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纳的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15
充满活力的海尔文化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充满活力的海尔文化案例分析报告充满活力的海尔文化案例分析报告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前生是依靠引进德国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在经历了25年的发展历程后,如今的海尔集团已经发展成一家大型综合跨国公司,其产业涵盖家电、通讯、IT、家居、生物、软件、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电器部品、数字家庭、生物医疗设备。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为什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这与海尔的文华密切相关!(一)海尔文化的活力体现的方面我小组认为海尔文化的活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的定位,细致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世界名牌的战略,同时具体到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等四个阶段,个个击破,步步为营,不断推进,从而不断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
2.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内涵,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这种不断创新,追求不止的精神是海尔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
3.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海尔就是具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而不嫌弃细流,融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这样才能汇聚成海。
4.以顾客为本的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等等理念都使得海尔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其服务的优质为其带来了很好的市场,这也是海尔一步步成长的条件。
5.激烈的竞争意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人材、人才、人财”、“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等观念,让员工时时处于竞争压力之中,从而能够在压力下产生无穷的动力,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增值。
1.海底捞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公司是如何培育这些核心能力的?海底捞是如何成立,发挥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一.服务海底捞在服务这一阻碍因子上,发挥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来确保海底捞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突出服务作为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服务过程。
海底捞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从消费者尚未进的迎接、代客停车,到就餐进程中的点餐、服务,再到消费者交款、送别、帮客提车,乃至消费者离以后的后续服务,都能从头至尾维持着统一、高质量的服务。
第二、服务内容。
海底捞的服务理念总括为:热情、高效、细致、贴心。
比如,在海底捞排队等候时,能够享受海底捞特有的增值服务;关于那些竞争对手也能提供的服务,海底捞会做得加倍细致。
第三、服务价值。
在海底捞,消费者能真正找到上帝的感觉。
海底捞能给消费者造成超出预期的心理感受,不仅由于前面海底捞的服务理念深人人心,服务内容设置丰硕,更要紧的是服务执行到位。
海底捞能打造出超出预期的服务价值感受要紧源于:服务人员的态度好;服务响应速度快;服务有统一标准。
二.员工治理海底捞的员工管理,围绕着服务流程,做到相互匹配。
第一,执行力。
海底捞的员工的执行力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认真敬业吃苦耐劳。
海底捞的服务人员对待消费者都抱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始终如一地保持微笑。
第二,主动性。
海底捞的员工不仅执行能力强,能够超卓的完本钱职工作,还能踊跃主动地去完本钱职工作之外的情形。
海底捞的员工在与消费者接触的进程中,发觉那些不完善的地址,会马上提出更好的意见。
另外,这种主动性还促使员工去做一些看起来纯粹是本职工作之外的情形。
第三,忠诚度。
在海底捞,员工对企业有着很高的中意度和忠诚度。
高忠诚度致使海底捞员工的离职率很低,可能低于10% ;高忠诚度致使员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把企业的良好进展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尽心来做,从而制造让人有口皆碑的海底捞服务。
三.选址海底捞在选址散布上,躲开川味暖锅现有竞争者。
躲开与现有竞争者进行竞争,有助于减少新建企业投资本钱。
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读后感20世纪的贸易和信息全球化已经帮助大量民众摆脱了赤贫。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靠反对全球化成为了发达国家。
全球化对于落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下一轮全球化的浪潮,就是通过开放国际资本和外国金融机构来使得新兴国家的金融体系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尽管金融全球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非常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若没有有效控制也容易导致金融危机。
韩国和智利的例子表明,全球化并非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相反,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开端。
否定这一点将是错误和危险的。
全球化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而贫困降低是全球化的结果。
一个极端的对比是韩国和索马里。
韩国由于实行出口导向、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人均收入因此增长了10倍多,不平等程度也大大减少,而60年代的索马里人均收入比韩国还高10%,由于没有参与全球化,如今索马里的人均收入下降33%,不到韩国的10%。
尽管穷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但近年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还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保护产权的制度,或者是没有很好的执行,有证据表明,这已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金融体系是经济的大脑,它是一种协调机制,通过将资本从拥有剩余资金的家庭或企业转移到缺少资金但可进行高效投资的个人或企业来正确地配置资本。
如果资本配置不当,经济就无法高效运转,产出也不会达到效率水平,因此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转是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金融全球化可以为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它带来了新的资本。
由于很多新兴国家的资本供给相对封闭和单一,外国资本的进入能够鼓励竞争,从而有效降低资本成本。
其次,外国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可改善被投资国的资本配置。
最后,金融全球化有助于推动产权保护和制度建设,从而使资本配置在生产效率更高的领域,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产权保护制度,如法制原则、对政府掠夺的限制、消除腐败等。
第十届浙江省高校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案例 A 题:杭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3年景国务院批准建设以来, 全面贯彻“三为主一致力”的建设方针,积极吸收外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积聚效应突出、经济高速发展的外向型工业区、在优质高效服务、土地集约利用、优秀人才引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窗口和示范区,开发区围绕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目标,大力吸引优质外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截至2006 年末,开发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426 家,项目总投资85.51 亿元,合同外投资总金额50.22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3.07 亿美元。
摩托罗拉、东芝、松下、可口可乐等一大批知名跨国企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有力的推动了开发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
2006年,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212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13.4 亿元,外贸出口完成71.11 亿美元。
工业经济总量已跃居杭州各区、县(市)的第二位。
2006 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61.03%;电子通信产业产值占杭州市70%以上,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决策的指引下,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已成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型城市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但目前开发区经济主要仍靠境外资本推动,而外资中又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绝大部分来自于外资企业。
绝大部分外资企业都未将研发环节和销售环节放在开发区,主要以扩大投资、劳动密集等方式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
这导致开发区企业偏重生产制造工作,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偏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据2007年1——4月的统计资料,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仅为3%,利润率仅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