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预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课时利用“价态二维图”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关系(提升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的关系1.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2.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主要转化关系: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Fe 2O 3、FeO 都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 2O 3+6H +===2Fe 3++3H 2O ; FeO +2H +===H 2O +Fe 2+。
(2)FeSO 4和FeCl 3都属于盐类,能和碱反应生成Fe(OH)2及Fe(OH)3。
Fe 2++2OH -===Fe(OH)2↓; Fe 3++3OH -===Fe(OH)3↓。
(3)Fe(OH)2和Fe(OH)3均属于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 +===Fe 2++2H 2O ; Fe(OH)3+3H +===Fe 3++3H 2O 。
4.从化合价的角度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Fe 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价,仅具有还原性 Fe +Cu 2+===Fe 2++Cu Fe +2H +===H 2↑+Fe 2+ 2Fe +3Cl 2=====△ 2FeCl 3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2)Fe 2O 3 中的铁元素为高价态,具有氧化性,因而可用还原剂将其还原为铁单质。
例:3CO +Fe 2O 3=====高温 2Fe +3CO 2。
(3)Fe 2+化合价可以升高到+3价,表现为还原性,也可以降低到0价,表现为氧化性。
(4)Fe3+是铁元素的高价态,可以被还原剂还原为+2或0价,具有氧化性。
(5)Fe(OH)2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Fe(OH)3:4Fe(OH)2+O2+2H2O===4Fe(OH)3。
【典例】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类别①______________和化学式②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FeCl3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①Cl2②Fe③NaOH④H2SO4⑤AgNO3从物质类别上看,FeCl3属于________,可能与_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从化合价角度看,Fe3+具有________性,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学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CO2,H→H2O(l)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设问]什么是糖?[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课标要求]1.了解晶体的初步学问,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3.把握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1.晶体具有自范性、各向异性和固定的熔点。
2.习惯接受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相邻晶胞之间没有空隙,全部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立方晶胞顶点上的粒子为8个晶胞共有,棱上的粒子为4个晶胞共有,面上的粒子为2个晶胞共有。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性(1)自范性: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
(2)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固定的熔点。
4.晶体与非晶体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牢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晶体有自范性但其微粒排列无序()(2)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4)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即可得到晶体()答案:(1)×(2)×(3)√(4)×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B.具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不肯定是晶体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具有规章的几何外形D.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肯定是晶体解析:选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分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中是否按肯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是得晶体的一条途径,A项正确;晶体所具有的规章几何外形、各向异性和固定的熔点是其内部粒子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
铁及其氧化物【学法指导】1.认识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铁的冶炼历史。
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铁与氧化剂反应的产物;认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确定方法。
【基础梳理】『情境一』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
反应原理:一、铁单质1、元素及存在(1)人类最早使用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
铁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于中,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2)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位。
(3)铁位于第周期族,常显+2、+3价,且Fe3+比Fe2+稳定。
Earlybird2.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3.化学性质(强还原性)(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Cl)(2)与盐溶液反应(CuSO4、AgNO3)(3)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O2、S)☑思考讨论一1.铁丝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反应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一般活泼金属可将不活泼的金属能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Na、K是否具有此性质?【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B.铁能被磁体吸引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纯铁的抗腐蚀能力比生铁强,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典型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e在过量中燃烧生成O2 Fe O2 3B.Fe与少量的发生反应生成Cl2 FeCl3C.Fe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EarlybirdD.Fe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沙子,以免炸裂集气瓶答案:A解析:Fe在中燃烧生成, A选项错误。
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自主学习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1)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2)非晶体:橡胶、玻璃等固体,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的分布状态,称为非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晶体自范性(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在三维空间里排列;非晶体自范性(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排列相对。
3.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1)物质凝固。
(2)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
(3)从溶液中析出。
4.晶体的特点(1)自范性:晶体能呈现外形的性质。
(2)某些物理性质表现出。
(3)晶体的固定。
(4)外形和内部质点有高度的。
5.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可靠的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
【想一想】晶体为什么具有自范性?。
二、晶胞1.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
2.结构:晶胞一般都是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排列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排列的,取向。
(3)所有晶胞的及内部的原子、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想一想】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均摊法:是指每个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用,则该粒子对一个晶胞的贡献为1/n 。
平行六面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①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
②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
③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 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
④处于体内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
例: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晶体:试写出:(1)甲晶体化学式(X 为阳离子)为 。
(2)乙晶体中A 、B 、C 三种微粒的个数比是 。
(3)丙晶体中每个D 周围结合E 的个数是 个。
4.通过晶胞计算晶体的密度或晶体中离子间距离: 资料P 54 例15.晶体的分类:从构成晶体的微粒角度一、晶体与非晶体1.(1)有序排列;(2)无序。
盐类的水解【学法指导】1.从组成盐的离子成分角度分析盐类水解的本质。
2.以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盐类水解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
3.以离子方程式的形式,表达盐类水解。
【基础梳理】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归纳总结强酸强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碱弱酸盐:。
【典例1】正误判断。
(1) 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盐的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2) 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3) 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c(H+) ( )(4) 水电离出的H+(或OH-)与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使盐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答案:√×√√二、溶液呈现酸碱性不同的原因用生成弱电解质c(H+)和c(OH-)的相对大小结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在水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电离出来H+或OH-能否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有关。
(1)强酸弱碱盐的水解(NH4Cl溶液)理论解释平衡时溶液的酸碱性离子方程式(2)强碱弱酸盐的水解(CH3COONa溶液)理论解释平衡时溶液的酸碱性离子方程式试分析NaCl 溶液呈中性的原因: ☂名师点拨Na 2CO 3的水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 2CO 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CO 32-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HCO 3-2323CO H OHCO OH ---++第二步:生成HCO 3-继续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H 2CO 33223HCO H OH CO OH --++Na 2CO 3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CO 32-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HCO 3-,HCO 3-又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H 2CO 3,促进水继续电离,溶液中c(H +)<c(OH -),溶液显碱性。
Na 2CO 3第二步水解的程度比第一步小得多,平衡时溶液中H 2CO 3的浓度很小,不会放出CO 2气体。
第一节 晶体常识(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3、掌握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会通过晶胞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掌握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会通过晶胞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 学习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征、晶体的特征3、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学习过程:【引入】: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固体又可按一定的标准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我们本节就学习一下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创设情景】:(1).观察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色图片观察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色图片; ;(2).(2).观察教材观察教材61页图3-33-3;;(3)观察NaCl NaCl、、 CO 2 、金刚石的微观结构示意图;、金刚石的微观结构示意图;(4)观察晶体SiO 2和非晶体SiO 2的结构示意图。
的结构示意图。
NaCl NaCl【提出问题】:结合教材P 60-P 62,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 (1). (1).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4)晶体形成的一般途径有哪些?)晶体形成的一般途径有哪些? (5)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给晶体下一个定义?)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给晶体下一个定义?【问题解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解决。
新课导学案六§3-1 晶体的常识第一课时晶体与非晶体【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性质差异。
2、.晶体的特征3、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预习内容)温故:构成宏观物质的粒子有、、,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除稀有气体原子之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
知新:阅读教材60----62页,试着完成以下问题1、微观粒子堆积成宏观物体时,在三维空间中是有序排列呢?还是无序排列?,如果有序排列,则得到的固体自发呈现外形,这种固体称为,如果无序排列,则得到的固体不能呈现外形,这种固体称为,2、填写本课时“课内探究”的学案3、完成本课时“当堂检测”(提出疑难)通过预习后,你还有哪些问题?请记下你的疑难问题:【课内探究】(学习目标)同“预习目标”(重、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特征(学习方法)阅读自学、讨论、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一、晶体与非晶体1、概念具有规则的固体,叫做晶体,如NaCl晶体、I2晶体……,不具有规则的固体,叫非晶体(有称玻璃体)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态的物质凝固;气态物质凝华;从溶液中析出3、晶体的特点:(1)自范性,定义:晶体能够自发的呈现外形的性质,非晶体没有这个特征条件:自发的条件是晶体的适当,本质:晶体中的粒子在三维空间呈现排列。
(2)各向异性含义: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常常会表现出,即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排列一般是不一样的,同样反映了晶体中质点排列的(3)晶体有熔沸点,而非晶体没有。
阅读:教材62页图3-4和3-5,观察晶体和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当堂检测】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 )A. 有否自范性B.有否各向同性C.有否固定熔点D.在三维空间有否周期性结构2、下列有关晶体的特征及结构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单晶一般都有各向异性B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C 所有晶体都有一定的规整外形D 多晶一般不表现各向异性3、下列物质是具体的是()A、橡胶B、玻璃C、食盐D、水晶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不规则的m gNaCl固体放入饱和NaCl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A、NaCl固体溶解B、得到m g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NaCl固体C、得到大于m g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NaCl固体D、不发生任何改变5、判断正误(1)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2)肉眼观察不到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不是晶体()(3)晶体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非晶体一定没有固定的熔沸点()(4)熔融态物质冷却时,一定能得到晶体()第二课时晶胞【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2.掌握晶胞的定义3.掌握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预习内容)温故:1、晶体之所以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本质是因为晶体中的粒子在三维空间呈现排列。
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分离提纯》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基本操作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通过具体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建立“通过物质性质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模型。
3.通过苯甲酸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类比迁移能力、提取关键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任务一:提纯工业酒精【资料1】已知工业乙醇(主要成分是乙醇,含有水、甲醇杂质),通过蒸馏可获得95.6%乙醇和4.4%水的共沸混合物(沸点78.15℃)。
共沸物,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组分与沸点均保持不变。
一、蒸馏1.适用条件(1)_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且该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性较高;(2)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与杂质的__________相差较大。
2.蒸馏装置及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______________;②加碎瓷片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③冷凝管中水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何获得无水乙醇? 2.固液混合物分离为什么不用过滤而用蒸馏呢?任务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资料2】二、萃取对萃取剂的要求:【思考】1.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为什么?2.分液后应如何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有机溶液?(已知:四氯化碳沸点:76.8 ℃ 碘单质沸点:184.35 ℃)任务三:提纯苯甲酸【资料3】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其结构可表示为,熔点122℃,沸点249℃,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温度【思考】某粗苯甲酸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如何提纯苯甲酸?三、重结晶【思考】1.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3.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任务四:总结归纳【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B.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C.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D.研究有机化合物可首先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再分离、提纯2.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④从食盐水中提取溶质A.①—丁②—丙③—甲④—乙 B.①—乙②—丙③—甲④—丁C.①—丁②—丙③—乙④—甲 D.①—丙②—乙③—丁④—甲3.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B.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采用直接蒸馏的方法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5.间苯三酚和HCl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酚和水。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别
2.获得晶体的三个途径 (1) _________物质凝固。
(2) _______物质冷却不经______直接凝固(______)。
(3) 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 自范性
①晶体的自范性:晶体能______呈现______外形的性质。
②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_______________适当。
③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___________里呈现_________的有序排列。
(2) 均一性
晶体的化学组成、密度等性质在晶体中各部分是_________的。
(3) 各向异性
物理性质的__________,即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不同的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4) 有固定的熔点
(5) 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_________。
(6) 当单一波长的_________通过晶体时,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者_________。
根据晶体的性质,如何证明玻璃不是晶体?
二、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____________。
2.结构
晶胞一般都是____________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__________”而成。
(1) 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_________。
(2) 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___排列的,取向_________。
(3) 所有晶胞的_______及内部的__________、_____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晶胞是晶体中的最小的重复单位,长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1) 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
(2) 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
(3) 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
(4) 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金属钠的晶胞如图所示,算一算钠晶胞
平均含几个原子?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____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_________有序排列
非晶体
________(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________
思考感悟1 思考感悟2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别
2.获得晶体的三个途径 (1) _________物质凝固。
(2) _______物质冷却不经______直接凝固(______)。
(3) 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 自范性
①晶体的自范性:晶体能______呈现______外形的性质。
②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_______________适当。
③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___________里呈现_________的有序排列。
(2) 均一性
晶体的化学组成、密度等性质在晶体中各部分是_________的。
(3) 各向异性
物理性质的__________,即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不同的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4) 有固定的熔点
(5) 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_________。
(6) 当单一波长的_________通过晶体时,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者_________。
根据晶体的性质,如何证明玻璃不是晶体?
二、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____________。
2.结构
晶胞一般都是____________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__________”而成。
(1) 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_________。
(2) 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___排列的,取向_________。
(3) 所有晶胞的_______及内部的__________、_____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晶胞是晶体中的最小的重复单位,长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1) 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
(2) 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
(3) 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
(4) 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金属钠的晶胞如图所示,算一算钠晶胞
平均含几个原子?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____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_________有序排列
非晶体
________(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________
思考感悟1 思考感悟2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别
2.获得晶体的三个途径 (1) _________物质凝固。
(2) _______物质冷却不经______直接凝固(______)。
(3) 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 自范性
①晶体的自范性:晶体能______呈现______外形的性质。
②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_______________适当。
③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___________里呈现_________的有序排列。
(2) 均一性
晶体的化学组成、密度等性质在晶体中各部分是_________的。
(3) 各向异性
物理性质的__________,即在不同的方向上表现不同的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4) 有固定的熔点
(5) 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_________。
(6) 当单一波长的_________通过晶体时,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者_________。
根据晶体的性质,如何证明玻璃不是晶体?
二、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____________。
2.结构
晶胞一般都是____________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__________”而成。
(1) 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无任何_________。
(2) 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___排列的,取向_________。
(3) 所有晶胞的_______及内部的__________、_____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晶胞是晶体中的最小的重复单位,长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1) 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
(2) 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
(3) 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___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
(4) 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金属钠的晶胞如图所示,算一算钠晶胞
平均含几个原子?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____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_________有序排列
非晶体
________(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________
思考感悟1 思考感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