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引言概述:微生物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为了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国际微生物学会推出了一套严格的命名规则,即国际微生物命名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命名规则,并对其重要性及应用进行分析。
正文内容:1.有机体命名的基本原则:1.1.一名一物:每个已知的微生物应有一个唯一的学名,用以准确标识该微生物。
1.2.优先性:优先默认使用最早描述命名的学名。
若有新的描述被证明与旧描述不同,则新描述的学名将取代旧描述的学名。
1.3.通用名称:学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通用名称,以免造成混淆和不确定性。
2.微生物分类级别:2.1.域:根据细胞生物化学和基因组特征将微生物划分为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
2.2.界:将微生物根据生物形态和生态位特征进一步分成多个界,如细菌界、病毒界等。
2.3.门:介于界和纲之间,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微生物分为不同门。
2.4.纲:按照细胞形态、代谢类型等特征,将微生物分为不同的纲。
2.5.目:根据细胞及生活方式特征,将微生物分为目。
2.6.科: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微生物分为科。
2.7.属:相对较小的分类单元,将具有相似性状和遗传特征的微生物分为属。
2.8.种:最小的分类单位,根据生物学特征将微生物分为不同种。
3.个体级别的命名规则:3.1.属名和种加词:微生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全小写,斜体。
3.2.拉丁文命名:微生物的学名一般采用拉丁文进行命名,以确保全球科学界在交流时具有统一的语言和命名规范。
3.3.学名缩写:微生物的学名可以进行缩写,以方便学术交流和出版物的撰写。
缩写应符合国际微生物命名法规。
4.命名的方法和来源:4.1.形态学命名法: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命名,如球菌、棒状菌等。
4.2.gen.nov.种:当新株微生物的基因组特征与已知属的微生物有所不同,但又达不到新属的标准时,可以使用gen.nov.种进行命名。
4.3.命名纪念:根据命名者的名字或相关事物进行命名,以表达对先驱科学家或研究领域的尊重和纪念。
引言概述:微生物是指体积小、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拉丁学名(学名)是对生物分类学中各种生物的命名系统,它由拉丁或拉丁化的词汇组成,通过国际生物命名法规定的规则进行命名。
本文将继续介绍常见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科学分类。
正文内容:一、病毒类(Viruses)1.官病毒(InfluenzaVirus)学名:Influenzavirus病毒类型:Orthomyxoviridae科2.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学名:HepatitisBvirus病毒类型:Hepadnaviridae科3.腺病毒(Adenovirus)学名:Adenovirus病毒类型:Adenoviridae科4.结核分枝杆菌病毒(Mycobacteriophagetuberculosis)学名:Mycobacteriophagetuberculosis病毒类型:Siphoviridae科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学名: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病毒类型:Retroviridae科二、细菌类(Bacteria)1.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学名:Escherichiacoli菌属:Escherichia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学名:Pseudomonasaeruginosa菌属:Pseudomonas3.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学名:Staphylococcus菌属:Staphylococcus4.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学名:Klebsiellapneumoniae菌属:Klebsiella5.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学名:Vibriocholerae菌属:Vibrio三、真菌类(Fungi)1.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学名:Candidaalbicans真菌属:Candida2.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学名:Aspergillusflavus真菌属:Aspergillus3.铜绿假丝酵母(Cryptococcusneoformans)学名:Cryptococcusneoformans真菌属:Cryptococcus4.念珠菌属(Candida)学名:Candida真菌属:Candida5.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albicans)学名:Candidaalbicans真菌属:Candida四、藻类(Algae)1.石藻(Diatom)学名:Diatom尖角藻类(Bacillariophyta)的一种2.衣藻(Chlorella)学名:Chlorella碧藻门(Chlorophyta)的一种3.螺旋藻(Spirulina)学名:Spirulina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一种4.毛藻(Volvox)学名:Volvox珊瑚藻门(Chlorophyta)的一种5.日耳曼藻(Gymnodinium)学名:Gymnodinium浮游甲藻纲(Dinophyceae)的一种五、原虫类(Protozoa)1.锥虫(Trypanosome)学名:Trypanosome动结核虫目(Kinetoplastida)的一种2.疟原虫(Plasmodium)学名:Plasmodium引起疟疾的原虫属(Trypanosomatidae)的一种3.草履虫(Amoeba)学名:Amoeba盘古动物门(Amoebozoa)的一种4.草履虫动物门(Amoebozoa)学名:Amoebozoa草履虫纲(Amoebidia)的一种5.肠道滴虫(Giardialamblia)学名:Giardialamblia鞭毛虫门(Metamonada)的一种总结:通过本文详细介绍了常见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及其科学分类。
霉菌的命名一、引言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霉菌,科学家们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命名。
本文将介绍霉菌的命名。
二、霉菌分类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组成,生命可以分为两大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没有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如细菌;而真核生物则具有明显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
2. 真菌门真菌门是一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核微生物群体,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多种类型。
其中,霉菌就是属于真菌门下的一个类别。
3. 霉菌分类根据形态、遗传特征等多种因素,科学家们将霉菌进一步分为不同属、种等级别。
常见的霉菌属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等。
三、霉菌命名1. 拉丁名霉菌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文,这是因为拉丁文是国际上通用的科学语言,可以避免不同语言之间的歧义。
例如,曲霉属的学名为Aspergillus,而青霉属的学名为Penicillium。
2. 命名规则霉菌的命名规则源自国际真菌和植物命名规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制定的《真菌和植物命名规则》(ICN)。
根据该规则,每个霉菌种应该有一个独特的拉丁名称,并且名称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曲霉属下的一种霉菌被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其中“niger”是种加词。
3. 命名者缩写在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引用某个霉菌种或属的名称。
为了方便引用和记录,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命名者缩写来代替完整的拉丁名称。
例如,“A. niger”就是指Aspergillus niger这个霉菌种。
四、结论通过本文对于霉菌分类和命名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霉菌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
这对于科学家们进行霉菌研究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广大读者了解霉菌这一微生物群体提供了帮助。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
界(Kindom):真菌界
门(Phyllum):真菌门
纲(Class):子囊菌纲
目(Order):内孢霉目
科(Family):内孢霉科
属(Genus):酵母属
种(Species):啤酒酵母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种的概念
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新种: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1.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①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
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
★菌株的表示法:
★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
②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
为种内的再分类。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在使用变种一词。
通常把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型菌株,称之为亚种。
如:E.coli k12(野生型)是不需要特殊aa的,而实验室变异后,可从k12获得某aa的缺陷型,此即称为E.coli k12的亚种。
③型(form):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3
学名—是微生物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有关微生物分类国际委员会拟定的法则命名的。
学名由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
学名的命名有双名法和三名法两种。
①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首字母大写,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
种名:拉丁文形容词,字首小写,为微生物次要特征,
如微生物色素、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
(二)微生物的命名
必要,用斜体表示
可省略,用正体字
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学名两种。
如:
红色面包霉———粗糙脉孢霉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俗名—common name简洁易懂,方便记忆,但涵义往往不够准确,还有适用范围和地区性的限制。
命名—scientific name菌种的科学名称。
菌种的学名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名称。
命名原则:
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和鲜明定名年份
规定与常识:属名应大写首字母、单数、可以组合外而成。
种的加词代表一个种的次要特征,首字小写
例:大肠埃希氏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
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命名—2
◆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AS1.389 AS=Academia Sinica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
②三名法:用于对亚种的命名,这时在属和种名后加写一个subsp.,然后再附上亚种名称(斜排体)。
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苏云金芽孢杆菌腊螟亚种命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