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土地肥力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辣椒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使得辣椒在这里生长得非常良好,是辣椒高产的理想种植地区。要想取得丰收,农民们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针对这一需求,我们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指南》,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优质的辣椒品种 种植辣椒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在黔西南的喀斯特地区,气候多变,年降水量充沛,夏季温度适宜,适宜种植的辣椒品种有辣椒王、川椒三号、川椒一号等。这些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好。
二、合理的土壤选择和改良 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多为石灰岩地,多以碎石、岩屑和石块为主,土层较薄,通透性差。种植辣椒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细腻、排水性良好的土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通透性。
三、科学施肥 辣椒是一个对养分需求非常高的作物,为了更好地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科学施肥。在种植前要将猪粪、鸡粪等有机肥和化肥充分混合后施入,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在生长期间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追肥,及时补充养分,保证辣椒的健康生长。
四、适时的水肥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素,辣椒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在干旱少雨的喀斯特地区,及时灌溉对于辣椒的生长至关重要。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考虑水肥的配比,适时适量地施肥和灌溉,避免出现肥料烧根的现象,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五、合理的田间管理 除了施肥和灌溉,田间管理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及时进行除草,保证植株的充分采光和为养分的吸收。同时在病虫害防治上也需要及时进行,避免病虫害对辣椒的侵害。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地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关键在于科学的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施肥和灌溉管理以及田间综合管理。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科学的种植措施,才能取得丰收的辣椒作物。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能够根据本文给出的建议,从而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农家参谋三农问题-26-NONG JIA CAN MOU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壤肥力的问题思考殷宗发(贵州省凯里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贵州黔东南,556000)【摘 要】为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土壤养分的均衡、充分供给,减少农业生态污染,本文分析了当前贵州省凯里市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现状,通过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等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壤肥力,旨在依托政策推动,通过监管培训,保水保肥,增加土壤肥力,防控污染,保障粮食生产及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提高策略;耕地质量;土壤肥力;问题研究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凯里市耕地质量变差,等级降低,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影响着我市粮食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由于土壤肥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1]。
因此,面对当前我市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堪忧的状况,本文从目前我市耕地质量的整体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深松整地、秆还田和绿肥种植三种主要技术方式,并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运用,依托政策,全面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改善土壤肥力,为我市耕地质量提升改善土壤肥力提升依据。
1 凯里市基本概况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苗岭山脉东段北麓,是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东接台江县,西抵麻江、福泉县,南连雷山、丹寨县,北邻黄平县。
驻地凯里,西距省城贵阳160余公里。
地处北纬26°24′13″-26°48′11″,东经107°40′58″-108°12′19″之间,东西最长57.8公里,南北最宽44.3公里,幅员面积130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0.7%,占全州总面积4.3%。
现有耕地497162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3%。
中低产田土面积达374902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4%。
2 当前凯里市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现状根据《凯里市耕地地力评价》和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将凯里市耕地地力合理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四级地、五级地和六级地。
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435-2002 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2002-01-31发布2002-02-01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2/T435-2002前言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在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全省土地资源详查成果的基础上,经全省各级土肥技术部门多年多点试验研究,采用综合归纳法和限制因素法制订。
以期通过标准的实施,为有效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流转以及占用耕地、毁坏耕地的补偿和处罚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低产田土改良验收定级和新增耕地定级提供依据,以实现耕地质量评价的数据化、指标化、规范化。
本标准由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和铜仁地区土肥站负责起草,黔东南、遵义、黔南、毕节、贵阳、黔西南、六盘水、安顺等州(市、地)土肥站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国斌叶国彬顾永忠唐志坚;本标准由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负责解释;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厅2002年1月10日批准。
DB52/T435-2002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八个稻田地力等级和七个旱地地力等级的划分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09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GB 9834 耕地质量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GB 7173 耕地质量全氮的测定硫酸-硫酸钾-硫酸铜消煮蒸馏滴定法GB12297 耕地质量速效磷的测定碳酸氢纳浸提—钼锑抗比色法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耕地具有农业土壤类型特征,用于农业生产的稻田土壤和旱地土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作者:张荣达 熊贤贵 唐 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02期
摘要在总结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种植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持续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规范,可供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黔西北山区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2-0140-02
马铃薯是黔西北山区的重要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推进,马铃薯在黔西北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已经成为黔西北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1]。发展马铃薯生产,全面推广马铃薯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对确保山区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具有重要作用[2]。为了满足各地在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中对马铃薯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需要[3,4],笔者结合山区实际制定了适合该地区的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1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良种是增产的基础,各地应根据自然生态气候特点、生产水平、区域分工及其市场对马铃薯商品的需要等,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寒、耐贮运、商品性能好的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作种。在东部及中部低海拔地区,以推广早熟菜用型的鄂薯3号、中薯4号、费乌瑞它等品种为主;在中部中、高海拔地区,以推广中熟菜用型和适于加工的品种如毕引1号、宣薯3号、宣薯2号、昭绿4号等品种为主;在西部高海拔山区,以推广中晚熟加工型的威芋3号、会-2、威芋4号等品种为主。
2科学选择种薯,严格抓好种薯处理 为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的目标,一般要求选用外观无病虫害、无冻害、大小适中的脱毒种薯作种。种薯须附质量检测证明和质量级别标签。在播种前要严格抓好以下3个环节的种薯处理: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六盘水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地处贵阳市西南约100公里处,素有"金平苦竹"、"茶都六盘"的美誉。
六盘水市是一个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广泛,茶叶品种繁多,因而地区内土壤肥力对茶叶生长和产量影响重大。
土壤肥力评价是土壤科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土壤微生物等重要指标,为合理施肥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而在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的评价需要考虑土壤的PH值。
土壤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不同茶叶品种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PH值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偏酸性偏重,对于酸性茶叶来说是比较适宜的,但对于其他茶叶品种则可能需要进行土壤调理。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养分对茶叶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缺乏养分的土壤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而在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多呈酸性棕壤,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肥力元素,如磷、钾、钙等,这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但在长期的种植中,土壤养分可能会出现不均衡和缺乏的情况,需要通过施肥和调理来进行补充和调整。
土壤的结构和透气性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多为棕壤和红壤,其土壤质地疏松,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利于保水保肥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但在实际种植中,因为茶园管理的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土壤的结构和透气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茶叶的生长和产量。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结构和透气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的土壤采样和分析,可以为茶叶种植提供科学的施肥建议,保障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六盘水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生产重镇,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其优质茶叶资源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土壤肥力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土壤肥力评价对茶叶生产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关于六盘水茶区土壤肥力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
早在1980年代,相关学者就开始对六盘水茶区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研究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完善。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微生物群落结构等。
二、土壤肥力现状评价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和实地采样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土壤酸碱度较高六盘水地区的土壤酸碱度普遍较高,以弱酸性为主。
这一现象主要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易受酸雨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酸性。
2、养分含量偏低六盘水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偏低。
特别是磷含量偏低,这一现象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影响最大。
3、微生物生态失衡六盘水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失衡,土壤酵母菌数量较高,而铵化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数量偏低。
三、肥力调控建议针对六盘水茶区土壤肥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包括:1、针对土壤酸碱度过高的情况,合理施用石灰等中性化肥料,调节土壤ph值,增强土壤肥力。
2、通过合理施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磷元素的含量,以改善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3、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通过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均衡性,保证土壤健康。
综上所述,六盘水茶区土壤肥力评价是茶叶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当前茶区土壤肥力现状的评价和调控建议的提出,有助于提高茶叶的生产和品质,也将对推动当地茶叶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中国主要的产茶地区之一,茶叶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肥力是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期为六盘水地区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六盘水市主要产茶区包括钟山区、六枝特区和盘县,这三个地区具有较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和较高的茶叶产量。
钟山区的茶园面积达到了30万亩以上,盘县则有26万亩茶园,六枝特区也有1.2万亩的茶园。
这三个地区的茶叶产业发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和增收机会,也为六盘水市的茶叶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土壤肥力评价指标1.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指土壤酸碱度的指标,不同的土壤PH值适合不同的茶树生长。
一般来说,茶树适宜的生长PH值为4.5-6.5之间,当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2. 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对茶树的生长有利。
3. 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是土壤中的三大主要养分,它们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可以有效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4.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对于土壤肥力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和根系生长,从而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
1. 土壤PH值评价: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PH值多在5.0-6.5之间,这一范围正好符合茶树的生长要求,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利。
但在部分地区,土壤PH值较高,需要进行酸碱土调理,以确保茶树的正常生长。
2. 有机质含量评价: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
但在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需要进行有机质的添加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六盘水所产茶叶以其品质优良、口感清爽而闻名于世。
随着茶叶产量的逐年增加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该地区的土壤肥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土壤肥力是土壤中养分含量和养分供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肥力情况必须得到深入研究和评价,以便更好地制定土壤管理措施,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肥力进行全面评价,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分析评价结果,并提出改善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六盘水茶叶产区的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六盘水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其土壤肥力评价对于茶叶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肥力评价可以帮助茶农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为茶农提供科学化的种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生产优质茶叶,提升经济效益。
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土壤肥力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为土壤改良和茶叶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对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本研究,将为六盘水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土壤特点分析六盘水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产茶区,该地区的土壤特点对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酸性土壤、粘性土壤和黄壤等。
这些土壤类型在质地、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茶叶的生长环境和产量均有一定影响。
六盘水主要产茶区的土壤酸性较重,PH值一般在4.5-5.5之间,这对于茶树的生长来说并不利。
酸性土壤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前言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介滇、黔、桂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
处于东经104°35′~106°32′与北纬24°38′~26°11′的范围内。
州境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77公里,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54%。
黔西南州辖兴义市与兴仁、贞丰、安龙、普安、晴隆、册亨、望谟县共八个县(市)。
总人口311万(2005年),有汉、布依、苗、彝、回、仡佬、壮、瑶、侗、水等民族。
其中望谟、册亨、贞丰、安龙是布依族聚居的区域。
本州海拔虽介于275~2207米,但大部分在1000~2000米之间,有大面积地势较平缓的丘原与槽谷。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雨量丰沛,无霜期长,特别日照条件好,是我省太阳辐射较高的地区。
境内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类型,耕地土壤大部分系微酸性或中性,PH值在5.5~7.0之间,土壤钾素含量较高,适于烟草生长,加之煤矿资源丰富,为烤烟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烤烟在本州的种植,始于1946年在普安、晴隆和兴仁的试种。
建国后1958年曾产烟3万担,但直到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较快的发展。
1990年全州种烟11.4万亩,产烟20万担。
但90年代几经周折,2000年种烟15万亩,产烟28.1万担。
2001年以来,本区烟草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产量逐年上升,质量逐年提高。
2005年全州种烟24.78万亩,收购烤烟54.5万担,烤烟生产已成为黔西南“农产富州”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黔西南州的烟叶,由于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采用了适宜的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生产了以色黄、味醇、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烟碱含量适中、烟叶外观油润丰满、厚薄适中等为特点的清香型或清香偏中的优质特色烟叶,深受省内外卷烟厂家欢迎,但在目前烟草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如何才能保持和发扬现有的品质特长,并克服影响品质提高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黔西土地肥力
为了给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数据,对黔西县项目区的旱耕地的土壤质量进行
了初步评价。黔西县旱耕地质地主要以壤土为主,土壤pH5.5~8.5,比较适
宜作物生长。旱耕地营养状况:土壤肥力水平中等,总体上普遍缺氪,中度缺磷,
钾较丰富,钙、镁、硫、铁含量极丰富;锰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变异较
大;铜10%调查点缺乏,锌20%左右调查点缺乏,硼80%以上调查点缺乏。
黔西县是贵州省第一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两个项目县之一,为了给测
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数据,根据项目的建设要求,黔西县完成了对项目区4万
hm22 000个土壤样品采集和土壤分析测试任务,对黔西县项目区的旱耕地的土
壤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1材料与方法1.1黔西县概况黔西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005.2 mm,平均气温13.8℃,平
均海拔1 250 m,无霜期264 d,≥10℃年积温5 048℃,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主
要种植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烤烟等,基本种植制度为一年
二熟。全县辖28个乡镇,382个行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全县耕
地面积4.85万hm2,其中:田1.02万hm2;旱地3.8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9%,
人均旱耕地0.045hm2。该县是一个以山地为主,丘陵、河谷交错分布的高原山区,
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土地破碎,主要土壤分布有5个土类、11个亚类、38
个土属、127个土种,其中以地带性黄壤为主和隐域性石灰土、紫色土为主,主要
土种有大黄泥、小黄泥、大灰黄泥、小......(硼80%以上调查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