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41.85 KB
- 文档页数:12
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一、 [教课目标 ]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自画像的种类及其造型特色,掌握赏识自画像的基本知识。
2.培育目标培育学生对自画像的初步的赏识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德育)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踊跃走进艺术大师的心里世界。
二、 [教课内容及要点、难点](一)教课内容:本课是湖南美术第一版社第一版的一般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
肖像绘画属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绘画类型,好多艺术家也擅长经过肖像绘画来表现自己的艺术看法,而自画像更是类属于肖像绘画的一种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最正确形式之一。
本课的设计表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形里发现艺术之美,表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色。
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就画家创作企图的不一样分为三种形式: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可;场景中的自我;浓缩的人生。
(二)、教课要点:1.画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真切企图及意义;2.经过对自画像赏识的学习教育学生对待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三)、教课难点:1.艺术家身份地位,及艺术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自画像怎样成为作者心里的一种独白。
三、 [教课对象剖析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郊区,平常对美术作品的赏识、认识不是好多。
可是经过我上课的察看,发现他们对艺术鉴赏的兴趣是很浓重的。
本校高中生已经拥有必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心识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有些理论上的内容不简单理解,所以,一定借助大批相关的图片进行对照赏识,才能更好的理解。
同时充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踊跃性,鼓舞他们查找资料,勇敢想像和发布自己的建议并能领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色。
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下手,联合详细美术作品的剖析,来逐渐指引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是否曾经想过,如果我们能够从美术家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教学,会有怎样的收获呢?美术家的视角美术家是以创作为主要工作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色彩、构图、形态等等。
这些因素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同样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色彩、构图、形态等等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自己教案的审视在美术家的创作中,他们会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作品,以确保它们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同样的,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案,以确保它们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案是否能够达到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学过程。
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畅地进行?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学效果。
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美术家的创作与教学美术家的创作和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创作中,美术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色彩、构图、形态等等。
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
在创作中,美术家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作品,以确保它们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案,以确保它们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在创作中,美术家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认识自画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表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
二、教学内容1. 自画像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观察与表达3. 绘画技巧的运用4. 自我表现与自信心5. 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画像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画像作品、绘画材料、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自画像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3.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自画像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画像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我表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画像的作文,深入思考自我表现的主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是否能准确观察自己,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情感;(2)绘画技巧的运用是否恰当;(3)作品是否有创意,能体现出自我表现的意义。
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3)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表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自画像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心;2. 邀请专业的美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绘画技巧和自我表现方法;3. 开展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绘画水平;4. 结合语文、英语等学科,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中学期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科书美术鉴赏(湘美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鉴赏伦勃朗自画像,体会伦勃朗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对伦勃朗早、中、晚期自画像进行图像识读,了解伦勃朗在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认识和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敢于审视自己的内心的态度,提高对世界艺术文化的包容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鉴赏分析伦勃朗的自画像,了解伦勃朗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认识。
教学难点:剖析伦勃朗精神世界中的自我认识,了解油画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家自画像展览厅,欣赏各个美术家的自画像。
画中的人物你了解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位美术家的自画像?(请按下空格键开始思考,再次按下空格键继续播放)学生:老师:最后一位就是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伦勃朗。
这节课我们着重介绍伦勃朗,通过伦勃朗这位画家的自画像来了解他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是怎样的。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老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伦勃朗。
你从视频中可以获得伦勃朗的哪些信息?(请按下空格键开始思考,再次按下空格键继续播放)老师:我们可以从视频中了解到伦勃朗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伦勃朗的自画像,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
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
有一位理论家计算过,他每年平均画两幅自画像,那么,总数可能在百来幅以上。
活动二:老师:那么,我们通过图像识读的方法对伦勃朗的《蓬头的自画像》进行具体分析。
老师:我们可以先从伦勃朗的样貌特征进行分析,从面部特征看伦勃朗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请按下空格键开始思考,再次按下空格键继续播放)对,是面色红润、眼睛深邃、青涩的。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第一课时表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和表现方法
过程:兴趣—理解—技法—结合—创造
方法:从欣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在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的基础上,用自画像表达自己的生活、想法和情感。
二、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看到的画家像较少,他们总认为自画像应该和本人十分相似。
因引,导入的重点安排在大家熟悉的凡高上,学生在作品中了解到自画像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
进而通过丢勒自画像的比较了解自画像也可以反映人生追求,最后,通过给自己画像,全面了解自己,提升心理品质。
三、教学重点
探究画家(凡高、丢勒、伦勃朗)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四、教学难点
凡高的自画像如何成为他内心的一种独白。
五、教具学具
教学设备:电脑多媒体设备。
参考资料:参考图片、示范作品、电子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绘图纸、自己照片。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艺术心灵的栽培者。
为了成为一位真正具备艺术素养和教育技巧的美术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
因此,本文将从一个美术家的眼中,讨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自己教案。
二、分析课程需求在设计自己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的需求和目标。
我们需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学校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估标准,以确保我们的教案与课程的要求相匹配。
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美术教学的目标可以有多种层面,比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可行和具体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目标。
四、选择教学内容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当的主题,比如静物写生、人物肖像、风景绘画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融入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比如历史、文学、科学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比如示范教学、合作学习、启发性教学等。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思维。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案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是形成性的或终结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听取他们的表达和评定他们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七、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自画像的基本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画像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3. 自画像的基本技巧4. 创意表现与个性化5. 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画像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创意表现自我。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画像作品、绘画材料、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与意义。
2. 自我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
3. 基本技巧讲解:教师讲解自画像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4. 创意表现与个性化: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现自我,如服饰、道具、背景等。
5. 作品创作:学生动手绘制自画像,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幅自画像作品,下次课程进行展示。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10. 课程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提高绘画能力,展示自我。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分析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表达了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表现、技巧运用和自我表达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家工作室,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自画像表达自我。
高一美术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2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2课时)
学生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往往没有进行多角度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的能力。
故本课从培养学生能力的出发,设计了几个环节的探
讨与动手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出发,根据活动设计和课时容量考虑分为两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形式欣赏美术家的自画像,能够较为真实地把握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
2、能力目标:了解和初步掌握美术家寄托理想的和角色定位的几种表现方式。
3、情感目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拍自画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和角色定位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人生动力之一,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和理解自画像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我理想和社会角色定位的重要手段,尝试用自拍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理想和角色定位。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教科书、相机、电脑、纸、笔。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学设计浙大附中马丹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材:湖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美术鉴赏》实验教科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在积极感受的基础上,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和鉴别力,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建构式学习的能力。
学生分析:高中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知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鉴赏训练和鉴赏常识的学习,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世界,仍然会出现不知如何“下眼”的情况,因此,美术鉴赏课不但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学习,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感受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美术家眼中的自我是什么样的?美术家是通过哪些形式来展示自我形象的?教材通过三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让学生了解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第一组,《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两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因而作品都没有充分展现艺术家或作者本人的突出形象。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反映了美术家们对自身作为人和作为美术家的认同,以及不同的角色定位。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和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
由于作品较多,内容量大,如果按照课本的脉络来上课,每一位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方式都无法分析透彻,容易使教学缺乏节奏和深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在这里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仅选择了墨西哥女画家弗瑞达的自画像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较为深入的分析弗瑞达在自画像中是如何进行自我表现的。
本课力图从一位艺术家切入,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贯穿其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教材内容则引导学生课外自学。
课题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自画像的基本知识。 2.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画像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肖像绘画属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绘画类别,很多艺术家也善于通过肖像绘画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点,而自画像更是类属于肖像绘画的一种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之一。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就画家创作意图的不同分为三种形式: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同;场景中的自我;浓缩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1. 画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真正意图及意义; 2. 通过对自画像欣赏的学习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三)、教学难点: 1.艺术家身份地位,及艺术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 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平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不是很多。但是通过我上课的观察,发现他们对艺术鉴赏的兴趣是很浓厚的。本校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理论上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必须借助大量有关的图片进行对比欣赏,才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具: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学具:课本、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老师: 正式上课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片吗? 学生: 喜欢 老师: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拍照片主要是为了什么? 学生: 欣赏…… 老师: 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数码设备来留住自己的影像?那么在人类还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通过什么留住瞬间呢? 学生: 可以像‘蒙娜丽纱’一样请画家画像(肖像画)。 老师: 我们可以说画家通过作品记录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展示着别人的人生,那么他们自己的人生又通过什么传达给自己或观众呢? 学生: 他们可以画‘自画像’。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新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自我表现之心,自古人皆有之。 教师:只有现代人具有表现意愿吗? 学生:不是。 教师:大家请欣赏古拉斯科岩画(前15000,法国),及古埃及壁画(前1400), 可见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就已经具有作为画家的自我表现本能了。 ——拉斯科岩画上留下有‘艺术家’自己的‘手印’,表明此记录与自己有关,就像现代有人喜欢旅游时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类似,当然这样是不文明的;埃及壁画上画家用画面把自己的工作场景记录下来,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价值及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两种自我表现就相当于现代画家在自己作品上‘落款、署名’。 历史的巨轮缓慢移动,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画家们往往是不甘寂寞的,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下面请大家对比欣赏一组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集锦,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美术家。 欣赏组图: 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师: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 生:都是。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解说相似原因,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特式的举动。丢勒游历欧洲,在意大利亲身感受了文艺复兴运动,结交了大师拉淮尔,人文主义思想渗入创作,对宗教改革态度鲜明(自画像构图采取基督画像的正面构图)。他塑造德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和扞卫真理的保卫者,通过正面理想形象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 其版画最具影响力,是世界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德国自1815年始开创‘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他的故乡纽伦堡更是有政府为其塑造的第一座画家的公共纪念碑。 个人定位: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 (2)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 师:请同学赏析金农自画像以及金农的“漆书”书法? 生:……形象怪异。 师:解析原因。 扬州八怪之一,自称‘三朝农民’,50过后始作画,诗书入画,善画梅竹,书法自成一家,开辟肖像画新领域。板桥称:扬州只有金农好。 书法:‘冬心体’,自创‘金农漆书’(隶书的变形),笔法古朴浑厚,棱角分明,以重为巧、求拙为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特征准确,下笔大胆; 书画:梅竹影响最广(大树干,粗拙,质朴苍老),诗书画合一(欣赏作品)。 …… 个人定位: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二、)场景中的自我 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这里我们节选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美术家,他们分别是: (1) 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 长期为西班牙皇室服务,一生富足,身心愉悦,曾为教皇作画。在他最有名的画作《宫娥》中,画家面对观众作画的形象:神情专注、表情愉悦,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人往往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画家在场景绘画中突出表现空间,善于运用镜子,展现给人们视线外的其他。 师:请一位同学找一找《宫娥》现场有几人?(11人)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画家的一大特点:善于利用镜子来丰富和拓宽画面空间层 次,以及处理复杂的人物场景关系,这是画家的独到之处。 (2) 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 师:这位画家是哪个国家的? 生:荷兰 师:大家请看看屏幕上‘维米尔’的两副场景画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色调暗陈,男女各一名,男性背对观众,墙上有地图。 师:通过这个场景我们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画家传递的讯息呢? 1.地图——在当时的欧洲,印刷技术远远没有现今发达,当时拥有一副地图便是财富的象征。由此可知画家生活富足 2.背影——再看背对观众的画家,给观众感觉很神秘,仅望其项背。神秘的维米尔有没有悄悄的在你们耳边告诉你们为什么他要背对我们?没有?他刚刚悄悄的告诉我说:背对你们想让你们知道你们所看到的我远远不是最完整最真实的我,只是小部分的我,只是我让你们了解的我,‘美术家表现了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远远不是全部。’,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认识全部的我,就请关注我,走进我的艺术世界,那里有最真实的我……他的背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宋徽宗,赵佶——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 一生大福大贵,大起大落。不想从政,热爱书画。 自画像《听琴图》——道士打扮,文人儒家形象,与世无争。(向往悠然田 园生活,渴望内心的宁静) 《宋徽宗像》——画臣所绘。威严帝王像,从仰视的角度出发,突出天子形象,帝王之威。 到底哪一个形象才是真正的赵佶? ——赵佶,虽远非一个称职的皇帝,确实在是一位书画大家。‘业余的皇帝,专业的书画家’。但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皇帝也一样。所以大概皇帝笔下的自己才是更真实的自己吧…… 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三位画家分别是: 1、)16世纪 德国 丢勒; 2、)17世纪 荷兰 伦勃朗; 3、)19——20世纪 荷兰 文森特.凡高 三位画家里就有两位来自荷兰,前面我们所认识的维米尔也是荷兰画家,这就使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荷兰不仅是风车和郁金香的故乡,更是艺术大师的摇篮。下面,我们将透过伦勃朗的自画像走近他传奇的一生: 三、)浓缩的人生 他最真实的人生刻画在他的自画像上面。 1、)伦勃朗(1606——1669 荷兰)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其伟大面目的,是表现他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这名词一经用到来形容这位画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他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画家的光暗是含着决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言他为‘夜光虫’,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大家请先看到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自画像,透过画面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伦勃朗的一生: 风采青年——成功壮年《夜巡》——颓败老年 (1)风采青年 1、莱顿时期(1625——1631):自画像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这一张青年自画像采用了他穷其一生研究的‘光暗’表现手法,五官里的眼睛眉毛全部笼罩在阴影之中,给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视觉冲击力极强,一下就能抓住观者的视线。给人感觉自信,颇有点恃才傲物之感; (2)成功壮年 2、阿姆斯特丹时期(1631——1640):25岁后离开莱顿来到阿姆斯特丹,成为当地最有名的肖像画家。肖像风格具有戏剧性,打动人心,其神话和宗教题材作品供不应求。对戏剧感兴趣,经常利用舞台高光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