制定马铃薯示范片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示范片选址。
1.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示范片,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 优先选择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地区,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三、示范片建设。
1. 示范片规划布局,划定种植区、管理区、观赏区等功能区域,便于管理和观摩。
2. 配备必要的农具和设施,如喷灌设备、肥料施用器等,确保示范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3. 建立示范片管理团队,包括技术人员、农业专家等,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管理支持。
四、示范片种植。
1.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确保生长期和产量。
2. 采用科学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马铃薯的养分需求,提高品质和产量。
五、示范片管理。
1. 定期对示范片进行田间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除草、追肥等,确保马铃薯健康生长。
2. 做好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工作,吸引更多农民学习和参观,推广种植技术和经验。
3. 建立示范片管理档案,记录种植过程和管理经验,为后续的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示范片效益。
1. 通过示范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当地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七、总结。
马铃薯示范片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推广优质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示范片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是实现病虫害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关键措施,也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市近年来水稻重大害虫二化螟越冬基数大、抗药性水平高、缺乏高效防控药剂、防治困难的情况,我市将以水稻二化螟区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提高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水平,保障农田生态优化、农药减量增效、粮食提质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广策略强化连片区域示范,坚持综合治理,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狠抓越冬代,压低虫口基数,加强虫情监测,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有效控制二化螟危害,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二、目标任务牢牢守住,,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的底线,实现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100%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100%,每季至少减少1至2次用药。
三、实施主体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主体为相关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
四、申报程序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报的原则,实施主体向乡镇(街道)申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认真核对各申报主体服务面积及连片情况,确保无虚报、谎报现象后于5月21日前将申报表盖章后送至市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科。
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各申报主体进行评审,并择优确定实施主体。
五、示范推广内容(一)监测预警加强二化螟越冬基数和发育进度调查,在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区增设二化螟的监测点,加强对二化螟重发区域的虫情监测,提高预报准确率,明确防治时间和防治对象田,提高防控成效。
(二)农业防治1.减少插花种植。
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
2.适期播种。
单季稻区视当地实际,适当推迟播种期,宜在5月20日以后播种,减少二化螟落卵量。
农业部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作者:农业部网
来源:《农机市场》 2015年第4期
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到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部今年在全国创建218个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就是把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与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
融合为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大面积示范展示,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
融合推进试点,以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花生、蔬菜、苹果、柑桔、茶叶等
作物为重点,创建218 个示范基地,形成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全程技术
模式,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
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
融合推进试点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专业化统防统治。
依托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发展全程承包服务,提高病虫防控组织
化程度。
二是全程绿色防控。
熟化优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推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
以农作物为主线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高病虫防控科学化水平。
三是科学安全用药。
科
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普及科
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农业部网)。
马铃薯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
1. 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3.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选址。
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交通便利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示范基地。
确保基地的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并且具备较好的阳光照射条件。
2. 土壤改良。
对基地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pH值,制定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案。
包括施入有机肥料、矿物肥料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 种植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示范基地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包括选种、整地、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重点介绍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以及科学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模式。
4. 管理培训。
开展马铃薯种植管理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藏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
5. 示范效果评估。
定期对示范基地进行效果评估,包括产量、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
总结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马铃薯种植。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对示范基地的资金支持力度,用于土壤改良、种子采购、技术指导等方面。
2. 技术支持。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示范基地进行定期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示范效果的实现。
3. 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报道、农业展览等方式,宣传示范基地的成果和经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马铃薯种植。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总结。
马铃薯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选址、土壤改良、种植技术指导、管理培训、示范效果评估等措施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马铃薯种植示范实施方案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种植示范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马铃薯种植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些有益的种植经验和指导。
首先,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是种植马铃薯的第一步。
马铃薯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尽量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
同时,要避免连作地和盐碱地,以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是种植马铃薯的关键环节。
在种植前应该进行土壤的检测,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然后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和改良。
一般来说,马铃薯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接下来,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良种是种植马铃薯的关键之一。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品种,同时要选择健壮、抗病虫害的良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科学的田间管理也是种植马铃薯的重要环节。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地面平整和开沟,然后按照适当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和浇水等田间管理工作,以保证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
最后,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的收获管理也是种植马铃薯的关键之一。
在生长期间要定期巡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的危害。
在收获期间,要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和方法,以减少损耗和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科学的马铃薯种植示范实施方案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种植经验和指导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种植马铃薯,实现丰收和致富。
附件3:
马铃薯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融合全程示范实施方案
马铃薯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高海拔冷凉山区唯一能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突出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农业发展新阶段,重视和发展马铃薯这一传统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马铃薯田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态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推进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对提高马铃薯田病虫防治效果,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马铃薯病虫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的有效融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全程示范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协调推进,大力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探索马铃薯病虫防控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打造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示范基地。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在马铃薯种植大县—大同市阳高县建立1个专业
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基地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基地内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强化两者协调配合应用,逐步形成操作规程,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具体目标:示范区病虫防治工作主要由专业化植保组织承担,统防统治率达到100%,绿色防控到位率达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马铃薯增产率达到10%以上,马铃薯产品农药残留100%不超标。
三、示范内容
(一)推进病虫绿色防控
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选用高、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切实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幅提高病虫防控科学化水平。
1、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减轻病虫的发生;推广脱毒种薯,降低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减少病虫源。
2、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灯诱技术,杀灭草地螟、金龟子、28星瓢虫等;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田间安置草地螟等诱芯,杀灭田间成虫;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减轻病虫的发生;人工捕捉豆芫菁。
3、生物防治。
推广苦参碱、BT悬浮剂、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可防治蚜虫、28星瓢虫、豆芫菁等。
4、生态控制。
深翻土壤,降低病虫源基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高垄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二)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示范区病虫害全面依托专业化防治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推行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五统一”,大幅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
项目实施县植保部门在有关乡、村建立病虫观测点,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有效指导大田统防统治工作。
在防治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规范防治行为。
在马铃薯播种期指导专业化组织及农户统一做好抗病、脱毒种薯的选择和种薯处理工作,生长期做好统一水肥管理、健身栽培和病虫防控工作。
示范区要统一布局,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病虫绿色防控措施,达标田块要统一选用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尤其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病初期如遇适宜传播气象条件,应立即采用保护性药剂加治疗性药剂进行统一喷防,控制病害流行蔓延。
(三)推进病虫综合治理
针对示范区重点病虫,以农药减量控害保安全为目标,合成经济、实用、简便的全程病虫综合防控操作规程,提高病虫防控标准化水平。
1、地下害虫(1)选择种植地:选择前茬为非薯类和蔬菜地,且地下害虫越冬基数较低的地块;(2)土壤处理:播前40%辛硫磷颗粒,每亩250克拌细土25~30千克拌成毒土,顺垄撤施,施药后浅耕或浅锄进行;(3)种子处理:用高巧进行种子处理。
2、28星瓢虫(1)人工捕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间,利用其成虫有假死的习性,用薄膜承接并叩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消灭,或早晚间成虫在叶面危害时用药水盆捕杀;(2)人工摘除卵块:因马铃薯28星瓢虫的卵在叶背集中呈块状,颜色鲜艳,用人工采卵歼灭;(3)灯光诱杀:利用瓢虫的趋光习性,晚上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4)应急防控:大面积发生后,要及进组织专业化防治队进行应急防控,药剂可选用无公害、低毒、低残留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25%灭幼脲500倍液均匀喷雾。
并交替用药,统一连续防治,注意喷均匀打叶背;(5)处理残株:马铃薯收获后,应及时清理马铃薯残株,进行焚烧或深埋,降低马铃薯28星瓢虫越冬基数。
3、豆芫菁(1)人工捕杀成虫:在成虫的发生期,组织群众进行人工捕捉;(2)应急防控:组织专业化防治队进行条块防治,先治靠近山坡边的地块,然后逐渐向里防治,药剂可采用快杀灵、灭扫利等喷雾防治。
4、病毒病(1)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2)防治蚜虫:田间一旦发现蚜虫为害,立即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3)应急防控:用病毒A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83增抗剂50倍液防治。
5、晚疫病(1)高垄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2)加强病情监测:及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预报防治适期。
(3)科学用药,适时防治:进入防治适期后,应及时组织防治专业队,进行统一防控。
药剂可选用银法利或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
四、进度安排
1、制定示范方案。
2014年4月初,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马铃薯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程示范任务承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
于4月20前将示范的实施方案报省植保站防治科。
2、启动示范工作。
2014年4月中、下旬示范区完成对基地内农民和专业化防治组织培训工作,并启动示范工作。
3、示范指导服务。
2014年5月上旬-9月上旬,农业委员会组织病虫防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示范工作开展。
4、工作总结评估。
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示范工作总结,初步形成马铃薯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操作规程。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
为确保融合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省植保站成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具体工作由防治科牵头,药械科配合。
示范区所在市、县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工作由市、县植保站牵头,农业委员会其它单位参加,加强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确保试点工作按期有序推进。
(二)争取政策扶持。
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物资供应、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多渠道争取示范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措施集成应用落到实处。
(三)加强指导服务。
每个示范基地要明确1名责任人和1名植保技术指导专家,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示范区要设立标牌(大小不小于2米长1.5米宽,高度以1.5米左右为宜)标牌内容中要明确创建地点、规模、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创建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等。
示范区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示范展示、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绿色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让广大生产者实实在在看到两者融合的好处,增强自觉参与意识。
(四)加强宣传引导。
采取广播与视频相结合,报纸与网络相呼应,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加
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