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牛场-以古煤矿区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原理及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15.60 KB
- 文档页数:1
贵州新元古代锰、重晶石等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导读:贵州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震旦纪“大河边式”重晶石矿和“开阳式”磷矿全国闻名,其成矿规律和找矿突破成果业界高度关注。
在新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南华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贵州大规模锰、磷、重晶石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在特定时空域内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
在黔东及毗邻区形成了松桃普觉、松桃高地、松桃道坨、松桃桃子坪等超大型锰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在黔中地区形成了全球著名的开阳式富磷矿和一批超大型磷矿床。
研究认为,新发现的北西向中元古代基底中北北西向铜仁古裂谷是区域性导矿构造,在该裂谷与近东西向南华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次级地堑盆地交汇处形成含矿流体底劈通道,控制了系列超大型锰矿、超大型重晶石矿床的形成。
文中对相关成矿作用及其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建立了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模式,介绍了成矿模式在锰矿、重晶石矿勘查中的应用指导作用和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成果。
研究成果丰富了矿床学理论,具有找导锰矿、重晶石矿等矿产勘查实际意义。
------内容提纲------0引言1区域地质背景2南华裂谷盆地演化与锰重晶石等矿床成矿系列2.1南华纪南华裂谷盆地演化与锰矿形成2.2震旦纪南华裂谷盆地演化与重晶石矿形成2.3南华裂谷盆地演化与其他矿产形成3锰、重晶石矿床成矿作用3.1“大塘坡式”锰矿成矿作用3.2“大河边式”重晶石矿成矿作用4区域成矿规律与区域成矿模式4.1区域成矿规律4.1.1南华纪南华裂谷盆地控制锰矿形成分布4.1.2震旦纪南华裂谷盆地控制重晶石矿形成分布4.1.3铜仁古裂谷与南华裂谷盆地联合控制锰矿重晶石矿形成分布4.1.4控矿构造“立交桥式”的空间展布规律4.2区域成矿模式4.2.1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区域成矿模式4.2.2“大河边式”重晶石矿区域成矿模式4.2.3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模式5找矿突破5.1实现锰矿找矿大突破5.2实现重晶石找矿新突破6结论与意义0引言矿床成矿系列是在地球存在的历史中,特定时空域内形成的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
2024/040(02):0499 0509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08韩志辉,熊欣,李建康等.2024.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岩石学报,40(02):499-509,doi:10.18654/1000-0569/2024.02.08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韩志辉1,2 熊欣1 李建康1 严清高3 姜鹏飞1,2HANZhiHui1,2,XIONGXin1 ,LIJianKang1,YANQingGao3andJIANGPengFei1,21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3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0931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 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2023 09 01收稿,2023 12 16改回HanZH,XiongX,LiJK,YanQGandJiangPF 2024 MuscoviteasapotentialtoolformagmaticdifferentiationandidentifyingLimineralizationintheJiajikaregionalpegmatites,WestSichuan.ActaPetrologicaSinica,40(2):499-509,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08Abstract Jiajikaisofgreateconomicvalueasoneofthesuper largepegmatitelithiumdepositsinChina TheJiajikapegmatiteexhibitsspatialzoningaroundthetwo micagranite,whichfromproximaltodistalregionsare(Ⅰ)microclinepegmatitezone,(Ⅱ)microcline albitepegmatitezone,(Ⅲ)albitepegmatitezone,(Ⅳ)spodumenepegmatitezoneand(Ⅴ)muscovite(lepidolite)pegmatitezone Inordertostudytheregionalevolutionofpegmatiteandtheenrichmentmechanismofrareelement,themuscoviteinpegmatiteshavebeenstudiedbyEPMAandLA ICP MS Basedontheinternalstructureandchemicalcomposition,two stageevolutionofregionalpegmatitescouldberecognized:homogeneousprimarymuscoviteinzonesⅠ ⅣandmuscovitewithcompositionalzoninginzoneⅤ Theyshow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compositionofLi,Rb,Cs,K/RbandK/Cs,indicatingasignificantincreaseinthedegreeofevolutionandanincreaseintheproportionoffluidcomponents Thisindicatesthatthesystemtransitionedfromastagedominatedbymelttoarelativelyunstablestagedominatedbyfluid FromzoneItozoneIVprimarymuscoviteshowsalimiteddecreasingtrendinK/RbandKb/CsratiosbutslightlyrelativelyincreasesinLi,Rb,CsandTacontents,indicatingregionalpegmatitesexperiencemoderatedegreedifferentiation TheoscillatorychangesofmuscoviteinzoneVaremainlycontrolledbythemelt fluidimmiscibility Overall,primarymuscoviteatJiajikahashighcontentsinLi,CsandB,indicatingthattheinitialmelthasgreatore formingpotential TheK/Rbratio≤20ortheCscontent≥400×10-6inmuscovite,whichcanbeageochemicalindicatoroflithiummineralizationinLi Cs Ta(LCT)pegmatitesKeywords Pegmatite;Muscovite;Chemicalcomposition;Regionalzonation;Jiajika;Magmaticdifferentiation摘 要 甲基卡位于松潘 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3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云南大红山矿区鲁格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张武鹏1,殷灿春1,张达兵1,张永彬2(1.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2.玉溪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摘 要:鲁格铁矿(Ⅳ4铁矿体)是位于大红山矿区中西部的典型铁矿床之一。
通过对鲁格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分析,表明其矿床严格受区域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岩性等因素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性特征,其中浅灰色碱中性变钠质火山岩是区内典型的成矿岩性,火山岩浆中的钠铁在岩浆从基性向碱中性演化阶段中逐渐富集,形成区内富含铁矿的变钠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分析认为鲁格铁矿主要赋存于大红山群组地层变钠质熔岩中,区内构造复杂且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对寻找铁矿的前景良好,矿床北西部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靶区。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远景;鲁格铁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2-0035-3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张武鹏,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云南大红山矿区位于滇中区域所属的新平大红山群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产出特大型的大红山铁铜矿区铁、铜矿床,区内磁异常特征表现为北东向,矿区外围尚有多个磁异常,充分说明该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本文重点结合大红山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鲁格铁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进行探索,提高矿床研究程度,为矿床下一步的勘查、开发提出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指导意义[1]。
1 区域地质背景以红河大断裂将区内地层分为两部分,南西侧为混合岩化作用的哀牢山变质岩带,北东侧出露大红山群和晚三叠世干海子组的两套地层,其中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富含钠质火山岩及铁铜矿。
区内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其构造形迹和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既相互继承又相互叠加,其中南北向构造对大红山式铁铜矿带的分布进行控制,东西向构造对区内大红山铁铜矿床及其他伴生矿体的分布进行控制,北西向构造具有破坏作用。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赋存状态和利用评价代世峰;任德贻;周义平;Vladimir V Seredin;李大华;张名泉;James C Hower;ColinR Ward;王西勃【摘要】煤和含煤岩系中稀有金属元素的研究,是当今煤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煤和含煤岩系中高度富集并可以开发利用的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钪、钛、钒、镓、锗、硒、锆、铌、铪、钽、铀、稀土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钇)、贵金属元素等.以煤-锗、煤-镓、煤-铀、煤-铌、煤-稀土元素等煤型稀有金属矿床为例,论述了这些矿床的地质成因、赋存状态和利用评价方法.煤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研究,不仅对研究煤层的地质成因、煤层对比、含煤盆地形成与后期改造、区域地质历史演化和突发地质事件可以提供重要的煤地球化学和煤矿物学证据,而且对煤炭经济循环发展、煤炭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以及对国家稀有金属资源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4(039)008【总页数】9页(P1707-1715)【关键词】煤;含煤岩系;稀有金属;矿床【作者】代世峰;任德贻;周义平;Vladimir V Seredin;李大华;张名泉;James C Hower;Colin R Ward;王西勃【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8;Institute of Geology of OreDeposits,Petrography,Mineralogy,and Geochemistry,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Moscow 119017;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8;University of Kentucky Center for Applied Energy Research, Lexington Kentucky 40511;School of Biological,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NSW 205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74煤是一种具有还原障和吸附障性能的有机岩和矿产,其资源量和产量巨大,分布面积广阔,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富集锂、铝、钪、钛、钒、镓、锗、硒、锆、铌、铪、钽、铀、稀土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钇)、贵金属等有益元素,并达到可利用的程度和规模。
西昆仑白龙山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周楷麟;王核;闫庆贺;张晓宇;高昊;王振宏;朱宝彰;白洪阳;董瑞【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24(48)2【摘要】白龙山锂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西昆仑造山带甜水海地体,是一新发现的超大型锂‒铷‒(铍‒钽‒铌)矿床。
本文对白龙山矿区伟晶岩的区域和内部分带进行了详细划分,发现大多数贫矿伟晶岩靠近白龙山花岗岩体,而矿化伟晶岩相对离岩体较远。
白龙山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锡石LA-MC-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矿化伟晶岩(石英‒锂辉石带)和未矿化伟晶岩脉(石英‒长石‒白云母带)分别得到211 Ma和213 Ma年龄,表明白龙山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于晚三叠世。
结合二者区域分带的空间连续性和前人研究,认为矿区矿化和未矿化伟晶岩应属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它们均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在区域上,甜水海地体是松潘‒甘孜地块的西延展,西昆仑稀有金属成矿带可能与松潘‒甘孜稀有金属成矿带相连,构成一个超过2000 km的巨型稀有金属成矿带。
【总页数】14页(P380-393)【作者】周楷麟;王核;闫庆贺;张晓宇;高昊;王振宏;朱宝彰;白洪阳;董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P617【相关文献】1.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一带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找矿方向2.四川马尔康党坝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限定:来自LA-MC-ICP-MS锡石U-Pb定年的证据3.川西扎乌龙-青海草陇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4.西昆仑509道班西锂铍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探讨5.川西扎乌龙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锂、铍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多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将针对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金矿成矿规律1.1物层来源促进金矿成矿在完成成矿地质结构的分析后,下述将采用测年法,进行金矿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测年结果的准确性,在此次的研究中,选择某区域地质样本,进行Pb-U测年。
样品中大部分岩石均呈现棱角状,只有少部分的样品岩体呈现圆形、椭圆形与次圆状。
其中Ka长石含量为35.0%、斜长岩的含量为40.0%、石英石的含量为25.0%。
取样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地质结构碎屑的分选性与圆度相对较差,且样品中含有少量的胶结物质,对此种物质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构成胶结体的岩石为黑云母石,其中金属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深度检测此部分物质的意义不大。
从表1中信息可知,区域内现有的矿产资源较多,在现有的资源中,含有金矿的主要矿物质为自然金,属于钛铁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构成,因此,可直接分析钛铁矿与黄铁矿的赋存规律,便可以实现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有效输出。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是一个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
该地区主要矿物资源有铜、钼、金、银等多种金属矿石,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研究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对于探索地下矿藏、提高开采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该矿集区的成矿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
该矿集区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中生代的燕山期,成因类型为大规模斑岩型铜(钼)矿床。
主要成矿物质为铜、钼、黄铁矿、脉状石英、白云石等。
该矿区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地壳下方的深部岩浆体,经过深部过程和深部流体交换,最终形成了成矿热液。
热液侵入了周边岩石,导致了岩石的交代作用、变质作用和矿化作用。
在该地区,钾物质是成矿热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钾物质的富集有助于铜、钼的富集。
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铜钼成矿主要是受花岗岩体影响的热液流体影响形成的。
热液流体在富集铜钼矿物质的过程中反复周转、深部演化,逐渐逼近地面,导致了地表的地热系统异常增温。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矿集区成矿作用中,多种成矿流体和成矿过程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成矿系统。
多种成矿流体相互交织、相互迁移,在形成地下矿脉过程中相互影响,这对于矿体的成分、形态、矿床类型以及矿业地质条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的成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系,钾物质的富集、热液流体的多元化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该成矿系统的主要特征。
研究该成矿系统对于深入探索地下矿藏、提高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是一个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其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以下将列出与该矿区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 铜矿资源储量该矿区铜矿资源达到1.2亿吨,其中铜品位平均为0.6%。
该资源储量占到了全国铜矿总储量的0.75%。
研究表明,该矿区铜矿主要以斑岩铜矿的形式分布于晚 Permian红山组。
2. 钼矿资源储量该矿区钼矿资源储量为2500万吨,其中钼品位平均为0.08%。
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 2021年第40卷第1期59~65页云南永平县卓潘磷灰石型稀土矿特征及成矿条件汪永华打杨丰铭2,范景丹1(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16;2.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摘要:云南永平县卓潘稀土矿呈面状分布,赋存于喜马拉雅期过碱性杂岩体风化壳中,该区富稀土、富磷、富稀有金属元素的过碱性杂岩体,为稀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加之温暖的古气候环境、持久的风化作用,相对较缓的地形地貌、以及岩体风化壳的完整保留等因素是稀土矿富集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过碱性杂岩体;稀土元素;磷灰石;风化壳;云南永平卓潘中图分类号:P6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1)1-59-7云南永平县卓潘稀土矿区处于扬子板块西缘多岛-弧-盆系、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坳陷盆地中段的西缘。
中-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的北缘向北东俯冲并与欧亚板块碰撞,处于侧向挤压带的兰坪-普洱盆地被向南挤出,沿边界形成走滑断裂,大规模走滑拉分,形成了兰坪-永平喜马拉雅期拉分盆地等一系列的扩容中心,这些扩容中心为云南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上升提供了通道。
兰坪-永平拉分断裂的主体正好处于过碱性岩体出露的位置,由于其拉张深度大,对碱性岩体岩浆的形成、演化和稀土多金属成矿有独特的控制作用。
1矿床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第四系及中生界白垩系。
⑴第四系: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全新统的冲积层和残坡积层。
本区稀土矿与全新统岩体风化壳残坡积层关系密切。
区内碱性杂岩风化壳的第四系残坡积层,其厚薄依地形地貌变化而不同,一般缓坡、缓谷等地的残坡积层较厚。
根据颜色、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特点,残坡积层可划分为褐色粘土、砂质粘土和砂土三层。
残坡积层的厚度约为1m〜30m,岩体风化壳是本矿区磷灰石型稀土矿的主要含矿层。
(2)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南新组(IQ n)和景星组(IQ j),均为河湖相沉积建造为主。
滇东牛场-以古煤矿区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原理及特征
发表时间:2018-09-10T11:38:23.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王薇周涛[导读] 摘要:滇东晚二叠世是云南省最重要的聚煤区和成煤期,本文研究区镇雄牛场-以古煤勘区中煤炭资源丰富,在多年的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者在研究区晚二叠世煤系地层中,发现多层富含稀有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矿层,矿层层数多,厚度大,成因不同于目前已发现的任何一种稀有金属矿床,是一种多种稀有金属共同富集的新矿床类型。
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
摘要:滇东晚二叠世是云南省最重要的聚煤区和成煤期,本文研究区镇雄牛场-以古煤勘区中煤炭资源丰富,在多年的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者在研究区晚二叠世煤系地层中,发现多层富含稀有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矿层,矿层层数多,厚度大,成因不同于目前已发现的任何一种稀有金属矿床,是一种多种稀有金属共同富集的新矿床类型。
本文主要论述该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原理及特征。
关键词:滇东牛场-以古煤矿区;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特征
正文
滇东晚二叠世是云南省最重要的聚煤区和成煤期,该期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恩洪、宣威、威宁、镇雄等地。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煤炭地质工作者在滇东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层中发现了十余层高岭石粘土岩夹矸,此后几十年对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层中粘土岩夹矸的矿物组成、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和副矿物的的研究,发现可将该种多层广泛发育稳定的碱性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Tonstein)用于煤层对比。
80年代后期,陆续有专业技术人员对Tonstein的时空分布、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认为在晚二叠世早期(P2l1/P2X1),滇东地区有大规模的碱性火山喷发活动,其沉积物被不同程度的保存下来,形成Tonstein。
2009年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承接了上述研究工作,通过对滇东数十年来积累的地质、物探资料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碱性火山灰蚀变粘土岩不仅以薄层夹矸形式存在于晚二叠世煤层中,还以相似的岩性和物性特征广泛分布于滇东晚二叠世煤系地层下部、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层数多,厚度大(局部地区总厚可达10m以上),层位在矿区间可对比。
该种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层最大的特征是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共富集。
本文研究区(牛场-以古勘区)粘土岩层中富集的稀有金属元素主要为铌、钽,其次有锆、铪、镓和稀土元素。
区内富铌岩层最高铌元素含量达1072g/t(氧化物含量1532.96 g/t),平均含量多集中在170~360g/t,氧化物(Nb2O5)含量243~514 g/t。
矿物类型以粘土矿物为主,粒度极细,分布均匀,粘土矿物约占67%,氧化物类(褐铁矿、石英、锐钛矿)约占33%。
岩性上多以粘土岩、泥岩为主,部分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偶见菱铁质泥岩、粉砂岩,顶、底板多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
牛场-以古勘区内的富铌岩层成矿类型不同于《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3-2002)规范中现有任何一种类型的矿床,这是一种多种稀有金属共同富集的新矿床类型。
1矿床成因
目前研究表明,稀有金属矿床与煤层中的Tonsteins为相似成因。
通过晚二叠世煤系地层中所保存下来的部分火山活动“遗迹”可以推测,在晚二叠世龙潭期,川滇古陆上的火山喷发相当活跃,如此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为川滇古陆以东的广大沉积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火山碎屑物(火山灰物质)沉降堆积,均匀分散赋存于岩石中,经过分异、重结晶、粘土化后形成了现存的富铌岩层。
2赋存状态
矿床中的各类元素,除稀土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其它都是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状分布于泥质(绿泥石、绢云母)、褐铁矿和石英灯脉石矿物中。
稀土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于磷铝铈矿(磷镧铈矿)种,但嵌布粒度极细,含量偏低,选矿有一定难度。
3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
矿床位于龙潭组,主要含铌层位位于龙潭组中下部,峨眉山玄武岩组顶部,凝灰岩或凝灰质泥岩层位以上,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为主,条痕呈白色,具滑感、可塑性;其次为粉砂质泥岩、少部分为泥质粉砂岩,岩层中偶夹凝灰质泥岩,多间夹含高岭石泥岩条带、局部为细晶质高岭石。
矿床在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牛场勘区埋深较浅,以古勘区埋深较深,埋深多大于500m。
矿层层数多,最高可达七层,其中两层在全区范围内稳定分布,大规模稀富集有金属铌及锆、镓、稀土等,资源量巨大;其他五层或资源量很小或厚度不大或分布范围有局限性,不具有大规模开采价值。
4小结
滇东牛场以古勘查区内广泛分布有一种新型的、以铌为主的多种稀有金属共同富集的矿床,资源量巨大,但该矿层元素多、类型复杂,因此针对该种矿床的选矿冶炼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实验。
参考文献:
[1]周义平 1999 中国西南龙潭早期碱性火山灰蚀变的TONSTENS.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27(4):5-9
[2]陈德潜:1982 稀有元素地质概论地质出版社
[3]王中刚、于学元、赵振华等:1989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