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课标要求]

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

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

(1)Al Ge Sb Po;B Si As Te At

(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

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

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

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

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

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

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

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3.短周期元素R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

提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4。

(1)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最强,右上方元素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非金属性最强。

(2)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3)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与族序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6 4 2 0

主族族序数ⅦA ⅥA ⅤA ⅣA

(4)

①与同周期前、后元素相比较,依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的性质。

②与同主族上、下元素相比较,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的性质。

③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性质时,可借助“三角”规律进行推断。

若A、B、C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位置,有关元素的各种

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D不能参与排列)。如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B;

非金属性:B>A>C。

1.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七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它具有+2、+4价

D.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解析:选B由题意知,该元素位于ⅣA族铅元素下面,金属性比铅强,D正确,B不正确;因处于ⅣA族,其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A正确;由ⅣA族元素常见化合物(如CO、CO2、PbO2、PbSO4)可知C正确。

2.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 、

B 两栏描述的内容对应起来。 A B A B ①制半导体的元素

(a)F 、Cl 、Br 、N 、S “三角地带” ① ②制催化剂的元素

(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 ② ③制冷剂的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 ③ ④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d)过渡元素 ④

答案:(b) (d) (a) (c)

“位、构、性”关系及应用

1.“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解读

(1)原子结构――→决定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位置 (2)原子结构――→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子层数越多,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性质 (3)位置――→体现

或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 、Be 、Al ;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 、S ;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

(4)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Li ;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短周期元素:Na ;

(6)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Si ;

(7)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8)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9)最高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3.元素“位、构、性”规律中的特例

(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只有氕(11H)无中子。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一般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例外,是从氢元素开始。

(3)所有元素中,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是导体,晶体硅是半导体。

(5)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在Na2O2中氧显-1价;在NaH中氢显-1价。

1.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解析:选B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为Na元素;Z与X(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则Z为Cl元素;因W与X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W与Y同族,则W可能为N(或O)元素、Y可能为P(或S)元素。A项,Na+与N3-(或O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Na+<N3-(或O2-)<Cl-。B项,W与X形成的化合物Na2O、Na2O2(或Na3N)溶于水后的溶液均为NaOH溶液(或NaOH和NH3的混合溶液),呈碱性。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故热稳定性:W>Y。D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ClO4是最强的无机酸。

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W X

Y Z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W是N,X是O,Y是S,Z是Cl。H2S的稳定性小于H2O 的,也小于HCl的,A正确;HClO的酸性比H2SO4的弱,B错误;S2-的还原性强于O2-的,C错误;Cl2和H2O反应时,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错误。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

B.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半导体材料

C.在过渡元素中容易找到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D.根据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可能是HBO3

解析:选D A项,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正确;B 项,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性,因此最容易找到半导体材料,正确;C项,过渡元素中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从中可以找到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正确;D项,硼与铝同主族,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或H3AlO3,则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可能是H3BO3,错误。

2.根据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都能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 A.Si、K B.C、Si

C.Si、Ge D.As、Se

解析:选C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Si、Ge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3.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可能为()

A.C B.P

C.O D.S

解析:选D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相加等于8,再由题意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4,所以该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即最外层有6个电子,但O无最高正价,故只选D。

4.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解析:选B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CH4>SiH4>GeH4,酸性H2CO3>H4GeO4;锗处于金属、非金属分界线处,故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5.利用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认识更多元素的性质。

(1)根据元素周期表来比较Mg和Cs的金属性,要通过另一种元素作中介或桥梁进行比较,这种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元素周期表位于对角线的两种元素其性质相似称之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①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别Be(OH)2和Mg(OH)2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元素具有如下性质:

①该元素单质常被用作半导体材料。

②其单质与稀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氢气。

③其最高价氧化物既可以溶于浓盐酸,也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④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可以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在与盐酸反应时,

1 mol这种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最多消耗4 mol·L-1的盐酸1 L。

请你写出这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解析:(1)比较元素的性质,可通过相邻元素进行,所以需要Na或Ba作中介;(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铍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e+2OH-===BeO2-2+H2↑;

(3)由①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由②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③、④知,该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且由④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因此,该元素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为非金属元素,位

于ⅣA族,该元素为Ge元素。

答案:(1)Na或Ba

(2)①Be+2OH-===BeO2-2+H2↑②NaOH溶液

(3)第四周期第ⅣA族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 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过程 与 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周期: 三短,四长 2. 族: 主族:短周期+长周期 A 副族:完全长周期 B 0族:稀有气体元素 Ⅷ族:8,9,10纵行 3.过渡元素:副族+第Ⅷ族 元素位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元素周期表之歌》 [引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元素。早在人们发现元素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索元素的奥秘,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这得从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说起了 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 [讲]门捷列夫总结前人的不足,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不同种类的元素排入周期表。于是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里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即可得到以下的结论。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过渡]今后,我们只需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知道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了。那我们要想再具体的定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需要更加详尽的表述喽。 [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7个横行 [讲]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个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 1.周期: [讲]下面请同学们看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三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然后,在试着数数下面的几个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一周期2种,第二、三周期8种,第四、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由于分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存在,所以这两个周期应该有32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还有部分元素未发现,所以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26种元素。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较少,我们称之为短周期,其它四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排满,故有时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帮助学生正视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理念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以第三周期前三种元素:Na、Mg、Al 核外电子排布为例 重点内容 逐层分析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 [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 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一核电荷数一质子数一核外电子数 [科学探究] 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认真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 —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友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大家阅读书本第5页的内容。[板书](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1、周期

2?族 主族(_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族(_个纵行,副族(_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个族)]第 _____ 族(—个,_______ 列) J ______ 族(—个,_________ 列) 过渡元素:[讲解]周期表中还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 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 族:稀有气体元素 [随堂练习] 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3?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n A族,则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可能处在第 () A .川A族 B . I A族C.I B族 D .川B族 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12 和17 B.13 和16 C.11 和17 D.6 和8 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兀素组例外兀素其他兀素所属类型编号 S、N、Na、Mg P、Sb、Sn、As Rb、B、Te、Fe 素(5 )金属兀素(6)非金属兀素 周期(—个横 行,—个周期) 第1周期 第2周期 第3周期 第4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第7周期,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_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共—种元素) 目前发现______ 种元素(—个)

精品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 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 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 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 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结构的联系能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通 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求知与探索“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总结思考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 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导学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课前激趣导案 【情景导入】 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黯淡无光,寒暑表上的水银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处点着蒙有黑纱的灯笼,显出一派悲哀的气氛。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缓移动着,在队伍最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等元素符号。原来,死者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贡献。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预习内容(分为两组问题,1~2为第一组问题,3为第二组问题)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 周期()个,横行()个第1周期 短周期 周期数== ;各周期元素 从左向右都是原子序数;第2周期

第3周期(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 素) 第4周期 长周期 第5周期 第6周期 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当前) 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 族()个 纵行()个 ()个主族()个副族()个0族()个第Ⅷ族主 族 第ⅠA族H和;主族数 == ; 各主族元素从上向下 都是原子序数; 第8、9、10三个纵行 为第Ⅷ族外,其余15 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 一族。 第ⅡA族碱土金属 第ⅢA族无 第ⅣA族碳族元素 第ⅤA族氮族元素 第ⅥA族氧族元素 第ⅦA族元素 0族或 副 族 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四、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分为两组,1为第三组问题,2为第四组问题,3为第5组问题) 1、画出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3、⑴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⑵周期序数与什么相关?⑶在每一个 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意思呢?⑷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⑸第Ⅷ族有 几个纵行?⑹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 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2为第六组问题) 1、由原子结构来确定,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例如:某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 1H 氕(H) ②2 1H 氘(D) ③3 1H 氚(T) [问]1 1H、3 1 H分别表示什么 [生]1 1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1、质子数为1的原子;3 1 H表示一个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1的原 子。 [师]根据第一节所写内容,填写表中空白。 [请一个同学把答案填写在胶片上] 答案: 10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练习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依据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的中子数 C.原子的质子数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答案:B 点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不能用原子的中子数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 2.在周期表中,第3、4、5、6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答案:B 点拨:元素周期表中1~6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18,18,32,故选B。 3.(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B.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C.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B 点拨:在周期表中18个纵行代表16个族,即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A 项错误;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B项正确;第2、3周期均为8种元素,第6周期有32种元素,C项错误;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除H以外的所有元素,D项错误。 4.(2014·试题调研)原子序数为Z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的中间,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A.4Z C.4Z+5 D.4Z+14

答案:C 点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左右相邻原子序数差1;由题图中结构可知,C不可能在第1周期,故C与R或R与D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8、18、32,即C、D原子序数之和存在三种情况:2Z、2Z +10或2Z+14,而A、B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Z,即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4Z、4Z+10或4Z+14。 5.(2014·西安市一中高一考试)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6 B.26 C.46 D.36 答案:C 点拨:以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例:H(1)、Li(3)、Na(11)、K(19)、Rb(37)、Cs(55),若两元素为Li和K,原子序数差值为16;若两元素为Na和Rb,原子序数差值为26;若两元素为K和Cs,原子序数差值为36。 6.(2014·吉安一中高一月考)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 ①a=b+4;②a+b=8;③a+b=30;④a=b+8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③④ 答案:A 点拨:组成AlF3的两元素的原子数的关系符合a=b+4; 组成NH3的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符合a+b=8; 组成AlCl3的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符合a+b=30; 组成SO3的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符合a=b+8。 7.(2014·经典习题选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其中只有C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B元素是() A.铝B.镁 C.磷D.硫 答案:C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人教版2

2019-2020年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人教版2[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H 氕(H)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作业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2、据报道, Jl 二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3、在"二;中,m n 、p 、q 表示X 的四个角码,若 X i 和X ?的q 均为1, m p 的值相等,则 X i 和X 2表示的可能是 A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B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C 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形成的离子 D 、不同元素的离子 4、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m ,中子数为n ,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 、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n C 、 若12 C 原子质量为 Wg ,则此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m+n )Wg D 、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 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 现代原子一一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只有③ D .①②③ 6、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以下关于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4He 的同素异形体 B 、比4He 多一个中子 C 、是4 He 的同位素 D 、比4 He 少一个质子 7、 1 mol D 2O 和1 mol H 2O 不相同的是 ( ) A .含氧原子的数目 B .质量 C. 含有质子的数目 D ?含有中子的数目 & n mol H 2与n mol T 2气体不同之处是 ( ) A ?物质的量 B ?原子数 C .质量 D .体积(相同状况) 78 80 9、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 34 Se 和34 Se 说法正确的是 ( ) 1、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 中子数不可.能.为 A 、 28 B 、 30 C 、 26 姓名 ________ 46 47 Ti 48 Ti 22 li 、 22 Ti 、 22 Ti D 、24 成绩 _________ 49> Ti 、52Ti 中, ( ) A. 32 B.67 C.99 D.166 78 80 A . 34 Se 和34 Se 互为同素异形体 78 80 B . 34 Se 和34 Se 互为同位素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40907063 丁胜根)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第一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新知预习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个横行。 (3)把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____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横行)——“3短4长” “3短”——三个短周期,即第__________周期; “4长”——四个长周期,即第_____________周期。 (2)族(纵行)——“18个纵行16个族” (3)元素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__________,主族序数=_____________。 3.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族(除H外)__________元素,第ⅦA族__________元素,0族__________元素,第__________族和__________族称为过渡元素。 ●自主学习 1.元素周期表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提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外围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 数)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金属、 非金属或过渡元素等。若元素符号呈红色表明该元 素是放射性元素。 2.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 提示:历史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与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不一样。主要区别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现在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师生互动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教案

第3课时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门捷列夫当时怎样认为的 [生]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 [师]不但门捷列夫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之前的纽兰兹、迈耶尔、德贝莱纳等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时也是以此为标准的。与他们不同的是:门捷列夫并没有机械地完全相信当时所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从而,使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出现了质的飞跃。 这也说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生]元素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师]这里的“一种碳原子”指的是哪种碳原子呢 [生]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 [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真的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吗要想知道究竟,我们还须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板书]四、核素、同位素 [师]我们以前学过元素,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知道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子数是否相同呢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质了数中子数氢原子名称和简 称 ①1 H氕(H) 1 ②2 H氘(D) 1 ③3 H氚(T) 1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精品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质量、认识、问题、难点、有效、密切、深入、合作、掌握、了解、研究、规律、位置、稳定、基础、素质、重点、能力、方式、结构、水平、关系、分析、激发、形成、提高、新知识、中心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 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 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 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 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 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 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X的含义。 1.明确质量数和A Z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 X的含义。 Z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师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相邻2种元素原子序数差2或8 B、元素周期表由18个纵行,七个横行构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族元素 D、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0族结束 答案:B 2、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A.ⅢA族B.ⅠA族 C.镧系D.ⅢB族 答案 B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 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 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 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 答案 B 4、下列选项各截取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答案 C 5、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ⅢA族 C.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答案 B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中“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一个0族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不一定相同 C.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D.族序数后标注A的元素是主族元素 答案 D 7、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五周期0族B.第六周期ⅠB族 C.第五周期ⅦA族D.第六周期ⅠA族 答案 D 8、几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可说明() A.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 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一定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D.核外电子个数一定相等 答案 A 9、已知原子序数,可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全部 答案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B.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也就是16个族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 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 A 11、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B、C、D四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