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道路交通事故根据损害后果的程度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第01章在线测试《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4:10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下列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车辆”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B、仅包括机动车C、仅包括非机动车D、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2、王某驾驶本田小轿车在道路上行驶,行人陈某站在路边与黄某争执,抓起地上的砖头向黄某砸去,未砸中黄某,却砸中正在行驶的王某所驾轿车的前挡风玻璃,致使玻璃破碎,关于本案,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交通事故,,因为王某的车辆在此事故中受损B、属于交通事故,因为王某的车辆正在道路中行驶C、不属于交通事故,因为陈某砸中王某车玻璃的行为不是故意的D、不属于交通事故,因为陈某在本事故所遭受的损害并不是由“车辆”引起的3、下列不属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是A、张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驾驶其本田小轿车撞向路边电线杆,造成车辆毁坏B、李某驾驶其中华轿车与骑自行车的程某擦碰,造成程某轻微伤C、孙某驾驶其大众轿车坠入河中,造成车辆受损D、闫某将其所有的福特轿车停在自家后院内,楼上住户谭某抛掷烟灰缸致使该车受损4、向某驾驶一辆小轿车行驶在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上,车辆突然失控撞向人行道,造成2人死亡、3人轻伤。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的分类,该道路交通事故属于A、轻微事故B、一般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5、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应当A、因其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可以经过现场查验后置之不理B、因其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直接将其移交其他部门处理C、因其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件,可以不予出警D、应当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办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路交通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一种B、道路交通事故可因意外事件而发生C、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仅包括车辆和道路D、道路交通事故可以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之相关规定2、下列属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的是A、道路B、车辆C、道路交通事故参与人D、损害后果3、下列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机动车的是A、轮式洒水车B、轮船C、轮式起重机D、地铁4、下列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非机动车的是A、自行车B、驴车C、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D、履带式拖拉机5、“车辆须处于运行过程中”是交通事故的一个关键构成要素,下列哪种情况符合“运行中”的法定含义A、车辆在道路上且处于行驶过程中B、机动车在道路上装卸货物C、货车在送货途中发生物品坠落造成他人受伤D、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坍塌致人损害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交通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和海上交通事故等。
民法典第1208条:条文释义及相关资料链接汇总第五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一千二百零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无论是《民法典》还是原《侵权责任法》,都没有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等基本法律问题作出规定,而是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规定。
但是,本条与原《侵权责任法》第48条的区别在于:本条明确了就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应当既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又要依据《民法典》的规定。
因为《民法典》是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尤其是其中的侵权责任编更是侵权领域的基本法,故此除非其他法律有特别的规定,否则就需要依据《民法典》的规定。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条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强制责任保险的适用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内容来源]:程啸编著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第411页。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五章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不属于本章的调整范围,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作为一般侵权责任,仍然适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一至第三章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年修正版)第119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交通事故一审不服上诉状范文交通事故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
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经常是你骂你的我骂我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样会越搞越大,关于一些赔偿的项目,有的也对于判决书会不满意,也有的是不服全是自己的责任。
如果我们对于判决书感到不满的,可以选择上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来看看交通事故一审不服上述状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事故一审不服上诉状范文上诉人(原审被告):XX,男,汉族,1982年5月17日出生,住河南省XXXX。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XXX,男,汉族,1979年10月4日出生,住郑州市惠济区XXXX。
上诉人因不服郑州市xx区人民法院做出的(XXX)金民一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故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一)依法撤销一审判决,并查明事实,依法改判;(二)一二审的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原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且适用法律上存在诸多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审判决对赔偿责任的承担比例认定错误。
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承担80%的赔偿比例偏高。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但不是民事责任的划分标准。
在此次交通事故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都存在过错,并且都为机动车辆方,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上诉人虽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
但是,综合事故情况,一审法院判决上诉人承担80%的赔偿比例过高,上诉人认为根据客观事实情况,应承担60%赔偿责任。
2、一审法院认定的医疗费6043.51元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判决显示公平。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被上诉人虽然了6张医疗票据,但其中3张只是复印件,无法客观公正的证明医疗费用的事实情况。
在质证阶段,未原件核对其真实性,上诉人当庭不予认可。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在本案中,被上诉人又未其他证据来相互印证该事实。
因此,原审法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所认定的事实并非案件客观事实真相,属于错误判决。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公安厅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公安厅•【公布日期】2006.05.01•【字号】黔高法[2006]26号•【施行日期】2006.05.01•【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正文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公安厅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黔高法〔2006〕26号2006年5月1日) 为及时、妥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以及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规章,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事故处理阶段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严格按照《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要求,告知各方当事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指导当事人通过相关途径正确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按照规定查明机动车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姓名、住所或实际居住地、联系方式以及机动车保险等有关详细情况,并依法及时扣留肇事机动车。
机动车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书面申请缴纳事故责任保证金的,可予准许。
在其缴纳了相当于承担全部责任时的损害赔偿数额的保证金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将检验、鉴定完毕后的机动车予以返还,但无牌证、拼装、达到报废标准等无合法来源的机动车除外。
3.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需支付抢救或尸体处理费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等有关规定通知相关保险公司或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也可通知机动车一方垫付。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不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观点一严格责任赵惜兵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以来,各方面对该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一直存在不同理解,争议不断。
今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在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时,适用法律不当,加之有些媒体不确当报道,使许多人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对第七十六条产生了误解,甚至产生对立和抵触情绪,进而对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民意基础、立法机关的工作提出质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是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确认民事责任归属的规定。
这一规定适用的是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
严格责任是指对于民事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加害人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均由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受害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责任;因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可以免除无过错加害方的责任。
在严格责任的适用中,要考虑当事人双方的过错,但这仅对减轻加害人的责任有意义,并不能免除加害人的责任。
严格责任的核心就是无论机动车驾驶员是否有主观过错,只要撞了人就要承担责任,具体承担多大责任,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能免除责任。
永久植入式人工假体损坏致残等级评定探讨——附4例案例分析作者:刘丽,崔国兴,缪娬君,等来源:《中国司法鉴定》 2017年第3期刘丽,崔国兴,缪娬君,戴佳丽(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浙江杭州 310007)摘要:近年来,临床上各类人工假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工假体也不同程度地替代了原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功能。
最新发布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中,在附则6.6条中对人工假体损坏后的伤残评定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通过就人工假体损坏后如何进行伤残等级评定进行探讨,认为应根据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所替代的正常组织器官所对应的条款,结合其损害所引起的功能障碍程度,充分考虑外伤的参与情况,综合分析评定。
关键词:人工假体;伤残评定;人工假体;伤病关系中图分类号: DF795.4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7.03.015文章编号: 1671-2072-(2017)03-0082-04新发布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简称《新残标》)自2017年1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其中附则第6.6条规定“永久性植入式假体(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损坏引起的功能障碍可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该条款赋予了永久性植入式假体与正常组织器官基本相同的“权利”,但在实际检案中对于具体的某种人工假体损坏是否可以据此评定为相应的伤残等级可能仍易引起争议,鉴定中究竟应如何把握,笔者做以下探讨。
1 人工假体损坏致残等级鉴定的条件和方法1.1 假体类型应当是“永久性植入式”上述标准条款中所称的“植入假体”是借助外科手术,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生物材料或者各种金属等非生物材料[1]植入人体的装置,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人工心脏瓣、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视网膜、人工晶体、义眼座、人工关节、人工耳蜗、人工阴道、人工阴茎、人工血管、人工喉等。
上述人工假体一旦植入人体,已然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具有“人格权”;而体外可脱卸式的人工假体如假肢、义眼球、可摘义齿等,法律上仅具有“物”的属性[2],不属于本条所规定的假体范围,不宜评定伤残等级。
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审理指南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次会议讨论通过一、诉讼主体的审查。
(一)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1、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应当是因机动车交通事故使其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2、被告主体资格的确定。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的被告(或称赔偿义务人或赔偿责任的主体),系对机动车享有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的人,一般情况下,为机动车的所有人。
特殊情况下,因机动车所有人丧失了对车辆的运行支配权,其责任应由机动车所有人之外的管理人、侵权人承担。
承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应列为共同被告,但该保险公司已经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了赔偿且当事人无异议的除外。
当事人请求将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的,应当准许;当事人没有明确申请的,可以向当事人释明。
经审查原告所列被告不符合上述规定或者有遗漏的,应征求-1-原告是否申请变更或追加的意见。
原告不申请变更或追加的,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定予以处理。
3、赔偿义务人死亡的,有继承人的,赔偿责任主体为死者的继承人。
4、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职权制作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证据。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原告在起诉时除提交交通事故认定书外,还应提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终结的证明。
如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在法定复核期限内提起复核申请,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尚未终结的,法院不宜立案受理;原告应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复核处理后再提起诉讼。
(二)诉讼主体身份证据的审查审理本类案件除根据上述规定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外,还应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明对其身份进行审查:1、原告(权利人)证明身份的证据。
⑴权利人为自然人的情形:①受害人本人提起诉讼的,应提供受害人的身份证,在不能提供身份证的情况下,应提供户口本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等证据;②受害人死亡,依法由其近亲属提起诉讼的,应当提供户口本、身份证、村(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能证明-2-系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以及本顺序全部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
2016关于交通事故答辩状范文交通事故答辩状范文【篇一】一、被告对事故的时间、地点、成因与原告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均无异议,被告对事故的责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被告所使用的车辆投保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保险除交强险以外有商业险。
三、事故发生后被告积极参与抢救伤员,垫付医疗费和伤者的其他相关费用,具体垫付费用如下:1. 抢救费用5165.50元(凭据有:救护车车费、建工医院医疗发票、血液管理办公室用血互助金收据)2. 医疗费用182803.50元(凭据有:建工医院住院收费票据、出院病人清单、出院小结)3. 手术用血5320元(凭据有:血液管理办公室收费收据)4. 后期康复医疗费25965.16元(凭据有:瑞金医院门诊病史卡、瑞金医院住院收费票据、出院病人费用统计、出院记录、建工医院门诊病史、建工医院收费票据)5. 外购辅助医用器具2400元(凭据有:上海开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普通发票)6. 伤残、三期鉴定费2060元(凭据有: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发票)7. 先期支付原告伤残赔偿金现金20000元(凭据有:原告束长河签署的收条)8. 其他费用22105.50元(凭据有:原告住院期间伙食费、日用品购买费用、原告和原告家属等的住宿费、原告和原告家属等的交通费、原告家属的餐饮费的各类发票、凭证)四、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无异议,请保险公司审核。
五、被告对已经垫付和垫支的本答辩状第三项所列各项费用请求法庭在本案中一并处理。
六、因出事车辆有商业险,故被告请求法庭在本案处理中商业险赔偿部分一并由保险人在商业险中赔付给原告。
七、被告对已经垫付和垫支的本案答辩状第三项所列各项费用有与原告诉讼请求中重复项目费用应给予扣除返还与被告,其他不与原告诉讼请求重复项目费用的请求法庭裁定后由保险人将赔偿部分返还与被告。
答辩人:交通事故答辩状范文【篇二】答辩人:李X、男、43岁、汉、住北京市丰台区被答辩人:王X、男、24岁、汉、住北京市海淀区答辩人因王X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进行答辩如下:答辩人不同意被答辩人的诉讼请求,原告诉求的赔偿额部分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答辩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并请法庭对诉讼费的承担依法判决。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协议书5篇篇1甲方(赔偿方):[甲方姓名]身份证号:[甲方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甲方联系方式]乙方(受偿方):[乙方姓名]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乙方联系方式]鉴于甲方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造成了乙方的人身损害,为妥善解决此事,双方经过充分协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赔偿协议:一、事故基本情况事故时间:[事故发生的具体日期与时间]。
事故地点:[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
事故原因:[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简述]。
乙方损害情况:[乙方因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情况及医疗救治情况]。
二、赔偿项目及标准1. 医疗费用:甲方赔偿乙方已产生的医疗费用人民币[金额]元,包括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2. 后续治疗费用:甲方需支付乙方后续治疗费用人民币[金额]元。
3. 误工费:根据乙方的收入状况及误工时间,赔偿金额为人民币[金额]元。
4. 护理费:赔偿乙方在康复期间的护理费人民币[金额]元。
5. 营养费:赔偿乙方营养补给费用人民币[金额]元。
6. 交通费:赔偿乙方因治疗及康复产生的交通费人民币[金额]元。
7. 伤残赔偿金:根据法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甲方赔偿乙方伤残赔偿金人民币[金额]元。
8. 精神损害抚慰金:甲方赔偿乙方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金额]元。
9. 其他费用:[其他赔偿项目及其金额]。
三、支付方式与时间1. 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具体日期],甲方支付乙方总赔偿金额的百分之XX(XX%)作为预付款,金额为人民币[金额]元。
2. 余款人民币[金额]元,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XX个月内全额支付完毕。
3. 所有的赔偿款项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至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四、特别声明与保证1. 双方确认本协议的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乙方已经充分了解其权益与义务,并自愿签订本协议。
2. 乙方在收到甲方全额赔偿款后,应当向甲方出具书面收据,并保证不再就本次事故向甲方提出任何形式的索赔要求。
3. 甲乙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协议内容,如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产生的损失。
1
道路交通事故根据损害后果的程度分类
根据损害后果的程度分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
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具体标准由公安部制定。”根据公安部《关于
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将交通事故分为以下四类:
(1)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机动车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
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
事故。
(3)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
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
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上述分类中的财产损失,是指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财产直接损失折价。直接损失不包括现
场抢救、抢险及人身伤亡善后处理的费用;也不包括停工、停产、停业等所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
轻伤:按《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执行。
重伤:按《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执行。
2
死亡:指事故发生后7d内死亡的为限,事故处理时不受此限制。
此外,根据我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
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为特别重大事故。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