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语教育的两重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06 KB
- 文档页数:1
双语教育比较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双语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双语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双语教育模式的异同点,为改进双语教育提供借鉴。
本文将从双语教育的概念入手,对双语教育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未来研究双语教育的方向。
背景分析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当时许多国家开始尝试在教育领域推行双语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语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语言使用不当、文化冲突等。
因此,对双语教育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内容双语教育的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2、语言使用:双语教育中需要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3、文化传承:双语教育不仅教授语言知识,还需要传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双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双语教育的方式存在差异,如沉浸式、保持式、过渡式等。
2、语言使用比例:不同模式下语言使用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教育教学。
3、教育资源:不同地区在推行双语教育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会有所差异,如教材、师资等。
推荐的双语教育模式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推荐以下几种双语教育模式:1、沉浸式双语教育: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沉浸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有利于快速提高语言能力。
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适应能力。
2、保持式双语教育:这种模式下,学生在部分学科中继续使用母语进行教学,而在其他学科中使用第二语言。
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母语和文化认同。
3、过渡式双语教育:这种模式下,学生首先使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然后逐渐增加第二语言的使用比例。
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适应两种语言的教学环境。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双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评析作者:谭琪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被引用次数:5次1.Bilingual Education Act of 1968 20052.Bilingual Education Act of 1974 20053.Bilingual Education Act of 1978 20054.Bilingual Education Act of 1984 20055.Bilingual Education Act of 1988 20056.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 Act of 1994 20057.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20058.Ager Dennis Motivation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20019.Aguirre Adalberto.Turner Jonathan H Anerican Ethnicity:The 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of Discrimination 199810.Arias M Beatriz.Casanova Ursula Bilingual Education:Politics,Practice,and Research 199311.Baker Colin.Jones Sylvia Prys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199812.Bhatnagar Joti Educating Immigrants 198113.Bourne Jill.Reid Euan Language Education 200314.Cafferty Pastora.San Juan The Dilemma of American Immigration,Beyond the Golden Door 198315.Coben Stanley.Rather Lorman The Development of an American culture 198316.Crawford James At War with Diversity:US Language Policy in and Age of Anxiety 200017.Daniels Roger Coming to American: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n life 199018.Dicker Susan J Language in America:A Pluralist View 200319.Dinnerstein Leonard.Reimers David M Ethnic Americans:A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197520.Eggington William Language Policy:Dominant English,Pluralist Challenges 199721.Epstein Noel Language,Ethnicity,and the Schools Policy Alternatives for Bilingual-Bicultural Education 197822.Feagin Joe R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198923.Finegan Edward Language in the USA:Them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424.Freeman Rebecca D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nge 199925.Gonzales Roseann Duenas Language Ideologies: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Official English Movement 200126.Griffler Jnnina Brutt.Varghese Manka Bilingualism and language pedagogy 200427.Healey Joseph F.Race Ethnicity Gender,and Class:the Sociology of Group Conflict and Change 199528.Kalantzis Kary Minority Language and Dominant Culture:Issues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SocialEquity 198929.Kibbee Douglas A Language legislation and linguistic rights 199830.Kymlicka Will.Patten Alan Language Rights and Political Theory 200331.Lewis E Gly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198132.Marger Martin N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Americ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199133.Mckay SandraLee Language Diversity Problem or Resource? 198834.Miguel Guadalupe San Contested policy:The Rise and Fall of Federal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1960-2001 200435.Padilla Amado M Bilingual Education:Issues and Strategies 199036.Porter Rosalie Pedalino Forked Tongue:the Politic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199037.Ricento Thomas Language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Myths and Realties 199838.Rippa S Alexander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An American History 198439.Ruth Worak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Vol.1:.Language policy and political issues in education) 199740.Schmid Carol L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conflict,identity and cultural plur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200141.Spring Joel America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198542.Spring Joel Deculturalization and the struggle for Equality 200143.Thernstrom Abigall M Language:Issues and Legislation 198044.Thompson Kenneth W The Presidency and Education 199045.Burke Fred G Bilingualism/Biculturalism in American Education-an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198146.Fitzpatrick Joseph P.Parker Travieso Lourdes Hispanic-American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198i47.Gordon Milion M Models of Pluralism:The New American Dilemma 198148.Gordon Milton M Models of Pluralism:The New American Dilemma 198149.Holm Agues.Holm Wayne Rock Point,A Navajo Way to go to School:A Valediction 199050.Hornberger Nancy H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English-Only:A Language-Planning Framework 199051.Huddly Leonie.Sears David O Qualified Public Support for Bilingual Education: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199052.Imhoff Gary The Position of U.S English on Bilingual Education 1990mb Charles M Legal Foundations of Civil Rights and Pluralism in America 198154.Lyons James J The Past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Federal Bilingual-Education Policy 199055.Mackay Susanah D A California Proposition 63:Language Altitudes Reflected in the Public Debate 199056.Madrid Arturo Official English:AFalse Policy Issue 199057.Morison Sidney H A Spanish-English Dual-Language Program in New York City 199058.Mulhauser Fredrick Reviewing Bilingual-Education Research for Congress 199059.Parlmann Joel Historical Legacies:1840-1920 199060.Paulston Bratt Christina Underst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Multilingual States 199061.Porter Pedalino Rosalie The Newton Alternatives to Bilingual Education 199062.Rasalie Pedalino Porter The Politic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200063.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美国教育的演进 198464.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 198665.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约翰·D·哈斯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 198466.M·F·麦凯.[西]M·西格恩.严正.柳秀峰.徐禾夫双语教育概论 198967.蔡永良语言·教育·同化--美国印第安语言政策研究 200368.钱皓美国西裔移民研究--古巴、墨西哥移民历程及双重认同 200269.庄锡昌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 199370.蔡永良语言一致与文化趋同--解读美国惟英语运动(1981-2002)[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5(3)71.蔡永良美国二十世纪末的"惟英语运动"[期刊论文]-读书 2002(1)72.蔡永良论美国的语言政策[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2(5)73.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动因 199374.丁则民美国的"新移民"入境与文化测验--兼评本世纪初期美国学术界限制"新移民"入境的论点 200275.钱皓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期刊论文]-世界民族 2001(3)76.钱皓美国移民大辩论历史透视[期刊论文]-世界历史 2001(1)1.曾龙美国双向双语教育述评[学位论文]20062.宋玉霞中外双语教育及对高中双语教学的启示[学位论文]20043.李璇双语教育模式的对比研究[学位论文]20064.孟照海当代中美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065.张雪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进[学位论文]20106.熊建辉多元社会中的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学位论文]20057.吕华澳大利亚双语教育研究[学位论文]20068.郑琛.徐荣中美语言政策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12)9.胡明勇.雷卿.HU Ming-yong.LEI Qing中美语言政策和规划对比研究及启示[期刊论文]-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1.袁锦美国中小学双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探析[学位论文]硕士 20112.杨姗姗美国印第安语言政策及其对印第安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引用本文格式:谭琪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评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双语教学的优势与实施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它不仅仅是教授两种语言那么简单,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我对双语教学的优势与实施策略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双语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掌握两种语言的学生在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这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这样的训练无疑锻炼了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想象一下,学生们通过双语学习,不仅能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么诱人的前景!同时,双语教学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通过学习不同语言,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这种文化的沉浸感无疑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培养出更为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双语学校学习后,回家常常和家人分享他了解到的外国节日,那个兴奋劲儿真的让人感到倍加温暖。
实施双语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挑战同样需要我们重视。
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如果一位教师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的能力不够强,或者在教学技巧上不足,便难以有效引导学生。
因此,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至关重要,我们应确保老师不仅语言能力出色,而且富有教学经验。
其次,教材的选择和课程的设计也需要认真考虑。
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笔者的观点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互动的、参与感强的,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此外,家庭的支持也是实现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家长若能在家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多说和多用所学的语言,必然能加深孩子对语言的掌握。
各类家庭活动,如双语阅读、观看外语电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双语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外双语教学背景比较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双语或多语种进行学科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从国际上看,双语教学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实施,获得了较大成功,成为全球性教育现象。
近十年来,中国双语教学方兴未艾,已融入了国际大潮之中。
然而,不同国家开展双语教学的背景有差异,对此展开探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一、加拿大美国双语教学是为了稳定政局加拿大和美国都是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碰撞已危及政局稳定。
在此背景下,政府不得不推行双语教学。
因为语言沟通直接促进文化认同与不同族群的和睦相处,化解民族矛盾与冲突。
加拿大双语教学,不是用学生的母语作为教学语言,而是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其目标不是准备替代学生的母语,而是允许他们继续使用母语。
加拿大用法语作为教学语言,同时准许学生继续使用英语,最终导致英法两种语言并存,以便使两大支柱移民族群的心理平衡,从而实现政局平稳。
1962年前,加拿大实行歧视性移民政策,欧洲移民成为主体。
此后,欧洲移民逐渐下降。
美国、亚洲和中东地区移民比例较大;其余为拉美、加勒比海、大洋洲和非洲移民。
加拿大民族构成多样化,民族关系复杂化,民族文化多元化,是惟一由官方提倡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承认民族平等,反对种族性歧视,旨在防止民族分离。
1969年,联邦政府通过《官方语言法》,确定英、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以及对少数族裔官方语言的保护。
这是国内英裔、法裔民族矛盾的产物。
由于魁北克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定的变数,政府制订双语政策是对法语地位的认定。
1988年,新官方语言法案提出了建立双语社会的构想,支持少数族裔社区发展,政府希望藉此缓解与魁北克省的分歧,进而实现国家团结。
为了加强法语教学,要求全体公务员掌握英、法两种语言,熟练应用双语人才享有进入联邦政府的优先权。
作为强制性教育任务,实施双语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四十年多来,双语教学相当成功,法语浸入式教学法得到了普遍认可,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
论双语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n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
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两种: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
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双语教学对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更是如此。
一、大学英语、专用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又叫基础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学或通用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以语言共核为主要内容,是以教授语言技能为目的,以语言教学为主,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
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掌握一些基本的通用词汇,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学是通过阅读专业相关的知识来进行语言教学的一门课程。
专用英语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但它也是一门语言课,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
专用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GP)而言的。
ESP是一门语言实践课,但它同时又以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为基础,更明确地说,它就是服务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的语言实践课。
ESP教学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以便获取自己所从事专业或不同体裁的知识或技能,它注重学习者的目的,即通过ESP教学,学生既学习了有关专业的词汇,同时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ESP的任务是着重培养已具备基本语言技能的学习者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帮助ESP教学的受益者借语言这座桥梁,接受和介绍有关专业的最新信息,方便工作,提高效率,服务社会。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兼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和汉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即专业知识的课程。
中美英语教育的差异关于中美英语教育的差异1、美国和中国数学教育的差异美国和中国在数学教育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数学基础的认知教育。
美国教育强调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并加强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现在是秋天,老师会让孩子们去观察落叶的颜色,孩子们会注意到绿叶子越来越少,黄色、红色叶子越来越多,通过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的练习,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
并且通过绘画和自己编写简单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加强对数从具体(色彩分明)到抽象(数学题)的过渡。
同时,美国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不在于会快速进行加减运算,那些工作可以交给计算器,而是学数学是为了什么?看似很深奥,其实答案很简单: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所以美国学前班数学除了熟知1到10,了解11到50以外,主要学习“模块排序”,即在一排不同图形或模块后,找出下一个图形或模块是什么?举例说,一个从左到右为圆圈、三角形、正方形、圆圈、三角形、正方形,问下一个图形最可能会是什么?这种看似简单的练习与数学无关,但是在以后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寻找数之间的排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在日后的生物、化学、物理等的实验数据中,通过似有似无的排序,寻找可能的方向和答案。
提升到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重复、重叠了许多可能的排序,都是耐心的抽丝剥茧后,才有结果摆在人们面前。
正是因为美国数学的落脚点在于生活,所以在儿童学前班的一年时间里,反复的通过孩子们玩模块、绘画、表演等触觉、视觉、身体等全方位感受排序的概念和快乐。
中国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不同,重在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字的敏感)。
学校和家长都很在意儿童数学加减运算速度快不快、乘法口诀背得熟不熟,归根结底数学成绩好不好。
日后造成孩子两级分化,一是数字关系越来越复杂、枯燥,不喜欢数学;二是埋头在数学题海中畅游,直到高考数学成绩优异,出来生活和工作后,也不知道数学跟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一点,在从中国来美国留学的初、高中身上尤为明显。
美国同级的数学比中国的低很多,中国来的孩子有明显的数学优势,但到了大学,美国孩子在小学就培养的缜密思维、洞察能力就会在实验中、报告中爆发出来。
双语教育的优势与挑战全球视角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双语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开始重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双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视角探讨双语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一、双语教育的优势1、增强认知能力研究表明,学习两种语言可以锻炼大脑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语者在执行注意力控制、工作记忆和思维转换等认知任务时,表现往往优于单语者。
这种认知优势不仅有助于学术成就的提高,还对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具有积极影响。
2、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另一种语言,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3、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他们能够与不同语言背景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国际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4、拓宽学术研究领域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掌握多种语言意味着能够获取更广泛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
双语者可以阅读和参考不同语言的文献,从而为研究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二、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双语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学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教育效果。
2、语言环境的限制理想的双语教育需要丰富的语言环境支持。
然而,在一些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使用第二语言的机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3、教师素质和培训双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简述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的发展也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的语言政策及双语教学的发展背景、实施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美国的语言政策始于殖民地时期。
最初,英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也逐渐得到承认。
在20世纪初,美国政府开始推行英语教育,强调英语作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近年来,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语言政策,如“英语精通计划”和“多语言裔美国人民英语教育法案”,以提高英语教育水平,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
双语教学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9世纪,美国的一些学校就开始采用双语教学,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双语教学的发展。
根据2002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双语教学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促进多元文化理解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沉浸式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两种实施方式。
沉浸式教学法注重通过第二语言进行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翻译教学法则注重将第二语言翻译成母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美国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语言课程、文化课程、学科课程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估主要通过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主要依据各州的学业标准进行,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测试。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则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方式进行。
美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双语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学前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主要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方式进行,以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双语教学主要通过学科课程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科素养;在高中阶段,双语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双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
许多大学纷纷开展双语教学探索,旨在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将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双语教学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母语和外语进行学习,培养出双语交流的能力。
双语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交替:双语教学中,教师会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学生也可以在两种语言中交替使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语言并重:双语教学既注重外语的学习,也注重母语的维护和提高,使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得到全面的语言培养。
3. 文化融合:双语教学也包括了对外国文化的学习,通过接触外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意义与价值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培养国际化人才: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增强其与外国人交流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对外语与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3. 探索教育改革:双语教学模式的尝试将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三、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难题与挑战尽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1. 教师队伍不足: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特别是缺乏外语与学科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导致双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学生接受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持保留态度,觉得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在语言学习和文化融合上感到挑战。
美国双语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作者:陈娟余志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8期[摘要]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都是基于双语教学而开展的。
如何能在课堂中最大化地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教育者应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出发,从中找到值得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美国双语教学方法启示一、美国双语教育的模式根据联邦法律规定,地方教育委员会可以根据该州的法律要求选择实施一种或多种教学指导方式,来帮助英语熟练程度有限的学生达到熟练使用英语和学生学术成绩标准的要求。
但是,这些指导方式必须被证明是可以有效提高这些学生知识水平的。
目前,美国双语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1.过渡型双语教育。
过渡型双语教育是指学生入学以后在学习中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民族语言,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学校采用的非本族语的一种教育。
这种模式用儿童熟悉的语言进行启蒙教育,是符合教育原理的。
但这种双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语言少数民族儿童的第二语言(多数人口语言),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须的交际和思维的范围内,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同化于语言多数民族。
这种双语教育又可称为取代双语教育(Subtractive Bilingual Education)。
必须是双语者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过渡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两种:(1)双语速成式。
双语速成式教育一般从幼儿园开始,到四年级结束。
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授课过程中2/3的时间双语教师运用英语,以后逐步提高课堂中使用英语的比例。
到了二年级,3/4的时间用英语讲课。
三年级时,用超过3/4的时间进行英语讲课。
四年级时,就基本全部使用英语授课了。
实施此计划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持有双语教师资格证。
(2)双语保持式。
双语保持式教育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到小学六年级结束。
此计划允许具有相同母语的移民子女,在一个持双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的执教下,同时学习英语、母语及其它的学科。
双语教育的优势与挑战说到双语教育,真是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话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竞争优势。
让我来聊聊双语教育的那些优势和挑战吧。
我第一次接触双语教育是在大学里,那时候我看到一个同学,一口流利的英语和中文让大家都羡慕不已。
那种自信和从容,简直是“语言王者”的气势!他常常和我们分享他的语言学习经历,讲述他是怎样通过双语教育,打开了通往更广阔视野的大门。
慢慢地,我对双语教育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心想:如果能像他一样,那该多好啊!首先,双语教育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提高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掌握两种语言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想看,能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的我们,说不定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灵感就会迸发出来,创造出惊人的成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限于语言还延伸到了文化,让我们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包容。
再者,双语教育的优势还体现在职业发展上。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许多公司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无论是在外企工作,还是自主创业,具备双语能力的人更容易与国际客户沟通。
这种竞争力不仅能够提高薪资水平,甚至还可能让你在职场上脱颖而出,抓住更多机会。
不过,双语教育并不是没有挑战。
首先,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实施双语教育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环境。
在一些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并不全面,家长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育机构或教材来支持孩子的学习。
其次,对于学习者而言,掌握两种语言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语法、发音和不同文化间构建联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
而这种挫折感,可能会让一些学习者对双语学习感到沮丧甚至放弃。
此外,社会对双语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会影响其效果。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地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母语教育,这就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双语教育的态度与支持。
如果社会能够更加开放地看待双语教育,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因此受益。
总而言之,双语教育的优势与挑战并存。
双语教育的效果及挑战概述双语教育,也被称为双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和学习。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流利的双语沟通能力,并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探讨双语教育的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双语教育的效果1.双重语言能力通过双语教育,学生可以同时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并在全球化时代中获得竞争优势。
2.认知发展研究表明,双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他们能够更灵活地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
3.文化理解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学生能够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他们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价值观和传统,从而培养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职业发展具备双语能力的人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他们可以胜任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外交机构等需要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工作。
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1.师资问题双语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在一些地区,缺乏合格的双语教育教师成为了制约因素。
2.课程设计设计一套符合双语教育理念的课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经历。
合理安排双语课程内容和时间分配,确保学生充分掌握两种语言是一个挑战。
3.家长期望与压力很多家长将双语教育视为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与成功机会的途径。
因此,对于学校以及学生产生了较高的期望与压力,这也给学校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4.评估和评价双语教育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来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然而,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两种语言上的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结论虽然双语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它仍然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通过充分发挥双语教育的优势并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可以培养出具备双重语言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的新一代人才。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机遇,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从美国双语教育中获得的启示摘要:双语教育必将成为中国外语教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经之路。
然而,直到现在,中国的双语教学实验仍是障碍重重。
欲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最好借鉴一下国外双语教育的经验。
美国双语教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成功与失败等方面来考虑我国双语教育发展的方向将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育;双语教学;浸入型;启示0绪论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的步伐的增快,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从而,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推行双语教育的热潮。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这将使我国更需要具有世界眼光的国际型人才。
所以,在我国推行双语教育势在必行。
中国汉英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发现,通过这种教育途径,学生随着外语输入量与应用量不断增大,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
从广义的角度讲,则是一种以两种文化为载体,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为了使我国基础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并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指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培养具有跨文化素养的双语高级人才的素质教育。
为了在中国更好的进行双语教育,本篇将从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形式及其特点展开分析。
2双语教育在美国美国双语教育发展的历史悠长。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由阶段、限制阶段、发展阶段和否定阶段。
具有多样性特点的美国语言始终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并且鼓励使用多语言在各个领域中。
当时,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地方有双语学校。
如:俄亥俄州、明尼苏达州等一些德语社区提供的德英双语学校。
一战时期,民众有了反德情绪,美国开始了对双语教育的限制。
但由于移民美国的人数不断增加,美国试图采用了一些同化移民语言和文化的“大熔炉”政策。
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骤减。
很长一段时间,双语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发展的空间。
到了二十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再次出现的移民潮,移民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双语教育的优势与挑战全球视角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欧洲的多语种国家到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从北美洲的移民大国到南美洲的多元文化社会,双语教育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发展着。
它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双语教育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它在带来众多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双语教育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语言能力的提升上。
掌握两种语言意味着拥有了更丰富的表达工具,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交流。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旅游还是文化交流中,双语者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他们可以避免语言障碍带来的误解,更高效地传递信息和达成合作。
例如,在跨国公司中,员工如果能够流利地使用公司所在国的语言和自己的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总部的决策和指令,同时也能将本地市场的需求和情况准确反馈给上级,从而促进公司的全球业务发展。
其次,双语教育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学习两种语言能够锻炼大脑的认知灵活性、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语者在处理信息时,大脑能够更迅速地在两种语言系统之间切换,这种锻炼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双语学习还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和信息处理速度,为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理解方面,双语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另一种语言,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文化的交融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双语教育更是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
在就业市场上,双语人才往往备受青睐。
他们可以在国际组织、外交部门、翻译行业、教育领域等众多领域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