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第五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2. 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伦理意识;4. 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物界的多样性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的典型特征- 生物的分类方法- 植物界的分类和特点- 动物界的分类和特点2. 植物界的多样性- 藻类和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 动物界的多样性- 硬壳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4.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境保护-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 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 生物的生境保护和生态学意识第二单元: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功能2.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的无丝分裂3. 组织与器官- 基本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器官的组成和功能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配合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现象和过程。
2. 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方法:1. 日常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包括思维活跃程度、合作态度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
4.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第一章:生物的基础知识(1周)1. 课程介绍和目标(1天)- 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生物学对人类的影响和应用- 设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2.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3天)- 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讲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的功能和特点- 进行细胞结构的实验观察和演示3. 生物的分类和分类方式(2天)- 了解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命名方式- 学习常见生物种类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生物的实践活动和游戏第二章:生物的生长发育(2周)1. 生物的生长过程(3天)- 介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讲解生长规律和生长因素- 观察、记录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2天)- 学习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讲解植物繁殖的优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进行植物繁殖实验和模拟活动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5天)- 介绍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卵生、胎生和胚胎发育- 研究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第三章:生物的适应环境(3周)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周)- 探索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互利共生的关系- 进行环境观察和实地考察2. 气候与生物分布(1周)- 研究气候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学习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气候和生物分布之间的关系3. 生物的生存策略(1周)- 讨论生物的不同生存策略:捕食和逃避、竞争和合作等- 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 设计和进行生存策略的模拟活动和博弈游戏第四章:遗传与进化(2周)1. 遗传基础知识(5天)- 介绍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基本概念- 学习遗传规律和遗传的基本原理- 进行基因和DNA的模拟实验2. 遗传与性状传递(4天)- 探索性状的遗传传递方式:显性和隐性- 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进行性状遗传和表型模拟实验3.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5天)- 介绍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学习进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 讨论进化理论和种群遗传变异第五章:生物与健康(1周)1. 疾病与感染(4天)- 讲解常见疾病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探讨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进行疾病传播的模拟实验和演示2. 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天)- 学习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学习总结与评估(2天)- 学生小组展示和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成果- 进行期末考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回顾学期学习目标和制定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通过理论、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原理,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章: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基本结构(2课时)1.1.1 组成细胞的基本化合物1.1.2 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膜与物质的运输(2课时)1.2.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2.2 物质的跨膜运输1.3 细胞的代谢(2课时)1.3.1 细胞的能量来源1.3.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第二章:遗传与变异2.1 遗传的基本规律(2课时)2.1.1 遗传的基本概念2.1.2 孟德尔遗传定律2.2 遗传与进化(2课时)2.2.1 进化的基本概念2.2.2 进化的证据2.3 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2课时)2.3.1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3.2 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和生长3.1 植物的营养(2课时)3.1.1 植物的光合作用3.1.2 植物的营养物质3.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课时)3.2.1 植物的生长条件3.2.2 植物的发育过程3.3 植物的繁殖(2课时)3.3.1 植物的有性繁殖3.3.2 植物的无性繁殖第四章:动物的营养和生长4.1 动物的营养方式(2课时)4.1.1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4.1.2 外寄生动物和内寄生动物4.2 动物的消化系统(2课时)4.2.1 动物的消化器官4.2.2 消化过程4.3 动物的生长发育(2课时)4.3.1 动物的生长条件4.3.2 动物的发育过程第五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5.1 人体的组成及呼吸系统(2课时)5.1.1 人体的组成5.1.2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2 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2课时)5.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2.2 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3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课时)5.3.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3.2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六章:卫生与健康6.1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2课时)6.1.1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6.1.2 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6.2 其他常见疾病及预防(2课时)6.2.1 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病因和预防6.2.2 锻炼和合理饮食6.3 保护环境与健康(2课时)6.3.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6.3.2 保护环境与健康的方法以上是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
初中生物七年级第五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的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掌握人的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
3. 理解生活习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人的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难点:理解生活习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年龄段的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引导学生讨论生长发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2. 探究:讲解人的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同时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 引导:让学生分组探讨生活习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汇报研究成果。
4. 总结:总结不同年龄段的人体生长发育特点,强调合理生活习惯对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长发育与环境、遗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五、课堂练习1. 身高与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2. 请列举一个生活习惯对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 为什么说合理的饮食对生长发育很重要?请用实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的生长发育规律。
2.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人的生长发育- 特征和规律- 影响因素- 合理生活习惯九、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
2. 组织学生观察身边亲戚朋友的生长发育情况,探究生长发育的差异。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被困废墟超过100小时的幸存者某某在介绍自己的脱险经历时说,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在废墟下喝了自己的尿.这说明尿液的主要成分包括()A.蛋白质葡萄糖B.蛋白质脂肪C.水无机盐尿素2.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的是()A.心脏B.胃C.肾脏D.肝脏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间歇的B.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作用C.输尿管有收缩性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间歇的4.原尿和血浆比较,原尿中不含()①无机盐②大分子蛋白质③血细胞④葡萄糖⑤尿素.A.①②③④B.②③C.②5.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分别是()A.动脉、静脉B.动脉、动脉C.静脉、静脉D.小动脉、小动脉6.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分别是()A.动脉血,静脉血B.静脉血,动脉血C.动脉血,动脉血D.静脉血、静脉血7.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是()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单位D.肾小囊8.健康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重吸收的是()A.无机盐B.大分子蛋白质C.葡萄糖D.尿素9.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B.排出粪便C.排出尿液D.排出二氧化碳10.肺呼气时能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这属于哪项生理作用()A.分泌作用B.吸收作用C.排泄作用D.消化作用11.出入肾小球的血管()A.均为小动脉B.入球为小动脉C.出球为小静脉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12.人体尿液中的水可能没有经过的结构是()A.下腔静脉B.右心房C.肺静脉D.肾静脉13.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D.皮肤14.能形成尿液的是()A.肝脏B.皮肤C.肾脏D.心脏15.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尿素在甲处制造形成B.血液中的废物在乙处过滤形成尿液C.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尿液中大部分的水分,会于丁处再吸收16.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第4~5小题: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但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与哪一个结构有关()A.①B.②C.③17.在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能被肾小球滤过,并且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A.水B.葡萄糖C.无机盐18.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汗B.呼出二氧化碳C.排尿D.排出粪便19.流进肾小球的血液和流出肾小球的血液分别是()A.动脉血和静脉血B.静脉血和动脉血C.静脉血和静脉血D.动脉血和动脉血20.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是血液两次经过毛细血管,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在()A.肾小管周围、肾小囊周围B.肾小球、肾小管周围C.肾小球、肾小囊周围D.肾小球、肾小球21.与尿的形成无关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尿道22.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新吸收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23.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一般情况下不含有()A.无机盐B.葡萄糖C.水D.尿素24.尿液的生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其原因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收集管的收集作用D.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25.尿的生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间断的B.肾小球有重吸收作用C.输尿管有时收缩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26.人体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器官是()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27.从人体自身结构和生理来说,人体靠______吸收营养;靠______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______排出尿素等废物;靠______在体内运送这些物质.28.流经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血液是______。
第五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A.胚,胚乳B.胚,胚C.胚乳,胚D.胚乳,胚乳2.花生油和面粉分别从花生和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的?()A.子叶、胚乳B.子叶、胚C.胚乳、子叶D.胚、子叶3.我们吃的绿豆芽的主要部分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4.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A.花生B.水稻C.蚕豆D.白菜5.在小树上拴铁丝,日子久了会形成节瘤,这是因为影响了()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6.贮存在粮仓中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是因为()A.空气不足B.缺乏水分C.温度太低D.种子是死的7.小明从家中米缸内取一把大米种在地里,却没有长出幼苗,这是因为()A.环境不合适B.种子放的时间长了,种子没有生命力C.种子的胚受了损伤D.胚乳受了损伤或没有胚乳8.我们常见的黄豆粒是这一植物的()A.果实B.种子C.胚D.胚乳9.对于生命过程来说,椰子中的主要部分是()A.椰子的种皮B.椰子汁C.椰子肉D.椰子的胚10.解剖菜豆种子时,合适的操作是()①选浸泡的种子②用干燥的种子③在种脐旁侧把种皮剥开④沿种脐把种皮剥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
这个现象说明()A.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B.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C.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上向下运输D.有机物通过导管由上向下运输12.为了防止水稻倒伏(成熟期植株倒下),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水稻生长早期追加()A.含氮的肥料B.含磷的肥料C.含钾的肥料D.混合肥料13.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吸水,菜硬挺B.细胞吸水,菜软缩C.细胞失水,菜硬挺D.细胞失水,菜软缩14.古树的茎最易遭到侵害的是()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15.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A.细胞大,排列疏松,近圆形B.细胞小,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C.细胞小,排列紧密,长方形D.细胞小,排列紧密,近似正方形16.木本植物茎能够逐年长粗,主要是内有()A.形成层B.韧皮部C.木质部D.髓17.植物的根能够不断伸长是由于()A.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C.分生区和根冠细胞的变化D.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18.桃花由外向内的组成是()A.花萼、花冠、雌蕊、雄蕊B.雌蕊、雄蕊、花冠、花萼C.花冠、花萼、雄蕊、雌蕊D.花萼、花冠、雄蕊、雄蕊19.日常食用的花生米是由花中的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A.子房B.胚珠C.柱头D.花柱20.剪取带叶的茎泡在稀释的红墨水里,10分钟后取出横切,可以看到染红的部位是()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1.三朵同一条件下的桃花,甲去掉雌蕊,乙去掉雄蕊,丙不做处理,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其结果是()A.甲、乙都不结果,丙结果B.甲、丙不结果,乙结果C.甲不能结果,乙、丙结果D.都不结果22.一个西瓜内有许多种子,是因为西瓜的花()A.一朵花内有许多雌蕊B.一个子房内有许多胚珠C.一朵花内有许多子房D.一个胚珠内有许多胚23.下列图示属于根冠细胞的是()A.B.C.D.24.移栽植物时要求带土移栽,其目的是()A.保护根毛,提高幼苗存活力B.保护侧根,防止病菌侵入C.减少苗地与移栽土地土壤的差异,提高适应性D.防止根系干枯25.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几个?()①根尖是指从主根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②移植好的小树苗,不要用手摇晃它③使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④根冠细胞因土壤颗粒的磨损而逐渐死亡A.1B.2C.3D.4二、填空简答题26.如图是菜豆种子示意图。
初中生物七年级第五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掌握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3. 能够分析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1.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 生态系统的种类及其特点。
3. 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生物圈的范围的确定。
2. 生态系统的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四章的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提问:你们知道生物圈吗?生物圈对生物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总称。
2. 讲解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表面的大气圈、水圈和陆地表面。
3. 讲解生物圈的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关系。
三、生态系统介绍(10分钟)1. 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整体。
2. 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3. 讲解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四、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0分钟)1. 讲解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的意义:生物圈提供了生物所需的各种资源,如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
2. 讲解生物圈对生物的发展的意义: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2. 强调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张生物圈的概念图,包括生物圈的范围和生态系统。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态系统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周测试题
姓名:班级: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
A.少吃盐 B.不吃蔬菜C.不吃早饭上学D.不爱喝水,爱喝饮料
2.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c)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3.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的食物是( d)
A.甜食
B.含脂肪多的食物
C.谷类的食物
D.含蛋白质、多种无机盐的
食物
4下列哪种食物含蛋白量多,而且还很廉价(d )
A.菠菜
B.大豆
C.花生
D.鸡蛋
5.清洗蔬菜时,要尽量浸泡1~2小时,这是为了( b)
A.使青菜更新鲜些
B.去掉蔬菜表面残留下的农药
C.这样更清洁,不必冲洗
D.使蔬菜更硬挺
7、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试管编号注入浆糊加清水加入唾液振荡摇匀放在37℃水中恒温冷却后加碘液
1 2亳升2亳升0亳升振荡摇匀10分钟2滴
2 2亳升0亳升2亳升振荡摇匀10分钟2滴
(1)口腔的温度大约是_37.5_____℃左右.
(2)1号试管内的浆糊(淀粉),未加唾液、淀粉未被____唾液__酶分解,
所以淀粉遇碘显__蓝色____色。
(3)2号试管内因为加了唾液,_____唾液,_酶
在适宜的温度下将__淀粉____分解成了每一天、麦芽糖______,所以加碘液后没
有变颜色。
6、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模式图,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名称.①__口腔____;②_胃_____;⑦___小肠__;
(2)消化系统是由____消化道__和__消化腺____组成的。
(3)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能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______,它能分泌___胆汁___,将脂肪乳化成微滴,但不含消化酶。
(5)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小肠中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_氨基酸_____;脂肪最终被分解成_____甘油
_和_脂肪酸___。
(6)__大肠___没有消化功能,是形成粪便的场所。