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 格式:docx
  • 大小:362.08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十六海绵城市设计篇

、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米,东西长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

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道路两侧雨水井收集,由暗管排入北面黄桥大道市政管网。

、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3)、雨污分流,实现雨水资源化,改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

(5)、协同排水、道路、景观、建筑、施工等专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6)、综合考虑适用与技术先进,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设计依据

《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DBCJ004-2017)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

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

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设计标准

、雨水管网设计标准

,

、雨水流量公式

F

q

Q•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暴雨强度公式

;

Q=(1+)/ (t+(升/公顷·秒)

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L/(s*ha));T—设计降雨重现期;

t—设计降雨历时(min)。

、设计降雨重现期

T: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本项目T场地采用三年,屋面

采用五年。

、径流系数ψ:根据用地类型,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取值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流量径流系数。LID 设施规模计算采用雨量径流系数,参照《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取值,具体如下表所示:

;

、内涝防治标准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主管部门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应该能有效应对50 年一遇的暴雨重现期。地面积水设计标准为:

(1)、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

(2)、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 15cm。

&

防治措施:

(1))、采取植被控制、滞留池控制、渗滤系统等工程性措施,合理规划布局增大植被和可透性铺地的面积,确保各区域雨水排水通道顺畅。

(2)、强化排水设施日常管护,购置更新排涝维护设备,提高管护效率和应急排涝抢险能力。

(3)、加强科学化管理和应急响应,对已经形成内涝的区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增加应急人员,进行车辆人员疏导、救助,及时疏通排水系统。

(4)、排水设施必须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不得混接。对低洼地段和易出现内涝区域,适当增设排水管网,确保主干管、支干管、末梢管有效连接、体系配套。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7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参照《长沙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行)》DBCJ004-2016 取值);

(2)、面源污染负荷减少 60%及以上(以 SS 计);

、场地竖向

详条

、排水方案

、雨水管网方案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设计地形及用地性质、结合管线综合规划将本次设计范围雨水排水划分为 1个区域,排入市政雨水管。

、LID 设施方案

本项目采用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雨水管网系统与 LID 设施相结合,在主要道路上敷设雨水管道。当小雨时,建筑屋顶的雨水通过屋面径流进入屋面雨水

管,断接至建筑周围的 LID 设施中,并在雨水管出口处设置碎石消能措施;部分下渗至土壤中,部分通过盲管收集排入雨水井中;道路雨水通过设置在路边的植草沟、线性排水沟或者散水收集后排入 LID 设施中,当降雨量超过设计雨量时,LID 设施将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网。项目雨水径流组织如下图所示:

|

本项目 LID 设施布设根据容积法、推理法和水量平衡法等进行严格计算,以保证 LID 设施平面和规模科学合理。本项目 LID 设施包括生态滞留设施(含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

、生态滞留设施

'

本项目生态滞留设施主要为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调整路面、绿地、雨水口高程关系,使下凹式绿地表面层标高低于周边道路标高或者绿地标高,则道路、建筑等不透水区域的雨水径流会先流入生态滞留区,下凹式绿地主要布置在建筑物周边,或地下管线较多、不适宜换填的区域。雨水花园下层采用碎石等材料保证设施蓄水能力,雨水花园主要布置在绿地面积较大,且综合管线较少的区域,作用为净化、滞蓄雨水。

本项目布设的下凹式绿地面积为,下凹式绿地深度设置150mm,有效蓄水深度 110mm(含表面蓄水层和介质层空隙)。

图2 下凹式绿地典型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