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主要种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7.31 KB
- 文档页数:4
湘西黄牛区域品牌建设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升级己成必然趋势。
牛肉因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高蛋白质等多种优点,符合当前消费水平产品升级需求。
湖南省及湘西自治州政府正全力推动农业品牌战略发展,重点打造引领优势产业,发展知名农业品牌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湘西黄牛是湖南省国家级优良农业知名品种,自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农业产业开发目录后,湘西自治州政府围绕湘西黄牛区域品牌建设,大力培养规模化养殖基地及建设深加企业。
目前,湘西黄牛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地区主导产业。
在武陵山区国家级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的大背景下,并随着湘西地区农产品加入国内外市场进程加快,湘西黄牛优质牛肉进入更加广阔市场空间,湘西黄牛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
本文在通过理论分析及实地调研获取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案例分析,对湘西黄牛优质的牛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区域品种、品牌、饲料资源、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现代产业化程度偏低、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等劣势;肉牛市场发展前景光明、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规划等机遇;国内外市场激烈日益竞争、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产业化进程缓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充分借鉴了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国内大连雪龙等国内外成功牛肉品牌建设经验,在分析湘西黄牛品牌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黄牛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建议,提出了全方位扶植湘西黄牛产业持续发展、树立品牌观念,强化品牌意识、多维度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力度、推广龙头企业成功作法、促进各环节实现产业化与一体化经营机制等相关措施。
以此来提升湘西黄牛的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对湘西黄牛优质牛肉产业的健康发展、湘西黄牛区域品牌建设、湘西地区特色经济及地区整体经济竞争力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简介——黄牛中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简介——黄牛1、秦川牛产地(或分布):陕西省关中地区,分布于关中平原27个县市。
数量:1988年约为60万头。
主要特性:毛色分紫红、红、黄三种,公牛头较大,颈短粗,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鬐甲较低而薄,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弯。
母牛角长10厘米,公牛角长14.5厘米。
初生体高公牛为66.7厘米,母牛为64厘米,成年母牛体高为130.3厘米,体重为381.3千克,公牛为141.5厘米,体重为594.5千克。
公牛最大挽力为475.5千克,阉牛为333.6千克,母牛为281.2千克。
肥育期公牛日增重为0.7千克,母牛为0.55千克,阉牛为0.59千克。
平均屠宰率为58.3%,净肉率为50.5%,胴体产肉率为86.9%,骨肉比1:6.1,肉脂比为6.5:1,眼肌面积为97 平方厘米,瘦肉率为76 %。
泌乳期7个月,泌乳量为715 .8千克,日产乳3.2千克,乳脂率为4.7%,公牛12月龄性成熟,2岁使用;母牛2岁配种,1胎1犊。
2、南阳牛产地(或分布):南阳市、南阳县、唐河、邓州市等地为中心产区。
数量:1982年约为80多万头。
主要特性:体质结实,肌肉发达,皮薄毛细,鬐甲较高,公牛肩峰高8~9厘米,角以萝卜角为主。
毛色有黄、红、黄白三种。
成年体高公牛为144.9厘米,母牛为126.3厘米,体重公牛为647.9千克,母牛为411.9千克,最大挽力公牛为398.6千克,阉牛为348.3千克,母牛为275.1千克。
经一般肥育,1.5岁平均体重为441.7千克,日增重为813克,屠宰率为55 .6%,净肉率为46 .6%,眼肌面积为95.3平方厘米,肉色鲜红,大理石纹。
母牛性成熟早,一岁即能配种怀胎。
繁殖率为66~85%,成活率为85~95%。
3、鲁西牛产地(或分布):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两市。
数量:1988年约40万头。
主要特性: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
湘西黄牛青年牛与经产牛超排后冲胚试验初报高帅;刘莹莹;段洪峰;雷虹;燕海峰;易康乐【摘要】对68头湘西黄牛进行超排处理,配种后第7天对供体牛采用非手术法冲胚,回收胚胎301枚,可用胚168枚,头均获胚4.33枚,头均可用胚2.47枚.【期刊名称】《湖南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湘西黄牛;超数排卵;冲胚【作者】高帅;刘莹莹;段洪峰;雷虹;燕海峰;易康乐【作者单位】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36湘西黄牛是巫陵牛一个重要的地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湘西南至湘西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和怀化大部分地区,具有善于爬坡登山、耐粗饲、役用能力强、繁殖性能好、肉质优及抗病力强等特点,特别是对焦虫病抵抗能力强。
该牛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方品种中,个体最大,生产性能最好[1,2]。
胚胎移植作为胚胎工程一项常规技术,在地方黄牛品种保护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68头湘西黄牛(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对超排后的冲胚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超排供体牛的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体母牛在湘西黄牛保种区选择符合湘西黄牛品种标准,谱系血缘较清楚,体型匀称,年龄在2~5岁的供体牛68头。
为保证胚胎移植供体牛处于能量正平衡的营养状况,初次冲胚前2个月即加强营养,饲喂冲胚期间专用饲料,其营养需要参照美国NR C(1996)标准和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年新版),结合本地饲料饲草原料配制而成,日粮配比及营养水平如表1。
(注:表1中,精料*为普瑞纳育成牛精料补充料:由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磷酸氢钙、食盐、维生素等原料组成。
思南黄牛的品种特征及发展现状思南黄牛是一种具有优异肉质特点的牛种,主要产于贵州省思南县。
该品种属于肉用牛,以其肉质鲜美、瘦肉率高、憨厚稳重、肉味浓郁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品种特征、发展现状两个方面介绍思南黄牛。
一、品种特征1.体形特征思南黄牛的骨头结实、肉质细嫩,肩宽背阔,身体长,腰部粗实,四肢笔直,灵敏度高。
2.毛色特征思南黄牛毛色为深黄褐色,毛量丰富,有光泽,身体中部为黄褐色,四肢腹面为浅黄色,给人以温和、稳重的感觉。
3.瘦肉率瘦肉率是反映畜体肌肉组织占总体重的比率。
在养殖过程中,每头思南黄牛的瘦肉率都在6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70%。
瘦肉率高意味着思南黄牛的肉质精瘦,质量优良。
4.生长速度思南黄牛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比其他普通肉用牛种的生长速度高出10%以上。
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3年左右即可达到出栏标准,这为养殖者赚取更多的收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口味的不断升级,对肉类品质和味道要求越来越高。
思南黄牛肉质优良,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正符合现代人“健康食品”的需求,成为内需市场推崇的肉类产品。
2.水平提高贵州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技术支持与创新研发,不断提高牛种的良种率和出栏率,大力推进技术含量高、肉质好、养殖成本低的优质思南黄牛的繁育与推广。
3.新型养殖方式现代农业的推广显著提高了思南黄牛的养殖效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让养殖环境更加科学合理,为提高畜产质量和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思南黄牛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之,思南黄牛以其優異的肉質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养殖业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
未来的思南黄牛养殖业需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行业进步,不断提高肉牛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黄牛的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黄牛的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黄牛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黄牛的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一起来看看吧!黄牛的生活习性黄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最西端的蒙古牛类型的役用地方品种。
全县均有分布,但以踏实、桥子、布隆吉地区所产最优良。
故又名“ 桥子牛” 、“ 踏实牛” 。
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适应性。
二十多年来向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新疆等省区和本省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临夏、张掖等地(州)输出近万头各种用途的牛。
由于有耐热、耐寒、耐牧、抗病、耐粗饲,较广的适应性等特点。
1982 年 8 月被甘肃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和甘肃省畜牧厅已正式确定为甘肃省优良地方品种,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
1984 年4 月在中国畜禽品种志定稿会上列入《中国牛品种志》。
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
黄牛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放牧性能好,瓜州夏季最高气温 45 度,冬季最低气温零下 29 度,全年有七级以上大风 70 天以上,蒸发量是降雨量的 70 倍。
但黄牛在炎热季节不惧日光照射,不怕酷热,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
在寒冷季节,不畏严寒,不惧大风,一如既往地采食牧草残根枯枝。
温长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
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场上只靠放牧即能复膘体壮。
不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对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黄牛的形态特征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
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
良种黄牛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适应性好、遗传性稳定、肉质好等优良特性。
肉役或役肉兼用。
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日增重能达到800克以上。
高度育肥后,屠宰率60%以上。
肉质细腻,脂肪分布好,滋味鲜美,肉味浓而不腥膻,肉骨比高,胴体脂肪比例低、肌肉比例高、眼肌面积大,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分为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3类。
饲养方法大致分为舍饲、半舍饲和放牧3种。
湘西黄牛生产、销售情况及历史渊源的说明湘西黄牛分布我州八个县市,据各县市办公室统计现有湘西黄牛34.87万头,能繁母牛占16万头,母牛的繁殖周期是3年2胎,每年生小牛5万头,繁殖率为66.13%。
湘西黄牛肉质好。
湘西黄牛经屠宰加工后,远销俄罗斯、美国、香港等,受到一致好评。
由于最近几年来湘西黄牛供不应求,大量的活体黄牛被外地商贩调走,导致本地生产厂家货源不足,州外贸公司为了保证自己的加工货源在凤凰县、古丈县培育自己的生产基地,补充货源严重不足。
湘西黄牛的形成是与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工选择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湘西山高坡陡石头多,以致“水在地下流,滴水贵如油”,梯坡严重缺水,耕牛善于登山爬坡。
行动灵敏,役用突击力强和持久力好。
湘西农民群众对湘西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选配,积累了丰富经验。
湘西杂粮等作物秸秆、藤壳来源丰富,牧草丰茂,草场辽阔,是育成湘西黄牛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饲养上,多采取春、秋、初冬季节合群放牧,分户饲养管理,除冬季舍饲外,为避免蚊蝇、蜱螨对牛的侵袭和保护庄稼等原因,在夏季亦采取割草舍饲,直至秋收后放牧,有习惯“九月重阳抛放牛羊”,以充分利用结籽牧草和冬间地再生草丛。
在春耕、寒冬或产犊后哺乳期,补喂精料,农民总结为“春耕补劳冬保膘,生崽母牛看儿膘”。
在管理上,讲究栏舍建筑,牛栏多建在住房内,一般以厚木板铺成隙缝式栏面,以保持栏内干燥,牛体清洁。
并做到:一岁分栏饲养,两岁使役调教,三岁母牛配种,非种用公牛四岁去势,五岁时视公、母牛的繁殖好坏和役力强弱,决定其取舍。
归纳为“一岁分栏两岁教,三配四割五选挑”。
湘西农民对湘西黄牛的选种选配,也总结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如对整个外形要求,“黄红毛衣闪金光,粉嘴画眉白漂裆,团头鼓眶荷包嘴,扇子耳朵龙门角”。
“前山(甲部)峰高超后山,膛宽肋密肚大圆”。
对公、母牛则要求:“尾长根粗能遮羞(羞指阴户),十胎牛儿九不丢,母牛过胖多蒙东(指不孕牛),公牛垂肚难逞雄;鞭筒(指包皮)贴肚不垂松,蛋子大圆无雌雄(蛋子指睾丸)。
中国黄牛品种有哪些?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介绍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在中国的肉牛饲养非常普遍,饲养数量也是最大的。
黄牛的饲养地区几乎遍布全国,中国的黄牛大约有25种,其中排在前五名的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大良种黄牛。
中国黄牛品种有哪些?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介绍中国的黄牛大约有25种,排在前五名的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合称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
一、秦川牛。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
因产于陕西省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而得名1985年在北京建国饭店,国际厨师对国内外五大名牛进行多种烹调和品尝,陕西的秦川牛以肉质鲜美名列前茅。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说:“美哉秦川牛,誉满北京城”。
从此秦川牛被誉为中国的瑰宝。
二、南阳牛。
南阳牛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役用黄牛品种,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其中心产地在河南省的白河和唐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
南阳牛主要分布于南阳市郊、唐河、邓州、社旗、新野、方城和驻马店地区的泌阳等地。
三、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我国名贵牛种之一,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闻名海内外.体型特征:被毛从浅黄到棕红,以黄色居多,鼻与皮肤均为肉红色,部分有黑色斑点。
多数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为“倒八字角”或“扁担角”,母牛角型以“龙门角”较多。
公牛头短而宽,前躯发达,颈部短粗壮,肉垂明显,肩峰高大,胸深而宽,四肢粗壮;母牛颈部较长,背腰平直,四肢强僵蹄多为琥珀色,尾细长呈纺锤形。
四、晋南牛。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
晋南盆地位于汾河下游,傍山地带泉水丰富,气候温和,具有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水量500~650毫米,无霜期160~220天。
土壤为褐土,土层厚,表层含有机质0.7~1.2%,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黄牛的介绍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
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遍布全国。
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
黄牛的形态特征黄牛被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
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
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
其体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可分为3大类型,北方黄牛、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
黄牛象征埋头苦干;无怨无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辛勤劳作的代名词。
黄牛的疾病防治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高达40℃。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
药用青霉素300万~600万单位,链毒素150万~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毫升~3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剂~3剂。
低温症因受寒潮侵袭所致。
患牛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而死。
防治: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暖,同时静脉注射5‰~20‰的葡萄糖液1500毫升~2000毫升,肌肉注射1%樟脑磺酸10毫升~20毫升,并配合中药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克,研末,开水冲,稍温一次内服,连用2天~3天。
百叶干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粟,腹痛,反刍停止。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
药用硫酸钠50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向瓣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
风湿症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减。
治疗可用热敷法:取黑豆15公斤,醋0.5公斤,面袋1条;将豆炒热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2次,连敷3天。
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前胃弛缓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
湘西黄牛饲养标准1. 湖南省湘西黄牛饲养标准湘西黄牛是湘西地区的地方品种,因其肉质鲜美、肉质细嫩、口感好、滋味醇厚而备受消费者欢迎。
而想要饲养出高品质的湘西黄牛,就要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养殖。
2. 圈舍条件湘西黄牛属于气候适度的中等体型牲畜,要求圈舍宽敞、通风、透明度高、日光充足,舍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圈舍的地面要保持平整、厚度适当,覆盖一定厚度的干草作为地面垫料,以吸收牛粪尿水,有效减少氨气的排放。
饮水设施要新鲜、干净,饮水不应断水,保证牛只足够的饮用水。
3. 饲料管理湘西黄牛对饲料的要求主要是富含粗纤维、高蛋白含量、草料质量好的青饲料。
饲料应科学配方,草料、浆料、精料比例应合理,各种饲料应有适宜配方,以保证牛只的营养平衡。
饲料应新鲜,不能有霉变、发酵、变质的情况。
饲喂量应控制在合适的量级,避免饲喂过量。
4. 饮水管理饮水是湘西黄牛生活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保持牛只健康的关键环节。
饮水清洁卫生,是保证牛只身体健康和牛奶品质的基础。
饮水设施的设置和清洁要注意防止细菌繁殖和积聚,及时更换水量,保证水源新鲜、安全。
5. 疾病防治有时湘西黄牛会患上各种疾病,如牛伤风、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
防治疾病应该从健全的疫病防治制度、及时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等方面入手,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稳定的饲养环境,确保湘西黄牛能够健康成长。
6. 结语通过以上几点的标准,湘西黄牛的饲养管理达到标准化的水平,可以保证牛只健康、营养和厚重,品味和品质方面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
保持好湘西黄牛的饲养管理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农户积极做好乳牛饲养、牛肉生产的好方式。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1,2018浅析湘西黄牛疫病防治技术陈小兰(湖南省永顺县两岔乡农技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站,湖南永顺416702)摘 要:湘西黄牛是湖南省湘西湘北地区主要饲养的牛只品种,该品种的黄牛是肉役两用牛,具有性格温和、肌肉发达、强壮有力、发育匀称、耐粗饲等特点。
在役用方面,湘西黄牛因其灵活的行动能力十分适用于山地耕田劳作,并且力气大,载重时间长,备受农户的青睐。
在肉用方面,湘西黄牛的屠宰率高,且耐粗饲,是湘西湘北地区农户的主要选择。
因此,对湘西黄牛的疫病防治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关键词:湘西黄牛;疫病防治;特点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8.11.061收稿日期:2018-10-26 湘西黄牛的生理特点湘西黄牛是湖南省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生长繁殖性能,为3年2胎的黄牛品种,且湘西黄牛的生产年限较长,能够繁殖到母牛15岁,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生产8胎,这使得湘西黄牛的利用率提高,进而提高了养殖回报率。
湘西黄牛的疫病防治技术 科学规划牛舍牛舍是黄牛生长生存的基础,是预防湘西黄牛疫病的首要环节。
在湖南省内,饲养湘西黄牛的通常为农户,以个人养殖的模式进行,所以养殖规模较小,但是不能忽视合理规划牛舍对疫病防治的重要性。
首先,牛舍建设地点的选择,通常农户会将牛舍建立在居住地的附近,方便放牧和养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保证牛舍具有足够的面积,其次,牛舍需要朝阳建立,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时间,尤其是冬季日照时间短,科学的规划牛舍的地点与方位,才能够保证牛只获得足够的日照时间[1]。
最后,考虑建造牛舍的材料,通常使用厚木板进行搭建,能够在冬季抵御风寒,保证牛舍内的温度,预防寒冷导致的黄牛患病。
加强黄牛的放牧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湘西湘北地区农户饲养的黄牛品种都为湘西黄牛,长此以往,依据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人们总结了适合湘西黄牛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配种、选种技巧。
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黄牛哪个品种最好在机械化还不发达的农耕时代,牛是重要的农耕工具。
而我国黄牛品种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那么黄牛哪个品种最好,一起来看看。
5.延边牛
延边牛产于东北三省东部的狭长地啧,是东北地区优良地方牛种之一。
其属役肉兼用品种,胸部深宽,骨骼坚实,被毛长而密,皮厚而有弹力。
4.晋南牛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该品种牛体格粗大,胸围较大,体较长,胸部及背腰宽阔,成年牛前躯较后躯发达,具有较好的役用体型,属于大型役肉兼用品种。
其具有良好的役用性能,产肉性能也尚好。
3.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我国名贵牛种之一,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闻名海内外。
该品种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净肉率为50.7%,肌纤维细,肉质良好,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状花纹明显。
2.南阳牛
南阳牛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役用黄牛品种,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
该品种黄牛体型高大,皮薄毛细,肌肉发达,肩峰较高,背腰平直,肢势正直,蹄形圆大,行动敏捷。
其用于肉牛生产表现出良性特征,肥育仅7~8个月体重即可达441.7千克,平均日增重公牛为813克,屠宰率为55.6%,净肉率为46.6%,产肉性能良好。
1.秦川牛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优良黄种品种,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因产于有着“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而得名。
该品种黄牛体格健美,高大硕壮,背腰平直,腹圆紧凑,体肥浑圆,四肢坚实。
该牛肉用性能好,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瘦肉率、骨肉比等指标都较高。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4):l5 l8 China Cattle Science 科学试验
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主要种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宁 维 ,李丽立 ,张 彬 ,谭国清。,王清林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o128;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3.湖南省郴州市畜牧水产局,湖南郴州421000;4.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畜牧水产局,湖南吉首416000)
摘 要:[目的]为评价、保护和利用好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重要的遗传资源提供科学弘船。 [方法]按照DB43/T638—2011规定的方法对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体型外貌、体重体尺、繁 殖性能、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役用性能等主要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结果]湘西黄牛较湘南黄牛体型大,生长发育快,役力大;肌内脂肪高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 低。总的说来,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繁殖性能好、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是我国 亚热带山区发展养牛生产的较好的遗传资源。[结论]应加强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保护、 选育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种质特性;生产性能;湘西黄牛;湘南黄牛 中图分类号:¥8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t11(2011)04—0015-04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是湖南省两个主要的优良 地方黄牛品种,前者主产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区 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在湘 中、湘东和湖北省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 地区亦有分布;后者主产于南岭山地丘陵区,分布于 湘西南、湘中、湘东和毗邻的粤赣部分地区。这两个 品种均具悠久的历史,在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种选 育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综合作用下,分别逐步形成 了各自特点,成为我国宝贵的牛种资源。但由于分 布区域的交错、体型外貌的相似和用途的基本一致, 给这两个品种的鉴别、保护和选育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为了促进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发展,我们开 展了两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研究.以期为进一步评 价、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两个黄牛遗传资源提供科 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按文献规定的方法进行产区调查和现场设点、 定群、抽样评定湘西黄牛湘南黄牛的体型外貌。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按DB43/T547~201l规定的方法测定湘西黄牛 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 性能、胴体性状、牛肉品质等。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AS6.12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用Duncan统计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 体型外貌 湘西黄牛体格中等,体形多呈倒梯形,结构紧 凑,肌肉较发达,皮薄毛细,骨骼细致。头长适中,额 较宽。角以玉色,乳黄色者多,亦有黑色、灰黑色的 个体。角呈圆锥状或短扁圆状。四肢细致,端正,蹄 质坚实。尾过飞节,尾根粗,尾帚发达。毛色以黄 色、淡黄色为主,约占7O ,少数为棕黑色。黄色个 体者有“白眉、粉嘴、白漂档”的特征。棕黑色个体背 脊两侧毛色深,背中线为棕黑色,腹内侧毛色较浅。 公牛髻甲高、肉垂发达。母牛肩峰不明显,身体长, 斜尻者较多。 湘南黄牛个体较矮小,公牛躯体前高后低,母牛 后躯略高于前躯。体质健壮,结构紧凑,背腰平直, 身躯短。公牛头长颈较短额宽,母牛头小清秀颈细 长。公牛肩峰高大突出,约高于髫甲6~8 cm,去势 后消失。公牛角细而短,少数母牛角基部松动。四
收稿日期:201卜O2一l8修回日期:2O11—04 12 基金项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湖南区项目(BK0753)和湖南省标准化战略项目(BK0823)。 作者简介:宁维(1988一),男,湖南邵东人,本科,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资源评价工作。 *通讯作者:张彬(1955一),男,湖南安f 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工作。 16 中国牛业科学 第37卷 肢较短,前肢正直,少数呈O形;后肢内靠,多呈x 状。蹄质坚硬,蹄壳小,以黑色者多,形如心状,少数 呈尖刀形。尾细而长。全身毛色以黄色者最多,其 中又分深黄、浅黄、棕黄和栗色,次为黑色、褐色,极 个别的呈现黑白花和黄白花。此外,多数黑色公牛 阉割后毛色变黄。 2.2体重和体尺指标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成年体重和体尺指标见 表1。由表1可知:湘西黄牛成年体重明显大于湘南 黄牛(P<O.01);而两个黄牛品种的公牛成年体重 又分别显著高于同品种的母牛(P<0.05)。各项 体尺指标相应地呈现出湘西黄牛高于湘南黄牛的趋 势,其中湘西黄牛公牛的体高极显著(P G0.01)高 于湘南黄牛母牛和显著(P<0.05)高于湘西黄牛 母牛和湘南黄牛公牛;湘西黄牛公牛的体长极显著 (P G0.01)高于湘南黄牛母牛和显著(P<0.O5) 高于湘南黄牛公牛;湘西黄牛母牛的体长也显著(P< 0.05)高于湘南黄牛母牛;就胸围和管围这两个体尺 指标而言,湘西黄牛公牛极显著(P G0.01)高于湘 南黄牛母牛和显著(P<0.05)高于湘西黄牛母牛 和湘南黄牛公牛;湘西黄牛母牛的体高、胸围和管围 与湘南黄牛公牛、母牛均没有明显差异(P> 0.05)
表1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成年体重和体尺
注:同列肩标相同字母示差异不显著(P>O.05),肩标相邻字母示差异显著(P d0.05),不相邻字母示差异极显著(P d0.01)。 2.3繁殖性能 湘西黄牛公牛性成熟期平均为518(416~550) d;母牛平均为476(379~539)d。母牛和公牛的初 配年龄分别为2.5岁和3~3.5岁。母牛和公牛的 繁殖利用年限分别为10~15岁和9~10岁。湘南 黄牛公牛2岁性成熟,2.5~3岁开始配种,使用年 限13岁左右。母牛平均初情期为2岁左右,初配年 龄平均为30(28~36)月龄;终身平均可产7~8头 牛犊。两个品种母牛的繁殖性能见表2。从表2可 以看出,湘西黄牛母牛发情持续期显著(P G0.05) 高于湘南黄牛母牛,而湘南黄牛母牛所产仔牛的初 生个体重又显著高于(P G0.05)湘西黄牛母牛所 产犊牛的初生个体重和6月龄断奶体重均极显著 (P G0.01)高于湘南黄牛母牛。除此之外,两个品 种母牛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虽有不同幅度的差别, 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2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母牛的繁殖性能
注:同行肩标相同字母示差异不显著(P>O.05),相邻字母示差异显著(P do.05),不相邻字母示差异极显著(P do.O1),下同。 2.4生长发育性状 表3列出了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若干阶段的体 重(公母平均)借以比较二者的生长发育情况。由表 3可知,湘西黄牛各阶段的体重均极显著(P< 0.01)高于湘南黄牛。说明湘西黄牛不但初生重较 大,而且出生后生长速度也快于湘南黄牛,因而其体 型和体重大于湘南黄牛。 2.5胴体性状 于2oo6年9月对购自湘西黄牛中心产区凤凰 县柳薄乡的5头湘西黄牛公牛(平均年龄为5岁)进 行了屠宰测定;同年10月在郴州市城北屠宰场对来 自不同测定点未经育肥的5头公牛(22~34月龄) 进行了屠宰测定。这两次屠宰测定的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宰前体重和胴体重极显著(P< o.O1)高于湘南黄牛的情况下,湘西黄牛的净肉重和 第4期 宁维,等:湘西黄牛与湘南黄牛主要种质特性的比较研究 17 眼肌面积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 o.O1)地高于湘南黄牛;而屠宰率和净肉率虽然高于 湘南黄牛,但却未达显著水平(P>0.05)。当然, 上述两次屠宰测定从适宜屠宰体重和年龄等方面还 不尽如人意,其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湘西黄牛和湘 南黄牛这两个品种胴体性状的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和验证。
表3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各阶段的体重
2.6肌肉品质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肌肉常规分析指标见表 5。由表5中可知,湘西黄牛肌内脂肪明显高于(P<
o.05)湘南黄牛而粗蛋白稍低于(P>O.05)湘南黄 牛;湘西黄牛肌肉干物质、灰分和热能等指标虽然高 于湘南黄牛,但差异并不显著(P>O.05)。
表5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的肌肉品质
2.7役用性能 据调查测定,湘西黄牛役力较强,突发力和持久 性能好。一般在公牛2~2.5岁,母牛2.5~3岁时 开始教耕,役力以6~1O岁最强。成年牛的最大拉 力,公牛平均为243 kg(220~270 kg),母牛平均为 220 kg(150~240 kg),阉牛平均为234 kg(190~ 280 kg)。使役年限一般到15岁。目前每头役牛平 均负担耕地面积为1.3 ha(1.2~1.6 ha),年劳役时 间为90~120 d。一般每日耕作6~8 h,抢水犁田 时,可长达10 h以上。湘南黄牛役牛在2.5岁~3 岁开始教耕,4~10岁时的役力最强,可使役到14 岁左右。平均每头负担1.1 ha耕地,年劳役100 d 左右。成年牛最大拉力公牛210.25 kg,为体重的 104.1 ;母牛175 kg,为体重的87.5 ;阉牛214.5 kg,为体重的84 9/6。 3 讨论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分别是在湘西北和湘南山 区特定的生态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人们长期 选择而形成的两个优良地方牛种,分布广、数量多, 在牛群结构中能繁母牛比重较大,是湖南省的当家 黄牛品种资源,其中湘西黄牛还被列入国家畜禽遗 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我国宝贵的地方优良品种之 一。
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具有繁殖力强、乳脂率高、
役力较好、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宜山地放牧、肉质鲜 嫩、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后躯发育 差、泌乳量低、生长速度慢等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条 件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湘西黄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