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152浅谈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悲剧论简盼盼(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摘 要:悲剧美学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就一直被人们所提及,是一种感性冲动,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的更迭。
在戏剧中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是人在面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时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它是艺术中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体裁形式,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经历。
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又指的是其中的审美意味。
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在悲剧美学中都谈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们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学习前人有关悲剧的讨论下,也给出了自己对于悲剧的理解,他的悲剧理论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经典的,打下了非常坚固的基础。
到了德国古典时期,黑格尔又做出了具有独创性意义的理论突破。
关键词:悲剧;冲突;审美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往往是诱发了人们的一种怜悯与恐惧心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肢体交流等,加深了这一完整事情的戏剧性,逐渐成为一种行动模仿。
只是在这个行动模仿中,整个基调氛围不是那么的轻松,而是处在比较严格、肃穆的一种环境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连串行动的模仿。
悲剧就两个方面来说是严肃的:一方面,它的人物是高尚的人,比一般人好的人;另一方面,它的动作是可怕和可怜的。
这两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件事情可怕或可怜并不能构成悲剧,构成悲剧这种超乎人想象的效果是因为在可怜的基础上发生了更为可怕的事情,而且他还说到亲属之间的凶杀是最可怕、最可怜、最泯灭人心的。
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我们知道这种亲属间凶杀的事件有很多,有儿子弑母、夫妻情侣之间残害、大人的痛苦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这些屡被曝出,这些往往都是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多年的人,往往也是矛盾最深,最不可调和的,这种恩怨一旦用行动暴力解决就是致命的。
当然人们对这些事件也是极其关注和反思总结的,引起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关心、怜悯、恐惧。
浅论悲剧的审美价值学院:黄海学院姓名:杨丹班级:11(23)学号:11417536摘要: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对于“悲剧”的定义,前哲时贤多有探讨。
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悲剧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性冲突中,遭受不应有的,但是有是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前引起人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的悲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悲,含义很广泛,一般泛指一切痛苦、悲哀、不幸的事件或人物;而美学范畴的悲剧,一般都包含着严肃、庄重、壮烈的内容,使人在悲痛中能感奋兴起。
美学范畴的悲剧所蕴含的崇高韵味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创作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大量悲剧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描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把光明送给人间,偷取天火,遭受磨难的正义行为。
《麦克白》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探析作者:庄如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悲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使心灵得到净化。
为了证明《麦克白》的这一悲剧特性,本文着眼于剧中主要人物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结合他们的性格和行动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怜悯;恐惧;心灵净化[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麦克白》是莎翁笔下的一部悲剧。
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麦克白野心勃勃,在其夫人的怂恿下,弑君篡位。
为了掩人耳目和巩固王权,他杀害忠臣,残暴屠杀人民,举国上下怨声载道。
麦克白夫人不堪重负,精神崩溃而死,而麦克白遭到众叛亲离,一步步走向死亡。
亚里士多德这样定义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净化)。
”作为一部悲剧,《麦克白》能够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使心灵得到净化。
在此本文着眼于剧中两位主要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及行动,对这一悲剧特性进行证明。
一、麦克白性格解析戏剧开头,麦克白和另一名苏格兰大将班柯从战场上凯旋而归,途中遇到了三位女巫。
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考特爵士”和“未来的君王”,而班柯虽然不是君王,他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
”起初两人只觉此事蹊跷,但事后果真被封为考特爵士的麦克白开始相信女巫的话,觉得这是对他们命运的预言,于是与其夫人合谋杀害了老国王邓肯,成功篡夺王位。
从麦克白的残暴行径来看,我们会觉得他是个十恶不赦之徒。
其实不然,麦克白的本质并不坏。
在没遇上女巫前,他对邓肯一直忠心耿耿,对国家尽心尽力。
他虽然有强大的野心和欲望,但并不奸恶;他不愿玩弄奸诈,只希望使用正当的手段达到目标。
在与麦克白夫人密谋时,麦克白内心犹豫不决,他想到了邓肯赐给他的尊荣,想到了人们对他的美誉,他不愿丢弃这些。
_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
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愉悦。
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
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
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的模仿对象。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模仿论认为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
到了苏格拉底、特别是柏拉图那里,文艺模仿的对象由自然事物转向了社会人生。
但是,由于受到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影响,柏拉图认为,文艺模仿的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像,本身就缺乏真实性,文艺作为现实世界的影像就更加不真实。
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之中,不存在脱离具体事物的一般理念。
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玄虚的理念世界,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文艺的真实性。
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
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拟,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表达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那么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开展趋势。
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
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那么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
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
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
净化说在《诗学》中亚理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个经典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墓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墓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Katharsis)。
” “借怜悯和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被亚理士多德称为悲剧的“特殊功能”,这就是著名的悲剧净化说。
这个亚理士多德本人未加详细论证的命题引起了后人诸多解释。
“净化”(希腊文K a 0 a p o i O 开始是宗教术语,意思是“净罪”。
公元前七至八世纪从色雷斯传入希腊的奥尔弗斯教,把灵魂从肉体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称为净化,触犯诸神和沾染不洁的恐惧使奥尔弗斯教徒感到有赎罪和净化的必要。
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并改造了奥尔弗斯教的净化概念,而表示用科学和音乐净化灵魂以摆脱肉欲,用医药和体育净化肉体以强壮体魄。
公元前五世纪,智者派哲学家高尔吉亚最早在美学意义上使用了净化一词,在《海伦赞》(一译《海伦的辩护》)一文中,他说悲剧借助于语言的力量可使观众产生逼真的幻觉,悲剧“乃是一种骗局,其中行骗者比不行骗者更诚实,受骗者比未受骗者更聪明”。
观看悲剧,观众时而恐惧,时而怜悯,时而惊奇或悲伤。
借助于言语,观众能把他人的遭际体会得像自己的一样真切,这类似于灵魂对肉体的净化作用。
可见,在亚理士多德以前,从宗教领域引入音乐和文学领域的净化概念,在其流传中被赋予了两重新的含义。
一是在宗教的“净罪”含义的基础上,表示音乐所具有的摆脱或宣泄不良的或不必要的情感沉积,以保持灵魂纯洁平静的功能;二是指悲剧(在一般意义上也指文学)所具有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它能使观众淡化甚至忘却自己的日常存在,融于悲剧所提供的艺术经验之中,进行动情的艺术观照与情感体验,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高尔吉亚的诗学观和悲剧理论对亚理士多德影响很大。
在悲剧理论方面,虽然亚理士多德认为在悲剧的六个成份(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最重要的是情节,但他和高尔吉亚一样,认为语言是悲剧墓仿人物行动的媒介;其次,与高尔吉亚类似,在亚理士多德的悲剧定义中,他也指明了悲剧可以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且承认“惊奇之感”是悲剧所产生的效果。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及其意义作者:马敏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6期摘要: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影响深远,而其悲剧“过失说”更是其悲剧理论的核心之一。
悲剧“过失说”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影响深远。
关键词:悲剧;过失;意义亚里士多德是继柏拉图之后的古希腊的又一座文化高峰。
如果说柏拉图的贡献主要在哲学方面,那么,亚里士多德则涉猎广泛,在科学、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该书详细的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其中,也包括悲剧“过失说”。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命运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古希腊的‘命运观’认为,有一种不可理喻的、神秘的命运在支配着芸芸众生的生命运动,甚至是神也不得不按照命运的规定,不由自主地走向自己的归宿。
按照这一观点,悲剧人物的悲惨结局自然也就是由于命运的捉弄了。
”[1]然而,亚里士多德却提出了与“命运说”迥异的“过失说”。
《诗学》中关于“过失说”的记载有:“介于上述两种人之间还有另一种人,这些人不具有十分的美德,也不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2]“人物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后果的严重错误——当事人的品格应当如上文所叙,也可以更好些,但不能更坏”。
[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包括情节和性格两个方面,但实质却是悲剧人物自身犯了过错。
并且,这种悲剧人物不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不能是完美无缺的好人,否则就无所谓“过失”。
他们瑕不掩瑜,总体是好人,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同情,悲剧意味才更浓厚。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物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他有错误的行动,是无意的行动。
出于对环境不知情而不是由于恶德,这种行动使人痛苦和懊悔。
错误的行动是由于对特殊情况有所不知而造成的无意的、引起意料中的伤害的、引起痛苦和懊悔的、不是由于恶德引起的、可怜悯的、可饶恕的行动。
美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级汉语言本科专业《美学概论》复习纲要填空题20分、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4分、论述分析题26分一、常识题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宗白华。
3. 鲍姆嘉通在历史上第一个主张美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之命名为“埃斯特惕克”(Aesthetic)。
173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术语,1750年他将自己研究感性认识完善的专著命名为《美学》。
鲍姆嘉通将艺术和美专门提出来讨论,又将美学从哲学中分出,给予专门的名称,鉴于其引人瞩目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美学之父”。
4.哈奇生把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两种;康德认为美不在事物的存在,只有“自由美”与“附庸美”之分。
鲍桑葵则把美分为“浅易的美”与“艰奥的美”两种。
5.通常我们把美的形态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又分为社会美和自然美。
6.黑格尔的《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7.如果说美的本质是千古难解之谜,自然美是美学的危险三角区或“大绊脚石”(朱光潜语),那么,没有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为什么美则被称为“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8.自然美的文化价值:启迪智慧、激发创造,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和合天人、通融群己。
9.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
11. 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是一个常常被人例举的化丑为美的典型艺术品。
12. 1746年,法国美学家巴托首次使用“美的艺术”概念,可以看作是艺术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
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归纳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是戏剧学专业学生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必须掌握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对戏剧考研理论知识点的归纳: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戏剧:悲剧、喜剧的起源,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 中世纪戏剧:宗教剧、道德剧的特点和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古典主义戏剧: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特点,如三一律。
- 浪漫主义戏剧: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表现。
- 现实主义戏剧: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现实生活。
- 现代主义戏剧:突破传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戏剧的分类- 悲剧:以严肃主题和悲惨结局为特点。
- 喜剧:以幽默、讽刺手法处理轻松或滑稽的情节。
- 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歌剧:结合音乐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戏剧的构成要素- 剧本:戏剧的基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 导演:负责整体构思和指导演员表演。
- 演员:通过表演将剧本内容呈现给观众。
- 舞台设计: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等,为戏剧创造视觉环境。
- 灯光与音响:增强戏剧效果,营造氛围。
戏剧的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力求真实地再现生活。
- 表现主义:强调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 超现实主义:打破现实界限,探索梦幻和潜意识。
- 荒诞派:通过荒谬和非逻辑的情节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戏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悲剧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的论述。
-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强调观众的思考和批判。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演员应完全沉浸在角色中。
- 格罗托夫斯基的贫困戏剧:强调演员身体的表现力。
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戏剧与文学: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
- 戏剧与电影:两者在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相互影响。
- 戏剧与舞蹈:身体语言在戏剧中的重要性。
戏剧的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通过戏剧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浅析“悲剧”范畴钟蓓蓓【摘要】悲剧一词广泛应用于生活、哲学、戏剧、艺术类型、审美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古今中外,研究“悲剧”的作品很多,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从悲剧含义、悲剧主人公、悲剧的本质特点等几个方面,加深对“悲剧”的理解。
%Tragedy ,a word of significant meaning ,is wildly used in life and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 drama ,art and aesthetics .Up tillnow ,there are abundant works studying tragedy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 of tragedy ,this paper studies tragedy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by analyzing its meaning ,hero and its essence .【期刊名称】《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悲剧;悲剧的本质;崇高;悲剧人物【作者】钟蓓蓓【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一般说法,悲剧这个词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戏剧的主要类别或题材之一,以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性结局为基本特点;二是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悲剧,用来比喻不幸的遭遇;三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它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1]。
审美范畴问题是美学原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为审美的悲剧的相关问题加以澄清和整理。
悲剧这一审美范畴与现实中的“悲剧”,和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戏剧中的悲剧的概念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的悲剧概念,审美范畴中的悲剧又常常被写成“悲剧性”或者“悲剧美”。
文学院10级戏剧影视文学西方戏剧史一、填空1. 戏剧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2. 代表古罗马最高成就的是(“普罗图斯”)的喜剧;3. 欧洲戏剧美学的奠基之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4. 古希腊戏剧的两大阵营分别是“悲剧”和“喜剧”;除了悲剧和戏剧之外,还有拟剧、萨提洛斯剧。
5.悲剧的起源: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
6. 希腊悲剧源于“年度的春祭仪式”;7. 莫里哀的代表作分别是“《伪君子》”、“《吝啬鬼》”等;8. “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9. 《俄狄甫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传世之作;10. “人文主义戏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戏剧形态;11. 1618年,意大利建成的第一个有镜框式的剧场——“法尔内塞剧场”;12.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13.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西班牙国的维加;14. 代表十七世纪戏剧最高水平的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17世纪法国三大剧作家分别是:让·拉辛、莫里哀、高乃依。
15. ( 亚里士多德 )所著(《诗学》)和(世阿弥)所著(《风姿花传》)分别是古希腊和日本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后世戏剧理论影响深远。
16. 西方戏剧的两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17. 启蒙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戏剧理论家事法国的狄德罗与德国莱辛他们分别著有《关于<私生子>的谈话》,《关于演员的是非谈》(《演员奇谈》),和《汉堡剧评》,《拉奥孔》;18. 英国圣体剧的根源《新约·马太福音》19. 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显示了第三阶级的精神力量和处事原则。
20. 《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作品。
21. 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性剧作家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消极浪漫主义的旗手施莱格尔兄弟,积极浪漫主义的旗手雨果。
亚里士多德诗学每章概括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一部关于诗歌的著作,下面是其每章的概括介绍:
- 第一章:介绍诗歌的本质和功能。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艺术,具有教育和净化的作用。
- 第二章:讨论诗歌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将诗歌分为史诗、悲剧、喜剧和肃剧四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详细阐述。
- 第三章:探讨情节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是悲剧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 第四章:讨论人物的塑造。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中的人物应该是有缺陷但又不失美德的,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 第五章:探讨悲剧的语言。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 第六章:探讨悲剧的表演。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表演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呈现,以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 第七章:总结《诗学》的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艺术,具有教育和净化的作用,悲剧是诗歌的最高形式。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对希腊艺术精神的哲学高度提炼,是西方美学的开山之作,对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熊元义,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0)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从悲剧人物自身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这开创了西方悲剧观的一个源头,也和中国悲剧观区分开来。
我们清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不但可以梳理出西方悲剧理论发展的线索和源头,而且可以比较中西悲剧的差异。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内因;外因中图分类号: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5)02-0071-04 张哲俊在反思中国古典悲剧的研究状况及其问题时对肯定中国古典悲剧存在的倾向提出了责难。
他认为,这种倾向研究中国古典悲剧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揭示中国古代悲剧的特殊规律”,但它面临一个这样自相矛盾的困境,“一方面否定悲剧理论对中国悲剧的实用性,因此就意味着要放弃悲剧理论作为研究中国古典悲剧的基础;可是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现象时,又需时时以现有的成熟悲剧创作实践和理论作为一种参照。
当然对此困境也可以搞一些折衷调和,即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和参照西方理论,而不完全抛弃西方理论。
不过,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和参照悲剧理论是科学的,在多大程度上撇开悲剧理论,仍然还能够保持悲剧本身的性质。
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那么其研究成果必然是可疑的,不能令人信服的。
中国没有系统完整的悲剧理论,加上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与西方悲剧作品和理论之间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这也许是中国古典悲剧研究始终难以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悲剧理论与中国悲剧的特殊性之间出现两难境地,是中国古典悲剧研究首先遇到的难题。
”[1]其实,张哲俊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首先,我们对西方悲剧作品和理论的认识是否准确就是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对西方悲剧作品和理论的认识还有一个继续深入的问题。
罗念生指出,亚里士多德谈悲剧时不谈命运,不谈人对神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中英雄人物遭受的苦难,一方面不完全由于自取;另一方面又有几分由于自取,由于他看事不明,犯了错误,而不是由于命运。
21春《西方文论》作业_1
一、单选题
1.
心理分析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
A.彼得.布鲁克斯
B.克里斯托娃
C.哈贝马斯
D.格林布拉特
知识点:10.2以创作、接受、阅读为圆心的意义批评
答案A
2.
下面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是
A.康德
B.歌德
C.黑格尔
D.席勒
知识点:9.现实主义时代
答案D
3.
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决裂的精神领袖人物是
A.斯塔尔夫人
B.布瓦洛
C.狄德罗
D.雨果
知识点:西方文论,8.3法国浪漫主义文论
答案D
4.
教父哲学的鼻祖是
A.普罗提诺
B.波伊修
C.克雷芒
D.但丁
知识点:西方文论,3.1中世纪文论与中古人文学科的发展答案A
5.
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
持此观点的是
A.普罗提诺
B.波伊修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
知识点:西方文论,3.3托马斯·阿奎那
答案D
6.
《理想国》的作者是。
浅析西方悲剧的美学特征悲剧的基本美学特征浅析西方悲剧的美学特征——以《俄狄浦斯王》为例【摘要】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如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就被亚里士多德誉为“最完美的范本”“完美悲剧的典范”。
【关键词】悲剧过失说俄狄浦斯王【正文】一、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净化)。
”这是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定义,除此之外,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引起怜悯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二、悲剧的审美特征与过失说而更详尽的悲剧理论或是说达到悲剧目的的理论是他的过失说: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的女人们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恐惧之情,而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错。
悲剧主人公遭受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或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总结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性格应该有以下四点:一是性格必须上来,二是性格要合适,三是要与一般人相似,四是性格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而要造成可引起观众怜悯或恐惧之情的犯错除了他性格本身以外,最为重要的便是他的行动。
在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中行动犯错又主要分为:无知的行动错误,如《俄狄浦斯王》;无节制的行动错误,如《美狄亚》;以及判断错误,如《安提戈涅》。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
对1【单选题】⾸次提出“美学”⼀词是在()年。
1750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的⼀本是()。
⽂艺对话录3【单选题】“象如⽇,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
宗⽩华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个从哲学思辨的⾼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
对5【判断题】“美学⼤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
对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对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化⼤综合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有着⼗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
错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
对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对1【单选题】改⾰开放后的第⼀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的是()。
主要是完善⾃⾝⼈格修养,完善⾃⾝理论修养。
还有提⾼⾃⼰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提⾼⾃⼰审美设计的能⼒,扩⼤知识⾯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
错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
错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的本性决定的。
对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法()。
⽴⾜于中国⽂化;锻炼和提⾼⾃⼰的理论思维能⼒;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
错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