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的人文主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史上的那些自然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史上的那些自然教育思想一.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逻辑分析作者:赵毅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10期【摘要】教育研究活动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论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教育研究有借鉴意义。
文章指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逻辑性的具体体现,对提高教育研究的逻辑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逻辑性一、前言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他处在工业文明兴起和宗教思想发生激烈冲突的时代。
在夸美纽斯生活的年代,人们还普遍信奉基督教,人们的教育思维规则还是被基督教的教育观念所束缚。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夸美纽斯把宗教理论转化成新式教育理论。
他写的《大教学论》体现了从宗教统治一切向资本主义崇尚自然的教育思想转变。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根据宗教理论和自然类比论证教育问题,按照三段论的推理规则,经过推理、论证得到符合自然规律的教育结论。
现代教育研究需要借鉴《大教学论》中的逻辑特征,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二、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逻辑性的具体体现(一)教育目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建构了一个宗教和自然相统一的教育思想体系,一方面大量引用神学著作中的名言证明教育是实现人生崇高理想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自然现象论证教育内部的具体问题。
关于人生的目的方面,他认为人生目的在于宗教,自然是宗教精神的体现,人是神的理性造物,为了体现人的理性,人需要通过认识世间的一切来培养自己的智力,进而控制自身和外部环境,还要让自己和万物都归属于神。
人生只是整个生命的一个阶段,人在世间需要获得理性的灵魂,人最终的目的是走向永生。
为了实现人生的最高目的,人需要在世间修炼,以形成理性的灵魂,教育是最好的途径,这样才能为来世做好准备,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育内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教育内容建立在“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逻辑起点上,上帝把他的生命力与人的生命力融合为一,赋予人类掌管万物的权力和能力。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夸美纽斯考点辨析作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察的频率是比较高的。
在考试中该知识点经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对夸美纽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将其与其他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基本对比,以便大家在未来的备考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地掌握该知识点。
想要掌握夸美纽斯的考点我们应该从其代表著作入手,从其作品中了解他的基本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基本著作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1.《大教学论》PK《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同时,该书也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为此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教育科学之父。
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因此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该书是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为此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诸多教育观点。
首先,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因此成为西方最早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人。
该知识点可以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进行对比。
孔子认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矣”。
该思想则为我国封建社会扩大教育对象范围奠定基础。
其次,夸美纽斯PK亚里士多德PK道家PK卢梭: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认为该原则是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本性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遵循人自然发展的原则主要包含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的天性两个基本内涵。
该原则可以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进行对比,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要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同时也可与中国道家的教育思想进行对比。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回归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则主要是应该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最后,还可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对比记忆。
2010年10月 第27卷 第5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 f South w est U n i versity o f Sc i ence and T echno l ogyO ct .2010V o.l 27N o .5收稿日期:2010-05-10作者简介:张璐琳(1985-),女,汉,重庆渝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学。
论夸美纽斯教学论产生的哲学基础及其特点张璐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摘要 夸美纽斯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其哲学思想是充满了矛盾的混合物。
基于这种矛盾的哲学思想,夸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论体系。
从夸美纽斯教学论研究方法及其思想的基本内涵的产生出发,从联系中剖析出其神学观及其人性观、人文主义、民主主义和泛智主义思想等等哲学基础及其混合主义的特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混合;自然科学与宗教的混合;感觉主义与圣经的混合;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混合以及方法论基础上的宗教与圣经的特点,以便对夸美纽斯教学论的产生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夸美纽斯;教学论;哲学基础;混合主义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60(2010)05-0091-07On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Em ergence of Co m eni us s Pedagogical TheoryZ HANG Lu li n(School of Educati o n ,Sou t h w estU niversity ,Chongq i n g 400715,Ch i n a)Abstract :Co m en i u s lived i n an era of antithetic alternation,and h is ph il o soph ica l thought is a m i x turefu ll o f contradictions .Co m enius has estab lished a co m prehensi v e syste m of pedagog ica l theory on the basis of his contrad ictory philosophical though.t Fro m the e m ergence of Co m en i u s s researc h m ethods on the pedagog ica l theory and its funda m enta l i n sight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such as t h eo logy and its i d eas o f hu m an nature ,hum anis m,de m ocracy ,pan i n te llectualis m and so 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 f syn cretis m:m i x ture o fm aterialis m and idealis m,m ixture of natural science and re li g i o n ,m i x ture o f sensual ist and the B ible ,m i x ture of no m i n alis m and rea lis m are ana l y zed form ore disti n ct understanding on the e m ergence of Co m enius s pedagog i c al theory ,so d i d the character i s tics o fm ethodolog ical basis :reli g ion and B ible .K ey w ords :Co m en i u s ;Pedagogy ;Ph ilosoph ical Basis ;Syncretis m 在教育学史上,扬 阿姆斯 夸美纽斯(Johann Am os Co m enius ,1592-1670)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几乎所有18至19世纪的教育理论萌芽均可在其著作中被发现。
学习材料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an Amos Comenius(1592—1670)一生著述265种著作。
其中,《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泛智学校》中提出的泛智论是探索将一切有用的实际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论。
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就可以自己总结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正规考试中,它会明确提问的,准确的应该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代表著作,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学独立的标志,也称为科学教育学的标志。
因此,你一定要注意是“近代”还是“现代”。
二、被称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三、教育思想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
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
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
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
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
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
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 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
把教育分为实用教育与文雅教育,前者是不高尚的;后者才是高尚的,是服务于闲暇的,是符合人性的,值得大力提倡的。
浅谈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发布时间:2022-01-05T03:25:22.4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第22期作者:刘雪贞张嘟[导读]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雪贞张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当代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主义教育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夸美纽斯、卢梭、第斯多惠、裴斯泰洛齐等著名教育家对自然主义教育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开始梳理其发展及演变,并系统阐述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演变;当代价值一、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的观点,他提出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从音乐和故事开始,不能强迫儿童进行学习。
[1]这种“寓学习于游戏”的观点已经体现出了自然教育的意味。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效仿自然”的观点,他在《灵魂论》中将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和生长等方面;动物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本性、情感、欲望等方面;人类的灵魂(理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和认识等方面。
[2]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先从体育开始发展营养的灵魂,然后开始道德教育发展感觉的灵魂,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发展理性的灵魂。
这一时期,自然主义教育并没有系统的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只是体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观点之中。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这种“教育效仿自然”的观点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4—17世纪,在文艺复兴这场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这种思潮反应在教育上就形成了人文主义教育。
教育学之外国近代教育大全第一篇:教育学之外国近代教育大全第十八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一)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1.提倡以人为中心;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3.提倡现实幸福;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5.提倡学术,推崇理性。
(二)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1.人文主义教育已不再是仅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2.教育内容发生变化;3.教育职能发生变化;4.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5.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6.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7.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开始解体;8.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四)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五)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六)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二、新教教育(一)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主张:1.强调教育具有宗教目的的同时也具有世俗目的;2.强调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要求国家普及义务教育;3.要求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国家学校教育新体系;4.除了进行圣经教育外,还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实践:1.梅兰克顿和萨克森学校计划,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改革大学;2.斯图谟的古典文科中学实践;3.布根哈根与初等学校的建立。
(二)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1.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2.提出普及免费教育;3.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将宗教科目和人文科目相结合;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模式。
(三)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三、天主教教育(一)耶稣会学校耶稣会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创始人是西班牙的罗耀拉。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分为初级部和高级部,初级讲授人文基础学科,高级讲授哲学和神学的高等教育。
第十九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教育概况慈善学校、导生制、星期日学校、福斯特法案、公学和文法学校、大学推广活动(二)教育思想1.洛克论教育★——提出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
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摘要: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但人才培养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仍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形式,重智育不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等。
这些问题,不但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制约,还可能影响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因此,必须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被称之为教育学之父。
他提出的普及教育、泛智教育和幼儿教育等对全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文章试图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他的教育管理思想,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索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管理启示一、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一)教育由国家管理教育应该由国家来管理,这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初对康帕内拉的主张进行发展后提出的。
并且具体地论述了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这一主张的正确性。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对于加强国家实力的重大意义和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有管理教育的权力,所以国家应行驶这个权利,将教育管理起来,并应该多设立学校,重视教育和保障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的主张夸美纽斯在教育管理的目的“泛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普及教育和发展义务教育的主张。
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
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接受共同的教育,而不应因权势、贫富和地位等而有所不同。
他在普及教育思想中还提出女子也要受教育,认为女子和男子有相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而且她们同样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夸美纽斯主张要从少年时期抓普及教育,理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早日开始接受教育,人的一生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而在少年时期学习知识最容易形成,记忆力也最为牢固,保持的时间最长久”。
所以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应像园丁对待植物一样。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成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天性是人生来具有的身心的某些特性;习惯可以在后天改变有些天性;天性、习惯、理性不能完全统一,天性、习惯服从于人的理性。
因此,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实现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最早探讨了教育的年龄分阶段问题,他明确提出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
亚里士多德关于行程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二、道家(老子、庄子)——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任其自然不去干预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的主要观点:①文化堕落论。
老子认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堕落。
老子把以传递文化为任务的教育看作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②人性“复归”论。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朴素无私,教育使人有知有欲有私,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
老子认为,人人都应当回到婴儿般的天真,以此拯救社会。
③“绝圣弃智”。
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
三、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夸美纽斯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分别是自然界的普遍顺序以及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其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
他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卢梭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部分的合力。
中西方自然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国的自然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庄。
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曾多次提到“自然”、“无为”,要求人们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道”。
庄子也说:“莫之为而常自然”,“顺物自然”,“应之以自然”。
这就为中国自然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魏晋时期中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魏晋以后对中国自然教育观的发展做出贡献是唐朝的柳宗元和明朝的王守仁。
柳宗元针对当时的教育不顾儿童发展规律、儿童的教育教学应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这之后,中国的自然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直到近代,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中国的一些教育家才开始重新认识、提倡自然教育。
吸收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特别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使中国自然主义教育走向了完善和成熟。
其中,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将中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推向了顶端,发展到了极致。
这一时期,中国的儿童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丰富了中国儿童教育与自然教育的思想理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也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萌芽阶段:基于有机论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思想里,他首次明确的论述了人的教育应与人的本性发展相适应,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有关受教育者年龄分期及相应的教育理论方面。
他根据人的灵魂的自然发展的顺序,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教育做了相应规定。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二)形成阶段: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及教育心理学化1)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客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1592—1670)是十七世纪捷克教育思想家。
论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作者:付玉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贯穿全书。
在论述教育原则时,他善于使用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分析“自然”的含义和表现,即自然的秩序和人的本性特点。
关键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原则自然教育思想作为西方教育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夸美纽斯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最能体现其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此书包含二十三章,论述了教育目的、教育任务、教育作用、教学原则、班级授课制等内容。
通过此书分析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发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在其教育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论述这一教育原则时,夸美纽斯善于使用自然界或者人们熟知的事物,用隐喻的方式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
一.类比自然的思维方式关于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王玉超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中认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包括: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第斯多惠、蒙台梭利和卢梭。
在形成阶段中,夸美纽斯是客观化阶段的代表人物,‘引证自然’是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
”[1]刘黎明也提到,“第一个从教育学的高度揭开自然教育序幕的是夸美纽斯。
”[2]不同于卢梭,夸美纽斯在论述时其教育主张以客观的自然为基础,重视自然的类比,例如借助钟、船、大炮和印刷术等实例。
在《大教学论》的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论述教学原则时,夸美纽斯以鸟儿繁衍、园丁种树、建筑师建造房屋等例子来阐释自己提出的各种原则。
这种类比的方式可以称为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
[3]这种认知方式可以使人们促进理解、增进记忆,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石中英教授提到夸美纽斯代表作中的典型隐喻就是“种子”。
习J厶撬勘mM柏嘶2008年3月解析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林意新(哈尔滨理工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以其主要代表作《大教学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本文从道德教育内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泛智论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夸美纽斯;道德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泛智论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他继承了前人,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宗教改革时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
1.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内容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详细阐述了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强调必须在人生的头几年就奠定良好的德行基础。
在德育内容方面,他强调让儿童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
他简明地叙述了四种主要德行的内容及其意义:1.1.持重。
就是对于事实和问题的健全判断,这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出健全的判断,使正确的判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
笔者的理解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培养的就是儿童的是非观,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儿童才能去做正确的事,做高尚的人。
1.2.节制。
这是一种在各种生活行为方面都不过度的品质。
夸美纽斯要求在整个教育期间,在饮食、睡眠、工作、游戏、谈话等方面对学生实行节制。
他认为在这些行为上应遵守一条金科玉律,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
这跟中国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坚忍。
要求儿童自我克制,能用意志力控制不适时、不合理的欲望。
夸美纽斯要求儿童习惯于用自己的理智去作一切事情,在动作之前应当仔细想想每种作为应该怎样去作,使自己真正成为行为的主宰,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
1.4.正直。
是对别人抱着公正无私的态度,不伤害别人,它是和自私自利、虚伪与欺骗相对立的。
夸美纽斯儿童道德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启示摘要:道德教育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总结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把道德教育当做学校的首要任务,认为道德教育应该培养人勤劳和节俭等良好品质,并采用练习、榜样、训诫、纪律等教育方法,这对当前幼儿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夸美纽斯,道德教育,幼儿夸美纽斯是17世纪杰出的教育家,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驱。
他创立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在教育领域实现了“哥白尼式”的变革,开辟了教育理论发展的新纪元【1】。
他所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所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以及对道德教育和教师地位的论述,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文献,当前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泛智论、课程论、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以及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等方面。
然对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还少有涉及,尤其是阐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的研究论文尚未发现。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夸美纽斯儿童道德教育思想,揭示其对当前幼儿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以期更好的促进幼儿道德教育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中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的基础。
“成年时还未受过管理的,到老年就会没有德行。
”[3]p53因此,他十分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因为儿童生下来不是要做一头小牛或一匹小驴,而是要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一)及早对儿童施行道德教育夸美纽斯认为道德教育要从幼年开始,“必须在很早的阶段,当邪念还没有主宰思想时,就谆谆教诲德行” [2]p194,就像种地一样,“如果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粮食,只会生出最坏的杂草” [2]p194。
他希望打好道德教育的基础,使德行成为儿童的第二天性,要求儿童在幼小的时候就练习饮食节制、衣物清洁、尊敬长辈、信仰真理、待人正值、乐于施舍、廉恭助人、彬彬有礼。
夸美纽斯将人的大脑和蜡相比,认为蜡在柔软的时候能够轻易地改变和塑造,变硬了就容易断裂,人也一样,在幼年时期十分易感和柔软,适合接收它所接触到得一切形象,因此,在幼年时期就应对儿童进行道德训练,使他们在德行上取得顺利的进步。
简论夸美纽斯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对西方教育的影响林钧[摘要]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教育家,他对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精辟的论述,尤其是其教育管理思想,对西方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管理;影响[文章编号]1672-2035(2003)02-0092-03[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B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
他在吸收了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教育思想以及崇尚科学的唯实主义思潮等各种新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学体系,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集中其教育思想的《大教学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被教育理论界看做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其中不仅包括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思想,如普及教育、女子教育、学前教育等,而且具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方面,他都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这都反映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此,仅就其教育管理思想加以论述,以说明其在西方教育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夸美纽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有独创性的教育管理思想,对欧美及世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教育由国家管理反对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由国家管理教育,这是17世纪教育家们对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早在17世纪初,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明确提出这一思想。
夸美纽斯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更为具体、详尽地探讨了国家管理教育这一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以及对人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他反复强调教育对于增进人类幸福和加强国家实力的意义。
在《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一文中,他指出,有教养的民族会很好地利用世界上自然力量和地下的矿藏,来造福他们;而缺少教养的民族没有征服大自然的本领,是不会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来造福人类的。
《大教学论》读书报告老实说,一直以来我虽然很爱阅读,但像《大教学论》,《童年的秘密》,《爱弥儿》等这些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著平时较少研读,这些不少是在大学才研究的,很是惭愧。
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我研究较早并且最感兴趣的。
在阅读《大教学论》的过程中,我就深深地为之震撼与折服,不仅仅是其行之有效且沿用至今的众多教育原则与方法,更多是他的深邃完整的哲学体系且与教育体系的完美结合。
真切的感受到,他是文艺复兴后能够继承人文主义并且为之开创了最有效,最广阔,与最伟大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近代教育体系,使得人类真正大踏步地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而来到相当光明的“理想时代”的划时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拜读夸美纽斯的作品,感受其中深邃的哲学慧智,我的哲学思想,尤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等得到了神圣的洗礼与启发。
今天,请允许我对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聊作些许解读感想,言之有不妥,万望见谅与宽恕,某谨伏惟,望不吝赐教。
1夸美纽斯简介:一.主要经历: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伟大的近代教育实践者。
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曾被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他使得教育成为独立性的学科,起教育思想很多被沿用至今。
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堪称“现代教育之父”。
二.主要哲学思想与世界观: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虔诚的新教教徒,继承并发展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尤其是归纳法的运用〕,信奉感觉论〔可认识论的一种〕。
推崇理性主义与自然主义,。
认为神学原理同科学原理一样也是真理,哲学上具有形而上学与机械性等特点。
夸美纽斯的人文主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要正确认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夸美纽斯撰写《大教学论》之前,西方没有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因此,有人说“《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
(吴式颖)
※要全面把握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整体内容。
我们不能仅仅了解夸美纽斯自然主义的教学原则,更要全面了解他所设想的适应资本主义将要大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制度(如普及教育思想、建立统一学制思想、实行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思想等)以及泛智主义的知识论(学科)的内涵。
※要历史地认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之于近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具有明显前瞻性的,是“属于全人类的”,是“世界性的”。
1.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西方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2.《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或使每个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全都建立这种学校的一种可靠的引导,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都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这样去学会现世与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
就这里的每项建议而论,它的基本原则都是根据事情的基本性质提出的,它的真实性都是经过了一种技艺的证实的,它的顺序都是明晰地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的。
最后,它还指出了一种简易而又可靠的方法,使它能够称心地实现出来。
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
3.☆“‘大教学论’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大教学论》“致意读者”)
☆“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格累哥利·那齐恩曾(Gregory Nazianzen)的说法,他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大教学论》“致意读者”)
☆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懂得教学艺术,所以,“他们想去履行他们的责任的时候,往往感到疲惫不堪,他们在吃力的工作上耗尽了精力;否则他们就习于变换他们的方法,试了这个办法又试那个办法——这是对于时间与精力的一种辛苦的浪费。
”(《大教学论》,安德累雅:“教学艺术的用途”)
※引申:教育艺术论思潮:教育艺术论思潮起源于夸美纽斯。
当代教育艺术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改革的争鸣中产生的。
它对受唯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教育哲学持尖锐批判态度,强调教育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倡导超越方法与技术的新型教育。
代表人物是美国创造教育杂志《学习》高级编辑苏珊·奥哈宁(Susan Ohanin)。
奥哈宁于1985年11月2日在美国《教育周报》上发表题为《教育不是科学,是艺术和直觉》的论文,可以看作是当代教育艺术论的宣言。
4.夸美纽斯自然主义的教学原则理论
◇夸美纽斯想寻找一种使教学工作进行得“迅捷、愉快、彻底”的方法,因而根据自然原理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我们中国学者把它们总结为:1)直观性原则;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3)巩固性原则;4)量力性原则;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而夸氏自己提出了以下四大原则:
(1)教学的一般要求(即教学要遵循自然秩序的原则):①自然遵循适当的时机;②自然先预备材料,然后再给它形状;③自然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件去运作,或是先把它加以合适的处理,使它变得合适;④自然的作为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在前进的时候,是界限分明地一步一步进行的;⑤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⑥自然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是从普遍到特殊的;⑦自然并不跃进,它只一步一步地前进;⑧自然如果开始了什么工作,不到工作完成,决不离弃;⑨自然小心地避免障碍和一切可能产生伤害的事物。
(2)教学的便宜性原则:①自然从小心地选择原料开始;②自然使它的原料真能获得它的形状;③自然发展一切事物都是从头开始的,开头虽则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具有巨大的潜伏力量;④自然从容易的进到较难的;⑤自然并不使自己负担过重,它有一点点就满足了;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⑦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⑧自然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协助它的工作;⑨自然所产生的事物没有不能明显地看出其实际用途的;⑩自然的一切作为全是划一的。
(3)教学的彻底性原则:①自然决不产生无用的事物;②当物体形成时,自然决不省略任何产生它们所必需的东西;③除非有了基础或根柢,自然不在任何事物上面起作用;④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⑤自然发展一切事物都从根柢开始,不从别处入手;⑥自然对于任何事物的用途愈多,则事物明显的再区分就愈多;⑦自然决不静止,而是继续前进;决不牺牲正做的工作去开始新的工作,而只进行业已开始的工作,把它做完;⑧自然把一切事物在连续的组合里面连接起来;⑨自然在质量两方面对树根和树枝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⑩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丰产和强健。
(4)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①每个学校只应该哟一个教师,至少每班只能有一个教师;②每门学科只应该用一种书;③全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练习;④一切学科与语言都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⑤每件事都应该彻底地、扼要地、简练地教,使悟性经过一个钥匙开启以后,就能自行解释新的困难;⑥一切天生相连的事物都应该联合教授;⑦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授,使一天的功课可以扩充前一天的,引起后一天的;⑧最后,一切无用的事物,一定要抛弃。
5.夸美纽斯所设想的各种教育制度(思想)
(1)普及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明确指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第九章)他认为,“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
”其原因在于:①“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他们……在适当地吸取了学问、德行与虔信之后,能够有益地利用此生,并且好好地预备来生。
”②权贵和富人的子女受教育可以增加智慧,成为领袖人物;③“天性鲁钝笨拙”的人受教育可以使心性“变得比较柔和”,“可以学会服从官吏和牧师”;④妇人受教育“可以使她们能照料家庭,能增进丈夫与家庭的福利”;⑤假如把教育普及到了“工匠、乡里人、脚夫甚至妇人”那里,那么“他们便谁也不会缺乏思考、选择、遵行和做出好事的材料了”。
(2)建立统一学制思想:夸美纽斯把青少年期分为四段(每6年为1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为每一段的青少年分别设立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大学。
他指出:“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个高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有个大学。
”(p.204)
(3)实行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他主张学校的工作要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把全校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
6.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知识论(学科)思想
◇夸美纽斯从17世纪30年代起从事“泛智”的研究。
所谓“泛智”,是指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
他曾应邀到匈牙利的沙洛斯-波托克地方做教育顾问,在那里创建一所“泛智学校”,以实验他的泛智教育思想。
《泛智的先声》、《泛智学校》是他研究泛智教育的理论著作。
◇他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其中的“一切事物”就指的是“泛智”(而“一切人们”则反映了他的普及教育思想)。
他鲜明地提出了“泛智论”。
他指出:“从所有个别的科学中能形成一种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和艺术的艺术,即泛智论。
”这种“泛智论”是完整的简洁的普通教育课程。
◇在当时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情况下,他根据“泛智论”为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设计了众多的课程。
例如,他为拉丁语学校设计了“七艺”、物理、地理、年代学、历史、伦理学和神学等课程。
我认为这是近代课程的开端。
他在《大教学论》中专门论述了“科学”、“艺术”、“语文”的教学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