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
- 格式:ppt
- 大小:9.57 MB
- 文档页数:24
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21【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综合疗效。
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
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排便困难(0.84±0.50)分、排便不尽感(0.84±0.38)分、肛门、直肠阻塞感(0.53±0.51)分,3个症状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8,2.598,2.167;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在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90.22±11.54),(89.57±13.51),(86.28±9.47),(89.09±9.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4,-2.196,-3.831,-2.238;P<0.05)。
治疗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41±6.96)分、SDS评分为(40.57±6.6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2.356;P<0.05)。
结论生物反馈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ffect of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nursing o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 FC) .Methods A total of 76 cases of FC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 38 cases ) and observation group ( 38 cases )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 Health state survey questionnaire ( SF-36 ) ,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SDS )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wo group′s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intervention.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ituation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mprovement of difficult defecation(0.84 ±0.50), endless defecate feeling (0.84 ±0.38) and anal or rectal obstruction (0.53 ± 0.51)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2.458,2.598,2.167;P<0.05). After treatment , the scores of SF-36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 Four dimensions of vitality(90.22 ±11.54), emotional function(89.57 ±13.51), mental health(86.28 ±9.47) and general health ( 89.09 ±9.81 )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t =-2.184,-2.196,-3.831,-2.238;P<0.05).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AS (43.41 ±6.96)and SDS (40.57 ±6.69)of the observa 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2.195,2.356;P<0.05).Conclusions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not only can obviouslyimprove th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 but also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abnormal mental state .【总页数】5页(P2987-2991)【作者】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作者单位】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310012 杭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大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心理护理及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2.精神心理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3.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协调-建构"的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4.乳果糖、莫沙必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5.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协调—建构”的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近几年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便秘现象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关键因素。
然而引发便秘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但这种便秘类型也被人们称之为继发性便秘,若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之为功能性便秘。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滥用激活泻的情况,使得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发生,而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功能性便秘也深受广大群众的重视。
基于此,笔者将引发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和护理措施作为切入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其具体内容发如下。
关键词:老年;功能性便秘;护理;研究进展引言功能性便秘发生是由人们的生活规律发生较大的改变、情绪压抑、饮食不良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及药物等因素所导致,且还具有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不断减少或者是排便不尽等症状。
但在发展中国家,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35%-40%左右,其多见于老年群体。
但有关调查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几率高达35%,经常发生在女性群体中,其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如果长时间出现便秘现象,这不仅会导致肛肠疾病发生,且还会引起老年人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失眠以及焦躁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所以,详细分析老年群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采临床护理措施,还能有效预防和大幅度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从而不断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引发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1.1生活习惯不良因老年人的牙齿脱落、牙龈萎缩以及咀嚼功能大幅度下降且还会丧失,所以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而且老年人通常摄入的都是比较精细、残渣少的食物,其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非常少,膳食纤维缺乏,液体的摄入量也比较少,以上因素都能直接影响老年人正常排便[1]。
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宗轶陈泓磊陈华郑伟琴周艳张大景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6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
研究组给予个体化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生物反馈治疗。
比较两组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效果和治疗满意度。
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个性化生物反馈;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DOI:10.14163/ki.11-5547/r.2018.10.014【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8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biofeedback.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symptom score, clinical effect,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of constip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lower clinical symptom score of constipation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FIndividualized biofeedback; Treatment effect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肛肠科准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50例。
功能性便秘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状况调查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随访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病学》【年(卷),期】2007(001)004【摘要】目的评估功能性便秘患者社会、心理、遭遇生活事件和生物反馈疗效的随访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至2001年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为治疗组.2000年至2001年健康自愿者31人为对照组.采用美OrionPC/4 EMG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系统,治疗组每周训练3次,50~60 min/次,1个疗程10~15次,配合家庭训练,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于治疗前完成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后评估症状改善情况、自己对疗效的评价,以及对便秘的认识、对治疗的信心和希望等.远期随访采用电话、信函及家访3种形式,随访1~3年.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健康者3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调查.②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包括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56~4.729,P<0.05~0.01).阳性项目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2.687,P<0.01).敌对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t=1.92,P>0.05).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总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618,2.909,P<0.01).④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与退休和父母死亡有关各7例,与工作变动有关6例,与夫妻严重争执、搬家、子女就业有关各5例.⑤生物反馈疗效:治疗近期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36例(36/44),有效率82%;1年后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21例(48%);自主排便时好时坏,间断借助泻药者8例(18%);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者15例(34%).⑥患者对便秘发生相关因素的认识:与饮食有关14例(32%);与其他合并病(糖尿病、哮喘、心脏病)有关3例(7%).⑦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1例(93%)认为便秘对生活有影响.⑧患者对便秘治疗的信心:19例(43%)认为便秘可治愈,5例(11%)认为便秘无法治愈.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更为突出.功能性便秘患者中便秘症状的发生或加重往往与工作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有关.93%的患者认为便秘对个人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48%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远期疗效(1年以上)显著.患者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大,且大多数患者认为便秘可以治愈.【总页数】4页(P227-230)【作者】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心理社会评估干预体系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J], 宋玉磊;林征;王美峰;林琳;张红杰;赵贞贞;朱芬芬;周丽蓉;王燕2.心理护理及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J], 窦畅3.两类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及随访比较 [J], 陈阵;徐桂中;刘显灼;艾芬4.功能性便秘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状况调查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随访 [J], 林征;林琳;张红杰;王美峰5.心理社会评估干预体系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J], 步海玲; 刘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3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Longo -ODS 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初始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等)、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前基线、快速收缩、10s持续收缩、60s耐久收缩)等临床指标。
结果: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Longo-ODS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等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效果显著。
标签:生物反馈;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效果便秘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便秘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慢性便秘发生率为5.99%,中老年人群的便秘发生率高达12.02%[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83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
83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中有6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8.44±5.01)年,平均病程时间为(7.77±2.12)年。
1.2 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加拿大Thought-technology 公司),取患者120°斜躺位置,自由外展双腿;使用肛门直肠测压系统测量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收缩压、肛门直肠静息压。
采用经肛门表面肌电电极,将电极插入肛门处,出发肌电刺激训练0.5h,1天1次,1周5次,连续治疗1个疗程(持续治疗10次)。
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定时排便且适当加强合理运动。
1.3 观察指标分析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Longo-ODS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初始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等)、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前基线、快速收缩、10s持续收缩、60s耐久收缩)等临床指标。
慢性便秘的药物选择2024(附表)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1)一般治疗: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2)药物治疗;(3)生物反馈治疗;(4)手术治疗。
其中,药物是慢性便秘常用的治疗手段,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性、药物依赖性及效价比。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通便药进行了汇总。
泻药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1)容积性泻剂(膨松剂)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使干硬的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
常用药物: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2)渗透性泻剂口服后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同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
常用药物: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需注意,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3)刺激类泻剂主要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结肠动力,并刺激肠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其作用强而迅速,可引起腹痛。
常用药物: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
(4)润滑性泻剂具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作用而使粪便易排出。
常用药物: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及其他植物油等。
促动力药促动力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药物:普卢卡比利等。
促分泌药鸟甘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代表药物:利那洛肽)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长期便秘怎么办“便秘不是病,解不出来真要命”。
对现代人来说,每天保持肠道通畅,似乎越来越困难了。
据新华社日前一则报道称,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患有便秘。
便秘不止是老年人的专利,这个听上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为很多人的“难言之隐”。
此前一项统计也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响,在所有就诊的患者中,大约75%属于慢性便秘。
1.概述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也多有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多样,以肠道疾病最为常见,但诊断时应慎重排除其他病因。
1.便秘出现的主要原因便秘常见的因素有摄入食物过少,特别是纤维素和水分摄入不足;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肌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肠蠕动受阻致肠内容物滞留而不能下排;排便过程的神经及肌肉活动障碍。
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便秘出现的主要原因,首先来说,饮食过于精细,肉类和脂肪类食物占据了餐桌,含纤维多的植物性食品吃得少了,使肠道蠕动减弱,就容易便秘。
尤其是白领一族,三餐不固定,经常在外食用油腻食物,引起消化困难及肠胃功能紊乱。
此外,减肥过度、吃得太少的人也容易便秘。
2.压力大、精神紧张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之下,许多人或不能及时排便,或虽有便意但一时强忍。
有专家认为:“便秘门诊简直一半是心理医生,抑郁、焦虑等都是便秘的诱因之一,会导致大肠肌肉紧张,削弱胃肠功能。
”另外,不少上班族受睡眠不好困扰,都会扰乱排便的生物钟。
3.衰老也会导致便秘问题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机能减退,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低下,都导致对排便的推力不够,引起慢性便秘。
老人容易患上的慢性疾病也和便秘直接相关,如糖尿病、肠道肿瘤等。
便秘影响全身健康4.疾病及药物副作用服用钙片、高血压药、抗抑郁药、肌肉松弛剂等都可能引起便秘。
久病体弱、长期卧床、营养不良、肥胖者也容易便秘。
三、便秘需及时就医在便秘发生时首先需要寻找便秘的原因,排除肠道的器质性病变,以免误诊。
生物反馈疗法对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评价发表时间:2015-10-29T11:28:10.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作者:赵雄[导读]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永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南永州 425000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习惯性便秘能取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永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评价。
方法: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习惯性便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福松治疗,治疗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8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习惯性便秘能取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生物反馈;习惯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前言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以间断性或持续性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便秘。
该病常存在于直肠、肝门以及结肠功能异常。
随着社会的发展,习惯性便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习惯性便秘治疗方式。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83例习惯性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比,探讨其疗效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住院和门诊收治的习惯性便秘患者83例,全部患者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III的诊断标准。
将8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1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1.46±7.2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病程(7.92±2.37)年;观察组42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2.12±7.64)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病程(8.15±2.6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内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引言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
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1便秘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
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重要。
便秘的分类及常见原因?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 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5%,包括原发性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继发性便秘[1]。
由于产生便秘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临床评估和治疗均强调个体化[1]。
近日,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对《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图1)。
图1 《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1]那么,在新版《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慢性便秘应怎样进行评估与治疗?小编已将重点整理好,一起看看吧~要点一:针对性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疾病[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检查。
便秘患者腹部通常没有触痛,但可能会有明显的膨隆或触诊不适,临床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可触及的腹部肿块。
肛门直肠的检查中,直肠指检可识别肛门括约肌高张力、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直肠前突、肛门直肠肿块、狭窄或粪便嵌塞等;Valsalva 动作可以帮助确定盆底下降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功能障碍。
此外,根据《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便秘患者若同时伴有直肠出血、大便变细、粪便带血、体重减轻、贫血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
同时,临床应询问患者是否合并盆底疾病、产科病史(怀孕次数、是否有子宫切除术史等)。
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临床都可考虑询问患者是否遭遇过性侵犯或存在饮食紊乱的情况。
>>>识别导致便秘的药物因素与行为因素[1]:可导致便秘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和钙补充剂等。
患者可能需要停用或调整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可导致便秘的行为因素包括:饮食饮水过少、缺少运动等。
>>>区分便秘的亚型[1]: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的患者可能存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排便不尽、排便费力的患者则更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障碍;腹痛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BS)。
生物反馈在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中的治疗进展孙健;陆金根;林晖;童春惠【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3(019)004【总页数】3页(P268-270)【作者】孙健;陆金根;林晖;童春惠【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51;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32;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51【正文语种】中文生物反馈是一种行为疗法,借助于电子仪器的感受、放大,把一些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性活动等信息转化为图象等易于感知的形式,反馈给患者,使其能随时看到自己体内活动的变化情况。
并据此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活动,增强主观意愿对生理尤其是病理性活动的调控。
通过这种“动作-反馈-学习-再动作”的过程,逐步纠正自身的功能障碍。
盆底生物反馈是生物反馈领域中的特殊分支,随着疾病谱的转变,正日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1974年Bleijenberg[1]开始采用盆底肌电反馈技术治疗便秘,同年Engel等将该技术用于治疗肛门失禁,均取得满意疗效[2]。
自1995年开始,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心理生理学教授Howard Glazer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数据进行分析[3],并于2004年提出 Glazer盆底评估法(Glazer Protocol)[4]。
1 治疗现状1.1 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又称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5],是一组肛门直肠出口处有梗阻性因素存在,以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肛门直肠下坠为主诉的症候群。
多由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等引起,以出口(肛门、直肠远端)存在梗阻因素为特点。
根据盆底动力学检查可将出口梗阻性便秘大致分为盆底失弛缓型(Achalasia Pelvic Floor Syndrome,APFS)、盆底松弛型(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RPFS)和混合型,其症状主要为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排空不全、合并肛门疼痛和坠胀等,有些还合并泌尿和生殖系统功能异常等。
治疗便秘有这些方法,你知道吗?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恢复规律性排便。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辅。
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便秘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或者强烈要求手术治疗,无精神异常,方可考虑手术疗法,且须严格遵守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1.一般性治疗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
粗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增强对消化道的生理性刺激作用,促进肠蠕动,缩短肠内容物通过时间。
另外,尚需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2.中医辨证论治祖国医学认为,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是慢性传输性便秘的中心症候特征,病在大肠,虽为腑病,但与其他脏腑、气血津液关系密切,故治则上应从调理脏腑阴阳入手,分虚实寒热而治之。
可分虚实,临症施治。
中医学对本病的辨证论治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3.中医外治法(1)针灸疗法目前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以大肠经和胃经的特定穴为主,多采用局部取穴,俞募相配,并在此基础上辨证配穴,调气通腑。
大肠经的常用穴位如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大肠经之下合穴上巨虚,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胃经穴位足三里也是常用之穴。
此外耳针治疗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常取穴位:胃、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直肠、皮质下,以上穴位可贴压或埋针。
(2)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增强机体对外来刺激信息的敏感度,提高胃肠蠕动功能,加强排便感觉和排便反射。
可分为腹部按摩、穴位按摩、足部按摩等。
(3)中药灌肠法采用中药汤剂,益气润肠汤等高位保留灌肠,减少对胃的刺激,药物通过肠黏膜直接吸收,改善症状。
(4)穴位敷贴疗法针对不同症候可选用不同药物研末用蜂蜜调成膏,贴于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通过穴位吸收,作用于肠道,刺激肠道蠕动,从而达到通便的目的。
(5)穴位埋线治疗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相当于持续留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